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 第445章 新宰相

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第445章 新宰相

簡繁轉換
作者:笨笨的古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7 15:51:22 来源:源1

第445章新宰相(第1/2页)

太极殿。

“有事启奏。”

李一的唱喏声落下,李承乾没有看堆积的奏折,而是看向了下面的文武百官,

“房相辞世,其功在社稷,朕今日欲追封其子弟,以慰忠魂。”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世家官员的目光悄然交汇,带着几分警惕。

程咬金率先站了出来。

“陛下英明!

房相为大唐操劳三十年,其子弟理应受封!

老臣举荐房家长子房遗直承袭爵位,次子房遗爱可授实职,以续房家忠烈之名!”

李绩也跟着咳嗽着点头说道:

“臣附议。

房遗直在户部多年,经手的赋税账目从无差错。

房遗爱虽曾有过,却在安西之战中督办粮草有功,足见其悔改之心。”

李承乾颔首,正要开口,却见卢越突然出列,躬身说道:

“陛下,臣有异议!”

卢越虽然年纪尚轻,却继承了陆家的高傲。

他的眼神扫过房遗爱所在的位置,轻蔑的说道:

“房遗爱曾因高阳公主之事牵连,虽未获罪,却也有损皇家颜面。

如今若授其要职,恐遭天下人非议,以为陛下因房相之故,罔顾礼法!”

“你胡说!”

房遗爱猛的吼道。

自高阳被禁、崔家倒台后,他收敛了许多,如今被当众揭短,忍不住反驳道,

“安西之战,我督办的粮草从未延误,薛将军的残部能撑到援军抵达,我亦有功劳!

你凭什么说我不配?”

“功劳?”

卢越冷笑一声,

“不过是仗着房相的面子,才得了督办粮草的差事,换个人来,未必做得比你差!

再说房遗直,虽在户部任职,却从未有过革新之举,不过是循规蹈矩的庸才,如何能承袭房相的爵位?”

这话让房遗直的脸色都苍白了起来。

不过他性子温和,不善争执,此刻被当众指责“庸才”,只觉得无地自容。

“卢侍郎这话,未免太过偏颇。”

王敬直出列反驳道,

“房遗直在户部修订的《赋税细则》,让江南盐税增收两成,这是庸才能做到的?

房遗爱督办安西粮草,亲自押运穿过莫贺延碛,差点被风沙埋了,这是仗着房相的面子?”

“王御史倒是和房家走得近。”

另一位世家官员,郑家的郑承庆阴阳怪气地开口说道,

“莫不是收了房家的好处,才如此为他们说话?”

李承乾的目光看向了卢越和郑承庆,冷声问道:

“卢侍郎说房遗爱有损颜面,那朕倒要问问,卢家嫡系造反,你作为卢家之人,为何还能留在户部?

郑大人刚才说房遗直庸碌?

那郑家去年隐瞒的千亩良田,又是谁查出来的?”

李承乾的这两句话,让卢越的脸涨成了猪肝色。

让郑承庆也低下了头,不敢吭声了。

大殿内的世家官员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李承乾竟然对他们的底细如此清楚。

“房遗直承袭房玄龄梁国公之位,任户部尚书,总领天下赋税。”

李承乾不再给他们反驳的机会,继续说道,

“房遗爱授安西都护府长史,协助李禄打理西域政务。

此乃朕的旨意,谁敢再议?”

世家官员们沉默了,程咬金和李绩带头躬身说道:

“臣等遵旨!”

寒门官员纷纷附和。

房遗直和房遗爱深深叩首,两个人都哭成了一团。

本以为父亲去世,房家将要不行了。

没想到陛下竟然还记得父亲的功绩,照顾了房家。

册封之事尘埃落定,李承乾话锋一转,目光扫过殿内说道:

“房相辞世,中书令之位空缺。

诸卿可举荐合适人选,朕今日便与诸位商议定夺。”

这话一出,殿内的气氛瞬间变了。

世家官员们像是瞬间活了过来,卢越刚要开口,就被郑承庆抢了先。

“陛下,臣举荐吏部尚书裴行俭!

裴大人出身河东裴氏,博览群书,又曾随太宗征战,文武双全,实乃中书令的不二人选!”

“臣举荐范成清大人!”

另一位世家官员站出来说道,

“范大人在礼部多年,熟悉典章制度,又深得士族之心,若任中书令,定能调和朝堂矛盾!”

“裴大人更适合!”

“范大人才是最佳!”

世家官员直接分成两派,直接在大殿上吵了起来。

他们心里清楚,中书令是百官之首,掌控朝政中枢,若能让世家出身的人担任,就能重新夺回被寒门占据的话语权。

程咬金听得不耐烦,直接开口了。

“你们举荐的这些人,不是出身世家,就是只会纸上谈兵!

