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249章 天津!宅心仁厚皇太孙!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249章 天津!宅心仁厚皇太孙!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8 02:29:10 来源:源1

天津,此际更确切的称谓应为天津卫。

溯其根源,天津的传奇早在隋朝便已开篇。

当隋炀帝杨广征发百万民夫贯通京杭大运河,南运河与北运河在华北平原的褶皱处交汇,形成了史称“三会海口”的水运枢纽。

自此,这座因水而生的城市,便如同棋盘上的关键落子,牵动着南北漕运的命脉。

唐代诗人笔下“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的盛景,正是天津作为水陆要冲的生动写照。

时光流转,金朝在此设立“直沽寨”,冷兵器时代的烽烟为这片土地烙下军事印记。

至元朝定都大都,海津镇的名号响彻朝野,每日数百艘漕船在此装卸转运,将江南的粮米源源不断输送至北方。

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惊叹的“东方商埠”,正是彼时天津作为漕运中枢的辉煌见证。岸边林立的货栈里,江南的丝绸、景德镇的瓷器与塞北的皮毛在此交易,空气中永远浮动着海盐与香料混杂的气息。

大明王朝建立之后,洪武年间设立的天津三卫,不仅构筑起拱卫京畿的军事屏障,更将其推上历史新高度。

作为京杭大运河北段的终点,这里既是漕船停泊的港湾,也是商贾云集的重镇,每日往来的商船扬起如云帆樯,将南方的物资源源不断输送至幽燕大地。

此刻,一辆辆马车缓缓驶入天津,正是朱高炽一行抵达。

队伍四周,羽林卫禁军戒备森严,不时以警惕的目光环顾四周。

羽林卫之后,身着统一栖霞镇工人服饰的上千精英骨干,精神抖擞,步伐整齐划一。队伍前端,王二狗与李二牛作为工厂之楷模,领队前来天津,着手新厂建设。

二人身着工人服,与众工人一样,短发,无须,体格强健,目光坚定。

前方的马车内,朱高炽舒适地卧于柔软的棉垫之上,整个人显得格外悠闲懒散。

李景隆与徐增寿赫然在内,此外还有朱雄英,再有另外一人,郑国公常茂。

常茂是被老朱硬塞进队伍里面的,他的职责唯有一个,盯死两小只,绝不能让他们再次出海,这是皇帝陛下交给常茂的唯一任务。

所以此刻常茂正瞪着大眼,紧紧地盯着两小只。

“不是常茂,你这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朱高炽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这一路盯得比锦衣卫还紧,不累吗?”

常茂黝黑的脸庞毫无表情变化,瓮声瓮气道:“陛下有令,定要看好你们,绝不能再闹出出海的乱子。”

朱高炽:“???”

卧槽?

你特么真是无脑莽夫啊?

摊上这么个家伙,朱高炽也是无奈得很。

老逼登真不是东西啊,原本安排康铎随行已是一重枷锁,如今又塞来个一根筋的常茂,分明是对自己严防死守。

不过,问题在于,就常茂这脑子,真得盯得住人吗?

车队非常缓慢的在天津城之中行走,因为有羽林卫开路,所以也是非常的顺畅,整个天津城当中的人都好奇的看着这支庞大的队伍。

马车缓缓前行,朱高炽掀开金丝绣帘向外张望。

寒风裹挟着冰碴扑面而来,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眼前的天津卫与记忆中的后世繁华判若云泥:斑驳的城墙不过两丈来高,城内建筑大多是低矮的土坯房,狭窄的街道上挤满了衣衫褴褛的人群。

“这就是天津卫?”朱高炽喃喃自语。后世那个商贾云集、九河下梢的繁华都市,此刻却如同一个垂暮的老者,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

街道两旁的景象触目惊心:面黄肌瘦的灾民蜷缩在墙角,身上的破袄几乎遮不住冻得发紫的皮肤。几个孩童蹲在结冰的沟渠旁,用脏污的小手挖着泥土充饥。更远处,几具冻僵的尸体横陈在路边,无人收殓。

“这天津卫……”朱高炽喉头发紧,脸色有些难看。

视线所及之处,本该是商铺林立的主街如今只剩断壁残垣,坍塌的屋檐下横七竖八倒着灾民。

几个孩童正用发黑的指甲刨挖墙角冻硬的苔藓,凹陷的眼窝里映不出半点生气;更远处,一位妇人将襁褓死死护在胸口,自己却早已没了呼吸,怀中婴孩发紫的小手还攥着母亲一缕枯黄的头发。

街道两侧的墙壁上布满抓痕,有些地方甚至渗着暗红血渍。朱高炽数不清有多少双空洞的眼睛望向马车,那些目光浑浊而麻木,像是濒死的鱼翻着白肚。

某个佝偻的身影突然踉跄着扑来,枯槁的手抓住车辕,裂开的嘴唇翕动着发出气若游丝的哀求:“给……给口吃的……”

话音未落,便直挺挺栽倒在冰面上。

朱雄英被剧烈的颠簸惊得起身,顺着朱高炽的视线望去,顿时脸色煞白。

“是去年冬天的极寒。”朱高炽声音低沉,目光扫过街角啃食树皮的老者,“北平、山西、山东多地颗粒无收,流民如潮水般涌来。可天津卫自己也在挨饿。”

他指着远处一座粮仓,本该高耸的谷仓如今只剩断壁残垣,散落的谷壳早被饥民争抢殆尽。

朱雄英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不知是被寒风呛到,还是情绪激荡所致。

他猛地转身,眼眶都有些发红:“高炽,我们得救救他们!爹总说‘民为邦本’,可现在……”

朱高炽心头一颤,他从未见过朱雄英这般失态,往日那个沉稳的太孙此刻像个无助的孩子。

难不成这就是帝王的使命感吗?

“法子倒是有,而且很好使。”

朱雄英急切地抓住他的胳膊:“什么法子?只要能救人,你但说无妨!”

朱高炽想起栖霞镇工业区分红时,朱雄英总说这些钱“不过数字”,此刻才明白,这看似轻佻的少年,竟真将“爱民如子”四个字刻进了骨子里面。

老朱与太子标教得好啊!

“建港造船,建厂招工!”朱高炽笑道,“招募灾民做工,管食宿、发工钱。既解燃眉之急,又能为东海贸易奠基。”他顿了顿,“只是工程浩大,所需银钱也是个天文数字……”

朱雄英愣了片刻,随即爽朗地笑了起来:“银子?咱们不是有很多吗?高炽你随便花!”

他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这些灾民实在可怜,能帮一把是一把。”

朱雄英确实有很多银子,因为他有着栖霞镇工业区的一成分红,现在积攒下来也有上百万两了。

至于朱高炽嘛,他个人独占三成,所以身家更丰厚。

听到这话,朱高炽心中一暖。

他这一问,实则是对这位未来储君的试探。在封建王朝,上位者的一念之差就能决定万千百姓的生死。

朱雄英能毫不犹豫地拿出真金白银,足见其仁厚之心。

“那就先在城郊搭建工棚安置灾民,再着手规划造船厂和码头。”

朱高炽眼中闪过兴奋光芒。

“我要让这天津卫,三年内变成大明第一大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