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天狼诀2 > 第五十二章东辽来使

天狼诀2 第五十二章东辽来使

簡繁轉換
作者:风流萧书生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17 14:53:42 来源:源1

第五十二章东辽来使(第1/2页)

盛唐西京,西直门前,车马喧嚣。初春的风卷着残雪掠过青石板,将飘扬的“唐”字大旗吹得猎猎作响。城楼上,禁军将士手持长枪,目光如炬地注视着远方。

此时,一队身着皮裘、腰佩弯刀的骑士自北方疾驰而来,马蹄踏碎残冰,扬起阵阵尘土。为首之人,正是东辽使者耶律声。他身披玄色貂裘,头戴镶金边的皮帽,腰间悬挂着一柄寒光闪闪的弯刀,刀鞘上雕刻着精美的海东青图腾。耶律声面容冷峻,眼神深邃如鹰,高挺的鼻梁和轮廓分明的脸庞,尽显草原男子的豪迈与威严。

城门口的守卫见状,立刻如临大敌,长枪齐刷刷地对准了来者。“来者何人?止步!”守卫大声喝道。

耶律声勒住缰绳,抬手示意身后的随从停下。他不慌不忙地从怀中掏出一枚刻有东辽皇室印记的令牌,高声说道:“东辽使者耶律声,奉我大辽皇帝之命,前来盛唐议和!”

守卫们听闻,脸色微微一变。东辽与盛唐多年来战事不断,边境冲突频发,此次东辽突然派使者前来议和,着实令人意外。一名守卫接过令牌,仔细查验后,匆匆进城禀报。

不多时,城门缓缓打开。一位身着绯袍的官员快步走出,身后跟着一群随从。他正是负责接待外邦使者的鸿胪寺卿李风齐。李风齐脸上堆满笑容,却难掩眼中的警惕:“耶律使者远道而来,本官在此恭候多时。请随我进城,皇上已在宫中设宴,为使者接风洗尘。”

耶律声微微点头,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他策马入城,目光在西京的街道上扫视。街道两旁,商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酒肆中飘出阵阵酒香,勾栏瓦舍里传来悠扬的乐声,这繁华景象与东辽草原的粗犷截然不同,却也让耶律声心中暗暗称奇。

皇宫内,唐新帝端坐于龙椅之上,神色凝重。下方文武百官分列两旁,议论纷纷。“陛下,东辽突然遣使议和,其中恐怕有诈。”枢密使韩琦率先开口,“东辽向来野心勃勃,怎会轻易罢兵?”

唐新帝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韩爱卿所言有理。但如今边境战事吃紧,百姓苦不堪言,若能借此机会议和,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且先看看这耶律声究竟有何目的。”

正说着,李风齐引领着耶律声步入大殿。耶律声不卑不亢,走到殿中,微微拱手,却并未行跪拜之礼。这一举动,顿时引得殿中文武百官一阵哗然。

“大胆!见了我盛唐皇帝,为何不跪?”御史中丞范西哲厉声喝道。

耶律声神色淡然,扫视了一圈众人,缓缓说道:“我东辽乃草原雄鹰,向来只跪天地与祖宗。况且此次我奉我大辽皇帝之命前来议和,并非俯首称臣,为何要行跪拜之礼?”

唐新帝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目光落在耶律声身上:“耶律使者,既为议和而来,不知贵国可有诚意?”

耶律声嘴角上扬,从怀中取出一卷羊皮文书,递与身旁随从。随从捧着文书上前,呈给唐新帝。“此乃我大辽皇帝拟定的议和条款,还请陛下过目。”耶律声说道。

唐新帝展开文书,目光在上面一扫,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条款中,东辽不仅要求盛唐每年进贡大量金银、丝绸、茶叶,还妄图割让边境三州之地。“贵国这是议和还是胁迫?”唐新帝怒声说道,“如此条款,绝无可能!”

