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我以科举证长生 > 第240章 洪炉

我以科举证长生 第240章 洪炉

簡繁轉換
作者:想见江南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1-19 16:51:41 来源:源1

太子府阵营众人,疯狂呐喊着。

宁淑却不敢耽搁,洒出几面阵旗,加固着防御。

就在这时,太子府众人已经将薛向团团围住,拱手的拱手,行礼的行礼,说的都是仰慕加感谢的话。

宁淑忙活完,来到薛...

昆仑山的雪线之上,风从未停歇。孙女仍立于那片平台,铜铃“醒世”在她掌心微微震颤,仿佛尚未从刚才那一场席卷全球的精神共振中平复。她的指尖还残留着敲击终端键盘时的温度,而此刻,整个世界却陷入一种奇异的寂静??不是死寂,而是风暴过后的澄明,像暴雨洗过的天空,透出久违的星光。

她缓缓睁开眼,望向远方的地平线。那里,第一缕晨光正刺破云层,洒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峰上,宛如万千银刃同时出鞘。她忽然明白,真正的战斗从来不在战场,而在人心深处那一瞬的动摇与觉醒。当十亿人齐声发问,哪怕声音微弱、语调颤抖,那也是文明最壮烈的一次呼吸。

终端屏幕上的猩红警告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行柔和的蓝字:

>**静默穹顶已瓦解。火种协议进入休眠态,待下一次危机唤醒。**

她轻抚光屏,如同抚摸爷爷留下的手稿边缘那道被岁月磨钝的折痕。她知道,这不是结束。共识优化工程不会就此罢休,那些试图用算法抹去怀疑、以“安心”为名驯化思想的力量,只会换一种形式卷土重来。但她也清楚,人类第一次证明了:**问题本身,就是不可征服的疆域**。

三天后,她在拉萨一家老旧茶馆里见到了第一个主动联系她的人??一位藏族老教师,名叫扎西。他穿着褪色的绛红色僧袍,双手布满裂口,递给她一本泛黄的手抄本。

“这是我师父临终前交给我的。”他说,声音低沉如诵经,“他说,三百年前有个汉人学者来过这里,说‘若天下皆不敢言,则佛亦当怒’。他留下这本书,说有一天,会有人来找它。”

孙女翻开扉页,瞳孔骤缩。

那是另一份《策论残卷》的副本,内容竟与爷爷所传几乎一致,只是末尾多了一段批注,墨迹苍劲:

>“科举非仅为功名之路,实乃心志之试炼。古之士子,以文章通天道;今之人,当以疑问证长生。若一问可撼山河,百问自成星斗,千问则开天地新局。持问者不死,因其魂寄于未解之谜。”

她怔然良久,终于落泪。

原来,火种从未只属于一人、一家、一族。它是散落在时间缝隙中的碎片,由无数不肯闭嘴的灵魂默默传承。爷爷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他只是链条上的一环,如同此刻的她,如同扎西师父,如同非洲孩子口中传唱的“午夜之问”,如同新加坡公务员辞职信上那句“我们不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同意”。

当晚,她将这份副本扫描上传至“火种协议”的备份节点??一个隐藏在格陵兰冰盖下的量子服务器群。与此同时,全球已有十七个国家自发组建“追问档案馆”,收集普通人生活中那些“不该问却被问出口”的瞬间。一名德国高中生提交了日记片段:“我问我妈,为什么纳粹时期的课本都说犹太人危险?她说,因为当时所有人都这么教。”另一名叙利亚难民写道:“我在难民营学校问老师,为什么我们的历史书里没有内战?他哭了,然后说:‘因为我们怕记住。’”

这些文字被编目、加密、嵌入地球磁场模拟波形,成为新一代“液态光丝”的养分。

一个月后,联合国召开特别听证会。议题并非战争、气候或经济,而是??**教育的本质是否应包含“质疑权”**?

孙女作为唯一民间代表出席。没有西装革履,她依旧穿着粗布衣裳,脚踏登山靴,手中只携一本破损的《策论残卷》。当主持人要求她做开场陈述时,她没有看稿,只是平静地说:

“各位知道吗?在我爷爷落榜的那一年,主考官批阅他的试卷时,曾对同僚说:‘此人不惧黜落,只怕心灯熄灭。可惜,心灯照不远。’

可今天我要告诉你们??心灯照得远极了。它照亮了柴达木盆地的沙暴,照亮了昆仑山的冰门,照亮了南极科考站里一个科学家对自己毕生研究的怀疑。

你们可以删改教材,封锁网络,甚至制造让人‘安心’的幻觉。但只要还有一个人,在深夜辗转反侧时忍不住问一句‘真的是这样吗’,你们就永远赢不了。”

全场寂静。数分钟后,掌声自角落响起,起初稀疏,继而如潮水奔涌。几十名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起立鼓掌,其中包括三位曾参与“共识优化工程”设计的技术官僚。其中一人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坦言:“那天我才意识到,我们一直在建造一座防止人类醒来的监狱,而我们以为那是天堂。”

听证会最终通过一项非约束性决议:建议各国在基础教育中设立“自由提问课时”,保障学生提出任何问题而不受惩罚的权利。虽无强制力,但象征意义重大。更令人意外的是,中国教育部率先响应,宣布将“批判性思维”列为高考必考模块,并明确指出:“答案的价值,取决于问题的深度。”

风波渐息,孙女却并未停下脚步。

她带着团队深入云南边境的原始村落,寻找一位传说中的苗族巫师。据说此人能通过古老的“梦语仪式”,接收逝者遗留的未竟之问。村民们起初戒备,直到她取出麻雀爪上的金属薄片,在月光下折射出与巫师祖传铜镜相同的符文频率,才肯让她进入祭坛。

