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不想上梁山 > 第382章 惺惺相惜(四)

我不想上梁山 第382章 惺惺相惜(四)

簡繁轉換
作者:江山不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2 02:34:28 来源:源1

王伦之所以大献恩惠,在于他很看重这群在西军中服过役的汉子。当然,对欧鹏等人的义气,对蒋敬能力的青睐,也是极重要的考量。

别人不知道他这个落地秀才的虚实,他可是深知的。

“神算子”可不只是精于算数。

书中说他精通书算,能“积万累千,纤毫不差”,人称神算子。他原是落科举子出身,因科举落第,遂弃文从武,也能“使枪弄棒,布阵排兵”。

王伦也看中后一条。

这年头知道兵法的人真心不多,哪怕是在普遍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宋朝也一样。兵法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往往被严格保密,只有军队内部的高级指挥官和相关人员才能知晓。普通人即使有机会接触书籍,也很可能无法获得兵法的相关信息。

而且普通人的生活条件艰苦,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基本的生存问题,如耕作、手工艺等,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兵法这类与日常生活关联不大的知识。

这就造成了梁山一百单八将中,能征善战的人很多,但严格意义上的指挥员没几个。

吴用算是个半吊子,他指挥的几场战役说实话场面很大,看点极少,远不如他用承诺诡计和人心斗法有意思。

神机军师朱武算一个,但前半段给他出场的机会很少,后半段给他发挥的机会也很少,因为给其的定义是吴用的副手,书上对于这一点也写得很清楚:“今堪副吴用,朱武号神机”。

所以他的行事风格基本上也与吴用相同,他那些所谓的“出谋划策”,其实也都是一些登不上台面的阴谋诡计,只不过他的底线要比吴用更高一些。

唯二两处出彩之处,一是出场之时看人准确,轻松拿捏九纹龙史进。

二是在全书之中最为高光的一次表现就是在征辽的时候,朱武作为副军师,跟随卢俊义来到了玉田县。在朱武的指挥下,宋军摆出了长蛇阵和鲲化为鹏阵,这样摆阵对敌的场面,梁山还是第一次使用。虽然后来大军来袭的时候,证明了这个阵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处,但看起来还是挺唬人的。

其它的,在实战之中,他的表现只能用拉胯来形容:

当史进行刺贺太守被抓之后,鲁智深问朱武为什么不组织营救,朱武的回答是:“我等正在这里进退无路,无计可施。端的是苦!”

芒砀山的时候,朱武这边四人对付芒砀山三人,在樊瑞还没有出场的情况下,就被打的大败,甚至折了一半人马。

包括前面说的玉田县战役,当宋军被围之后,卢俊义问朱武该如何应对,朱武的回答是:“宋公明若得知这个消息,必然来救。里应外合,方可以免难。”

……

也不知道能够给出这样计策的人,靠什么混出了个“神机军师”的名头。

另一个靠别人之口渲染的谋士便是闻焕章。在高俅二征梁山失利后,大将徐京推荐其的时候说他:“那人深通韬略,善晓兵机,有孙吴之才调,诸葛之智谋,姓闻名焕章,现在东京城外安仁村教学。若得此人来为参谋,可以敌吴用之诡计。”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闻军师出场,和高俅一起被活捉。

当然,此次失利有高俅不听他的意见的原因,但作为谋士,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说有什么惊天动地之智谋,总觉得名不符实。

倒是蒋敬这样有精妙的算术专业的知识,再“使枪弄棒,布阵排兵”,才像个文武双全的样。军师讲究“运筹帷幄”,这“筹”原本就是算。

精算师指挥打仗,多少靠点谱。

当然,王伦看中他,不是准备让他打仗,而是要用其第一个能力:算账。

安仁工坊其实已经算是个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基地,人、机、料、法都需要不断磨合和提升,经手进出的金额也越来越大,会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光靠宋万这个大条朝奉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他识字但文化程度不高;

其次,他作为王伦的左膀右臂,分身乏术;

最后,财务管理是个专业的活,需要专业的人来做。

在这方面,有蒋敬的用武之地。

不过想想,教书先生吴用、闻焕章,落第秀才王伦、蒋敬…似乎有本事的都还在文化圈的最低级打混,这个世道怎么啦?

呵呵,小小地意淫一下。

王伦说到做到,立即安排几人把蒋敬抬到自己的马车里,请扈成带着到安道全的住处----太学一样是要住宿舍的,当然和王伦这种辟雍的外舍全自费不可同日而语。

欧鹏见了自己的天下难题被王伦解决,不禁为蒋敬兄弟的否极泰来庆幸。不管此去能不能治好,但绝对比窝在这里等死强。何况生死有命,真治不好,也是他的运数。

这里王伦开始动问了:“欧兄弟这一大家子人准备如何安置?似此可不是长久之道!”

欧鹏颇有带头大哥的气质,但可惜只是一个武人,有威望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闻听王伦来问,只得很苦恼地道:“小人也在焦虑中,准备到汴河边仓库处寻些营生。反正我等兄弟有的是气力,只要蒋兄弟无恙,养活一大家子人应该无妨。”

汴河两边有许多仓库,像州东虹桥有元丰仓、顺城仓,东水门里有广济、里河折中、外河折中、富国、广盈、万盈、永丰、济远等仓。这些仓库的粮食,都是通过汴河从江淮湖浙运来的。

此时空又没有吊车,货物上下都需要靠人力,所以码头工人其实就是漕帮形成的土壤。不抱团取暖,个人很容易被异乡人排挤,然后活都干不上。

欧鹏这十几个壮汉要是走这条路,虽然不能发家致富,只要舍得出力,总能赚口饱饭。

只是这样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

“欧兄弟,小可倒有一个想法,不但能让你们兄弟们的家眷衣食无忧,还不至让你们终日奔波沦为苦力,却不知你愿不愿意听?”

欧鹏在决定接“劫王伦”这趟生意之后就调查过后者,知道他有生意有名气是个有本事的人。闻听此言,立即答道:“小人愿闻其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