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891章 山雨欲来

世子稳重点 第891章 山雨欲来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6 04:45:12 来源:源1

第891章山雨欲来

不可否认,监察府经手的第一桩案子办砸了。

办砸的原因不是因为无能,而是没能领会圣意。

从监察府到皇城司,所有人都以为官家只想撒泡尿,结果官家想拉坨大的。

这就意味着以前的官场规则不好使了,监察府想要立威,就必须打破这些旧规则,配合官家建立起新的规则。

韩忠彦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屋子里一片沉寂。

良久,韩忠彦道:「如此,就麻烦皇城司重新查一查了,你们出结果,我监察府出名单,这一次定不能再让官家失望了。」

在座众人纷纷应是。

韩忠彦望向甄庆,道:「老夫听说皇城司分为两个部分,一明一暗,甄勾当在明,此外还有一部分在暗处的官员和眼线,甄勾当是否向官家请示,动用那暗处的一部分?」

甄庆浑身一凛,脑海里闪过赵歙那张明艳却清冷的绝色脸庞,下意识地摇头:「不必!此事是我办砸了,但还没到动用皇城司另一个部分的地步,若因这点小事劳师动众,不够丢人的。」

半个时辰后,沉寂已久的皇城司官署突然大门敞开,许多官员和差役行色匆匆地出了官署,直奔城门而去。

与此同时,汴京街头许多穿着普通百姓衣裳的男子也纷纷朝城门走去。

皇城司的动作对汴京的普通百姓来说,并未造成任何影响,普通人的生活跟皇城司根本没有任何交集。

但落在汴京官员的眼里,皇城司今日的举动就不寻常了。

政事堂内,章惇整理着桌案上的奏疏,另外一些朝臣也各自在忙着自己的事,殿内一片寂静,只听到翻阅纸张的声音。

尚书左丞蔡卞匆匆入殿,走到章惇的身边,凑在他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

章惇整理奏疏的动作突然一滞,神情浮起几分复杂。

「监察府和皇城司有了动作?他们要做什麽?这件事他们真就一点风声都不给政事堂透露吗?」章惇沉声问道。

蔡卞苦笑道:「官家的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监察权独立于两府之外,从今以后,监察府诸事,政事堂根本无权过问,问一句都是僭越。」

章惇沉默片刻,认命般叹了口气,道:「官家既然坚持如此,我等臣子夫复何言?」

顿了顿,章惇不解地道:「皇城司今日几乎倾巢而出,而且大多出了汴京城,莫非地方上出了什麽事?」

蔡卞眸光闪动,轻声道:「这次应该是监察府和皇城司联起手了,章相公可能要做好准备,监察府兴许会拿地方官员开刀立威了。」

「下官以为,无论监察府拿出任何结果,政事堂最好莫太干预,以免惹官家不悦,引火烧身。」

章惇叹道:「官家打破朝堂和地方上的平衡,但愿能形成新的平衡,否则天下会乱的。」

蔡卞却道:「下官仔细参详过官家即位后的种种举动,倒是觉得官家谋而后动,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妥,监察权独立出来后,天下不仅不会乱,反而会实现天下大治……」

章惇沉默不语,良久方才叹道:「历朝历代打破旧规者,无不需要流血杀人,大宋未来或许可见大治,但这其中的过程,恐怕要填上不少人命。」

蔡卞微微一笑:「不破不立,新规则的建立,本就需要无数人命奠基的,这是世人的宿命,章相公若欲继承介甫公的遗志,继续推行新政,下官私以为,新规则便是新政的基础,两者是互相成就的。」

「只要新规则树立了权威,天下官员莫敢不从,那麽新政的推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天下吏治清明,新政方可见曙光。」

「只知一味推行新政,罔顾天下吏治的混乱**,却是治标不治本,百年未必可见成效,而官家先清吏治,再推新政,下官以为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见章惇表情复杂,蔡卞拱了拱手,道:「下官这点陋见,或许与章相公相悖,您莫怪。」

