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38年,泰山看向黄河 > 第二十四章:空药盒里藏终章

1938年,泰山看向黄河 第二十四章:空药盒里藏终章

簡繁轉換
作者:三个半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1 02:19:29 来源:源1

第二十四章:空药盒里藏终章(第1/2页)

下山的路,比想象中好走些。山间的羊肠小道上,偶尔能看到挑着柴禾的山民,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裳,看到他们这支奇形怪状的队伍(有穿**破军装的,有穿老百姓衣服的,还有穿伪军狗皮的,拉着辆三轱辘破牛车),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和警惕,但并没有太多恐惧。

“老乡!打听个道!”老六操着半生不熟的山东话,拦住一个砍柴的老汉,“咱…咱想找八路…呃…找咱抗日的队伍!往哪走?”

老汉上下打量着他们,尤其是牛车上那堆着的东西(铜锭和子弹箱用破布盖着),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找队伍?你们…打哪来?”

“台儿庄!”赵大夯拄着棍子胡诌,挺直腰板,“刚跟小鬼子干完仗撤下来的!”

老汉脸色缓和了些,指了指山坳深处:“顺着这条道,往碾砣峪方向走…那边…有咱的人。”说完,也不多话,背着柴禾快步离开了。

有了方向,队伍加快了脚步。山里的空气清新冷冽,带着松针和泥土的芬芳,洗刷着鼻腔里残留的硝烟和血腥。路边的积雪开始融化,露出底下嫩绿的草芽。偶尔能看到山崖上几株早开的山桃花,在寒风中顽强地绽放着点点粉红。一切都透着股勃勃的生机,与身后那死寂的战场恍如隔世。

晌午时分,转过一道山弯,前面出现了一个掩映在松林里的小山村。几十户石头垒成的房子依山而建,屋顶冒着袅袅炊烟。村口一棵老槐树下,几个穿着灰布军装、胳膊上戴着“八路”臂章的士兵,正在帮老乡修补被风雪刮坏的屋顶。村口空地上,还有一队民兵模样的人在操练,喊着号子,虽然动作不算整齐,但精神头很足。

“八路!真是八路!”林书远激动地指着村口那面在风中飘扬的、有些褪色的红旗,上面画着镰刀斧头。

所有人的脚步都停了下来,看着村口那安宁又充满力量的景象,眼眶都有些发热。一路的颠沛流离,九死一生,在这一刻,仿佛都有了归宿。

“站住!什么人?”村口放哨的民兵发现了他们,端着老套筒警惕地喝问。

李山河整理了一下破烂的衣襟(其实也整理不好),走上前,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平静:“兄弟!别误会!俺们是从台儿庄撤下来的!打鬼子的!想…想找咱们的队伍!”

哨兵打量着他们,目光扫过伤员,扫过那辆破牛车,最后落在李山河那张年轻却写满风霜、眼神疲惫却依然倔强的脸上。

“等着!”哨兵转身跑进村子报信去了。

很快,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灰布军装、打着绑腿、腰间别着把旧驳壳枪的中年汉子,带着几个战士快步迎了出来。汉子国字脸,浓眉大眼,嘴唇紧抿,透着一股子沉稳干练。

“同志!辛苦了!”中年汉子走到李山河面前,伸出手,声音洪亮有力,“我是沂蒙山独立支队第三大队队长,陈大山!欢迎你们!”

“陈队长!”李山河有些局促地握住了那只布满老茧却温暖有力的大手,一股莫名的酸楚猛地涌上鼻尖,嗓子眼堵得慌,千言万语只化成一句,“俺们…总算…找着家了!”

但现在还不是认亲戚的时候,很多心里话只能放在心里。

陈大山看着这支疲惫不堪、伤痕累累却眼神清亮的队伍,目光扫过伤员,扫过牛车,最后落在那几个穿着伪军狗皮、被捆着手脚塞在牛车角落的范维新和催命鬼身上,眼神锐利起来。

“这两位是…?”

“肥城保安团团长范维新!和他的狗腿子!”李山河指着那俩面如死灰的肉粽,“祸害乡亲!投靠鬼子!被俺们抓了!交给队伍处置!”

“好!好!”陈大山用力拍了拍李山河的肩膀(拍得李山河龇牙咧嘴),“干得漂亮!快!进村!先安顿下来!伤员送卫生所!乡亲们安排住处!饿坏了吧?老王!赶紧!熬一大锅热乎的棒子面粥!多放红薯!”

