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陛下就是躺赢狗 > 第243章 青县戏班

陛下就是躺赢狗 第243章 青县戏班

簡繁轉換
作者:知向谁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2 03:13:45 来源:源1

第243章青县戏班(第1/2页)

“大人,真的不能想想办法吗?他们可是足以媲美春日部防卫队的存在啊!我有信心把他们打造成地方标志特色啊!我在《汴京时报》真的有人啊!”

州府衙门的偏院里,凌晨嗓子都快要冒烟了,腿肚子也有点发软。

为了解决山神庙七个葫芦娃的生存问题,凌晨专程跑到府衙里来咨询和寻找帮助,结果差点没跑断腿。

他先去找的户科,结果户科的书吏要求凌晨提供孩子们的籍贯和父母姓名、籍贯。那帮小屁孩知道个屁的籍贯啊!要是有父母,还用的着我来奔波?

磨了半天后,户科的书吏实在受不了了,就让凌晨去找主薄,只要主薄肯批款,他们立刻就安排胥吏把这几个孩子送来府城的共济院照顾。

结果负责沧州城及周边乡野人口管理的主薄正在忙着跟人喝茶,没空见凌晨。

直到凌晨掏出采诗官的令牌,对方才终于肯放下茶杯出来见上一面。但是本着公事公办的态度,并没有批款。

因为府衙里的财政并不宽裕,需要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果每一个人生活有了困难都来找官府接济,那官府也别想干其他的事情了。

所以他建议凌晨把这些孩子中年纪小的送去附近村中人家,看看有没有人愿意收养。大的送到城里酒馆、作坊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当个学徒,起码饿不死。

而像已经成年的华萤,完全可以托媒婆给她找个人家嫁了嘛!到时候夫妻二人一起努力,共同为了幸福生活奋斗,不好吗?

不得不承认,主薄的建议是比较符合现实考量的,也是最合理的处理办法。

但是凌晨内心有点不愿意,谁知道送养的人家是个什么德行?万一虐待孩子咋整?更何况还有两个是小女娃,大郑重男轻女的情况还是很严重的,万一受罪吃苦咋整?

虽然到最后可能还是无法避免。

这事儿是自己有点不占理,贪图的有点多。但共济院里有那么多孩子和老人,多三副筷子又不会吃穷谁。凌晨只想把最小的那仨丢进去,剩下三个大点的小伙子和华萤,他再想其他办法。

但是主薄态度很坚决,根本不松口。

采诗官只有监督权和举报权,并没有干扰地方行政执法的权利。而且这事儿主薄做的并没有过错之处,就算是告到御史台,他也不虚。

唉!

最终,折腾到大中午的凌晨只能空跑一趟,跟华萤灰溜溜的离开衙门。

他完全可以亮出殿帅的身份,那样子一来,别说去什么共济院了,就是让鼻涕都擦不明白的小七骑在主薄头上拉屎,估计他也会竖起大拇指夸“拉的真干,一点都不稀”。

但是,如果殿帅办事是靠权势和官威,那还怎么去维护大郑律法的尊严?下面会有多少人议论?会有多少人效仿?还怎么管理?

嗷,就许你走后门,不许我们走?

“一帮鼠目寸光之辈!”

暗骂了一句后,凌晨只能无奈的背起手走在大街上,思索对策。华萤沉默着跟在他的身后,同样忧心忡忡。

“妈的!不争馒头还争口气呢!萤萤,这附近哪里有戏班子?带我去!”

“哦……好。”

西湾坊,是沧州城内一处较为繁华的市集。这里九流汇聚,商贾云集,在战后重建和经济复苏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眼下更是焕发着勃勃生机。

