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245章 从乞丐到帝王!大战略家朱元璋

老朱与徐达相比,胜在其战术战略眼光。

徐达擅于执行,长于临阵破敌,无论是北伐元朝时的“稳扎稳打,渐次推进”,还是攻打张士诚时的“锁其咽喉,围困平江城”,皆是依令行事的典范。

李文忠则以奇袭见长,漠北之战中率轻骑奔袭数百里,直捣元军大营,尽显骁勇本色。

然而,这些战术层面的胜利,若缺乏全局性战略规划,不过是局部的胜利。

朱元璋却不同,他的战略眼光极具前瞻性与全局性。

当各路义军沉迷于攻城略地时,老朱却按照“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方针,韬光养晦,积蓄实力,避开了元军锋芒,为日后崛起奠定基础。

鄱阳湖决战前,他力排众议,定下“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在兵力劣势下,利用陈友谅的骄横,以火攻大破汉军。

此役不仅是战术的胜利,更是战略预判的成功——朱元璋早已算准陈友谅的进军路线与心态,从而把握战机。

在北伐元朝时,朱元璋摒弃了其他义军直捣大都的冒险策略,制定出“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的三步走战略,稳扎稳打,逐步蚕食元朝势力。

这种从战略层面切断元朝根基,再行决战的布局,远超同时代将领的认知。

战术上,朱元璋更善于因势利导、灵活应变。龙湾之战中,他利用陈友谅急于求战的心理,佯装败退,诱敌深入,于龙湾设伏;平江之战时,针对张士诚守城顽抗的特点,命军队构筑长围,困敌于城中,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些战术的制定,皆是基于对局势、对手的深刻洞察,绝非单纯依靠勇猛与经验。

徐达、李文忠等名将,是战场上的执棋者,而朱元璋则是棋盘后的布局人。

他不仅能制定出决胜千里的战略,更能根据战局变化调整战术,将麾下将领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这种战略高度与战术智慧的完美结合,正是朱元璋超越众人,开创大明王朝的关键所在。

亲眼目睹老朱的本事,朱高炽眼里也不由冒出了小星星。

徐达、李文忠等名将在沙场上厮杀如虎,但真正操纵全局的,始终是这位端坐主位的统帅——他既是棋局的缔造者,亦是每一步落子的掌控人。

徐达北伐时,曾困惑于如何突破元军在山西的防线。

朱元璋一纸密信从应天飞传,信中寥寥数语便点破玄机:“王保保远出,太原必虚。倾师急进,捣其巢穴,彼进则不可战,退则失巢穴,必成擒矣。”

徐达依计行事,夜袭王保保大营,以骑兵突袭大破元军精锐。

这并非徐达战术能力不足,而是朱元璋凭借对天下局势的精准判断,早已算准王保保的进退路线。

当徐达在战场上挥刀杀敌时,朱元璋的战略思维已延伸至千里之外,如同弈者落子,每一步都暗合全局走向。

鄱阳湖之战堪称经典。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压境时,朱元璋麾下将领多主张坚守应天。唯有他力排众议,亲率二十万水师迎战。

战前老朱对诸将分析:“陈友谅新破太平,志骄气盛,进逼我师,必失于轻。吾以逸待劳,伏兵伺隙,一举可破。”

战斗中,朱元璋精准捕捉到东北风起的时机,下令点燃装满火药的渔船,火借风势直扑汉军舰队。当战船烈焰冲天时,朱元璋站在旗舰甲板上,望着陈友谅军队的溃败,目光中既有决胜的从容,亦有对战场局势的敏锐把控。

这种将战略预判与战术时机完美结合的能力,让徐达、常遇春等猛将也不禁叹服。

李文忠在漠北之战中,率轻骑奔袭数百里直捣元军大营,看似是悍勇之举,实则暗合朱元璋“以快打慢,出奇制胜”的战略部署。当李文忠在草原上疾驰时,朱元璋已在应天绘制好元军撤退路线,命蓝玉在必经之地设伏。

这种战略层面的提前布局,让每一场局部战斗都成为全局胜利的铺垫。就像在棋盘上,看似孤立的落子,实则早已连成杀局。

更令人惊叹的是朱元璋的应变能力。当张士诚固守平江时,徐达的强攻屡屡受挫,朱元璋立刻调整战术,下令“筑长围以困之”。

十万明军环城构筑木栅,挖掘深壕,将平江变成一座孤城。

这种从攻坚战到围困战的转变,既保存了兵力,又消磨了敌军意志。

正如老纸常对将领所说:“战无常法,因敌制胜。”

当徐达等将领在战场上执行战术时,朱元璋已在中军帐中推演着十几种可能的战局走向,随时准备调整战略布局。

事实上,大明开国的每一场战役,都像是朱元璋精心编排的棋局。

徐达、李文忠等名将是棋盘上纵横驰骋的棋子,而他则是那个俯瞰全局、掌控节奏的弈者。

这种将战略高度与战术智慧熔于一炉的能力,让老朱既能在元末群雄割据时制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韬晦之计,又能在时机成熟时以雷霆之势横扫天下。

想到这里,朱高炽就不禁暗自赞叹。

望着老朱在舆图前挥斥方遒的身影,他忽觉眼前的场景恍若隔世。

眼前这位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帝王,竟曾是濠州街头蓬头垢面的乞儿,这命运的跌宕起伏,任谁想来都觉不可思议。

一个乞丐成长为眼前的大战略家,天知道老朱是怎么做到的!

兴许是感受到了小胖墩的炽热目光,朱元璋不禁为之一怔。

很多年前的淮西大地,饥荒如恶鬼般肆虐。少年朱重八蜷缩在破庙角落,腹中饥火灼烧,耳畔还回荡着父母临终前的**。

为求一口吃食,他揣着破碗踉跄上路,赤脚踩过结冰的田埂,饿极时连观音土都吞咽下肚。讨饭的日子里,他见过地主家的恶犬撕咬流民,也在大雪天被富家子弟用石子砸得头破血流。

流浪途中,他走遍大江南北,看尽人间百态。饿殍遍野的惨状、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红巾军振臂一呼万民响应的壮阔,这些景象深深烙印在他心底。

那些在尘土里打滚的日子,在寻常人眼中或许是无尽的屈辱,却成了朱元璋最锋利的磨刀石。

投军濠州时,朱元璋不过是个籍籍无名的小兵。

但他总能在战场上敏锐捕捉战机:元军骑兵冲锋时扬起的尘土方向、敌军粮草押运的规律、守城将领的细微破绽……这些来自市井生存的经验,让他在军营中脱颖而出,直至被郭子兴看重,这才有了起家之势。

然后,一飞冲天,横扫天下,定鼎大明!

这就是他朱元璋啊!

从乞丐成为帝王,他记得饥荒年间树皮被啃食殆尽的惨状,所以推行休养生息;他记得贪官污吏如何欺压百姓,所以对**零容忍。

从乞丐到帝王,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那份在苦难中淬炼出的坚韧与清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