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 第400章 打破祖制

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第400章 打破祖制

簡繁轉換
作者:笨笨的古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1 03:26:30 来源:源1

第400章打破祖制(第1/2页)

深秋的太极殿。

李承乾刚批阅完西域送来的战报。

“陛下,两位皇后娘娘求见。”

李一小心翼翼的禀报道。

两位皇后娘娘一同来访,这在近年少有,尤其是在军械库失火案刚平息,李治还在太庙“反省”的当口。

李承乾握着朱笔的手顿了顿。

“让她们进来吧。”

他将朱笔搁在笔山上,指尖在微凉的砚台上轻轻敲击。

他大概能猜到她们的来意。

长安城里的风言风语,怕是已经传到了她们耳中。

苏氏和程莺莺走进来时,身上都带着寒气。

“臣妾参见陛下。”

李承乾示意她们起身,目光在两人脸上转了一圈:

“这么冷的天,怎么想着一起来了?

可是长乐宫的炭火不够了?”

他刻意说些家常话,想缓和气氛,可苏氏和程莺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不能回避”的坚定。

“陛下说笑了。”

苏氏先开了口,

“臣妾今日来,是想求陛下一件事。”

程莺莺接过话头,附和道:

“臣妾也是。此事关乎福儿和禄儿,臣妾们思来想去,只有求陛下做主。”

李承乾端起茶盏,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眼底的神色:

“福儿在户部做得好,禄儿在羽林卫也尽忠职守,他们有什么事,值得你们特意跑来求朕?”

“陛下!”

程莺莺忍不住上前一步,

“您明知道我们说的是什么!

长安城里都在传,说晋王从太庙出来后,定会报复明远和禄儿!

军械库的火、假田契的事.....

他连那样的手段都使得出来,将来要是真撕破脸,福儿和禄儿......”

她的声音陡然哽咽,说不下去了。

再刚硬的女子,提到自己的孩子,也难免露出血肉之情。

苏氏轻轻按住她的手,对李承乾说道:

“陛下,臣妾知道皇家无亲情,争储本就是常事。

可福儿和禄儿是兄弟,他们自小一起长大,从未红过脸。

臣妾不想看着他们因为这储位之争,变成仇人,更不想看着他们......”

她没说完,但那未尽之语里的恐惧,让李承乾深切的感受到了。

他放下茶盏,目光落在窗外那棵老梧桐上。

“你们怕什么?”

李承乾的声音很轻,

“怕李治对他们下死手?

还是怕他们为了自保,对李治动杀心?”

苏氏和程莺莺同时一震,她们最担心的,正是这个。

李治的狠辣她们看在眼里,而李福和李禄虽心善,可真到了生死关头,谁又能保证守住那份底线?

“陛下,”

苏氏的声音带着哀求,

“臣妾求您,给孩子们指条明路吧。

哪怕......哪怕不让他们争这个储位,臣妾也认了,只求他们能平安一生。”

程莺莺也跟着屈膝:

“臣妾也愿!

禄儿性子急,不适合当皇帝,只要能保他周全,臣妾什么都答应!”

两位久居深宫、向来注重体面的娘娘,此刻竟不约而同地露出了脆弱的一面。

李承乾看着她们鬓边新生的白发,想起当年她们初入宫时的模样,一个温柔如水,一个飒爽如松,都曾是长安城里最耀眼的女子。

他沉默了许久,久到殿外的风都停了,只剩下铜漏滴答,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你们以为,朕把李治罚去太庙,只是为了罚他?”

李承乾忽然开口,目光扫过两人,

“朕是想让他冷静,也想让咱们的孩子冷静。

储位之争,从来不是刀光剑影,是民心所向,是德配位。”

他站起身,走到殿中那尊巨大的青铜鼎前。

鼎身刻着山河社稷图,边角处已被岁月磨得光滑。

“当年父皇立储,也曾犹豫。

立长,怕长子无德。

立贤,怕兄弟相残。

最后定下‘立长不立贤’,不过是想求个安稳,却没想到,这规矩反而成了争斗的根源。”

李承乾的指尖抚过鼎身的纹路,声音里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沧桑:

“朕不想让福儿和禄儿,重蹈当年的覆辙。

更不想让你们,像当年的母后那样,夜夜为儿子们的性命担忧。”