但是,不是身处在闹市之中,日子就能红红火火、蒸蒸日上的。

天气闷热,乌云密布,阴雨欲来。

市集偏僻一角的空地上,几辆牛车和木架车随意的停放着。用木箱子垫在下面,上头铺了土红旧布的简陋小戏台空无一人,冷冷清清。

戏台右边架着一个火炉,大铁锅里正在煮着炖菜,五六个男男女女坐在一起,有两个脸上还画着脸谱,无精打采的低着头。

季伯常是这个落魄戏班子的班主,头上戴着散开的绡头,像个开花葱;一身棕红色的长衫,明显有些发旧,应该是洗的次数太多了;脚上踩着破旧的布鞋。

从现代人的角度讲,就是一个穿着不合身的旧西装、踩着运动鞋、不伦不类的销售。

西湾坊寸土寸金,就连这偏到姥姥家的小角落也要收取场地费。季伯常已经给本坊的市场管理处交了5两银子,可唱戏唱到今天,只收到160枚铜钱。

进城时信心满满,想要闯出一番名堂,结果却远不尽人意。

还有半个月场地费就到期了,前两年在乡下四处巡演、省吃俭用攒下的资金也用的差不多了。再这样下去,整个戏班子就要解散,大家一起去喝西北风了。

愁死个人……

眉头皱到久久无法舒开的季伯常抬起头望着远处繁华的街市,心中纠结至极。

到底还要不要坚持下去?现在抽身继续去乡下巡演,起码还能收到点粮食蔬菜之类的打赏,如果能请坊正去吃顿酒,就是已经交上去的银子,也未必不能要回来点。

可……

如何甘心呐!

谁愿意一直奔波讨生活呢?他也有一个爆红梦,把青县戏班子的名声打出去,被富贵人家和官宦门第请进宅子里唱戏,或者受邀参加重要节日的演出,都能改善生活,也不算辱没了年少时拜师学艺得来的这一身唱功。

就在季班主脑海里天人交织,想着该如何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抉择时,一连逛了好几个戏班子的凌晨和华萤,偶然间发现了角落里的他们。

凌晨背着手好奇的看向支起来的棚子上挂着的布条横幅,红色长布上用针线缝上去四个菱形方块,每个方块里都有一个字,合起来从右到左是“青县戏班”。

此刻正是饭点,季伯常注意到了凌晨和华萤,但是由于长时间没有人来听戏了,他也没在意,习惯性的以为二人是瞎逛的,低下头继续怀疑人生。

戏班的其他成员们已经各自握着碗筷凑在锅边了,一名看起来只有二十左右的女子正在握着木勺搅拌炖菜。

凌晨挠了挠头,有点不巧啊,赶上人家饭点。

“算了,人家正在吃饭呢,我们再去别处逛逛吧。”

嗯?!!

凌晨的话落进季伯常的耳中,他猛然一惊!这二人是看客!

“这位官人,是来听戏的?!”

已经转过身的凌晨脚步一顿,扭头看向满脸激动的季伯常,无语的答道:“废话,不然我来这犄角旮旯做什么?不过既然你们在吃饭休息了,那我先去别处逛逛,一会儿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3章青县戏班(第2/2页)

“不不不!您能来捧场,我们当然乐意之至,我让他们吃快点,您先挑挑看什么戏~”

季伯常连忙起身从一旁的箱子里掏出一本泛黄的册子,挥手示意戏班成员们快点吃后,满脸堆笑的凑到凌晨身边,将册子捧到他面前。

眼见对方如此热情,凌晨都不好意思就这样走掉,只好心不在焉的翻着节目单,随口跟他唠了起来——

“班主贵姓呐?”

“免贵姓季。”

“别的戏班都是定时开场,提前出去吆喝喊人,你怎么是有人就开?不嫌累啊?”

“嗐……我们小草台,哪里能学人家大戏班按时按点的来,有人看我们就开。”

凌晨不由得点了点头,那确实很卷了。

看来各行各业都一样,不战斗就无法生存啊!

青县戏班的剧目很少,只有五个,凌晨翻来覆去,最终指着其中一页说道:“那就这个,《陌上桑》吧。”

“好好好,您二位稍坐,我这就叫他们去准备。”

季伯常说完后,立刻转身就去准备了,不过他是自己一个人去铺台子、拉遮布。一名戏班子的成员放下碗筷要给他帮忙,却被他挥手拒绝了,催促对方快去吃饭。

凌晨和华萤坐在了简陋戏台前方的长凳上,仔细观察起了这个落魄戏班子。

班主亲自去忙碌准备,让成员们吃饭,说明这老哥人品还是可以的。成员们吃饭的速度都加快了,说明整体都很努力上进,至少很敬业。

凌晨和华萤只有两个人,而且华萤穿的也就比乞丐好点。这都敢开场,说明对方也不全是为了赏钱,多少是有点艺术梦想的。

要知道,就算凌晨和华萤看完以后一个子都不给,也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凌晨将双手抱了起来,有点意思~

“铛!铛铛铛铛~~”

长袖飘起,抖落小臂后露出捏着手帕的芊芊玉手,穿着绿色衣服的旦角“咿呀”登场,表情、动作都很到位,头上带着的发饰闪闪发光,缓动莲步,声线细长。

挂着白胡子的老生拄着桃木拐杖登场,一瘸一拐,脑袋也随着身子左右晃动,嗔笑怒骂,惟妙惟肖。

“啪嗒~”

