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 第374章 要殉情的长孙无垢

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第374章 要殉情的长孙无垢

簡繁轉換
作者:笨笨的古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1 03:26:30 来源:源1

第374章要殉情的长孙无垢(第1/2页)

长乐宫的佛堂里,檀香燃了整整一夜。

长孙无垢跪在蒲团上,面前摆着李世民的牌位,牌位前的长明灯芯结了朵灯花,亮得有些刺眼。

她手里拿着把剪刀,银质的剪刃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刃口正对着自己的手腕。

“二郎,”

她的声音轻得像梦呓,指尖抚过剪刃,

“你说过,黄泉路上,你会等我。

我这就来陪你,咱们还像在秦王府那样,你读书,我织布,再也不管这朝堂上的烦心事了。”

她的手腕白皙得像玉,血管在皮肤下隐约可见。

剪刀刚要落下,佛堂的门突然被撞开,李承乾冲了进来,孝服上还沾着城外的尘土和血渍。

“母后!”

他一把夺过剪刀,狠狠扔在地上,银剪在青砖上弹了几下,发出刺耳的声响,

“您要干什么?”

长孙无垢抬起头,脸上没有泪,只有一种近乎解脱的平静:

“承乾,我累了。

你父皇走了,这宫里的日子,像嚼蜡一样,没滋没味的。让我走吧,啊?”

“不行!”

李承乾死死攥着她的手,母亲的手冰凉刺骨,他把自己的掌心贴上去,想给她些暖意,

“您是朕的母亲!是大唐的太后!

您要是走了,朕怎么办?

这天下怎么办?”

“天下有你,有房相,有李将军,”

长孙无垢笑了,笑容里带着化不开的悲戚,

“可我只有你父皇啊。”

她突然想起永徽二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中了箭伤,她在长安日夜祈祷,手里的念珠磨断了三根。

那时她就想,若是他有个三长两短,她也绝不独活。

如今,终究还是要兑现这个念头了。

“母后,”

李承乾的声音带着哭腔,他扑通跪在母亲面前,额头抵着她的膝头,

“您还记得吗?

儿臣小时候得了天花,是您守在床边,三天三夜没合眼,把身上的衣裳都熬出了汗碱。

您说,只要儿臣能好起来,您愿意折寿十年。”

他抬起头,泪水落在母亲的手背上。

“现在儿臣长大了,能保护您了。

可儿臣需要您,大唐需要您。

您要是走了,谁来教儿臣怎么当一个好皇帝?

谁来提醒儿臣,别忘了百姓的苦?”

长孙无垢的手指颤了颤,她看着儿子通红的眼睛,那里面有她熟悉的倔强,也有了她陌生的担当。

这是她和世民的孩子,是大唐的未来,她怎么能丢下他?

“您看,”

李承乾从怀里掏出块玉佩,正是长孙无垢塞给李世民的那枚,

“父皇把它留给儿臣了,他说,让儿臣替他好好照顾您。

您要是走了,就是让儿臣做个不孝子,让父皇在天上都不安生!”

玉佩上还带着李承乾的体温,烫得长孙无垢心口发疼。

她突然捂住脸,压抑了许久的哭声终于爆发出来。

“我想他......我真的想他......”

她的肩膀剧烈颤抖着,

“这宫里到处都是他的影子,我一闭眼,就看见他穿着龙袍,笑着叫我的名字......”

李承乾把母亲搂进怀里,这个曾经为他遮风挡雨的女人,此刻脆弱得像片落叶。

他轻轻拍着她的背,像小时候她哄他那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74章要殉情的长孙无垢(第2/2页)

“儿臣知道,儿臣也想。

可我们得好好活着,把父皇没做完的事做完,让他在天上,能笑着看我们。”

佛堂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一缕阳光从窗棂照进来,落在李世民的牌位上,泛着淡淡的金光。

长孙无垢看着那缕光,突然慢慢松开了手。

李世民下葬那天,长安的天空放晴了。

李承乾穿着斩衰孝服,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面,手里的哭丧棒随着步伐轻轻晃动。

百姓们跪在街道两旁,手里捧着白菊,哭声从朱雀大街一直蔓延到昭陵。

有个卖胡饼的老汉,捧着刚出炉的饼,对着灵柩的方向磕头,泪水打湿了饼上的芝麻。

贞观年间,是李世民让他这样的小贩能安安稳稳地做生意,不必担心苛捐杂税。

长孙无垢坐在凤辇里,隔着纱帘望着送葬的队伍。

她的眼睛红肿,却没有再流泪。

昨夜,她把那把剪刀扔进了太液池。

“太后,”

苏氏坐在她身边,递过一杯热茶,

“前面就是昭陵了。”

长孙无垢接过茶,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突然轻声说道:

“当年他为我建昭陵,说要让我死后,也能看见长安的繁华。

现在看来,倒是我要看着他,守着这繁华了。”

苏氏没有接话,只是轻轻握住她的手。

有些伤痛,终究要靠时间来抚平,而她们能做的,就是陪着彼此,慢慢等。

昭陵的地宫前,李承乾亲手将灵柩送入墓道。

石门缓缓关闭时,他突然对着墓碑深深一拜,额头抵着冰冷的石面。

“父皇,儿臣向您保证,会像您一样,做个让百姓安居乐业的皇帝。

会让大唐的旗帜,插遍西域,会让天下的孩子,都能吃饱饭,穿暖衣。”

墓碑上的“唐太宗文皇帝之陵”几个字,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是在回应他的誓言。

回到太极殿时,百官已经在殿外等候。

他们穿着朝服,手里捧着笏板,看见李承乾走来,齐齐跪倒在地。

李承乾站在丹陛上,望着底下黑压压的人群,突然想起父皇说过的话:

“皇帝的龙椅,看着金贵,坐上去才知道,底下压着的是万千百姓的性命。”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透过大殿,传得很远:

“传朕旨意,追谥先帝为太宗文皇帝,庙号太宗。

大赦天下,赋税减免三年。”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震得殿梁都在颤。

李承乾望着殿外的天空,那里白云悠悠,像极了父皇年轻时爽朗的笑。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要独自扛起这万里江山。

长乐宫的花园里,长孙无垢正在给一株牡丹浇水。

这是李世民生前最喜欢的品种,叫“姚黄”,每年春天都开得格外艳。

“母后,”

李承乾走过来,手里拿着件刚做好的披风,轻轻搭在母亲肩上,

“天凉了,小心着凉。”

长孙无垢回头,看着儿子眉宇间的沉稳,突然笑了:

“你父皇要是看见你现在的样子,一定很欣慰。”

“他会看见的。”

李承乾望着天边的流云,

“他一直在看着我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