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 > 第719章 西辽绝境 议策附大庆

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 第719章 西辽绝境 议策附大庆

簡繁轉換
作者:邋邋遢遢的星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6 16:17:44 来源:源1

第719章西辽绝境议策附大庆(第1/2页)

西辽,虎思斡耳朵,宰相府邸,夜

烛影映照着西域风格华丽的厅堂。

一位身着西域商贾服饰的中年男子,将一口沉甸甸的檀木箱推至西辽宰相斡里剌面前。

箱盖开启,顿时珠光宝气映满一室,不仅有成锭的黄金、硕大的东珠,更有来自中原的极品丝绸和瓷器。

“宰相大人,”中年男子声音低沉,话语如刀,“蒙古铁骑已破数城,兵锋直指王都。其志在吞并,非劫掠可比。西辽能挡几时?”

斡里剌目光扫过箱中珍宝,喉结微动,但面色依旧凝重:

“贵使之意,老夫明白。然称臣纳贡,事关国体......”

密使打断他,语气更沉:

“国体?若国都不存,何来国体?我大庆皇帝陛下,乃蒙古名义之主。只要西辽王上表称臣,陛下便有充足理由敕令蒙古退兵。”

“届时,西辽可保宗庙社稷,大人您……便是首倡归附、保全国家之功臣,恩宠富贵,岂是这区区一箱之物可比?若不然,”密使声音骤冷,“待城破之日,玉石俱焚,大人又能得到什么?”

斡里剌盯着那箱珍宝,又想起城外一日紧似一日的战报,额头沁出细汗。

良久,他猛地一攥拳,重重拍在案上,大义凛然道:“罢了!为了西辽存续,老夫......知道该如何做了!”

中年男子见状,眼底掠过一丝了然,微微颔首:“宰相深明大义。如此,我便静候王庭佳音。”

......

翌日,西辽王庭朝会

王庭大殿气氛压抑,接连败战的消息如同乌云笼罩在每一位大臣头顶。

西辽王阿剌木沙面色憔悴,坐于王座之上,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扶手。

“都哑巴了吗?平日高谈阔论,如今强敌压境,竟无一人有策献上?莫非真要等蒙古人的马刀架到孤的脖子上,等虎思斡耳朵变作一片焦土,你们才肯开口?”

西辽王阿剌木沙声音在殿宇间回荡,带着压抑的怒意。

阶下文武头颅垂得更低,无人敢应声。

良久,一名老臣颤巍巍出列,声音绝望:

“汗王......前线......又失一城。守将殉国,三千将士......无一生还。城内粮价已飙升十倍,流民充斥巷道,哗变就在顷刻啊!”

随着他打破死寂,数名大臣如同决堤之水般纷纷出列,争先恐后地禀报起各地的噩耗。

“大汗!我军主力已折损三成......”

“国库空虚,新兵连像样的刀都握不紧!”

“粮价一日三涨,百姓围堵官仓......”

“伤兵源源不断,昨日又数十人不治......”

“军中流言四起,已有士卒夜间遁逃!”

阿剌木沙听着一条比一条更坏的奏报,脸色由铁青转为灰白,手指死死抠着王座扶手。

他猛地一拍案几,震得茶盏作响:“够了!”

一声怒喝,瞬间将殿内所有嘈杂的议论和奏报声压了下去。

方才还争先恐后禀报噩耗的大臣们顿时噤若寒蝉,一个个垂下头颅,连大气都不敢出。

阿剌木沙环视着这群安静下来的臣子,胸膛剧烈起伏,目光中的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

“所以?这就是我西辽的栋梁?除了告诉孤城池丢了、粮尽了、兵跑了,就再无一人能告诉我,眼下这死局,该怎么破?!”

殿内死寂,群臣噤若寒蝉,连呼吸都放轻了。

所有的大臣都无法面对阿剌木沙的目光,纷纷将头低下,生怕被点到名字!

见此一幕阿剌木沙更是气急,却......也无可奈何。

就在这片令人窒息的沉默中,殿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一名内侍踉跄着奔入大殿,扑通跪倒在地,声音发颤:

“大汗!边关急使求见!称有十万火急军情!”

闻言,举殿目光瞬间聚焦殿门,心情忐忑!

阿剌木沙更是大惊,而后眉头紧锁,急道:“宣!”

内侍急忙高喊:“宣——边关急使觐见!”

很快,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疾步进殿,扑通跪地,双手高举一封插着三根翎毛的军报,声音嘶哑:

“大汗!南疆急报!吐鲁番大军正在边境集结,粮草调动异常,恐有北上之意!”

此言一出,方才还死寂的大殿顿时哗然。

大臣们面面相觑,惊恐之色溢于言表。

“吐鲁番也要动手?!”

“我军主力尽在北疆,南线如何抵挡?”

“天亡我西辽啊!”

恐慌如瘟疫蔓延。

阿剌木沙更是被惊得猛地站起身,声音带着难以置信:“吐鲁番......他们怎敢?”

可很快,就有人颤声回答他的问题:

“大汗,吐鲁番与我西辽素有旧怨,如今见我国与蒙古苦战,定然是想趁火打劫啊!!”

