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 > 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廷养士百年,仗节死义,

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 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廷养士百年,仗节死义,

簡繁轉換
作者:三山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01 17:14:55 来源:源1

听到太子这么一问,三皇子心里咯噔一下。

这问题......不是秃子头顶的虱子,明摆着的常识吗?

太子突然提这个,他是想干嘛?

他不敢贸然开口,因为太子这个人太诡计多端了,一不小心就会...

雪落无声,夜深如墨。

长安城外三十里,一座荒废多年的驿站孤零零地矗立在官道旁,屋檐积雪压得木梁咯吱作响。风从破窗灌入,吹动墙角一堆泛黄的卷宗,纸页翻飞,仿佛有谁在暗中低语。

忽然,一道黑影跃上屋顶,踩碎瓦片,却未惊起半点尘埃。那人披着斗篷,帽兜遮面,只露出一截苍白的手指,正缓缓抽出腰间短刀,在窗棂上轻轻划下一道痕迹??是个“十”字。

片刻后,他翻身而下,蹲在门前那口早已干涸的古井边,伸手探入井壁缝隙,抠出一块锈迹斑斑的铜片。铜片上刻着半个符文,残缺不全,但与传说中的“镇龙令”极为相似。他凝视良久,低声呢喃:“第七片……终于找到了。”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马蹄声,由远及近,整齐划一,似是禁军巡夜。他迅速将铜片收入怀中,身形一闪,隐入林间。待骑兵驰过,原地只剩下一串浅淡脚印,很快被新雪覆盖。

与此同时,太学院深处,兰台秘阁灯火通明。守阁老学士正在整理典籍,忽觉一阵阴风扑面,书架上的《逆鳞录》残卷竟自行翻开,停在那一页写着“七皇子非废,实为锁魂之钥”的地方。烛火摇曳,映得那行字忽明忽暗,宛如活物呼吸。

老学士心头一紧,急忙合上书册,却发现封底夹着一张陌生纸条,墨迹犹湿:

>“十字未成,心祭将启。若无人应劫,则龙醒之日,即是山河崩裂之时。”

他手一抖,茶盏落地,碎成数片。

***

三日后,江南水乡,乌篷船轻摇于烟雨之中。一名女子坐在船头,素衣如雪,眉心一点朱砂痣,静静望着岸边垂柳。她身边放着一只竹篮,里面盛着几本旧书,最上面一本正是删改版《逆鳞录》,封面已被摩挲得发白。

渔夫撑篙经过,忍不住多看了她一眼:“姑娘,这天气还出来读书?小心寒气入体。”

女子微微一笑:“我在等人。”

“等谁?”

“一个不该回来的人。”她声音极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但他一定会来。”

果然,暮色初降时,江面雾气渐浓,一艘无帆小舟自远处缓缓驶来。舟上立一人,青袍素履,面容清瘦,双目深邃如渊。他手中握着一根竹杖,杖头挂着一盏灯笼,灯焰竟是幽蓝色的,照得四周雾气泛出诡异光泽。

女子起身相迎:“你终于来了,赵承渊。”

七皇子??如今已被称为“谢先生”的那位老人虽已逝去二十年,但他的名字仍如暗流般在江湖与朝堂之间流转。而眼前这位,正是当年九子夺嫡中最为神秘的一人:失踪已久的**五皇子赵承渊**。

他曾被视为温良恭俭的典范,却在黄河复流前夜突然叛出皇宫,投奔玄胤会,据传亲手献祭了三位兄弟以求开启“第九片”。而后人间蒸发,再无踪迹。

此刻,他踏上岸,目光落在女子脸上,久久不动。

“明心师太圆寂那年,你说你会守着真相。”他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可你还是把它写出来了。”

女子低头抚过《逆鳞录》的书脊:“我没有添一字虚言。我只是把你们藏起来的历史,还给了天下人。”

“你知道后果吗?”赵承渊冷笑,“这本书一旦流传,必有人妄图重启阵法,妄图驾驭龙脉,甚至……称帝。”

“我也知道有人会想毁掉它。”女子抬眼直视他,“可若连记忆都被抹去,我们又凭什么记住教训?”

赵承渊沉默良久,忽然问:“你相信‘心祭’吗?”

“我信。”她答得毫不犹豫,“当年谢先生跪在母亲坟前的那一夜,便是心祭的开始。他放下了恨,也放过了自己。这才是真正能镇住龙怒的力量。”

赵承渊闭上眼,仿佛被刺痛。再睁眼时,眸中已有泪光:“可我不是他。我手上沾的血太多,听见的地脉哀鸣太深。我曾以为我能掌控一切,结果……我成了第一个被反噬的人。”

他抬起左手,袖口滑落,露出整条手臂??皮肤之下,竟有无数细小铜丝般的纹路游走不定,如同活蛇穿行血脉。每当雷雨将至,那些纹路便会发出微弱金光,伴着低沉嗡鸣。

“这是‘逆鳞契’的代价。”他说,“当年我以兄弟之血激活第八片,却被龙魂种下契约。从此我不能死,也不能真正活着。我的魂被钉在阵眼之上,成了维持封印的一部分。”

女子震惊:“所以这些年来,你是靠着意志撑下来的?”