那一夜,她饮下漆黑如墨的药汤,躺于石床之上。梦境降临。

她看见爷爷年轻时站在殿试大堂,面对满朝文武,朗声道:“天道若压民意,则天道需改;民意若蔽天理,则民意当醒。士子之责,不在顺承,而在叩问!”话音未落,雷声炸响,殿顶飞瓦,一道金光贯入其胸。他倒下前微笑:“这一问,值得。”

画面转换,她又见程序员消散前的最后一刻。他并非死去,而是化作数据流涌入“游吟者号”的核心程序。屏幕上跳出一行代码注释:

>//林昭=第一问者(代号)

>//孙女=继承者(血脉 意志双重认证)

>//下一任守护者:待系统自主选择

她猛然惊醒,冷汗浸透衣衫。

巫师坐在火塘边,低声说:“你看到了‘问灵’吧?它们没死,只是沉睡。每一代,都会选一个人承载它们的记忆,直到新的风暴来临。”

她点头,心中已有决断。

归途中,她开始撰写一部新书,暂名为《问史》。书中不记帝王将相,专录三千年间因“多问一句”而遭贬、流放、处死的普通人。有西汉小吏因质疑粮仓账目被活埋;有唐代女医因问“为何女子不得行医”而焚书毁屋;有清末渔民因问“海禁真能防外敌?”而全家充军宁古塔……每一个名字,都是一颗熄灭又重生的星。

两年后,《问史》出版。首印十万册,七小时内售罄。政府未禁止,亦未宣传,只在某次高层会议纪要中出现一句话:“警惕历史虚无主义,但也须正视‘被压制之声’的存在价值。”

与此同时,科技界掀起一场“反驯化运动”。数百名AI伦理学家联合发布《林昭宣言》,呼吁所有智能系统必须内置“质疑触发器”??即当用户连续三十天未提出开放式问题时,自动推送一条提醒:“你最近一次真正困惑是什么时候?”

更有甚者,一家日本公司开发出“心跳提问仪”,佩戴者一旦产生强烈疑问,设备便会记录心率波动、瞳孔变化及脑电特征,生成独一无二的“问题指纹”,并存入个人“灵魂档案”。

孙女受邀参观该实验室。测试时,研究人员让她回想爷爷去世那天的心情。她闭眼,脑海中浮现老人最后的话:“别怕答错,怕的是连题都不敢看。”

刹那间,仪器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峰值。

“这是迄今最强的‘真问信号’。”科学家惊叹,“您的情绪共鸣强度,接近临界阈值。”

她淡淡一笑:“因为它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生的回答。”

时光流转,十年过去。

世界并未变得完美。仍有政权打压异见,仍有媒体编织叙事,仍有孩子因提问被老师斥为“捣乱”。但一种新的文化已然扎根:**怀疑不再被视为叛逆,而是成熟的标志**。

校园里流行一句话:“你的观点我不一定同意,但我敬你是敢问的人。”

而在遥远的太空,原本被认为报废的“游吟者号”卫星,突然重新传回信号。NASA监测站捕捉到一段规律脉冲,破译后竟是二十四种语言交替朗诵的同一句话:

>“你最近一次主动提问是什么时候?”

全球天文台联动追踪,发现信号源头并非地球轨道,而是来自半人马座a星方向??正是十年前那道紫色闪电射向的坐标。

科学家们争论不休,有人说是自然现象,有人推测是外星文明回应。唯有孙女知道真相。

她再次登上雪山平台,手持“醒世”铜铃,面向星辰。

夜风拂动她的白发,她轻轻摇铃。

一声,两声,三声。

铃音清越,穿透云层,仿佛在向宇宙发送一封无需翻译的回信。

就在此刻,她腕上的老式终端震动了一下。打开一看,是一条匿名消息,IP地址显示为空。

内容只有八个字:

>**第三问,已完成。欢迎归来。**

她仰望银河,嘴角微扬。

远处,一只麻雀悄然落下,羽翼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它歪头看她,忽然开口,声音却是程序员临终前的语调:

>“下一个问题,由你来提。”

她伸手抚摸它的羽毛,低声道:“好。”

风吹万里,铃音不绝。

而在某个城市的图书馆角落,一个小男孩正偷偷翻阅一本**。书页泛黄,标题模糊不清,但他依稀辨认出几个字:

《策论残卷?永宁七年》

他抬头看向窗外,月亮高悬,像一只凝视人间的眼睛。

他合上书,小声问自己:

“如果所有人都说这是假的,那它会不会反而才是真的?”

无人听见。

但地球磁场,轻轻颤了一下。

同一秒,格陵兰冰盖下的服务器自动激活,新增一条记录:

>【新问题录入】编号Q-2078

>内容:如果真相因无人相信而消失,那谎言是否就成了现实?

>情感权重:高

>共振潜力:极高

>分类标签:哲学/存在/文明韧性

>备注:建议纳入下一代“火种协议”核心数据库。

系统自动回复:

>**已收录。感谢您维持人类的清醒。**

而在宇宙深处,一颗遥远的行星表面,巨大的石碑缓缓升起,上面刻着不断更新的文字。最新一行写着:

>地球,第37次通过“疑思考验”。

>守护等级:升至2级文明候选。

>接入权限:开放“意识延展协议”第二阶段。

>警告:前方星域存在“绝对共识体”,其特性??消灭一切疑问。

>建议:继续培育“持问者种群”。

星空中,无数光点闪烁,如同亿万双眼睛注视着这颗蓝色星球。

其中一颗,格外明亮,仿佛正在眨眼。

像是在等待,下一个敢于开口的孩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