耶律声却不慌不忙:“陛下莫急。我大辽皇帝说了,这些条款可商议。不过,若想议和成功,盛唐总得拿出些诚意。”

大殿内气氛剑拔弩张,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拉开帷幕……

议和之事陷入僵局,耶律声被安排在驿馆休息。夜幕降临,驿馆内灯火通明。耶律声独自坐在房中,望着窗外的明月,思绪万千。此次出使盛唐,看似是为议和,实则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摸清盛唐的虚实,为东辽下一步的行动做准备。

突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耶律声警惕地握住腰间弯刀,沉声道:“谁?”

“耶律使者,是我。”门外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耶律声打开房门,只见一个身着黑衣、蒙着面的人站在门口。此人正是东辽皇帝派来的密探。

黑衣人闪身进屋,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递给耶律声:“这是皇上的密令。皇上说,若议和不成,便设法挑起盛唐朝廷内乱。”

耶律声接过密信,展开一看,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信中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盛唐内部的党派之争,离间朝中大臣,削弱盛唐的实力。“我明白了。”耶律声将密信收好,“你先回去,有消息我会派人通知你。”

黑衣人离开后,耶律声在房中来回踱步。他深知,要想完成使命,必须先在西京站稳脚跟,结交一些有用之人。思来想去,他将目标锁定在了一个人身上——宰相吕夷简。

吕夷简在朝中位高权重,且与范西哲等清流一派矛盾颇深。若能拉拢吕夷简,或许能为自己的计划打开突破口。主意已定,耶律声决定次日便登门拜访。

与此同时,皇宫内,唐新帝也在为议和之事愁眉不展。“陛下,东辽狼子野心,绝不能答应他们的无理要求。”范西哲再次进谏,“我盛唐兵强马壮,岂会怕他东辽?”

唐新帝叹了口气:“范爱卿,朕也不愿妥协。但连年征战,国库空虚,百姓疲惫不堪。若能议和,换得边境安宁,也不失为良策。只是,东辽的条件实在太过苛刻。”

枢密使韩琦说道:“陛下,依臣之见,可先拖延时间,暗中整军备战。同时,派人前往东辽,探查他们的虚实,再做定夺。”

唐新帝点头:“韩爱卿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由你去办。”

第二天,耶律声带着丰厚的礼物,来到了吕夷简的相府。吕夷简得知东辽使者来访,心中虽有疑虑,但还是将耶律声迎进了府中。

“久闻吕相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耶律声满脸笑意,将礼物呈上,“这点薄礼,还望吕相笑纳。”

吕夷简看着面前的奇珍异宝,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但很快恢复如常:“使者客气了。不知使者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耶律声故作神秘地一笑:“实不相瞒,在下此次前来,一是为议和,二是仰慕吕相的才华,想与吕相交个朋友。”

吕夷简心中一动,表面却不动声色:“哦?使者过奖了。只是这议和之事,关乎两国大事,恐怕不是你我二人能决定的。”

耶律声凑近一步,压低声音说道:“吕相有所不知,我在我大辽皇帝面前也能说得上话。只要吕相能在朝中为议和之事美言几句,促成此事,日后我东辽必定不会忘了吕相的恩情。”

吕夷简沉思片刻,心中已有盘算。若能促成议和,自己不仅能在皇上面前立下大功,还能从东辽得到好处。况且,若能借此打压范西哲等人,更是一举多得。“好说,好说。”吕夷简笑道,“此事我会尽力。”

两人相视而笑,一场阴谋,在这看似友好的交谈中悄然酝酿……

耶律声与吕夷简暗中勾结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范西哲等人耳中。范西哲心急如焚,立刻进宫面见唐新帝。

“陛下,臣听闻东辽使者与吕相来往密切,其中必有蹊跷。”范西哲神色严峻,“东辽此次议和本就居心叵测,吕相若与他们勾结,恐将坏了大事。”

唐新帝眉头紧皱:“范爱卿可有证据?”

