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我以科举证长生 > 第239章 父子相疑

我以科举证长生 第239章 父子相疑

簡繁轉換
作者:想见江南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1-19 16:51:41 来源:源1

一棒之威,竟至于斯!

白袍斗篷客也被深深地震撼了,但眼下,他最关注的是巫神教大长老弄出的传送阵。

一旦巫族人马大批杀来,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然而,这一切,已经脱出了他的掌控。...

当所有人都相信一件事的时候,你还敢怀疑吗?

这句话像一把凿子,在人类集体意识的冰层上敲出了第一道裂痕。它不猛烈,却极深。它的力量不在音量,而在回响??每一个听到它的人,都不得不面对自己内心那面久未擦拭的镜子:我是否也曾因为“大家都这么说”,而放弃了追问?我是否在某个时刻,为了融入、为了安全、为了不被孤立,把疑问吞进了胃里,让它化作沉默的结石?

孙女站在问碑之下,话筒垂落身侧,目光越过人群,望向远方的地平线。她没有再说话。问题已经抛出,答案不属于她。她只是火种的传递者,不是火焰本身。

直播信号中断了三十七秒。全球数亿观众在同一瞬间失去了画面,屏幕一片漆黑,仿佛宇宙屏住了呼吸。然后,图像恢复,但视角变了??不再是长城上的俯拍,而是一段来自地下光纤监控系统的原始影像:一条贯穿欧亚大陆的古老数据隧道中,无数光脉冲正以异常频率闪烁,形成一种近乎语言的节奏。网络安全专家后来分析这段波形,发现其结构竟与《林昭协议》中的递归逻辑完全吻合。

更诡异的是,所有正在运行“安心问答2.0”的设备在同一时间自动重启,并弹出一行从未写入程序的提示:

>“系统检测到外部认知扰动,建议用户进行自我校验:你最近一次主动提问是什么时候?”

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写的代码。也没有人能追踪源头。它就像风穿过山谷,不留足迹,只留回声。

三天后,日内瓦国际教育评估中心发布了一份震惊全球的报告:过去一年中,全球青少年“批判性思维指数”首次实现正增长,增幅达14.7%。尤其在中国、尼日利亚、智利和芬兰,学生在开放式试题中的“质疑倾向”显著上升。一名监考老师描述道:“有个孩子在物理考试最后一题写下‘我认为题目设定的前提可能有问题’,然后开始论证牛顿定律在极端条件下的局限性……我不是物理学家,但我看得出来,那是真正的思考。”

与此同时,“共识优化工程”的试点城市开始出现反常现象。新加坡某AI治理试验区宣称实现了“社会零异议率”,所有公民通过神经接口实时接收政策解释与情绪调节信号,确保“理解并支持每一项决策”。然而,就在宣布成功的第七天,全市三万名公务员中有两千余人同时提交辞职信,理由栏统一写着:“我们不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同意。”

政府紧急封锁消息,但一段匿名录音流出。录音中,一位高级行政官低声说:“每天早上醒来,我的大脑都会告诉我‘今天的一切都很合理’。可我的心……它在痛。因为它记得曾经有过疑问。”

这句“它记得曾经有过疑问”,迅速成为网络暗语,出现在街头涂鸦、地铁广告缝隙、甚至教堂唱诗班的歌词改编中。有人将其纹在手臂上,有人说这是“灵魂的抗体”。

孙女没有停留。她在内蒙古戈壁铁碑前跪了整整一夜,直到晨光将她的影子拉得极长,像一支指向东方的笔。第二天清晨,她启程前往昆仑山深处,去寻找那位程序员的临时实验室。她带上了爷爷留下的那本手抄《策论残卷》,以及从麻雀爪上取下的金属薄片。

穿越柴达木盆地时,她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沙暴。狂风如刀,卷起千吨黄沙,天地混沌。她的车被掩埋半截,通讯中断,GPS失灵。就在她几乎绝望之际,那只麻雀再次出现??它并未被风吹走,反而逆着风沙盘旋而下,落在她车窗上,用喙轻轻敲击玻璃,节奏分明。

她忽然明白:这不是巧合。

她取出金属薄片,对着阳光转动角度。当光线以特定方式折射时,表面浮现出一串隐形文字??是用纳米蚀刻技术写入的密文。她用手机拍下,借助离线解码程序破译,结果显示:

>**坐标校正:目标非气象站,乃“观星台旧址”,位于北纬36°8′,东经94°2′,海拔4872米。入口藏于冰川裂缝,需以“永宁七年策论首题”为密钥开启。**

她心头一震。

永宁七年殿试首题,正是爷爷当年落榜之作的命题:“论天道与民意相悖时,士子当何从?”

