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攻掠天下 > 第1522章 文官的嘴仗

攻掠天下 第1522章 文官的嘴仗

簡繁轉換
作者:余观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03 13:56:28 来源:源1

此次朝议,主议了北狄问题及今后政策方向,相当于拟定国策。

一旦涉及到这种大方向问题,秦国朝堂一般都会展开激烈的辩论。

今天也不例外。

众臣一个接一个的出列,纷纷发表着各自的意见。

萧煜这个小家伙瞪大着明亮的眼睛看着众臣互喷。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些公卿大臣们,一个个学问那么高,平时那么注重礼仪道德,可在朝堂上争论国策的时候,却是争锋相对,吵的面红耳赤,喷的唾沫横飞。

文臣的嘴仗打的别提有多激烈了。

但这也是萧远乐意看到的结果,文臣死谏,武将死战,乃国家昌盛之象。

朝堂的言论,归纳来说,大致分成了两派。

一派主张与北狄和平相处。

其策论很明确:天下初定,陛下又调集大军荡平鬼族,先后收复东夷、南疆,可谓连年征战,国家不能再这么打,现在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刻。

另外一派主张循序渐进,从内部瓦解北狄,分化其势力,先于政治、军事上掌握主动权,但同样表示,此时国家也不宜再妄动兵戈。

还有以苏毅为代表的纯战派,谏言直接北上用兵,并发表了一系列军事想法和用兵方案。

这得到了征东将军徐荣的大力支持,因为他太渴望战功了,做梦都在想着拿掉平东侯的头衔,加授武字侯,以其功劳,就差那么一点点了。

不过此策声音很小,亦遭到了另外两派的集体驳斥,原因很简单,现在就开战,实在太扯了,先不说调兵问题,单是天天打仗,就不符合一个国家的正常发展。

萧远攻灭鬼族的时候,反对声音很小,那是因为外患必须消除,国家才能安定发展,那一战非打不可。

但北狄不一样,至少现在他是一种臣服、年年上贡的状态。

而且草原与其他地方又不同,他们没有固定的城池,一旦开战,就很容易形成打不赢就跑,你一退兵他又骑马跑回来骚扰的情况。

所以就算要打北狄,也不是一句话就能决定的,而是需要长期的战略准备。

“现在鬼族除名,陛下已经从实质意义上消除了外患,正是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的大好时机,怎能再轻言用兵,至天下民生于不顾。”

这是户部尚书陈怀明的言论,为和平相处派。

王之栋紧跟着附议:“陈尚书所言,乃为社稷着想,臣也以为,北狄既已称臣,又无违逆之举,若对其用兵,实在师出无名。”

柳长卿出列道:“陛下率军伐逆,早已戡平战乱,廓清天下,如今山河归一,四海升平,若再无端征伐,恐有穷兵黩武之嫌。”

这话就是直臣之言。

可丁荣抓住机会,马上跳了出来:“大胆柳长卿!竟敢指责陛下!该当何罪!”

柳长卿瞥了他一眼:“朝堂辩论,丁大人不要乱扣帽子!臣何敢对陛下不敬!”

丁荣:“你竟敢说陛下穷兵黩武!以臣论君,实在是欺天之举!罪不可赦!”

柳长卿:“我只是在说,若连年动兵,恐国家不稳,丁大人断章取义,实在是无耻之尤!”

另有柳长卿得罪过的官员马上出列,面向萧远,拱手说道:

“陛下,柳长卿丑言悖逆,其状已彰,臣恳请治罪。”

恩,政敌多的数都数不过来。

这时候柳长卿也慌了,连忙跪地,颤声说道:“陛下,臣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对您不敬,这些人都是在扭曲言论啊。”

“好了。”萧远声音平淡,他当然知道柳长卿言论的本意,只不过还是狠狠瞪了其一眼:“平身吧。”

“谢陛下。”柳长卿暗吁了口气,要知道,在朝堂被群起攻之,是很危险的,这要是碰到个昏君,说不定当场就得玩完。

萧远当然不可能因为这种莫须有的东西就办了柳长卿,他环视一周,不轻不重道:“朝堂辩论,众卿当言无不尽、各抒己见,就北狄一事,继续议,此议,亦关乎今后我国对北狄的态度及策略。”

话题落回了正事上,丁荣等人也只是抓住机会攻击一下柳长卿而已,心里都明白轻重。

苏毅还未放弃北上用兵的策略,坚持着说道:“诸位虽言鬼族已灭,但北狄同样是一个隐患,不若尽早用兵,以使北境安宁。”

吏部尚书李正方道:“北狄乃游牧民族,逐草而居,若准备不充足,无上好方略,贸然开战,恐其四散奔走,而后,屡犯边境,此得不偿失啊。”

苏毅:“可火烧落日草原,驱赶歼灭。”

“靖国公此言差矣。”礼部尚书阎明道:“游牧民族擅长骑射,如果不能一战歼灭,周而复始,则边境不宁,这是至北境民生于不顾,与其如此,不如徐缓图之。”

姚廷玉:“臣不赞同靖国公所言,轻言战争,非谋国之策。”

江仪:“现在用兵,肯定是不可行的,不仅是军事问题,亦是政治问题。”

王肃:“靖国公目光只着于军事,弊害过重,要知道,国家的昌盛才是根本,一味诉诸武力,只会造成生灵涂炭。”

苏毅被噎的不行,可又无上好言辞反驳。

徐荣则是闭嘴了,偷偷瞄了瞄左右,感觉朝堂嘴仗根本不是这帮文官的对手。

这时候,刘玉之站了出来,稍稍沉吟了一下,说道:“陛下,之前陈尚书所言国家稳定发展问题,臣是非常赞同的,但就北狄一事,也不可一味的放任、信任,还是应当做一些策略准备,譬如找准机会尝试暗中分化他们,这对以后来说,无论用兵与否,都大有裨益。”

丞相的言论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说到了点子上,也说到了萧远心里。

上官文若跟着道:“相国言之有理,臣也以为,草原部落众多,势力分布绝非铁板一块,可作分化之策。”

贾攸道:“臣附议,若能使北狄草原势力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三,甚至四,那我国大可支持其中一人,促使其相互征伐,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张景瑞:“丞相谋国之言,臣深表赞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