范西哲无奈地摇头:“臣目前尚无确凿证据,但此事绝非空穴来风。还望陛下明察。”

唐新帝叹了口气:“朕会留意此事。只是议和之事迫在眉睫,若此时贸然怀疑吕相,恐会引起朝中动荡。”

范西哲心中焦急,却也明白唐新帝的顾虑。离开皇宫后,范西哲决定亲自调查此事,找出耶律声和吕夷简勾结的证据。

与此同时,耶律声在西京的活动愈发频繁。他不仅频繁出入吕夷简的相府,还与一些朝廷中的投机分子暗中往来。他散布谣言,称范西哲等清流一派故意阻挠议和,是不顾百姓死活,妄图挑起战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二章东辽来使(第2/2页)

这些谣言在西京迅速传播开来,百姓们不明真相,纷纷指责范西哲等人。朝堂之上,支持议和与反对议和的两派大臣也争论得愈发激烈。

一日,耶律声在酒楼宴请几位朝中大臣。酒过三巡,众人渐渐放松了警惕。耶律声趁机说道:“诸位可知,我大辽皇帝此次议和,实乃真心诚意。只是贵国朝中有些大臣,为了一己私利,故意阻挠,实在是让人心寒。”

“是啊,我们也深知议和对百姓有益,奈何那些人顽固不化。”一位大臣醉醺醺地说道。

耶律声心中暗喜,继续煽风点火:“依在下之见,贵国若想长治久安,必须整顿朝纲,将那些叛乱害民之徒铲除。”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耶律声见时机成熟,便将话题引到了吕夷简身上:“吕相乃贵国栋梁之材,若能得吕相全力支持,议和之事必定能成。到时候,诸位也都是有功之臣。”

众人听闻,眼中露出贪婪之色。耶律声见状,知道自己的计划正在一步步得逞。

然而,耶律声的一举一动,都被一个人看在眼里。此人正是韩琦派来监视他的暗卫。暗卫将耶律声的所作所为详细记录下来,及时禀报给了韩琦。

韩琦得知后,立刻进宫向唐新帝禀报:“陛下,耶律声果然在暗中搞鬼。他与吕相勾结,散布谣言,妄图挑起朝中内乱。”说着,韩琦将暗卫收集到的证据呈上。

唐新帝看着证据,脸色阴沉得可怕:“没想到耶律声竟敢如此大胆!传朕旨意,即刻将耶律声扣押,暂停议和!”

“陛下且慢!”韩琦连忙劝阻,“若此时扣押耶律声,东辽必定会以此为借口,再次挑起战争。不如将计就计,看看耶律声还有什么阴谋,然后一网打尽。”

唐新帝沉思片刻,点头道:“韩爱卿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一定要小心行事。”

韩琦领命而去。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逼近……

耶律声得知自己的行动已被盛唐察觉,却并未惊慌。他深知,越是关键时刻,越要保持冷静。他一面派人向辽国皇帝禀报情况,一面加紧与吕夷简的谋划,准备实施下一步计划。

吕夷简在得知消息后,心中也有些慌乱。但他不甘心就这样功亏一篑,在耶律声的劝说下,决定冒险一搏。两人商议后,决定利用即将到来的元宵节,在西京制造混乱,趁乱救出被暗中监视的耶律声,并嫁祸给范西哲等人。

元宵节当天,西京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街小巷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游人如织,欢声笑语不断。然而,在这繁华热闹的表象下,一场危机正悄然降临。

夜幕降临,耶律声的随从们混在人群中,按照计划在城中多处点燃了火药。顿时,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冲天。百姓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城中陷入一片混乱。

与此同时,吕夷简的党羽在朝中散布谣言,称这一切都是范西哲等人所为,他们是为了破坏议和,故意制造混乱。唐新帝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

“立刻将范西哲等人拿下!”唐新帝怒声喝道。

就在官兵前往抓捕范西哲时,韩琦及时赶到。他向唐新帝禀明了耶律声和吕夷简的阴谋,并呈上了新收集到的证据。唐新帝这才如梦初醒,立刻下令停止抓捕范西哲,并派人前去平息城中的混乱,捉拿耶律声和吕夷简。

此时的耶律声,正趁着混乱准备逃出西京。他带着几名亲信,乔装打扮,混在人群中向城门走去。然而,当他们来到城门时,却发现城门已经紧闭,城楼上站满了禁军将士。

“耶律声,你已无路可逃,速速束手就擒!”韩琦的声音从城楼上响起。

耶律声脸色一变,他知道自己的计划失败了。但他不甘心就这样被擒,拔出弯刀,大喊一声:“杀出去!”

