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唐开诊所 > 第358章 这叫细针?

我在大唐开诊所 第358章 这叫细针?

簡繁轉換
作者:戒烟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2 04:49:21 来源:源1

第358章这叫细针?(第1/2页)

想到这儿,楚天青嘴角微扬,好不容易才把笑意压下去。

他定了定神,领着邹国公张公瑾及其长子张大象一行人,走进了专门设置的透析室。

这间屋子不算宽敞,但窗明几净,只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类似陈醋的气味,让众人不由的捂了捂鼻子。

屋子当中摆着一张造型奇特的透析床,床边便是一台透析机。

在楚天青的指挥下,张大象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张公瑾,让他半躺在那张结构特殊的透析床上。

沈灵儿则用蘸了酒精的棉布,开始给张公瑾的左臂消毒。

接着,楚天青取出一根明晃晃的穿刺针对张公瑾道。

“邹国公,稍后我会将这根细针放入您手臂的血管中,可能会有一瞬间的刺痛,请您忍耐。”

楚天青一边安抚,一边取出了那根中空纤细的“穿刺针”。

然而,一旁的大象只觉那针尖的光芒格外刺眼。

他看得真切,那针中空纤细不假,可那长度和粗细,与他想象中的“细针”简直天差地别!

他下意识地喉结滚动,心中暗道,这比我娘纳鞋底子的针还粗啊!

张公瑾闭上眼,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他征战沙场多年,受过比这严重得多的伤,此刻虽对未知有些本能的不安,但更多的是决然。

针刺入的瞬间,张公瑾的眉头下意识地蹙紧了一下,但随即又很快舒展开来,面色恢复平静。

他低头看去,只见一股暗红色的血液,正顺着连接在针尾的透明软管,缓缓地被引流出体外。

这景象对于初次见识的人而言,确实有些触目惊心。

一旁紧张守候的张大象,更是看得心惊肉跳,不自觉地攥紧了拳头,连呼吸都放轻了许多,大气也不敢出。

血液顺着管路流入透析机,经过机器内部层层滤膜的过滤净化后,又通过另一根软管,缓缓地回流到张公瑾的体内,完成了一次循环。

楚天青仔细观察了片刻,看到张公瑾手臂上的管路连接稳固,透析机运转平稳,血液引出和回输的过程都已稳定建立,这才对众人开口道。

“透析一旦开始,就需要连续进行,直到预定时间结束,中间不能随意中断。”

他特别转向紧张不已的张大象:“你留在这里安心照顾邹国公,不必过于忧心,两个时辰后就结束了。”

“两个时辰?”

张大象闻言,忍不住惊讶地反问:“需要这么久吗?”

楚天青理解他的担忧,耐心地解释道。

“一次真正有效的透析,必须让全身的血液通过这台机器反复循环过滤许多遍才行。这个过程,就好比大浪淘沙,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把体内积累了好几天的新陈代谢废物和毒素充分地清除干净。”

“这两个时辰的设定,是经过周密计算的。是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为了达到最佳净化效果所必需的时间,邹国公只要安静躺着休息,保持气血平稳,并不会感到特别疲惫,对身体元气的损耗也很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58章这叫细针?(第2/2页)

一直在一旁静静观察的药王孙思邈,此时若有所思地捋着长须,颔首道:“此乃以时间换取生机之法,犹如文火慢炖,去芜存菁,急不得,躁不得,天青此法,深合医理中‘循序渐进’之要义。”

楚天青点头称是,然后又俯身询问床上的张公瑾:“邹国公,您现在感觉如何?身体可有任何不适?”

张公瑾微微摇头,声音平稳地回答:“并无不适之感,一切安好。”

“那就好。”

楚天青细心叮嘱道:“透析过程中,倘若感觉到任何不舒服,比如穿刺部位出现胀痛、麻木,或者觉得心慌、头晕、恶心,务必立刻告知我或者灵儿,千万不要自己强忍着。对了,躺着的时候,连接管路的那只手臂请尽量保持不动,以防意外,但另一只手或身体其他部位可以适当调整,换个舒适的姿势无妨。”

说完,他又特别向张大象交代了几句注意事项:“你多观察你爹手臂的情况,看看有没有肿胀、出血或者淤青加重,另外就是多关注他的面色,呼吸节奏和精神状态,如果发现他冒冷汗,呼吸急促或者面色突然改变,一定要马上通知我。”

张大象听得极为认真,连连点头,表示记下了。之后,他的目光更是牢牢锁定在父亲身上,一刻也不敢移开,生怕错过任何细微的变化。

将注意事项一一交代清楚后,楚天青几人便轻手轻脚地退出了透析室,轻轻掩上了房门,将安静的空间留给了张公瑾父子。

一出透析室的门,孙思邈的脚步便不自觉地加快了几分,甚至没顾得上与身旁的杜如晦多寒暄两句,只是朝楚天青微微颔首,便袍袖一拂,径自朝着自己的诊室方向匆匆而去。

楚天青看着老神医脚下生风的样子,心里也明白是怎么回事,忍不住觉得有些好笑。

那透析机里流动的血液,还有过滤毒素、循环净化这些从来没听过的说法,对孙思邈来说,冲击力太大了,吸引力也太强了。

“孙神医这是......”杜如晦略带疑惑地看向楚天青。

楚天青笑着解释:“这透析之法,原理与他平生所学大相径庭,却又实实在在地能滤血排毒,延人性命。他老人家此刻,怕是心痒难耐,急着回去翻查典籍,想从中找到一丝半缕能解释此法的原理吧。”

杜如晦闻言,恍然地点点头,眼中流露出理解和钦佩:“孙神医年高德劭,于医道仍有此赤子之心,孜孜不倦,实乃我辈楷模。”

说话间,二人回到诊室。

杜如晦望着透析室的方向,若有所思,半晌轻轻叹了口气,打破了室内的沉寂,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几分庆幸,也夹杂着一丝物伤其类的黯然。

“公瑾此番,虽遭此大病劫难,但能遇到天青你,得以保全性命,已是不幸中的万幸。想他这等人物,昔日沙场上搏杀,求的不过是个马革裹尸还,如今却要在病榻之上,与这无形之疾缠斗。如今能留住清名在朝堂,不至因沉疴缠身,耽误国事而徒留遗憾,也确实难得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