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 第377章 两位皇子成了香饽饽

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第377章 两位皇子成了香饽饽

簡繁轉換
作者:笨笨的古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1 03:26:30 来源:源1

第377章两位皇子成了香饽饽(第1/2页)

李绩的府邸在长安城西,朱漆大门上的铜环都磨得发亮。

当李承乾带着两位皇子登门时,老将军正在后院劈柴,斧头落下的力道稳得像座山,木柴裂开的纹路都整整齐齐。

“英国公。”

李承乾站在柴堆旁,看着李绩露出的胳膊,肌肉虽不如当年结实,却依旧虬结如老树盘根。

李绩扔下斧头,用粗布擦了擦手:

“陛下怎么来了?

老臣这院里全是木屑,污了龙袍可不好。”

“朕是来求您一件事。”

李承乾侧身让开,露出身后的李福和李禄,

“想请您做两位皇子的总师父。”

李绩的目光落在两个孩子身上。

李福规规矩矩地行礼,动作标准得像本礼仪书。

李禄却盯着他劈柴的斧头,眼睛里闪着好奇的光。

老将军突然笑了:

“陛下是觉得,老臣这把老骨头还能折腾?”

“正是。”

李承乾语气诚恳,

“朝中争论不休,唯有您既能镇住文臣,又能服了武将。

再说,您当年跟着父皇南征北战,经史韬略样样精通,再合适不过。”

李绩捡起块木柴,在手里掂了掂:

“皇长子想学什么?”

“想学如何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李福的声音很稳,

“先生说,祖父当年让墨家造水车,让百姓种番薯,才让天下丰衣足食。”

“那皇次子呢?”

李绩又问道。

李禄往前一步,小拳头攥得紧紧的:

“想学如何打跑突厥人!

外公说,去年他们又在雁门关外抢东西,我要像祖父那样,把他们打回老家!”

李绩看着两个孩子,突然想起李承乾小时候,也是这样,一个想做仁君,一个想做猛将,最后却在李世民的教导下,成了能柔能刚的君主。

他把斧头往柴堆上一靠:

“老臣可以应下,但有三个条件。”

“您说。”

“第一,”

李绩指着柴房,

“每日卯时,两位殿下得来这劈柴,什么时候能像老臣这样,一斧劈开三丈外的木柴,才算入门。”

李福愣了愣,李禄却眼睛发亮:

“没问题!”

“第二,”

李绩转向书房,

“每日午时,得把《孙子兵法》抄一遍,抄错一个字,就罚抄十遍。”

这次换李禄皱眉,李福却躬身应道:

“臣弟遵令。”

“第三,”

李绩的目光变得严肃,

“每月初一,随老臣去趟昭陵,给太宗皇帝磕个头,告诉他,李家的孩子没忘了他的教诲。”

李承乾心里一热,对着李绩深深一拜:

“多谢英国公。”

消息传回朝堂,韦挺等文官虽不情愿,却也知道李绩的分量。

当年他一句话,就能让江南士族乖乖交税,教皇子自然不在话下。

程咬金等武将更是拍着胸脯叫好,李绩的枪法当年连秦琼都赞过,教出来的徒弟绝对差不了。

可平静日子没过几天,新的麻烦就来了。

孔颖达给李福讲《论语》时,总说“民为贵,君为轻”,劝他将来要对士族宽容。

秦怀玉教李禄射箭时,却总念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让他别信文臣的“招安”那套。

这天,李福在课堂上引用孔颖达的话,说对待突厥应该“以德服人”。

李禄立刻反驳,说要用秦怀玉教的“百步穿杨”射穿可汗的盔缨。

两人吵到李绩面前,李福说孔博士是对的,李禄说秦将军才是对的,谁也不肯服谁。

李绩没说话,只是带着他们去了长安的西市。

市集里,突厥商人正和汉人小贩讨价还价,粟特人的香料铺前挤满了买主,甚至有个高句丽的铁匠,正给大唐的士兵打马掌。

“你们看,”