“不是意志。”他摇头,“是悔恨。每晚梦见他们的脸,听见他们在地下哭喊。我活着,就是为了赎罪。”

他从怀中取出那块铜片,放在她掌心:“现在,我把最后一片交给你。我不敢碰完整的阵图,怕自己再次失控。但你要记住:若真到了那一天,必须有人走进阵心,自愿焚魂,才能彻底封龙。”

女子握紧铜片,指尖冰凉:“那个人……会是你吗?”

赵承渊没有回答,只是望向江心迷雾,轻声道:“我已经不属于阳世太久。或许,我只是个徘徊在生死之间的影子。”

话音刚落,远处钟声响起,共七下??正是慈恩寺每日黄昏报时。然而今日不同,钟声之后,竟隐隐传来童声诵读: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两人同时变色。

“不可能!”女子失声道,“慈恩寺的碑早就不发声了!”

赵承渊却神色复杂:“不是碑在响……是‘它’醒了。”

***

同一时刻,西北边陲,河套山谷之外。

两名年轻巡卒正沿界碑巡逻,忽然察觉脚下震动。他们惊恐回头,只见原本焦土成“十”字形的祭坛遗址上,竟又长出那棵怪树!枝干扭曲如人臂伸展,叶片翕张,仿佛在呼吸。

“上次砍倒才三天!”一名巡卒颤声说,“怎么又长出来了?”

另一人哆嗦着掏出火折子:“烧了它!快烧了它!”

火焰腾起,瞬间吞噬树身。可就在火势最旺时,树干中央裂开一道口子,喷出黑色雾气。雾中浮现一张模糊人脸,嘴唇开合,吐出一句话:

>“第八祭已动,第九门将开。寻‘心灯’者,速往昆仑墟。”

话毕,雾散火熄,怪树化为灰烬,唯余地上浮现一行血字:

>“癸卯年冬至,龙抬头。”

两名巡卒瘫倒在地,第二天被人发现时已神志不清,口中不断重复着一句童谣,正是《千字文》开篇八字。

消息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城,内阁连夜召开廷议。新帝??如今已是两鬓染霜的中年人??亲自坐镇文华殿,召集群臣商讨对策。

礼部尚书主张立即封锁边境,严禁百姓谈论此事;兵部提议派大军夷平河套,永绝后患;唯有国子监祭酒跪奏道:“陛下,此乃天示。若强行压制,恐激怒地脉。不如查访民间,寻找所谓‘心灯’之人,或可化解危机。”

皇帝沉默许久,最终下令:“即日起,全国张贴榜文,招募通晓古文字、精通音律、且曾接触过《逆鳞录》者,赴京面圣。另,命钦天监推演‘癸卯冬至’天象,若有异动,即时上报。”

榜文传遍天下,激起千层浪。

***

三个月后,蜀中青城山下,一间茅屋内。

一位盲眼老尼正盘膝打坐,忽闻门外脚步轻响。她未睁眼,便道:“你来了。”

来者是一名少年,约莫十五六岁,背着包袱,额前碎发遮眼,神情倔强。他单膝跪地:“弟子奉师命,送信而来。”

老尼接过信笺,虽看不见,却用指尖细细摩挲纸面纹理,辨认凸痕??这是一种特制盲文,唯有明心师太一脉传承。

片刻后,她脸色骤变:“你说……他是谢先生亲授的关门弟子?”

“是。”少年点头,“我叫赵念,自幼在玄黄塾读书,因通晓《千字文》全文背诵且能解其义,被选中继承‘心灯’之职。”

老尼缓缓起身,拄杖走到院中古井边,将信投入井中。火焰自井底燃起,瞬间将信烧成灰烬。

“你知道‘心灯’意味着什么吗?”她问。

“意味着我不再是我。”少年平静道,“从今往后,我的命不属于父母,不属于朝廷,只属于阵眼。若需牺牲,我当无悔。”

老尼仰头望天,云层厚重,不见星月。她低声叹息:“上一代人用血换来的太平,终究没能持续百年。龙脉不甘寂寞,人心亦难长久安宁。”

她转身盯着少年:“但你要记住,真正的‘心灯’不在你身上,而在你心中是否尚存慈悲。若你只为完成使命而去,哪怕舍身,也无法唤醒阵法。唯有怀着对万民之爱,对苍生之怜,才能点燃那盏灯。”

少年深深叩首:“弟子明白。”

就在此时,井水忽然沸腾,一股黑雾冲天而起,凝聚成人形,正是当年郎中所见的“地魂之声”!

