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三国志从蒸汽辽东到罗马 > 第92章 墨子初显,兵锋所指

三国志从蒸汽辽东到罗马 第92章 墨子初显,兵锋所指

簡繁轉換
作者:萧山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16 14:05:04 来源:源1

第92章墨子初显,兵锋所指(第1/2页)

袁绍的封锁令,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试图勒住辽东高速发展的喉咙。然而,他低估了周明超前的战略眼光与科技底蕴。当冀州的商队带着嘲讽与幸灾乐祸的眼神,拒绝向辽东贩卖盐铁时,他们万万没想到,仅仅半月光景,辽东的盐价不仅未涨,反而略有下降,而铁器作坊的炉火,烧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旺盛。

辽东郡城外,新开辟的盐田区,数千流民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他们身着粗布棉衣,戴着草帽,将一桶桶咸涩的海水引入晒盐池。阳光炙烤着大地,水汽蒸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咸味。与寻常百姓的抱怨不同,这些流民脸上却洋溢着兴奋与希望。

“快看!那池子里,结晶了!是盐巴!”一个年轻的流民指着晒盐池中泛白的区域,激动地大喊。

“周公子真是神人啊!俺们以前只知道海里有水,哪曾想这咸水也能晒出盐来!”老农用粗糙的手指沾了一点白色颗粒放入口中,那纯正的咸味让他眼眶湿润。盐,在乱世中比黄金还珍贵,曾几何时,他们为了一点点盐,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如今,辽东却能自产自足,这份安全感,远比吃饱饭更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辽东北部的山区,沉寂千年的铁矿山也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开采热潮。高炉炼铁的技术,在铁山师傅和工匠学徒班的努力下,已初见成效。巨型的高炉拔地而起,日夜喷吐着熊熊火焰,将赤红的铁水倾泻而出。每一次成功的冶炼,都伴随着匠人们的欢呼。

“成了!成了!这铁水,比以前的纯净多了!”铁山师傅看着那流淌而下的铁水,激动得胡子直颤。他从未想过,铁这种坚硬之物,竟能如此顺从地被掌控。

这种对“硬核种田”和“科技细节严谨”的极致追求,让辽东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打破了袁绍的封锁。盐铁的自给自足,不仅稳定了物价,更给了周明施展拳脚的底气。袁绍自以为扼住了辽东的命脉,却不知周明早已布下后手,反倒激发了辽东内部的潜能。

智斗暗流:反间与震慑

公孙康的阴谋,如同毒蛇般悄然潜入辽东。谣言四起,说周明的奇技淫巧乃是“妖术”,他所酿的酒会“蛊惑人心”,他所纺的棉布会“吸人精气”。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开始窃窃私语,甚至有人因此心生恐惧,不敢靠近作坊。与此同时,几起针对作坊和粮仓的破坏事件也悄然发生,虽然被及时制止,但周明知道,这是公孙康的细作开始行动了。

周明没有坐以待毙。他召集高顺、民部主官,以及负责治安的官员,下达了严厉的命令。

“谣言止于智者,但更要止于事实。”周明坐在议事厅中,语气冷峻,“传令下去,即日起,所有谣言散布者,一经查实,当众示众,并罚其到作坊和盐田劳动,让他们亲眼看看,这些‘妖法’是如何造福百姓的!对于情节严重者,杀一儆百!”

他深知,对于愚昧的百姓,口头解释远不如血淋淋的事实更具说服力。同时,他命令高顺加强对作坊区和粮仓的巡逻戒备,陷阵营的士卒荷枪实弹(虽然是这个时代的简易火铳,但足以唬人),全副武装,日夜巡逻,让那些企图破坏的细作无从下手。

“高将军,我给你一份名单。这些人,皆是公孙康派来的细作,你秘密抓捕,然后……”周明在地图上轻轻一点,指示了一个偏僻的地点,“秘密审讯。我要知道公孙康的所有计划,以及他在辽东的全部棋子。”

高顺接过名单,眼神中没有丝毫波澜,只是沉稳地应了一声“诺”。他忠厚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对周明绝对忠诚且执行力极强的内心。这种**“配角厚重”**的描写,让高顺的形象更加丰满。

几天后,一则爆炸性的消息在辽东郡城传开:**多名散布谣言、企图破坏作坊和粮仓的“奸细”,被当众处决!**他们的罪行被一一列举,他们的供词也被公布出来,铁证如山,指向了公孙康。

辽东百姓震惊了。他们这才明白,那些“妖术”的谣言,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人刻意散布,企图破坏辽东的安定。当看到那些奸细被押上刑场时,曾经的恐惧变成了愤怒。

“原来是这些奸贼搞鬼!”

“幸亏周公子英明,及时识破了他们的阴谋!”