苏氏和程莺莺屏住呼吸,听着他接下来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00章打破祖制(第2/2页)

“朕决定了。”

李承乾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她们,

“废除‘立长不立贤’的旧制。

朕会写一份传位诏书,上面只有继承人的名字,没有长幼之分,只看谁更适合这江山。”

他顿了顿,说出了更让她们震惊的话:

“这份诏书,朕会亲手封在锦盒里,藏在太极殿的龙椅之下。

只有等朕百年之后,由三位顾命大臣共同开启,届时无论上面写的是谁,都是大唐的新君。”

苏氏和程莺莺彻底愣住了,张着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她们来之前,设想过无数种可能。

陛下或许会斥责她们多事,或许会承诺护住孩子,却从未想过,他会做出如此颠覆性的决定。

废除旧制,提前立诏,藏于龙椅之下。

这意味着,在李承乾在世时,储位始终悬而未决,李福和李禄不必为了争夺一个虚名而斗得你死我活,只需各自做好分内之事,用实绩证明自己的“贤”。

“陛下......”

苏氏的声音带着颤抖,既有难以置信的惊喜,又有一丝隐隐的不安,

“这样......真的可行吗?大臣们会不会......”

“大臣们?”

李承乾轻笑一声,

“他们在乎的是江山稳固,不是长幼有序。

只要新君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能让大唐长治久安,他们自然会拥戴。”

他看向程莺莺,语气带着一丝温和:

“禄儿性子急,但忠勇可嘉,将来未必不能成为一代名将,守护大唐的边疆。”

又转向苏氏:

“福儿沉稳,精通政务,若能常怀仁心,也能成为体恤百姓的明君。”

“至于李治......”

李承乾的声音冷了些,

“他若真有治国之才,自会在这期间证明自己。

若他依旧只懂阴谋诡计,那传位诏书上,也绝不会是他的名字。”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香灰偶尔从铜炉里飘落的轻响。

苏氏和程莺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释然。

她们知道,李承乾这个决定,看似冒险,实则是给了孩子们最公平的机会,也给了她们一颗定心丸。

不必再担心孩子会因为“长幼”二字被置于死地,不必再害怕他们为了自保而沾染鲜血。

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走,靠实绩赢,而不是靠阴谋抢。

“臣妾......谢陛下成全。”

苏氏和程莺莺同时屈膝行礼,这一次,她们的声音里没有了忧虑,只有深深的感激。

李承乾看着她们挺直的脊背,轻轻叹了口气。

他知道,这个决定会引来无数非议,甚至可能动摇朝堂根基。

但他别无选择,他不能让母亲的悲剧重演,不能让李家的血脉,再为这龙椅流一次血。

“李一。”

他扬声道,

“取锦盒和明黄卷轴来。”

李一早已听得泪流满面,连忙应声而去。

他伺候李承乾多年,最清楚陛下这些年的煎熬。

一边是江山社稷,一边是兄弟亲情,如今这个决定,或许是他能找到的,唯一的平衡点。

苏氏和程莺莺退出太极殿时,夕阳正穿过云层,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姐姐,”

程莺莺握住苏氏的手,她的手心还带着些微的颤抖,

“我们是不是太贪心了?”

苏氏摇摇头,望着远处巍峨的宫墙:

“不是贪心,是做母亲的,总想着孩子能平安。

陛下给了他们平安,也给了他们机会,剩下的,就看他们自己了。”

程莺莺重重点头,心里那块悬了许久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太极殿内,李承乾正提笔在明黄卷轴上写字。

李一捧着锦盒,站在一旁,大气不敢出。

写完最后一个字,李承乾放下笔,仔细吹干墨迹,然后将卷轴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锦盒,锁上黄铜锁。

“把它藏在龙椅下面的暗格里,记住,没有朕的旨意,任何人不得靠近。”

他将锦盒递给李一,严肃的说道。

“奴才遵旨。”

李一捧着锦盒,一步步走向那象征着天下最高权力的龙椅,将锦盒轻轻放入暗格,再用金砖盖好,不留一丝痕迹。

“黑夜,派四个隐杀之人,常年守在太极殿,胆敢靠近龙椅偷盗者,杀无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