队伍被热情地迎进了村子。伤员被抬进了用祠堂改成的简易卫生所,有穿着同样灰布军装、胳膊上套着红十字袖章的卫生员接手。王奶奶和狗剩被安排进一户老乡家,热炕头,厚棉被。林书远、老六他们则被民兵领着去安排住处。

李山河、赵大夯和铁算盘被陈大山请进了队部——一间简陋的石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四章:空药盒里藏终章(第2/2页)

“坐!坐!”陈大山亲自给他们倒了三碗热水,“先喝口水,暖暖身子!慢慢说!你们这一路…不容易啊!”

李山河捧着粗糙的陶碗,温热的触感从掌心蔓延开。他喝了一口热水,那暖流仿佛一直流进了冰冷的四肢百骸。他看着眼前这位沉稳的八路军队长,又看了看这简陋却充满生气的队部,一路的艰辛、牺牲、迷茫、恐惧,还有那说不清道不明的“算盘奇缘”,都化作了沉甸甸的倾诉欲。

他从济南弃守、界首站冻粮血战说起,说到蒿里山鬼火退敌、醋坊霉粮引炮、康王河冰窟窿出军火、张山子霉粉破卡…一件件,一桩桩,惊险处让人屏息,悲壮时令人扼腕,说到最后血布条显字指引沂蒙,声音已经有些哽咽。当然,他隐去了所有关于“算盘老兄”和耗子精邪乎事的细节,只说是在绝境中找到的地道和物资,是运气,是乡亲帮助,是弟兄们用命拼出来的活路。

陈大山听得极其认真,浓眉时而紧锁,时而舒展,眼神里充满了震惊、敬佩和深深的痛惜。当听到最后七个兄弟被炸死在台儿庄外围时,他重重地叹了口气,摘下帽子,沉默了片刻。

“李山河同志!赵大夯同志!铁算盘同志!”陈大山站起身,神情肃穆,朝着三人郑重地敬了个军礼!“你们都是好样的!是抗日的好汉!沂蒙山根据地,就是你们的家!咱们一起,把鬼子赶出中国去!”

虽然陈大山也想将这几员干将拉到队伍里,可他也知道,现在时机未到。

一股滚烫的热流猛地冲上李山河的眼眶!家!八路军!打鬼子!这几个词像火炭一样烫着他的心!他猛地站起来,挺直了伤痕累累却从未弯曲的脊梁,用尽全身力气,回了一个他这辈子最认真、最标准的军礼!虽然动作有些僵硬,但那眼神,坚定如铁!

“是的,有什么事情,等打跑鬼子再说。”李山河郑重承诺。

他现在还需要保持着原来的身份,这样去台儿庄或者回河南,一路上也会少很多的麻烦。

安顿下来后,李山河独和陈大山来到村后的山坡上。夕阳的余晖给连绵的沂蒙群山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山风拂过,松涛阵阵,像低沉的战歌。他掏出怀里那个早已空了的、印着日文“陆军野战医院”的铁皮药盒,还有那条沾着血迹和霉斑、如今已显得无比陈旧的血布条。

两人找了块干净的石头坐下,把药盒和血布条并排放在石头上。夕阳的金光落在上面,那点点暗褐色的霉斑,在光线下似乎变得格外清晰。他伸出手指,轻轻抚过药盒冰冷的铁皮,抚过布条上干涸的血迹和那些炭灰画的符号。

“算盘老兄…耗子兄弟…”他对着空寂的山谷,低声自语,“不管你们是啥…多谢了…送粮…送药…送军火…送路…救命的情…俺李山河…记一辈子…”

山风呜咽,像是回应。

他拿起那个空药盒,打开盒盖,里面空空如也,只有盒底残留着一点白色的药粉痕迹。他想了想,从旁边抓起一小撮带着青草气息的泥土,小心地、郑重地放进了药盒里。

“这儿…沂蒙山的土…”他盖上盒盖,把药盒和血布条仔细包好,重新揣进怀里,紧贴着心口。“以后…这儿就是俺的粮仓了。”

“呵呵”陈大山轻笑了两声。

“李连长今后是如何打算的。”陈大山试探的问了一句。他看李山河装了一些泥土到药盒里。知道他去意已决。

“徐州大战在即,我想带着队伍先归队。”李山河再次看了一眼落日的余晖。

他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兵员严重不足,他想找到队伍,那怕是付出一些代价,也要让上面补存一些兵员。他一个连长,现在手下才二十几个人。还有一大半的伤员。

“那祝李连长归途顺利,改日再把酒言欢。”陈大山衷心祝福了一句。

“我已知陈队长的心意,但现在时机尚未成熟。队伍里给我留个位置,待我回一趟老家。就把这条命交给队伍。”

李山河心里嘀咕了一句,我现在是个连长,我怎么也要弄个团长回来,到时候带他一两千人再投诚,那待遇能一样吗。

两只大手紧紧的握在一起,一切尽在不言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