李绩指着这热闹的场景,

“孔博士说的‘德’,不是让你们当软柿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77章两位皇子成了香饽饽(第2/2页)

秦将军说的‘武’,也不是让你们见人就打。

太宗皇帝当年既打服了突厥,又让他们来长安做生意,这才是真正的治国。”

他拿起个突厥商人的镶金弯刀,又掂了掂汉人铁匠的铁锤:

“弯刀能砍人,也能割肉;铁锤能铸剑,也能造犁。

关键看握在谁手里,怎么用。”

李福若有所思,李禄突然说道:

“师父是说,既要学好《论语》,也要练好射箭?”

李绩大笑起来,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

“聪明!走,回府劈柴去!”

李绩教皇子的消息传到后宫时,武媚娘正在给长孙无垢捶背。

她刚从感业寺回宫,晋封昭仪。

“太后,”

武媚娘的指甲涂着凤仙花汁,轻轻按在太后的肩窝处,

“英国公倒是会教,听说昨日带两位殿下去了军营,让皇次子拉弓,皇长子算军粮,文武兼顾呢。”

长孙无垢闭目养神,佛珠在腕上转得缓慢:

“李绩是个明白人,知道朕让他当总师父,是想让他压一压朝堂的戾气。”

“只是......”

武媚娘话锋一转,

“孔博士是山东士族的人,秦将军是关陇武将的头,两人明着教皇子,暗着怕是在争将来的辅政之权呢。”

长孙无垢睁开眼,看向窗外的宫墙:

“争了一辈子,还不够吗?

当年太宗皇帝在时,房玄龄和尉迟恭也争,最后不还是一起帮着陛下治天下?”

她顿了顿,

“关键是看掌舵的人,能不能让他们往一处使力。”

这话像根针,扎在武媚娘心上。

她垂下眼帘,掩住眸中的算计。

若是将来李福继位,孔颖达背后的山东士族必掌大权。

若是李禄登基,秦怀玉代表的关陇武将定会抬头。

无论哪个,都没她武家的份。

几日后的早朝,果然出了岔子。

孔颖达上奏,说应效仿贞观旧制,让皇子去国子监旁听,多接触士族子弟。

秦怀玉立刻反驳,说皇子当去军营历练,认识军中疾苦。

两边又吵了起来,比上次更凶,连房玄龄和李靖都差点动了气。

李承乾看着争论不休的百官,突然朝李福问道:

“皇儿觉得,该去国子监,还是去军营?”

李福走出队列,朗声道:

“儿臣以为,都该去。

每月三日去国子监,听博士讲经。

三日去军营,看士兵操练。

剩下的日子,跟着师父读书练武。”

李禄补充道:

“儿臣还想让国子监的学生和军营的士兵比一比!

比背书,也比射箭,看谁厉害!”

这话逗得百官笑了起来,紧绷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下来。

李承乾点点头:

“准了。就按两位皇儿说的办。”

退朝后,韦挺拉着孔颖达去了尚书房,脸色阴沉:

“英国公这是故意的!让皇子两边跑,分明是不想让咱们士族独占先机!”

孔颖达捋着胡须:

“急什么?

皇长子稳重,本就亲近经史,日子久了,自然知道谁才是真心为他好。”

他从袖中掏出封信,

“这是山东各郡送来的礼单,让我转交给皇长子,都是些珍稀的孤本......”

另一边,程咬金把秦怀玉拽到军器监,指着新造的连弩车:

“瞧见没?这玩意儿能连发十箭!

给二皇子弄一架,让他在陛下面前露一手,保管压过长子的风头!”

秦怀玉皱眉说道:

“国公,太后说了,不可太过张扬......”

“张扬?”

程咬金一拍大腿,

“当年太宗皇帝要是不张扬,能三箭定天山?

咱们武将的儿子,就得有股子冲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