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 > 第509章 报纸

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 第509章 报纸

簡繁轉換
作者:花开花花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0 04:09:16 来源:源1

第509章报纸(第1/2页)

此番科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其一是诗书典籍,以及关系到天下局势的策论题。

至于其二,便是马展所设计,有参考答案的实际应用题。

此刻能够出现在这名单上的,自然不是等闲之辈。哪怕马展在题中设置了一些陷阱,他们的回答也颇为完美。

对这个结果,马展并不觉得意外。

这是情理中的事情。

大隋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人才自然不在少数。

只是先前朝廷并未推行科举,这些人没有获得展现自己的机会,所以不曾显露。

杨林看向这些人的策论。

这里并没有一个明确范围,便是对大隋如今的情况,针砭时弊,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不得不说,这些阅卷官确实是费了心思,他们所挑选出的名单,表现确实不俗,看得杨林不断点头。

看了一遍下来,杨林脸上的笑容已经是止不住了,他颔首说道:

“若是不推行科举,本王真是不知道我大隋竟有这么多良才,相信这些人,定然会成为我大隋的中流砥柱。”

也就是这时,杨林又对马展道:

“展儿,你方才所提到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他们的视角确实是别具一格,足见他们不是等闲之辈。

并且,二人策论并非高谈阔论,而是基于实际,能够脚踏实地,是可用之才。”

马展自然明白杨林的意思,他也没有否认,便是说道:

“既然他们榜上有名,等他们真正入仕之后,自然可以给他们机会,好好历练一番,为朝廷效力。”

杨林颔首道:

“就本王看来,这份名单没什么问题,但要从中选出一位状元,还真没有这么简单,展儿你觉得谁更合适?”

方才看下来,杨林只觉得这些人个个都是人才,但要分出高低,那感觉又不一样了。

既然说起这个,马展短暂思索,正色道:

“儿臣觉得,如果要状元的话,这房玄龄是个不错的选择,他对于朝廷政务,以及律法之上颇有见解。

至于那杜如晦,此人决断不俗,亦是精于大略,擅长之处有所不同……”

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无疑是此番科举最出众的人才。

作为名留青史的大名人,只要他们的科举成绩不弱于人,马展自然会优先考虑他们。

得到马展肯定答复,杨林恍然道:

“好,既然展儿你看好此人,那就这样定了,以房玄龄为状元吧,他的成绩不错,当这状元也名副其实。”

稍作思索,杨林又说道:

“对了,先前外面不是传来消息,世家与寒门相争,但如今看来,在这名单之上,世家子弟还是稍胜一筹啊!”

坦白说,杨林还是想要看到寒门之人崭露头角,将世家给压下去。

但现实就是如此,世家子弟在此番科举,有着绝对的优势,名单之上,有三分之二都是世家之人。

杨林并未怀疑有人徇私舞弊,这是大隋第一次科举,至关重要,朝廷也是颇为关注,没有人有这样的胆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09章报纸(第2/2页)

并且,马展早就提出了糊名之法,这些阅卷官员也不知道答卷的主人是谁。

这只能说明,如今寒门子弟在能力上,终究是稍逊一筹。

听得杨林之言,马展淡淡点头道:

“其实父王无需担心此事,世家底蕴深厚,他们多年积累,培养出的人才本就更加出众。

朝廷方才推行科举,很多人没有足够时间准备。儿臣相信假以时日,寒门一方也会出现更多人才。

并且,就算世家出众,他们也是为朝廷效力,只要他们甘心臣服朝廷,其他的事情也就不值一提了。

等到世家的势力进一步衰弱,他们就更没有抗衡朝廷的可能,只能维持现状。”

马展简单分析了几句,杨林很快点了点头,他自然明白马展的意思,朗声道:

“既然名单没有问题,那接下来,本王就派人将这些名单公布在皇榜之上,展儿你可有什么问题?”

这也是科举的最后一步了,杨林没有自己决断,而是询问马展的意见?

虽然马展平常很划水,也不怎么干涉朝廷政务,但他才是大隋摄政王,杨林自然不会无视马展的决断。

其实马展对杨林公布名单之事并无异议,但他忽然想到另一个问题,不由得说道:

“父王,如果每次将朝廷的消息,公布在皇榜之上,终究是多有不便,而且看到的人,也只是少部分。

既然如此,不妨由朝廷领头,成立一份报纸,将朝廷的消息,政令,以及战报什么的,公布在报纸之上。

因为报纸不同于皇榜,百姓可以购买自行带走,也能让消息传播得更快,传到更远的地方。”

马展阐述着自己的想法。

这让杨林脸上浮现好奇之色,他有些按耐不住的问道:

“展儿,你说的报纸是何物?”

这时候马展才反应过来,这年头还没有报纸的概念,他连忙解释道:

“父王,这报纸便和纸书一样,只是更为宽大,上面是各类消息……总之,只要利用得当,只会比皇榜更加便利。”

经过马展的解释,杨林幡然醒悟,他也知道,最近惠民书店的纸书卖得很好,同时对大隋有着诸多裨益。

物美价廉的纸书,让更多人有读书的可能,也将为大隋培养更多人才。

而马展说到的报纸,亦是不容小觑,对于朝廷有着极大的影响。

想到此处,杨林也不再犹豫,他迫不及待的问道:

“这报纸确实是好东西,日后有了这报纸,百姓就能更快知道朝廷的政令,了解到天下之事了。

不过,想要办好报纸,恐怕不是容易的事情,展儿你心中有人选吗?”

说起这个,马展并没有考虑太久,便是无比坦然的说道:

“父王,儿臣觉得十一哥可行,虽然十一哥习武多有惫怠,但在经商上,他确实有着独到天赋。

将报纸之事交给他,自然不在话下。”

听得此言,前方杨林愣了下,显然他没有相信,马展竟然如此信任丁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