裴行俭去年在吏部任上,还因为私怨打压寒门官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45章新宰相(第2/2页)

范成清连礼部的祭祀流程都能弄错,凭什么当中书令?”

“程将军此言差矣!”

裴行俭出列,语气带着几分不满,

“寒门官员虽有才干,却不懂朝堂规矩,若任由他们掌权,恐乱了纲纪。

世家子弟自幼受礼仪熏陶,更懂如何辅佐君王,治理天下!”

“辅佐君王?”

李绩咳嗽着反驳道,

“当年太宗打天下,靠的是秦叔宝、尉迟恭这些草莽英雄,还是你们这些只会躲在后面的世家子弟?

房相出身清河房氏,却从未偏袒士族,反而屡屡为寒门说话,你们有谁能比得上他?”

裴行俭被问得哑口无言,范成清却不服气的问道:

“李将军这话是说,只有寒门才能当中书令?

那朝堂岂不成了寒门的天下?”

“朕何时说过,中书令只能由寒门担任?”

李承乾的声音再次响起,打断了争吵,

“朕要的是能为大唐做事、能为百姓谋利的人,不是只会看门第、争权夺利的人。”

他的目光落在李福身上:

“太子,你随房相处理朝政多年,对百官的才干最为清楚,你觉得谁适合担任中书令?”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福身上。

这是陛下第一次在朝会上让太子公开举荐官员,既是考验,也是在为他树立威信。

李福深吸一口气,走出队列,目光扫过殿内后说道:

“儿臣以为,中书令之职,需兼具才学、德行与民心。

裴大人、范大人虽有才干,却过于侧重士族利益,若任中书令,恐难服寒门之心。

寒门官员中,王御史刚正不阿,却不善调和矛盾。

赵大人熟悉政务,却缺乏全局眼光。”

他顿了顿,

“儿臣举荐前门下省侍中马周之子马载。

马载在江南推行均田制时,不顾士族阻挠,为三万流民争取到土地。

在安西之战中,他负责转运粮草,从未出过差错。

更重要的是,他出身寒门,却与世家子弟无冤无仇,既能体恤百姓,又能与士族沟通,实乃合适人选。”

殿内一片哗然。马载虽有才干,却资历尚浅,且出身寒门,世家官员们显然不愿接受。

卢越立刻反对道:

“陛下!

马载太过年轻,又无显赫家世,恐难以服众!”

“年轻不是错,家世更不是衡量才干的标准。”

李福反驳道,

“房相年轻时,也不过是个落魄书生,却能辅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

薛仁贵出身寒门,却能成为一代名将。

若只看家世资历,大唐如何能有今日的繁荣?”

李承乾看着儿子从容应对的模样,眼底闪过一丝欣慰。

他转向百官,直接下旨了:

“太子所言极是。

马载虽年轻,却有实绩、有民心,比那些只会争权夺利的世家子弟强百倍。

朕意已决,任命马载为中书令,即刻上任!”

“陛下不可!”

世家官员们纷纷跪地求情,

“马载出身寒门,恐难以调和士族与寒门的矛盾,还请陛下三思!”

“调和矛盾,不是靠偏袒士族,是靠公平公正。”

李承乾站起身,

“马载能在江南为流民争地,能在安西为将士运粮,说明他心中有百姓、有大唐,这样的人,难道不比那些只知维护世家利益的人更适合当中书令?”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从今往后,朝堂用人,只看才干与德行,不问出身。

谁若再敢以家世压人,休怪朕以国法论处!”

世家官员们瘫倒在地,再也不敢反驳。

程咬金和李绩带头躬身喊道:

“陛下圣明!”

马载走出队列,深深叩首,激动的说道:

“臣定不负陛下与太子所托,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朝会散去,李承乾留下李福和马载。

偏殿内,李承乾看着马载,语气温和的说道:

“你任中书令,定会遭到世家的刁难。

朕给你一把尚方宝剑,若有官员阳奉阴违,可先斩后奏。”

马载接过尚方宝剑,重重叩首:

“臣谢陛下信任!”

李承乾又看向李福说道:

“今日你举荐马载,做得很好。

记住,选官不是选朋友,是选能为大唐做事的人。

马载有才干,却缺乏朝堂斗争的经验,你要多帮他,也要多向他学习处理政务的方法。”

“儿臣明白。”

李福点头,目光落在马载身上,带着几分真诚,

“马大人,往后朝堂之事,还需你我同心协力,不负父皇所托。”

马载连忙应道:

“太子殿下客气了,臣定当全力辅佐太子,为大唐效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