民心非但没有动摇,反而更加凝聚,对周明的拥戴达到了新的高度。周明用雷霆手段,不仅粉碎了公孙康的阴谋,更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而那些企图潜入辽东的细作,也因此闻风丧胆,再不敢轻举妄动。

“【宿主,公孙康的细作已大部清除,其在辽东的渗透网络已基本瘫痪。】”墨子芯片报告道。

“【哼,小打小闹。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周明心中冷笑,他知道,公孙康绝不会就此罢休。

兵锋所指:幽州边境的暗流

辽东内部的危机解除,但周明并未因此放松警惕。他深知,袁绍和公孙康的动作,只是拉开了序幕。真正的威胁,往往潜藏在更深处。他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地图上——幽州边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2章墨子初显,兵锋所指(第2/2页)

公孙瓒与袁绍的战事仍在僵持,但周明清楚,这种僵持不会持续太久。无论是袁绍占据绝对优势,还是公孙瓒垂死挣扎,最终都会有一个结果。而无论结果如何,辽东都将面临新的局面。

“高将军。”周明点名唤道。

“属下在!”高顺上前一步。

“幽州边境,公孙瓒与袁绍的战事,如今进展如何?”周明问道。

高顺沉声道:“启禀公子,公孙瓒占据易京,修筑高台,自固坚城。袁绍虽兵多将广,然久攻不下,战事已陷僵局。但据探子回报,袁绍已从冀州调拨大量霹雳车、攻城器械,似欲一举攻破易京。”

周明眉头微蹙。易京,公孙瓒的最后堡垒,一旦被攻破,公孙瓒必然彻底溃败。而公孙瓒的溃败,对于周明来说,并非全是好事。

“公孙瓒……此人虽有勇无谋,然与袁绍素有仇怨。若其败亡,袁绍势力必将进一步膨胀,对我辽东威胁更大。”周明沉吟道。他不喜欢公孙瓒,但也不希望袁绍过早地独大。这是一个微妙的平衡。

“【宿主,根据战略分析,公孙瓒的存在,能有效牵制袁绍大部分兵力。其一旦覆灭,袁绍将腾出手来,对辽东形成巨大压力。】”墨子芯片提示。

“【这我当然知道。】”周明在心里回道,“【所以,我们要未雨绸缪。】”

周明看向高顺:“高将军,命你挑选精锐士卒,加强操练。尤其是步兵,要加强协同作战和防御工事的训练。同时,着重训练远程打击力量,弓弩手、投石车(周明已改进了投石车的效率和精准度)皆要精益求精。兵器坊那边,要加快火铳和炸药的研发与生产!”

高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他知道周明所说的“火铳和炸药”,那是足以改变战场格局的利器。虽然目前产量有限,但其威力已在几次秘密试验中得到验证。

“公子,您的意思是……要准备与袁绍一战?”高顺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凝重。袁绍兵力雄厚,乃天下第一诸侯,即便辽东发展迅速,要与之抗衡,也绝非易事。

周明微微一笑,却摇了摇头:“不。现在还不是时候。”他目光转向地图上幽州与辽东接壤的狭长地带,“但我们可以做一些‘友善’的举动,帮助公孙瓒‘抵抗’袁绍,或者说,让他多支撑一段时间。”

高顺恍然大悟。周明的意思是,通过某种方式,暗中支援公孙瓒,让袁绍无法轻易击溃他,从而继续牵制袁绍的兵力,为辽东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

“这……如何帮助?”高顺问道。

周明手指轻敲地图,指着幽州与辽东交界处的一片山脉和森林:“幽州苦寒,粮草运输不易。公孙瓒虽然占据易京,但兵马众多,消耗极大。我等可以暗中向公孙瓒输送粮草和物资,助其坚守。”

“输送粮草?”民部主官有些迟疑,“公子,这可是资敌啊!而且,若被袁绍察觉,恐会惹来大麻烦。”

周明笑而不语,他要的,就是这种“麻烦”。

“【宿主,此举风险与收益并存。但若操作得当,可将袁绍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幽州,为辽东发展争取宝贵时间。】”墨子芯片分析道。

周明心中自有盘算。他要的不是光明正大的支援,而是隐秘而有效的输血。

“民部主官,你可命商队,携带辽东特色货物,佯装前往幽州进行贸易。但暗中,将部分粮草、药材、甚至少量的兵器,通过隐秘渠道,转交给公孙瓒。”周明沉声道,“此事,务必隐秘,不可露出丝毫马脚!”

“至于被袁绍发现……”周明眼中闪过一丝戏谑,“他若有本事查到,便来辽东理论!我倒要看看,他袁本初敢不敢不宣而战,直接向我辽东用兵!”

他心中清楚,袁绍如今被公孙瓒牵制,根本不敢轻易树敌。而这种模糊不清的“资敌”行为,反而能让袁绍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这正是《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中“权谋与爽点结合”的体现,主角以一种轻松戏谑的态度,掌控着局势。

同时,周明还指示高顺,派遣小股精锐部队,在幽州与辽东边境地带进行“例行巡逻”,实则是在暗中观察袁绍的军队调动,并在必要时进行一些“干扰”。比如,故意切断袁绍的粮道,或者骚扰其运输队伍。这些小动作,足以让袁绍焦头烂额,却又抓不到实质性的把柄。

“【宿主,请注意,公孙瓒虽为盟友,但其性情暴戾,不可深交。输送物资应适量,以维持其不败为目的,而非使其壮大。】”墨子芯片发出重要提醒。

“【放心,我心里有数。工具人嘛,用完就扔。】”周明在心里回应,嘴角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他要的只是一个“沙包”,一个能替他牵制袁绍的沙包,而不是一个真正的盟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