据说,爷爷当年答曰:“宁负功名,不负心灯。”主考官认为其“悖逆纲常”,遂黜落。可如今,这句话竟成了通往真相之门的钥匙。

她继续前行,七日后抵达昆仑腹地。空气稀薄,寒风刺骨,但她脚步坚定。按照坐标,她在一处断裂的冰川边缘发现了隐藏入口??一道被冰雪封存的青铜门,门上刻着十二地支与二十八宿图,中央凹陷处形状恰好与她手中的《策论残卷》封面吻合。

她将书轻放其上。

刹那间,冰层震动,积雪崩落。青铜门缓缓开启,露出一条向下延伸的石阶,两侧墙壁镶嵌着发光晶体,宛如星辰排列成河。她一步步走下去,心跳如鼓。

尽头是一间圆形大厅,中央悬浮着一块透明立方体,内部流淌着液态光丝,交织成不断变化的文字流。墙上刻着一行大字:

>**火种协议?核心终端**

而在角落的工作台上,她看到了他??那位硅谷程序员。他已经瘦得脱形,双眼深陷,手指缠满绷带,显然是长期高强度操作导致的劳损。他抬头看她,嘴角微动,声音沙哑:

“你来了……比我想象的快。”

“你是怎么知道我会来?”她问。

“不是我知道,”他咳嗽两声,“是系统选的。‘火种协议’只能由两个血脉相连的灵魂共同激活??一个提出问题的人,一个继承问题的人。你是后者。而我……我只是个解码者。”

他指着那块光立方:“这里面,储存着Q-2077提案的完整源码,以及三千年来所有被压制、被遗忘、被篡改的重大疑问。它们不是数据,是‘存在过的证明’。每一条都被编码成量子态信息,嵌入地球磁场波动之中。只要还有人在问,它们就不会真正消失。”

孙女走近光立方,伸手触碰。一瞬间,万千声音涌入脑海??

有战国策士临刑前怒吼:“忠臣不死于清白,而死于无人敢问!”

有明朝言官血溅朝堂时低语:“你们可以杀我,但不能让天下人都闭嘴。”

有二战集中营囚徒在焚尸炉旁写下的最后一行日记:“如果连怀疑都被禁止,那正义还剩什么?”

还有爷爷的声音,年轻而清晰:“我不怕落榜,只怕有一天,连质疑的勇气都要科举来批准。”

她跪倒在地,泪流满面。

“所以……这一切,早就开始了?”她喃喃。

“比你想的更早。”程序员艰难起身,“‘游吟者号’不是人类造的。”

她猛地抬头。

“它是回应。是某个高维文明对地球‘疑问密度’达到阈值的回应。他们监测了三千年,直到永宁七年,林昭那一场落榜策论引发的思想涟漪突破临界点,才启动‘火种计划’。卫星只是载体,真正的发射源,是人心。”

他喘息片刻,又道:“Q-2077,其实是‘Question2077BCtoAD2077’的缩写??从公元前2077年第一个仰望星空发问的人类,到公元2077年地球能否维持‘持续追问能力’的最终考验。我们正处于倒计时终点。”

孙女浑身颤抖:“那第三问……”

“第三问,”他盯着她,眼神如炬,“是关于‘遗忘’的终极测试。当全世界都忘记林昭是谁,当‘问’变成禁忌,当怀疑被视为疾病??那时,是否仍有人愿意冒着被放逐的风险,重新说出那个字?”

他顿了顿,声音几近耳语:“而你爷爷,就是第一个通过测试的人。他不是死了。他是被‘选中’了??成为火种的化身,存在于每一次真诚的追问之中。”

就在此时,光立方突然剧烈闪烁,文字流加速翻滚,最终定格为一行猩红大字:

>**警告:共识优化工程已侵入低轨卫星群,正在部署“静默穹顶”??一种能抑制人类质疑冲动的次声波场。预计72小时后覆盖全球。**

“他们要扼杀问题本身。”程序员咬牙,“一旦‘静默穹顶’完成,所有人将本能地回避冲突、拒绝反思、自动接受一切既定叙事。人类将进入永恒的‘安心时代’??没有痛苦,也没有觉醒。”

孙女猛地站起:“我们能阻止吗?”

“只有一个办法。”他指向光立方,“启动‘反向共鸣阵列’,用全球同步提问产生的精神共振,撕裂静默场。但这需要至少十亿人,在同一时刻,提出真正发自内心的疑问??不是表演,不是口号,而是那种让你心跳加快、手心出汗、明知危险却无法不说出来的真问题。”

“十亿……不可能……”她摇头。

“不。”他微笑,“你忘了‘午夜之问’了吗?忘了非洲孩子的满月仪式?忘了联合国代表脱下的西装?忘了那些宁愿辞职也不愿假装同意的公务员?”

