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刑档2000:我在旧案里缉凶 > 第58章 汪正国落网

刑档2000:我在旧案里缉凶 第58章 汪正国落网

簡繁轉換
作者:吃啥掰我一块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9-28 16:13:52 来源:源1

十月二十二日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赵刚带着两名侦查员驱车赶往南州市。车内气氛凝重,没人说话,只有引擎单调的轰鸣声。

赵刚盯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物,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这次抓捕行动不容有失,汪正国已经逃亡八天,随时可能再次消失在人海之中。

七点四十分,车辆抵达南州市公安局。当地刑警支队队长江永亮已经带着三名干警等在门口。简单握手寒暄后,一行人直接走进会议室。

“赵队,我们已经按照要求对三元里村进行了初步摸排。”江永亮摊开一张硕大的城中村地图,“这里情况复杂,本地居民只有三千多人,但外来务工人员接近十万。巷子窄得两个人并排走都困难,大部分区域车辆根本无法进入。”

赵刚俯身细看地图,眉头越皱越紧。三元里村的建筑密密麻麻如同迷宫,数百条小巷纵横交错,形成了无数个死胡同和隐蔽角落。

“监控覆盖率多少?”赵刚问道。

江永亮摇摇头:“几乎为零。主干道上有几个交通摄像头,但村里的小巷子全都没有安装。这里租房不需要登记身份证,管理混乱,是南州最难排查的区域之一。”

赵刚直起身,双手撑在桌面上:“难度再大也得查。陈队已经制定了布控策略,我们需要分三步走。

“第一,找到张老四,让他配合我们;第二,排查鄂北、湘南籍老乡群;第三,盯住小卖部和菜市场这些流动人口常去的地方。”

会议结束后,两组人员合并成一队,分乘两辆不起眼的民用车辆前往三元里村。

上午九点二十分,车辆停在三元里村入口处。赵刚下车环顾四周,空气中弥漫着各种气味——小吃摊的油烟味、垃圾堆的酸臭味、潮湿的霉味混杂在一起。狭窄的街道上人头攒动,叫卖声不绝于耳。

根据之前的信息,张老四在三元里村北片的一个建筑工地做小工。

一行人穿过拥挤的街道,来到一处六层楼高的在建工地。工地负责人听说警察来找人,连忙带着他们来到正在搅拌水泥的张老四面前。

张老四看上去五十多岁,皮肤黝黑,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见到警察,他明显紧张起来,手里的铁锹“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警察同志,我、我没犯事啊......”张老四搓着手,眼神躲闪。

赵刚示意其他人稍微退后,自己上前一步:“老张,别紧张,我们只是想了解一下汪正国的情况。听说他前段时间跟你一起在清溪村干过活?”

张老四咽了口唾沫,点点头:“是、是的,但那是几个月前的事了。后来工程结束,我们就各奔东西了。”

“他最近联系过你吗?”赵刚盯着张老四的眼睛。

张老四明显犹豫了一下,眼神飘忽不定。江永亮见状,补充道:“老张,汪正国涉嫌重大刑事案件,包庇逃犯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这句话让张老四的脸色顿时变得苍白:“我、我知道他犯了事......他昨天确实给我打了个电话。”

所有侦查员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来。赵刚尽量让语气平和:“他说了什么?”

“他问我能不能在工地给他找个临时活干,我说现在工地查得严,没身份证不行。他就把电话挂了,没告诉我在哪儿。”张老四顿了顿,“警察同志,我真不知道他在哪,要是知道,我肯定告诉你们。”

“电话号码还记得吗?”赵刚追问。

张老四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破旧的小本子,翻了几页,指着一串数字:“就这个号,他用的应该是公共电话或者不记名的卡。”

南州警方的技术人员立刻记录下号码,开始追踪。结果显示,这个号码确实是一张不记名的神州行卡,最近一次通话地点就在三元里村北片的一个信号塔覆盖范围内。

“他就在这片区域。”赵刚指着地图上的北片区域,“通知所有人员,重点排查北片。”

