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 > 第725章 天威浩荡止干戈

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 第725章 天威浩荡止干戈

簡繁轉換
作者:邋邋遢遢的星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6 16:17:44 来源:源1

第725章天威浩荡止干戈(第1/2页)

西辽,虎思斡耳朵,王庭。

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自宰相斡里剌风尘仆仆赶回王都,匆匆入宫禀报后,阿剌木沙汗便即刻召集了所有核心重臣。

此刻,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略显疲惫的斡里剌身上,空气中弥漫着不安与焦灼。

阿剌木沙汗身子前倾,眉头紧锁,率先打破了沉默,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斡里剌,你......你回来得如此之快,莫非......莫非此次出使大庆,并不顺利?可是那庆国皇帝,不愿接纳我等?”

他话语中充满了担忧,似乎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几位大臣也纷纷附和,面露忧色。

斡里剌深吸一口气,拱手道:“回禀大汗,并非如此。大庆皇帝陛下,已准允我西辽内附之请!”

“什么?准了?!”

此言一出,如同在死水中投入一块巨石,殿内瞬间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和抽气声。

阿剌木沙汗猛地睁大眼睛,身体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脸上瞬间涌上狂喜之色:

“好!好啊!天不亡我西辽!宰相,你立下大功了!”

群臣亦是面露喜色,仿佛在无尽的黑暗中看到了一线曙光。

然而,这喜悦并未持续太久。

一位大臣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急声追问道:

“宰相大人,既然天朝已准我所请,那......那天兵何时可至?援军几何?由哪位将军统帅?”

这个问题瞬间将所有人从狂喜中拉回现实。

是啊,称臣只是第一步,关键的援军呢?

所有目光再次灼灼地盯住斡里剌。

斡里剌面对众人期盼的眼神,喉头滚动了一下,略显艰难地开口:

“庆国陛下......并未即刻派遣援军。”

“什么?未派援军?”开口的那位大臣脸上的喜色瞬间僵住,声音陡然拔高,“那......那他们是何意?莫非只是口头应允,实则坐视不理?”

另一位性急的武将忍不住踏前一步,语气带上了几分不满和焦躁:

“不出兵?不出兵如何能退蒙古铁骑?难道指望我等残兵自己能守住吗?这......这岂不是儿戏!”

“对啊......那咱们出使庆国,岂不是白去了!?”

“......”

一时之间乱成一团,议论声、质问声、抱怨声甚至隐约的啜泣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末日将至的惶惑不安。

斡里剌连忙解释:“庆国陛下已遣派钦差使团,持天子诏书,前往蒙古军中宣读敕令,命乌力罕即刻罢兵退去......”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一声嗤笑打断。

一位素来与斡里剌政见不合的老亲王捋着胡须,摇头冷笑,面带不可思议:

“诏书?呵呵,宰相大人,你莫不是被汉人忽悠傻了?那乌力罕狼子野心,岂是区区一纸诏书便能喝退的?他若真如此听话,当初又怎会兴兵来犯?”

“正是此理!”立刻有人附和,“蒙古人兵锋正盛,眼看破城在即,怎会因一纸空文便放弃嘴边的肥肉?庆国此举,不过是敷衍了事,全个面子罢了!根本未曾真心助我!”

“枉我等还以为找到了救命稻草,原来只是镜花水月!”

“早知如此,还不如......”

殿内瞬间被失望、质疑甚至嘲讽的声音淹没。刚刚升起的希望被彻底打碎,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绝望和一种被戏耍的愤怒。

阿剌木沙汗脸上的喜色也早已消失无踪,面色重新变得灰败,无力地靠回王座,眼中一片死寂。

斡里剌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什么,但在满殿的悲观与指责声中,也显得苍白无力。

其实他心中何尝没有同样的疑虑?

为什么庆国仅仅出动一份诏书......!?

可只是作为力主此策之人,他不能表露半分。

殿内刚刚升起的些许喜悦瞬间凝固,随即被更深的焦虑和不确定所取代。

沉默了片刻,那位与斡里剌政见不合的老亲王率先开口,没有厉声指责,而是眉头紧锁,语气沉重,带着实实在在的忧虑:

“仅凭一纸诏书?”他缓缓摇头,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在斡里剌脸上,“宰相,非是老夫质疑你的判断。

只是那乌力罕的野心,你我皆知。他倾尽全力,志在吞并我西辽,如今胜券在握......仅凭大庆皇帝一道的敕令,真能让他甘心放下到嘴的肥肉,勒住战马的缰绳?”