章惇摇摇头,道:「不必说这些,咱们先看看监察府和皇城司到底要做什麽吧,是先清吏治,还是先推新政,老夫也在迷茫中,我等且拭目以待。」

…………

大宋的京畿路是以国都开封府为圆心向外辐射的,包括曹州,陈州,拱州,郑州,澶州以及颍昌府,即所谓「四辅州府」,「东辅拱州,南辅颍昌,西辅郑州,北辅澶州」。

四辅州府的格局,早在皇佑五年时定下,这些州府形成了如今大宋的京畿路,可以理解为明清朝代的直隶省。

此时已是深夜,陈州城的州衙二堂一间厢房内仍然灯火通明。

几名官员在阴暗的屋子里坐着,大家的眼睛都只盯着桌案上那盏昏暗的烛台,集体陷入了沉默。

这麽晚还没回家,不是陈州州衙的官员们多麽爱岗敬业,而是在消化一个来自汴京的消息。

汴京有一位大佬派人紧急送来了消息,说是皇城司今日突然倾巢而出,侦骑出城,直奔京畿各州府而去。

陈州作为京畿路的城池之一,很有可能会被皇城司光顾,至于皇城司的侦骑来做什麽,目前还没有准确的说法,只知道这次是监察府牵头,皇城司办事,事情做得很隐秘,就连政事堂也不清楚。

这个消息传到的地方不止是陈州,京畿路所有的州府县应该都收到了消息。

天下官场,本就是一张巨大的网,官员们都是网上的一根线。

此时的陈州知州曾叔礼坐在桌案后的主位上,表情颇为复杂。

有担忧,也有轻视,还有几分连他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的沉重。

而屋子里的其他几位官员,皆是陈州的主官,有辖下的知县,也有州衙的推官,州提刑司,提举司官员等。

能让这些官员齐聚一堂的原因,自然是来自汴京的消息。

这个消息对他们来说,不是好事。

监察府牵头,皇城司出动,实在有些诡异,隐隐间似乎将要发生什麽大事。

而陈州这些官员此刻的心情都有些惴惴不安,因为他们心虚。

自己干过什麽事,自己当然最清楚。

陈州这些年的吏治,可以说很坏。

而这种很坏的吏治,其实并非从曾叔礼这一任开始的,事实上,早在当年王安石变法,朝廷新旧两党互相攻讦争斗开始,陈州的吏治便乌烟瘴气了。

对地方官员来说,新政也好,旧法也好,无论朝廷推行什麽,废除什麽,地方官员都无所谓。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论推行新政还是旧法,地方官员都能准确地找到政策里的漏洞,或者索性假传政令,故意歪曲条款,巧立各种名目,将新政或是旧法推行下去。

而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搞钱。

如果搞不到钱,那就收地。

田产当然不能落在官员的名下,于是他们便与本地势力强大的宗族或地主合作,各种巧立名目的苛税也好,农户还不起官服的高利贷被迫卖出的田地也好,都成了输送给官员和地主们源源不断的利益。

这是一条庞大且周密的利益链条,官员到士商,再到他们的靠山后台,这些人像一条条贪婪邪恶的吸血虫,趴在百姓的身上疯狂地吸血,直到百姓的血被吸乾他们便转向下一个目标。

恶事做多了会不会有报应,在座的官员们不一定相信。

但新即位的官家设立监察府,对地方官员来说,绝不是什麽好兆头。

比如今日,监察府和皇城司突然有了动作,这在以前是非常罕见的。

此刻陈州一众官员齐聚,为的便是商议此事。

没人知道监察府和皇城司要干什麽,但地方上不能没有防备。

万一监察府官员突然来了,州衙必须做到帐目清晰,数据精准,每条每款对得上帐,如此才能驶得万年船。

静谧的屋子里,最大的官儿知州曾叔礼终于打破了沉默。

「诸位不必担心,朝廷设立监察府,看似来势汹汹,其实根本不足惧也。」

曾叔礼微微一笑,接着道:「监察府里的官员,他们是人,也是官儿,只要是官儿,就要按官场的规则来办事,他们若是做出格了,汴京诸多权贵重臣也不会放过他们。」

「若是监察府官员来了陈州,我等好生款待,帐目也要做得明明白白,不让人找到一丝错处,万一真叫他们抓住了把柄,咱们也要提前安排好替罪之人,把事情扛下来。」

曾叔礼说得轻描淡写,努力安抚众人低落不安的情绪。

一名知县叹了口气,忍不住道:「就怕监察府官员和皇城司根本不听我等述职,不看州衙的帐目,而是收集民间的诉状和传闻,这些年咱们借着新政的名头,摊派下去的各种杂税杂捐,可经不起查啊。」

众人刚刚松缓下来的情绪,立马又悬了起来。

陈州推官这时也捋了捋须,沉声道:「还有咱们打着推行青苗法的名头,强行逼着各县各乡农户向官府借贷,仅此一项,逼死了不少农户,还有许多农户携家带口逃离本地,沦为流民……」

「以往朝廷下来监察的是御史台官员,很多事情都能遮掩过去,可是官家新设的监察府,据汴京传来的消息,这个监察府有点邪门,咱们不得不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