接下来的排查工作异常艰难。侦查员们分成四组,每组配一名熟悉地形的当地民警,开始对北片的出租屋、小工厂和小商铺进行走访。

三元里村的出租屋大多是由村民自建的“握手楼”,楼与楼之间间距极小,有些地方甚至需要侧身通过。

许多楼房没有正式的门牌号,房东大多不在本地,租房通过二房东或者中介进行,几乎没有人会登记租客信息。

一天下来,侦查员们走访了上百家出租屋和小作坊,询问了无数路人,但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汪正国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消失得无影无踪。

晚上八点,疲惫不堪的侦查员们在临时指挥部汇总情况。赵刚与陈默通了电话,汇报了进展和困难。

“张老四那边要继续盯着,汪正国很可能再次联系他。”陈默在电话那头说,“其次是老乡群。我研究了石坝乡的方言,与鄂北红安、麻城一带的口音相似。你们可以重点排查湘南、鄂北籍人员聚集的地方。”

陈默顿了顿,补充道:“还有,汪正国逃亡多日,身上现金应该不多了。他可能会找零工赚钱。建筑工地、小加工厂、搬运工作,这些不需要身份证的地方,要特别留意。”

第二天清晨,侦查重点调整了方向。一组人继续监视张老四,另一组开始排查湘南、鄂北籍务工人员聚集地,第三组则走访村里的劳务市场和零工聚集点。

十月二十三日下午两点左右,指挥部接到一个电话——村里一家卖湘南米粉的摊主报警,称有个戴草帽的男人来买米粉,说话带石坝乡口音,右手食指有疤痕,与警方通报的汪正国特征一致。

赵刚立即带人赶往米粉摊。摊主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看上去很精明能干。

“大概半小时前,他来的。”摊主比划着,“戴着草帽,帽檐压得很低,但要米粉的时候抬头看了一下,我看到他右边眉毛那里有个痣。他递钱的时候,我注意到右手食指上有一道明显的疤痕。”

“他说了什么?”赵刚追问。

“就要了一碗米粉,问多少钱。口音很重,像是鄂北那边的。我前几天收到你们发的通告,就留了个心眼。”摊主有些自豪地说,“他往那边走了。”她指向村东头的出租屋区域。

赵刚立即下令封锁该区域所有出口,同时带领一队人沿着摊主指示的方向追去。

小巷纵横交错,如同迷宫。侦查员们分头搜索,不放过任何一条可能藏身的小巷。突然,赵刚在一个拐角处发现了一个匆忙消失的背影——头戴草帽,身穿深色外套。

“汪正国!站住!”赵刚大喝一声。

那个身影顿了一下,回头瞥了一眼——正是通缉照片上那张脸,只是多了几分憔悴和慌乱。下一秒,他拔腿就跑,手里不知何时多了一把明晃晃的水果刀。

“有刀!注意安全!”赵刚一边追一边喊道。

巷子两侧的居民楼里,许多住户听到动静探出头来观看。赵刚怕误伤群众,不敢开枪,只能加快速度追赶。

汪正国对这里的地形似乎很熟悉,左拐右拐,试图利用复杂的地形摆脱追捕。侦查员们紧追不舍,脚步声、喘息声和警示路人的喊声在狭窄的巷子里回荡。

追了大约二百米,前方巷子口突然出现了两名联防队员——原来是附近巡逻的队员听到动静赶来支援。汪正国见前有拦截后有追兵,一时犹豫了一下。

就这一瞬间的迟疑,赵刚猛扑上去,将他按倒在地。水果刀“哐当”一声掉在水泥地上,两名侦查员立即上前将其控制住。

摘下草帽,露出一张疲惫而脏污的脸——正是逃亡九天的汪正国。他的眼神浑浊,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周德海欠我的,我没做错......”

当天晚上,汪正国被带到南州市公安局办案中心。审讯室安排在了三楼,房间里除了一张桌子、三把椅子和一个监控摄像头外,别无他物。为了确保审讯过程合法合规,全程录音录像。

陈默通过视频连线参与了审讯。一开始,汪正国拒不认罪,坚持说自己只是来南州打工,不知道为何被逮捕。

“人不是我杀的,我只是欠了周德海钱,怕被追债才跑到南州来的。”汪正国低着头,声音沙哑。

赵刚将现场照片摊在桌上:“那你解释一下,为什么你的指纹会出现在周德海家的杀人现场?”