他的疑问,道出了在场几乎所有人心中的隐忧。

另一位掌管财政的大臣抚额叹息,声音里充满了疲惫与现实的压力:

“亲王所虑甚是。为了此次出使,国库挤出了最后一批像样的贡品,车队耗费亦是不菲。我等原盼着能换来实质性的援手,哪怕只是粮草军械,也能助我军多支撑几日。可若......若最终只是......”

他的话没说完,但意思不言而喻:若最终无效,那这点宝贵的资源就等于白白浪费了,而西辽可能连最后挣扎的力气都没有了。

一位将领忍不住接口,他的焦虑更为直接:

“大汗,宰相!并非末将怯战!只是前线军情如火,亦雀儿城每日都在告急!将士们盼援军如盼甘霖!如今却等来......等来一纸文书?这......这消息若传回军中,恐......恐士气顷刻瓦解啊!”

斡里剌面对这些沉甸甸的疑问,嘴唇动了动,他无法给出百分之百的保证。

他只能硬着头皮,“诸位所虑,我岂能不知?然此策已是当时情境下,所能争取到的最佳路径。

大庆乃蒙古名义宗主,其诏书自有天威。乌力罕虽桀骜,亦不得不权衡公然抗旨的后果!除此以外,我等......还有何路可走?”

他最后一句反问,让殿内再次陷入沉默。

是啊,除了赌大庆的权威,西辽还有别的选择吗?

似乎并没有。

但这并不能消除人们心中的巨大不安。

阿剌木沙汗听着臣子们忧心忡忡的议论,看着斡里剌承受压力的模样,刚刚亮起的眼神又黯淡下去,只剩下无尽的疲惫和听天由命的茫然。

他无力地挥了挥手,似乎不想再争论什么:

“事已至此......唯有......唯有静观其变了。但愿真主庇佑......”

一瞬沉寂。

老亲王绷着脸,第一个合十垂头。

指尖骨节凸起。

群臣一个接一个抬手,合掌,抵住心口。

低语声嗡起:

“真主......”

“庇佑!”

“......怜悯!”

声音起初散乱,渐渐汇成一片焦灼的哀鸣。

那哀沉的祈祷声几乎成了唯一的回响,在空旷大殿里盘旋,更添悲怆。

见此一幕,阿剌木沙汗再无言语,目光空洞洞地穿透了殿中祈祷的人群,望向外殿高槛之外,那片庭院空旷的天空。思绪不知飘于何地,瞳孔失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25章天威浩荡止干戈(第2/2页)

寂静,在沉重的祷声背景里发酵。

突然!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喧嚣由远及近,奔跑声、卫兵呵斥声混杂着某种疯狂的呼喊,突兀地撕裂了殿内的死寂。

阿剌木沙汗涣散的眼神微微一凝。

没等众人反应——

“报——!!!”

一声拉长了调的呼喊声,如同利箭般穿透了王庭的喧嚣,自殿外由远及近急速传来!

这声报喊得如此凄厉突兀,以至于殿内所有人的祈祷都像是被一刀切断般,戛然而止!

所有人都猛地转头,惊疑不定地望向大殿门口。

紧接着,一名风尘仆仆、甲胄歪斜的传令兵,在侍卫的带领下,踉跄着扑入大殿。

更因跑得太急,体力透支,直接摔倒在地,但他立刻挣扎着抬起头,朝着众人大喊道:

“大汗!退了!退了!蒙古人退兵了!!!”

“......”

整个王庭瞬间陷入了落针可闻的寂静。

所有人都像是被施了定身术,呆立当场,脸上的表情全都凝固了,仿佛没听懂这句话。

阿剌木沙汗身体猛地一颤,像是被电击一般,从王座上缓缓站起,身体前倾,眼睛死死盯着那名传令兵:

“你......你说什么?再说一遍?!何处退兵?可是......可是蒙古人的诡计?诱敌之计?!”

那传令兵激动得涕泪横流,语无伦次,却无比肯定地嘶吼着回答:

“是真的!大汗!千真万确!亦雀儿城围已解!蒙古大军从昨夜便开始拔营,今晨已全部后撤三十里!看动向,非是诱敌,辎重营寨皆已随行,是真退兵啊!是真的退兵啊大汗!”

“这......这怎么可能......”

方才叫抨击着斡里剌的老亲王瞠目结舌,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得干干净净,下意识地喃喃自语,仿佛听到了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一位大臣一个箭步冲到传令兵面前,几乎是将他从地上提起来,急声追问:

“蒙古退兵?为何突然退兵?可是蒙古内部生变?或是天降灾厄?还是......还是其他?!”