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城门处展开。耶律声和他的亲信们勇猛异常,但终究寡不敌众。经过一番血战,耶律声的亲信们死伤殆尽,他自己也身受重伤,最终被禁军将士制服。

另一边,吕夷简也未能逃脱。他在府中被官兵包围,无路可走,只能束手就擒。

这场由耶律声挑起的阴谋,终于被彻底粉碎。唐新帝念及吕夷简曾有功劳,免去了他的死罪,将其贬为庶人。而耶律声,则被关押在大牢中,等待他的将是盛唐律法的审判。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东辽皇帝得知耶律声失败的消息后,勃然大怒,立刻整顿军队,准备再次攻打盛唐。一场更大的战争,似乎已不可避免……

大牢中,耶律声被铁链锁在冰冷的墙壁上。昏暗的灯光下,他的脸上满是疲惫与不甘。回想起自己此次出使盛唐的经历,仿佛一场荒诞的梦。他没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阴谋,竟会如此轻易地被识破。

“耶律声,你可知罪?”一个声音突然响起。耶律声抬头一看,是韩琦。韩琦走进牢房,目光如炬地盯着耶律声。

耶律声冷笑一声:“成王败寇,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韩琦摇了摇头:“我并非来杀你。我只是想告诉你,战争只会带来伤痛和死亡,无论对盛唐还是东辽,都没有好处。”

耶律声沉默不语,眼神中闪过一丝动摇。他想起了东辽草原上那些因战争而失去亲人的百姓,想起了自己年幼的妹妹,心中不禁一阵刺痛。

韩琦继续说道:“如今你失败了,东辽若执意开战,只会让更多人陷入痛苦之中。你若能说服东辽皇帝,再次议和,或许还能避免一场灾难。”

耶律声抬起头,看着韩琦:“你为何要如此做?你就不怕我再次使诈?”

韩琦坚定地说:“我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真心为两国百姓着想,就不会再做出伤害他们的事。”

耶律声陷入了沉思。许久,他终于开口:“好,我答应你。但我有一个条件,我要面见唐新帝。”

韩琦答应了耶律声的请求。在韩琦的安排下,耶律声见到了唐新帝。朝堂之上,耶律声一改往日的傲慢,诚恳地说道:“陛下,之前是我鬼迷心窍,妄图挑起事端。如今我已悔悟。战争只会让两国百姓受苦,还望陛下能再给东辽一次议和的机会。”

唐新帝看着耶律声,心中也有些犹豫。范西哲站出来说道:“陛下,耶律声反复无常,不可轻信。”

耶律声急切地说:“我愿意以我的性命担保!我会写信给我大辽皇帝,劝他放弃战争,诚心议和。”

经过一番商议,唐新帝决定再给东辽一次机会。耶律声立刻写信给东辽皇帝,在信中,他详细阐述了战争的弊端,以及议和的好处。他还表示,自己愿意留在盛唐作为人质,以表诚意。

东辽皇帝收到信后,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他深知,连年征战,东辽的国力也受到了极大的损耗。若能议和,休养生息,对东辽来说或许是更好的选择。最终,东辽皇帝决定派新的使者前往盛唐,重新商议议和之事。

这一次,议和进行得十分顺利。双方摒弃前嫌,经过多日的谈判,终于达成了和平协议。盛唐不再向东辽进贡,而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贸易往来。边境设立互市,两国百姓可以自由交易,互通有无。

耶律声因为促成议和有功,被免去了罪行。他选择留在盛唐,成为了一名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他时常往来于盛唐和东辽之间,将盛唐的诗词、书画、医术等文化带到东辽,也将东辽的草原文化、骑射技艺介绍给盛唐。

时光流转,岁月如梭。在耶律声的努力下,盛唐与东辽的关系越来越好。曾经的战火纷飞之地,如今一片祥和。百姓们安居乐业,两国的文化也在交流中相互融合,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而耶律声,也成为了两国百姓心中的和平使者,他的故事,被人们传颂至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