汪正国瞥了一眼照片,迅速移开视线:“我以前去他家干过活,有指纹很正常。”

“那这个呢?”陈默通过视频连接指示侦查员出示第二份证据——柴刀上的DNA检测报告,“凶器上的血液与周德海家人匹配,而刀柄上的皮屑组织与你的DNA完全一致。”

汪正国的额头开始冒汗,但仍强装镇定:“我不知道,可能有人陷害我。”

“还有这个布包,”赵刚拿出在清塘镇旅馆发现的布包照片,“你在清塘镇旅馆落下的,里面有你的衣物和一些个人物品。旅馆老板指认你住过那里。”

汪正国沉默了片刻,突然抬头:“我要找律师。”

审讯暂时中断。陈默通过视频与赵刚交流:“他的心理防线已经开始动摇,需要再加一把火。把他购买胶鞋的证据和留在现场的纸条笔迹鉴定结果拿出来。”

半小时后,审讯继续。这次,赵刚直接将笔迹鉴定报告放在汪正国面前:“这是你留在现场的字条,与从你弟弟汪正明家取得的作业本上的笔迹完全一致。你怎么解释?”

汪正国的双手开始微微颤抖。

最后,陈默通过视频说道:“汪正国,你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周德海对你做了什么?”

这句话仿佛触动了某个开关,汪正国的表情突然崩溃了。他双手捂脸,肩膀剧烈抖动起来。

长时间的沉默后,他终于开口,声音几乎低不可闻:“我都交代......”

根据汪正国的供述,2006年3月,他向周德海借了5000元钱,原本承诺一个月后还清。但这笔钱很快就被他用于赌博和日常开销,一个月后不仅没能还钱,反而欠下了更多债务。

4月中旬,他再次找到周德海借钱,这次周德海不仅拒绝了他,还骂他“没出息、活该离婚”。最让汪正国无法接受的是,周德海说“当初就不该劝你老婆跟你过”。

“他明明知道我最在意什么......”汪正国喃喃道,“我离婚后,什么都没了,工作也没了,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他却在那里说风凉话,好像一切都是我的错。”

愤怒和屈辱在汪正国心中发酵。5月初,他用假名字在一家小店买了胶鞋,开始策划报复。他多次到清溪村周围观察周德海家的作息规律,摸清了他们一家人的活动习惯。

10月10日,他带着从弟弟家偷拿的作业本纸,写下了那张“欠债还钱”的字条。10月14日凌晨,他趁周德海家人都已睡熟,从后院矮墙翻入,先用柴刀杀害了周德海,然后逐个杀害了其家人。

“我没想杀小孩......”汪正国声音颤抖,“但那孩子看见我了,我没办法......”

行凶后,他将事先准备好的字条放在灶台上,然后逃离现场,沿着事先规划好的路线逃入山林。在山里躲藏数日后,他趁夜色搭上一辆前往南州的货车,最终藏匿在三元里村中。

“我在村里找了个临时搬运工的活,不需要身份证。买了个不记名的手机卡,想联系张老四找个更稳定的工作......”汪正国垂下头,“我知道迟早会被抓到,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审讯结束时已是深夜。汪正国在笔录上签了字,按了手印,被带回了拘留室。

赵刚走出办案中心,深吸了一口凉爽的夜空气。案件终于告破,但他心中却没有预期的轻松感。这起悲剧原本可以避免——两个家庭的破碎,多条生命的逝去,都起源于一场本可以化解的纠纷。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陈默的电话:“陈队,他招了。和我们推测的差不多......”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陈默疲惫的声音:“好的,安排人员做好押送准备,明天带回江潭。这个案子,终于可以了结了。”

但赵刚知道,对于逝去的生命和破碎的家庭来说,没有什么真正的了结。这起案件将会成为卷宗中的一个编号,而其中的教训和警示,却值得所有人深思。

挂断电话后,赵刚抬头望向远处三元里村的方向。那里依然灯火通明,无数打工者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挣扎求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艰难。

而他的工作,就是确保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