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 第383章 大唐的故事,还长着呢

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第383章 大唐的故事,还长着呢

簡繁轉換
作者:笨笨的古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1 03:26:30 来源:源1

第383章大唐的故事,还长着呢(第1/2页)

李福从江南回京时,长安正笼罩在一场大雾里。

他刚到东宫,就见李治的亲随在门口等候,递上封密信。

上面是山东士族与宗室亲王的联络名单,为首的竟是荆王李元景。

“皇叔怎么会有这份名单?”

李福看着信上的朱砂批注,每处会面地点都标注着日期,显然是有人长期跟踪。

“荆王上个月借狩猎之名,去了趟山东,与崔、卢两家密谈了三天。”

李治走进来,手里捧着碗热茶,

“他们想立我为皇太叔,说你‘过于仁柔’,二弟‘勇而无谋’,不堪大任。”

李福的指尖猛地攥紧信纸:

“皇叔打算怎么办?”

“凉拌。”

李治笑了笑,将名单塞进火盆,

“烧了它,就当没看见。”

“可他们......”

“他们翻不起浪。”

李治看着火苗吞噬信纸,

“罗将军回朝后,关陇武将都拧成了一股绳。

你在江南查清漕运贪腐,扳倒了三个士族出身的刺史。

你弟弟在陇右打了胜仗,军心正盛。

荆王不过是想借我的名头,试探陛下的心思罢了。”

李福看着这位看似温和的皇叔,突然明白他为何能在弘文馆时就深得老臣赏识。

几日后的早朝,荆王果然发难,说李福在江南“苛待士族”,导致粮价波动,请求陛下严惩。

李治突然出列,呈上江南各州县的粮价对比图:

“王叔怕是记错了,江南粮价稳中有降,倒是山东因崔家囤积,涨了五成。”

他话音刚落,罗通立刻接话说道:

“末将在幽州时,就听说崔家与契丹走私铁器,看来是真有银子囤积粮食。”

李承乾何等精明,当即下令查抄崔家粮仓,荆王吓得缩了回去,再不敢多言。

退朝后,罗通拉住李治:

“你这手借刀杀人,倒是利落。

但荆王是陛下的叔叔,打草惊蛇,怕不是好事。”

“罗将军放心,”

李治望着宫墙外的柳树,

“我留了后手。

崔家账本里,有荆王挪用国库的记录,真逼急了,大不了鱼死网破。”

罗通看着他眼底的冷静,突然想起李世民当年评价李治的话:

“此子看似仁厚,实则有豺狼之心。”

他叹了口气:

“你是他们的皇叔,凡事留三分余地。”

李治笑着应道:

“我知道。”

开春后,漠北的突厥残部突然南下,与吐蕃呼应,袭扰云中都护府。

李承乾召集群臣议事,李福主张增派粮草,固守待援。

李禄坚持北伐,荡平突厥王庭。

荆王趁机跳出来,说两位皇侄“一畏战一冒进”,请命让李治挂帅。

“臣弟不懂军务,怕是难当此任。”

李治拱手推辞道,

“倒是罗将军久镇幽州,熟悉漠北地形,若能挂帅,再让大殿下掌粮草,二殿下为先锋,定能大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83章大唐的故事,还长着呢(第2/2页)

罗通抚着胡须笑道:

“王爷这话说得在理。

老夫愿挂帅,但有个条件。

让二殿下跟着历练,大殿下在后方调度,至于你......”

他看向李治,

“就留在长安,替陛下稳住朝堂,别让我们在前线打仗,还得担心后院起火。”

李承乾点头说道:

“准了。罗通为北伐大总管,李禄为先锋,李福掌户部、兵部协同,李治协理朝政。”

出征那天,长安城外的灞桥上,李福给李禄整理铠甲的时候说道:

“到了漠北,记得多听罗叔的,别冲动。”

李禄拍着胸脯保证道:

“哥放心!我带了墨家新造的‘震天雷’,保管让突厥人尝尝厉害!”

李治站在一旁,递给罗通一个锦囊:

“罗将军,这是漠北各部落的联姻关系图,或许能用得上。

突厥可汗的妹妹,早年曾嫁给薛延陀的王子,后来被休弃,一直心怀怨恨。”

罗通接过锦囊,深深看了他一眼:

“你倒是做足了功课。”

北伐军出发后,长安果然不太平。

荆王联合几个宗室,散布谣言说罗通拥兵自重,想废立太子。

李治一面将谣言压下,一面让人查造谣者,很快就抓到了荆王府的门客。

“皇叔,要不要把人交给大理寺?”

李福看着被捆的门客,眼底闪过怒色。

“不必。”

李治让人松绑,还赏了他五十两银子,

“回去告诉荆王,好好待在府里养老,别掺和不该管的事。

再敢造谣,下次就不是门客顶罪了。”

门客吓得屁滚尿流,连滚带爬地跑了。

李福不解的问道:

“这样太便宜他们了。”

“对付老狐狸,得用软刀子。”

李治望着北伐军远去的方向,

“等罗将军和你弟弟打了胜仗,他们自然就歇了心思。”

三个月后,漠北传来捷报。

罗通利用突厥与薛延陀的矛盾,联合薛延陀突袭突厥王庭,李禄率玄甲军追杀三日,斩突厥可汗首级,漠北平定。

班师回朝之后,李承乾在太极殿大宴群臣。

罗通坐在上首,李福和李禄分坐两侧,李治则在席间给老臣们敬酒,一派和睦。

酒过三巡,罗通举杯说道:

“此次大捷,多亏了大殿下的粮草、二殿下的勇猛,还有晋王在后方稳住大局。

李家的儿郎,不管是叔侄还是兄弟,只要心齐,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觉得眼眶发热。

当年玄武门的血光仿佛还在眼前,如今自己的儿子、弟弟、能这样同堂议事、共守江山,或许就是对列祖列宗最好的告慰。

江山代有才人出,这大唐的故事,还长着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