又一位老臣痛哭流涕:

“北有蒙古铁骑,南有吐鲁番大军,这是天要亡我西辽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19章西辽绝境议策附大庆(第2/2页)

阿剌木沙如遭雷击,踉跄一步,跌坐回王座,面色惨白。

他环视着乱作一团的朝堂,声音嘶哑:

“所以......这就是结局?南北夹击,内无粮草,外无援兵......”

殿内已乱作一团,哀嚎与绝望的议论声不绝于耳。

阿剌木沙眼神涣散,仿佛已被这接踵而至的噩耗抽走了所有精气神。

一直冷眼旁观的斡里剌,目光缓缓扫过崩溃的群臣,最终落在面如死灰的汗王脸上。他知道,火候到了。

斡里剌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袍袖,在一片混乱中稳步出列,声音不大,却奇异地压过了所有嘈杂:

“汗王,诸位同僚,暂且静一静。”

他一开口,便让几近失控的朝堂稍稍安静了些许,所有目光都带着疑惑投向他。

阿剌木沙如同溺水之人抓到浮木,猛地抬头,灰败的眼中燃起一丝光:“斡里剌?!你......你可有良策?快说!快说!”

斡里剌先不直接回答,而是环视众人,沉声道:

“诸位方才所言,皆是实情。局势危如累卵,确是不假。但慌,解决不了问题。需得冷静析之。”

他顿了顿,首先指向南方:

“吐鲁番?疥癣之疾耳!其国力几何,在座谁人不知?若非蒙古突如其来,破我北境,牵制我举国精锐,借他吐鲁番十个胆子,可敢陈兵边境,觊觎我疆土半分?”

这番话有理有据,一些大臣闻言,稍稍冷静,下意识点头。

确实,吐鲁番以往与西辽交战,胜少败多;当然,他们也打不上去!

一番话下来,斡里剌见众人情绪稍定,话锋猛地一转,手指向北,声音陡然沉重:

“所以,我西辽真正心腹大患,生死大敌,自始至终,唯有北疆蒙古!”

他目光扫过众人,抛出一个被所有人忽略的关键:

“然,诸位可曾想过,那蒙古......并非无主之师,野性难驯的流寇!”

此言一出,包括阿剌木沙在内,所有大臣都是一怔。

斡里剌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地揭示:

“蒙古草原诸部,虽归于一统,然其大可汗,名义上仍尊东方大庆皇帝为宗主!受其册封!”

“宗主国......”阿剌木沙喃喃自语,眼中猛地爆发出惊人的亮光,身体不由自主地前倾,“斡里剌,你的意思是......?”

不止是他,许多反应快的大臣也瞬间意识到了什么,呼吸骤然急促起来!

斡里剌不再绕弯子,他面向阿剌木沙,深深一揖,道出了最终的策略:

“汗王!大庆新灭倭岛,军威震慑四海,更是蒙古名义上的共主!”

“为今之计,若想破解此死局,保全宗庙社稷,唯有——效仿蒙古,遣使东方,奉表称臣,请为我西辽亦求得大庆皇帝陛下册封,成为其藩属!”

他不等反对声起,急速阐明利害:

“一旦称臣,我西辽便与蒙古一样,同为大庆藩属!宗主国有责调停藩属争端!届时,大庆皇帝陛下便可下旨,勒令蒙古罢兵!此乃釜底抽薪之策!”

“蒙古若从,则北境危局立解,我大军可回师南下,区区吐鲁番,弹指可破!蒙古若抗旨不尊......”斡里剌声音转冷,“便是公然背叛宗主,自绝于大庆!陛下便可兴王师问罪!无论何种结果,我西辽皆可从中得利,转危为安!”

他甚至想到了后续:

“届时,我西辽既为藩属,或还可请求宗主酌情援助粮草军械,以御南线!此乃唯一生路!请汗王明断!”

斡里剌的话语如同在黑暗的屋子里猛地推开一扇窗,瞬间照亮了一条谁也没想到的路径!

朝堂之上先是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更加激烈的议论,但这一次,议论声中不再是纯粹的绝望,而是掺杂了惊愕、权衡、以及……一丝绝处逢生的激动!

“对啊,若是归附大庆,请得宗主调停,或可化解眼前危局。”

“可我西辽百年基业,岂能轻易向人称臣?!”

“那能怎么办......如今北有蒙古,南有吐鲁番,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能保全社稷?”

“我赞成。此乃当下唯一生路,请大汗明断!”

......

阿剌木沙听着众人的议论,死死盯着斡里剌。

良久,他最终妥协站起身面向众人:

“善!斡里剌之言,实乃救国之良策!称臣纳贡,不过权宜之名;保全社稷,方是万世之实!”

他目光锐利,扫视群臣,

“拟旨!即刻遣使,携带重礼与国书,前往大庆!告知大庆皇帝,我西辽愿永世称臣,谨守藩礼,只求陛下念我百姓倒悬之苦,出兵调停,主持公道!”

斡里剌深深吸了一口气,紧绷的肩背几不可察地松弛下来。

成了。

他垂首行礼,掩去眼底一闪而过的锐光:

“遵旨。定当妥善安排,不负大汗所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