天空中的乌云翻滚聚集,雨滴噼里啪啦的落了下来,砸起地上尘土,深褐色的湿点密密麻麻的出现在了土黄地面。

一名戏班里的年轻汉子见凌晨和华萤根本没有要走的意思,连忙高举着饭灶那里的大黄油伞来到二人身后,用手扶着伞棍立定。

台上的季班主闭着眼睛,摇头晃脑的拉着二胡,完全沉浸在了古老的艺术之中,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去管了。

没有上台的成员手忙脚乱的收拾东西,防止物件被雨淋湿。台上的角儿却没有受任何影响,依旧在全身心的投入,演绎出一段扣人心弦的离合悲欢。

暴雨倾盆而下,地面上的雨水已经汇聚成了涓涓细流,水坑表面浮起许多泡泡。台上的人忘我演出,台下的人岿然不动,大家仿佛一起被这场雨拉进了异度空间,世间的纷扰,此刻与他们无关。

这雨来的快,去的也快。

刚刚还阴云密布、暴雨如注的天空已然透亮放晴,台上的人退散下场,破旧的绿布横着拉起,曲终戏罢。

身后的汉子将黄油伞拿走后,凌晨站起身来,一旁的华萤扭头看向天空,突然指着身后惊喜的轻呼道:“凌大哥,你快看!”

季班主一手提着二胡,一手握着拉弦,立在台边露出笑容;方才台上表演的那两个青衣、老生和戏班成员们站在一起,交头接耳的指说;华萤第一次露出青涩甜美的笑容,咬着下嘴唇一会看向凌晨,一会又看向天空。

凌晨负手而立,侧着身子仰面望去,下颚线清晰分明。

一抹七彩长虹横亘在天空之中,如弓一般曲卧人间。

凌晨并没有给赏钱,他带的钱不是被牛尾干抢走了,就是还寄存在刘老爷的圈栏。

踩着有些湿滑的地面走到季伯常面前后,凌晨笑着看向对方的眼睛:“季班主,有兴趣谈桩生意吗?”

季伯常将手中的二胡和拉弦一起放进箱子里后,拍着手上的白粉末,心情颇好的问道:“什么生意?官人说来听听。”

——

“平云吾弟,睽违日久,拳念殊殷:

你哥我自从离了汴京之后,一路向东前行,坐船乘车、跨马步行,沿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是在京城能够看到和遇见的。

我觉得,国家虽然已经勘定了四方枭雄,剿灭了山贼盗匪,让百姓们不再有背井离乡的祸患和朝不保夕的忧虑。但是在偏远的山村野店之中、繁华的地方市井之所,还是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和痛苦,这是我们应该看到,并且不能够忽略的问题。

百姓们能够吃上饭,过上平静的生活,是陛下当初在江淮誓师起兵、剿凶平乱的初衷。你我身为人臣,既然领着陛下发放的俸禄,就应该主动为他老人家分担和解决这些微小的问题,无论是在京城重地还是在地方州府。

韩非子曾经在《喻老》一书中说过:

做困难的事情应该从相对简单的地方开始,做远大的事情应该从比较具体的地方开始;千丈长的河堤,可能会因为蝼蚁修筑的巢穴而崩溃;百尺高的楼阁,可能会因为烟囱缝里迸出来的火星而焚毁。

因此,不能不谨慎对待。

眼下哥哥我在沧州府城遇到了点麻烦,有一位姓黎的老人,虽然身份卑微,但他的宅心仁厚是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的。虽然自己生活困苦,但他还是尽力收拢抚养了七名孤苦无依的稚童,自己也因为过度操劳而终。

你哥我亲手埋葬了他,并且认为这样的好人和事迹是需要宣扬和激励的,麻烦你在《汴京时报》中为他留出一块版页,就定名为“大郑楷模”吧~

我还结识了一帮朋友,他们来自一个名叫‘青县戏班’的戏班子,我亲自观看过他们的演出,认为他们为百姓们劳苦之余的身心放松、对大郑帝国的文化事业是有一定贡献和帮助的。

对于这样的文艺工作者,我们应该大力支持,为他们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件事就拜托你了。

过段时间,我就要到你的家乡幽州了,真想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一方水土,才能养育出贤弟这样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满怀理想和抱负的有志青年。

我很好,代我向陛下和京城的朋友们问好,顺便向你嫂子报个平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