>“昆仑墟有镜宫,镜中藏真我。欲启十字阵,先破虚妄锁。”

话音落下,雾散井枯,唯余水面倒映出少年面容??却并非他自己,而是一个身穿龙袍、眼神暴戾的男子!

少年惊退数步:“那是……谁?”

老尼却面色如常:“那是你内心的恐惧。也是未来可能成为的模样。记住这张脸,若有一日你迷失方向,就想想他。”

***

与此同时,西域沙漠深处,一支驼队艰难前行。

领队是一位戴面纱的女子,正是此前与赵承渊相见的那位。她怀中紧抱着一个木匣,内藏九片铜片中的七片。另外两片,一片在赵承渊手中,另一片则始终下落不明。

随行的老向导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前方沙丘:“小姐,你看!”

众人望去,只见黄沙之中赫然现出一座巨大石门,半埋于沙下,门上浮雕繁复,中央刻着一个古篆“**逆**”字。

“昆仑墟……真的存在。”女子喃喃。

她上前推开石门,一道冷风扑面而出,夹杂着无数细碎声音??像是千万人在同时诵读《千字文》。深入百步后,豁然开朗:一座由黑晶筑成的宫殿悬浮空中,四周布满镜子,每一面镜中都映出不同的世界:有的战火纷飞,有的盛世繁华,有的洪水滔天,有的万民跪拜一位帝王……

而在宫殿中央,立着一座祭坛,形状正是完整的“十”字。祭坛四角插着四根铜柱,分别刻着“仁”“义”“礼”“智”,中央空缺处,显然等待第五根??“信”。

女子取出木匣,准备放入铜片。

忽然,背后传来脚步声。

她猛地回头,只见赵承渊站在门口,身后跟着一群身影:有持竹杖的老者(谢无咎幻影),有披蓑衣的盲尼(明心转世),还有那位名叫赵念的少年。

“你早就知道我会来。”赵承渊看着她。

“我知道你会来阻止我。”女子也不否认,“你想用自己的命补全阵法,结束这一切。”

“不错。”他走向祭坛,“我活得太久,背负太多。是时候偿还了。”

少年赵念冲上前:“不行!你是唯一了解逆鳞契的人!如果你死了,将来若再有人试图开启阵法,谁来阻止?”

“那你来。”赵承渊盯着他,“你才是真正的‘心灯’。我不过是个残魂,而你,还拥有选择的权利。”

少年浑身颤抖,泪水滑落:“可我怕……我怕我会变成镜子里那个人……”

“那就记住你现在的眼泪。”老者幻影开口,“记住这份软弱,它比任何力量都珍贵。因为只有知道自己会错的人,才不会滥用权力。”

盲尼轻声道:“去吧。点燃那盏灯。不是为了统治,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告诉后来者:我们可以不一样。”

女子将铜片一一嵌入祭坛。随着最后一片归位,整个宫殿剧烈震颤,所有镜子同时破碎,碎片如雪花飘落。每一片碎镜落地,便化作一朵白莲,盛开于黑晶地面。

赵承渊站上阵心,双手合十,低声吟诵: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声音起初微弱,继而如潮涌起,与远方村庄孩童的诵读声遥相呼应。刹那间,九道光影自四面八方汇聚而来??那是历代守护者的英灵:谢无咎、明心、七皇子、赵景珩(即便他曾犯下大错,灵魂终得救赎)……

他们环绕赵承渊,形成一道光环。

祭坛中央,火焰升腾,呈青白色,纯净无瑕。那是“心祭”之火,以情断理,以爱止怒。

赵承渊的身体逐渐透明,最终化作一道光束,射入地底深处。轰鸣声自大地心脏传来,仿佛巨龙长叹,继而沉眠。

昆仑墟崩塌,沙海掩埋一切痕迹。

当幸存者爬出废墟时,天空放晴,北斗七星格外明亮。

而原本缺失的两颗星,似乎微微闪烁了一下,像是回应人间的灯火。

一年后,朝廷收到一份匿名奏折,附图一幅:画中是一座新建学堂,门前霜花凝结成八个大字: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奏折仅有一句话:

>“龙已安,人当醒。薪火不灭,大道可行。”

新帝阅毕,久久不语,最终提笔批曰:

>“准奏。自即日起,全国‘玄黄塾’增至三千所,经费由户部专拨。教材增补《心灯录》,列为启蒙必修。”

又十年,天下大治,路不拾遗。

某日清晨,黄河岸边的小学堂里,孩子们齐声朗读: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窗外,一位白发老翁驻足倾听,嘴角含笑。

他手中竹杖刻着一行小字:

>“我不是钥匙,我是火种。”

风吹过,带来远方雪山的气息,也带来了那一声穿越时空的低语:

>“你还未死……我只是换了壳。”

老翁抬头望天,轻声回应:

>“我知道。所以我一直都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