传令兵猛摇头,大口喘着粗气,断断续续却异常清晰地喊道:

“不......不是!小人听闻,是......是庆国的天使到了蒙古金帐!就在昨日!宣读了皇帝的圣旨后,那乌力罕......便下令退兵了!是真的!庆国的使团此刻正在来王都的路上!!”

“轰——!”

这个消息,比方才得知退兵本身,更加具有毁灭性的冲击力!

所有人的目光,如同被无形的巨锤砸中,猛地、齐刷刷地再次聚焦到站在中央、原本已被定为“罪人”的宰相斡里剌身上!

仅仅是一纸诏书!

庆国未曾派遣一兵一卒!

真的......真的就凭天使宣读了一道圣旨,那凶焰滔天、将他们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几乎要灭国的蒙古铁骑,就真的乖乖退兵了?!

那位老亲王像是被抽干了所有力气,踉跄着后退一步,脸上火辣辣的,仿佛被无形的手掌反复抽打了无数次,所有之前的讥讽、指责和愤怒都化为了极致的荒谬和骇然。

他张着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阿剌木沙汗缓缓坐回王座,手指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他望着斡里剌,又仿佛透过他望着遥不可及的东方,喃喃道,声音轻得像梦呓:

“一纸诏书......竟真能退却万千虎狼之师......这......这便是天朝上国之威吗......”

他的声音很轻,却如同惊雷般炸响在每个人的心底。

斡里剌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沉声接话,语气中充满了后怕与无限的敬畏:

“乌力罕桀骜不驯,竟对大庆皇帝敬畏至此......庆国之强盛,天威之浩荡,远超我等想象......”

群臣相顾骇然,此刻他们才真正明白,“大庆藩属”这四个字背后,所代表的究竟是怎样的份量与绝对的威慑!

阿剌木沙汗猛地再次站起身,脸上再无半分颓唐死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劫后余生的狂喜和前所未有的坚定与敬畏。

他朗声下令,声音虽然微微发颤,却异常响亮:

“快!立刻以最高规格准备!迎接天朝使者!”

“另,拟旨!本王要再修谢表,备厚礼,遣使再赴天京!叩谢大庆皇帝陛下活国救民之天恩!自今日起,我西辽上下,需谨遵臣礼,永世不负天朝!”

“臣等遵旨!”

这一次,满殿文武的回答前所未有地整齐划一,声音洪亮,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战栗、狂喜与绝对的臣服。

再无丝毫疑虑,再无半分不甘。

东方那个帝国的形象,从未如此刻般巍峨、强大、且不可违逆。

......

五军都督府,值房

数日后,来自西北的八百里加急军报,经由通政司,最终被呈送到了五军都督府大都督、辽王贾玌的公案上。

值房内,贾玌并未身着王袍,而是一身便于行动的玄色常服,正批阅着各地卫所送来的文书。

亲卫统领林宇侍立一旁,如同沉默的山岳。

下首的位置上,坐着奉诏前来商议北疆军务的武定侯熊文龙。

一名掌案经历官恭敬地将那份封着火漆的军报放在案头,低声禀道:

“王爷,安西卫急递,事关蒙古与西辽。”

贾玌笔下未停,只淡淡“嗯”了一声,直至处理完手中那份关于漕运护卫的条陈,方才搁下笔,拿起那封军报。

他拆开火漆,展开军报,目光迅速扫过其上文字。

内容正是西辽王庭发生的一切,以及蒙古大军已依诏后撤三十里,并有继续北返迹象的详细奏报。

贾玌的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神色,平静得如同只是看到了一份日常的粮草调度文书。

唯有唇角,极其微不可察地向上扬起了一个细微的弧度,快得仿佛从未出现过。

他随手将军报递向一旁的熊文龙。

熊文龙接过,快速看了一遍,即便是他这般见惯了风浪的悍将,虎目中也不由得掠过一丝惊叹,瓮声道:

“王爷神机妙算。乌力罕......果然退了。”

贾玌起身,缓步走至窗前,负手望向窗外庭院中苍翠的松柏。

夕阳余晖透过窗棂,为他挺拔的身姿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边。

他没有回应熊文龙的赞叹,仿佛那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沉默了片刻,他望着天边那轮即将沉下的红日,用一种只有自己才能听清的声音,轻轻喃喃道:

“至此......北疆百年烽烟,可定矣。”

“本王......也总算能歇歇了!”

声音消散在值房的寂静里,却仿佛为一段波澜壮阔的征途,暂时画下了一个休止符。

天下,似乎真的迎来了久违的安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