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 > 第341章:扶苏到河内郡了

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 第341章:扶苏到河内郡了

簡繁轉換
作者:夏山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3 15:30:10 来源:源1

第341章:扶苏到河内郡了(第1/2页)

河内郡的春风,似乎比往年更暖。

商人们自上次被王栎敲打之后,那些心思活络、甚至隐隐有抱团自保之意的商贾巨室们,终于彻底清醒。

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新帝赵凌的治下,商人虽已不再是任人践踏的贱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和施展空间,但这恩典的边界同样清晰无比。

若妄想结成商贾之盟,以财货之利抗衡朝廷法度,藐视圣意,那等待他们的,绝非商海浮沉,而是粉身碎骨、抄家灭族的深渊!

识时务者为俊杰。

河内郡的商人们迅速调整了姿态,转而成为新政最积极的推行者与合作者。

各郡县皆以三川郡为样板,官府主导,商贾出资出力,一座座巨大的砖窑、瓦窑拔地而起,浓烟日夜不息,烧制出规整坚实的青砖黛瓦。

墨家弟子设计督造的钢铁工坊也如雨后春笋般矗立起来,伴随着开山采石的轰鸣声,矿石被源源不断送入高炉。

墨家在这场席卷帝国的变革浪潮中,亦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赵凌将后世那些精妙绝伦的钢铁冶炼配方、建筑力学原理、高效工具图纸,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墨家巨子墨知白。

墨知白同样展现了令人敬佩的胸襟。

他并未将这些足以让任何学派视为不传之秘的知识垄断,而是广开授业之门。

咸阳尚学宫的学子可以研习,遍布天下的数千墨家弟子更是首批受益者。

当然,习得这些“天工”之术者,皆需签下“墨契”——学成后,为朝廷效力三年,将技艺播撒于帝国需要之处。

短短半年光景,墨家便为帝国培养输送了难以计数的实用人才。

他们如同燎原的星火,散布于大秦的每一个郡县。

虽然远未达到科技崛起的宏大景象,但其所带来的改变已肉眼可见。

更坚韧锋利的铁制农具替代了粗笨的木石器,结构精巧的滑轮组大幅提升了营建效率,改良的水车让灌溉事半功倍……

种种前所未见的新式工具,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古老土地的面貌与节奏。

河内郡的商人们采用“分段承建”之法,将庞大的民居工程化整为零,效率倍增。

之前嬴政投了不少钱,那些商人们互相监督,房屋的质量自然也是不会差的。

原本在寒冬中瑟缩、在灾荒中绝望的百姓,如今有了稳定的活计,工钱足以养家糊口。

他们脸上的麻木与愁苦一扫而空,仿佛是看到了生的希望。

赵凌的威望在民间还不断上升。

原来只是三川郡的百姓将赵凌奉若神明,如今大秦各地,但凡得到赵凌好处的百姓,无不对其五体投地。

至于一些曾经被灭国的贵族们,他们自然是不能理解赵凌的做法。

有些落魄的旧贵只认为赵凌疯了,钱财粮食照他这么用,咸阳那些权贵会答应?

大秦要亡!

他们还等着大秦内乱之后复国,然后过上曾经锦衣玉食的生活。

那些贱民就因为这点小恩小惠就千恩万谢,这也是他们嗤之以鼻的。

只认为自己的格局更大。

河内郡的街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焕发新颜。

短短半月!

仅仅半月!

第一批按照新法建造、以水泥勾缝加固的砖瓦房便宣告落成。

当那些世代蜗居茅棚土屋的贫苦百姓,颤抖着双手接过簇新的房契和钥匙,踏入明坚固的新家时,许多人忍不住跪倒在地,对着咸阳的方向泣不成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41章:扶苏到河内郡了(第2/2页)

春播在即,官府又及时发放了墨家改良的新式农具。

轻便省力的曲辕犁,宽大高效的铁锄,锋利耐用的镰刀……

这些工具握在手中,沉甸甸的,是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盼头。

这一日,风和日丽。

在河内郡郊外一片刚刚翻整过的试验田里,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正是化名“赵盘”的始皇帝嬴政。

他褪去了华贵的衣裳,换上了一身寻常富户的细麻布衣,裤腿高高挽起,沾满了带着泥土芬芳的湿泥。

“呼——”

嬴政长长吁出一口气,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脸上却洋溢着一种近乎孩童般的爽朗笑容。

他熟练地调整着手中的曲辕犁,感受着它轻巧省力的结构,又拿起一把墨家新制的铁锄,试着刨了几下地。

“我也是好些年没有亲手摆弄过这些了。”他感慨道,语气自然而平和,不再用“寡人”,仿佛真成了一个关心稼穑的田舍翁,“好东西!这犁,一个人一头牛,一天能耕的地怕是要比旧犁多出三成!这锄头,入土深,吃土多,省力气!”

说完,便是笑得更开心了。

楚悬和那位形影不离的灰衣老者侍立在一旁,眼神复杂地看着这一幕。

不远处,剑圣盖聂如同融入环境的影子,锐利的目光时刻扫视着四周,守护着这位放下帝王身段,沉浸于泥土之中的千古一帝,原本的面瘫,脸上竟流露出复杂的神情。

嬴政却比任何人都清楚,他手中这些看似寻常的铁器,蕴含着何等惊天动地的力量!

农具效率提升,意味着百姓能耕种更多的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

再加上赵凌那小子不知从何处海外仙岛寻来的土豆、“红薯”、“玉米”等神异作物……

嬴政仿佛已经看到,只需一年!

仅仅一年之后,困扰大秦,困扰历代君王的“饥馑”二字,将被彻底扫入历史的尘埃!

大秦的百姓,将真正告别饿殍遍野的噩梦!

房屋给了百姓遮风挡雨的根基。

粮食给了百姓活下去的希望。

土地和田契则给了百姓安身立命的归属!

赵凌这三板斧,看似朴实无华,却精准无比地击中了民心最根本的渴求。

嬴政深知,当天下百姓的饭碗端稳了,屋檐结实了,田地有保障了,他们的心便会自然而然地向着咸阳,向着那位给了他们这一切的年轻帝王!

民心所向,坚不可摧!

曾经让嬴政耗费无数心力,甚至不惜以严刑峻法来压制、分化、防范的六国遗贵势力,在赵凌这套仁政面前,已然显得苍白无力。

失去了煽动饥民、裹挟流民的基础,那些躲在暗处的贵族余孽,又能翻起多大的浪花?

嬴政将沾满泥土的铁锄轻轻放在田埂上,他嘴角噙着一丝释然与欣慰的笑意。

大秦的万世基业,在赵凌手中,他是真的放心了。

“明日便回去吧,我也好久没见他了,甚是想念。”

嬴政已经决定,明日便返回咸阳。

就在此时,一名密卫来到田间,禀道:“先生,长公子和夏太医到河内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