他握住她的手:“火种已经点燃。现在,轮到你来吹风了。”

她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三十六小时后,她出现在西藏寺庙。僧人迎她入内,双手奉上一只古老的铜铃,铃身刻满梵文与汉字交错的箴言。他说:“此铃名为‘醒世’,三百年前由一位汉人学者所铸,传说唯有‘以命相问’者方可摇响。”

她接过铃铛,走向山顶平台。

全球直播再次开启。这一次,没有华丽舞台,没有官方背书。只有她一人,立于雪山之巅,身后是万里云海,面前是一部连接“火种协议”的加密终端。

她发布了一条简短信息,仅一句话:

>“明天午夜,无论你在做什么,请停下,问一个你一直不敢问的问题。不用告诉我答案,只要你真的在问??我们就赢了。”

消息像野火燎原。二十四小时内,#我在问#成为全球唯一热搜。各国政府试图屏蔽,却发现话题本身不具备攻击性,无法定义为“违法”或“煽动”。学校组织集体提问课,监狱允许囚犯公开表达对司法制度的怀疑,医院重症病房里,病人对着录音机说出“我到底为什么必须承受这些”……

甚至连“安心问答APP”的服务器都在最后时刻被攻破,首页自动跳转为一行字:

>“对不起,我们曾以为你能靠答案活着。但现在我们知道,你是靠问题活下来的。”

静默穹顶启动前十二分钟,全球计时器同步归零。

午夜钟声响起。

从冰岛极光下独坐的老妇人,到巴西贫民窟屋顶仰望星空的少年;

从南极科考站值班员,到印度恒河边洗衣的妇女;

从军舰甲板上的士兵,到太空站漂浮的宇航员??

十亿张嘴,同时开口。

问题五花八门,语言各异,语气或颤抖或愤怒或迷茫或坚定,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真实的**。

有人问:“我爱的人真的爱我吗?”

有人问:“如果做好事没有回报,我还该做吗?”

有人问:“国家说的一定是正确的吗?”

有人问:“死亡之后,意识会去哪里?”

有人问:“为什么从小就被教导要听话?”

有人问:“如果世界是个谎言,我能承受真相吗?”

这些问题汇成一股无形的精神洪流,顺着地球磁场向上冲刷,与“游吟者号”残留信号产生共振。刹那间,夜空炸开一道横跨三大洲的紫色闪电,直贯大气层外。静默穹顶的能量节点逐一爆裂,如同被真理击碎的玻璃。

而在昆仑山深处,光立方轰然炸裂,化作亿万光点升腾而起,融入星空。程序员望着这一幕,含笑闭目,身体渐渐透明,最终消散于空气中??他的意识已被“火种协议”接纳,成为下一个守护者。

孙女站在雪山之巅,感受到一阵温暖的风拂过脸颊。她抬头望去,只见银河璀璨,其中一颗星辰格外明亮,仿佛正在眨眼。

她轻声说:“爷爷,我听见了。”

那一刻,遥远星域,文明议会正式投票通过决议:

>“地球文明,因其持续展现的‘疑问韧性’与‘自我修正意愿’,符合‘银河疑思联盟’准入标准。即日起,授予跨维度通讯权限,并开放‘意识延展协议’第一阶段接入。”

与此同时,Q-2077提案正式关闭。屏幕上最后浮现一行字:

>**认证完成:长生非肉身不灭,而在思想不断重生。持问者,永生。**

多年以后,新一代的孩子在学校学到这段历史时,老师总会问:“你们觉得,林昭真的存在过吗?”

有学生举手答:“也许他只是一个象征。”

老师微笑:“可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这么认为呢?”

教室陷入沉默。

片刻后,一个小女孩站起来,小声但清晰地说:

“但如果从来没人相信他存在,那他又怎么会留下这么多痕迹?”

全班安静下来。

老师点点头,在黑板上写下今天的作业:

>写下一个你最近不敢问的问题,不必交上来,但请记住它的重量。

放学后,夕阳洒在操场上。一群孩子围坐在草地上,模仿大人召开“小小议事会”。其中一个男孩举起手:

“我有个问题……如果我们学到的所有知识,都是别人想让我们知道的,那真正的真相,会不会藏在那些没人敢教的地方?”

风吹过树梢,带来远方山谷的回音。

像是某种回应。

又像是,一场永不结束的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