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315章 惊讶!天津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315章 惊讶!天津翻天覆地的变化!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4 14:50:33 来源:源1

朱高炽目光扫过修路的各个环节,见流程与规划无异,便开口道:“老卓,带我们去看看已经修好的路段。”

卓敬含笑点头,领着众人往前方已完工的区域走去,边走边解释:“殿下请看,方才那片正在施工的,就是用水泥铺设的路面。这水泥没干透的时候,确实和淤泥一样软,轻轻一踩就会留下深深的脚印。”

说着,他特意在一段刚铺好没多久的水泥路面上踩了一脚,果然留下个清晰的鞋印。

王弼听得好奇,也顾不上脚下会不会弄脏,跟着上前踩了踩,脚下立刻陷下去一块,同样印出个脚印来,他这才信了卓敬的话,眼神里的疑惑渐渐变成了兴味。

“那个谁,过来把脚印补平。”卓敬对旁边的工人扬了扬手,那工人立刻提着工具上前,麻利地用新拌的水泥将脚印填补好,再用木抹子细细抹平,转眼便看不出痕迹。

接着,卓敬带着一行人继续往前走,十几米后,他指着一段颜色略深的路面道:“这块是一个多时辰前铺的,水分还没干透,但已经开始发硬了。”

王弼仍是不信,抬脚便往上面踩,这次却没像刚才那样轻松,稍用了些力才踩出个浅印,比之前确实结实了不少。

众人没多停留,继续往前,这一走便是几百米。

“这一块是昨天下午修的,现在已经能走人了,只是还经不住重车碾压,得再晾几天才行。”卓敬说着,率先踏上了这段路面。

朱高炽一行人也跟着踩上去,只觉脚下坚硬平整,触感与踩在打磨过的大青石上一般无二,再没了半分泥泞松软的感觉,连脚步声都变得清脆起来。

王弼仍是有些不信邪,运起几分力气,在水泥马路上重重一跺脚。

“嘶……好硬!”脚底板传来一阵生疼,他顿时来了精神,忍不住蹲下身,伸出手指在路面上敲了敲,发出“咚咚”的脆响,竟真如敲打在坚硬的岩石上一般。

“这,简直不可思议!”王弼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站起身回头望向身后——那边,工人们还在将淤泥般的水泥浆倒在路基上,谁能想到这东西干透后竟会变得如此坚硬?

若非亲眼所见,说什么他也不会信。

再看眼前的水泥马路,宽阔得能并行三辆马车,路面平整光滑,阳光照在上面,竟有几分镜面般的光泽,早已看不出半点原先官道的模样。

他清楚记得,原先的官道已是这时代最好的路了,可终究是泥土夯实的,坑洼不平是常事,宽度也只够两辆马车勉强错身,连眼前这条路的一半都不及。遇上雨天更是泥泞难行,车马陷在里面动弹不得是常有的事。

可现在,王弼看看前方平整如镜的水泥路,又回头瞅瞅身后尚未完工的路段,只觉得心头震撼不已——这水泥竟有如此神通,短短一日便能让烂泥变坚石,这般修路的效率,简直是闻所未闻!

“高炽,你可真是天纵奇才!”朱雄英看着眼前这条坚实平整的水泥路,满脸钦佩地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

常茂与康铎也跟着连连点头,七嘴八舌地夸赞起来:“殿下这法子太神了!往后修路哪还用得着费那么大劲?”

“是啊是啊,这水泥简直是宝贝!”

卓敬站在一旁,亦是满脸敬佩:“这一切都是托了胖殿下的福。这水泥按比例掺上砂石,加水搅拌后,不光能修桥铺路,盖房子、筑城墙都能用。”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用它施工起来格外简单方便,速度也快得多。最关键的是,修好的路不怕水浸,一旦干透,就算下再大的雨也冲不坏,比寻常土路耐用百倍。”

面对众人的夸赞,朱高炽显得很是受用,不过他却意味深长地看了王弼一眼,嘴角掀起了一抹笑意。

随后,卓敬领着一行人进入城内。如今的天津城已分成老城区与工业区两部分。

老城区便是原先的天津卫城,城内格局与往日相差无几,街巷、民居、衙署仍是旧时模样,外围围着高大的夯土城墙,带着这个时代城池特有的规整与厚重。

而工业区则是另一番景象——以天津港口为中心,周边聚集着造船厂、水泥厂、琉璃厂、雪糖厂等一众工坊,这片区域的大片土地早被朱高炽与朱雄英买下,做了统一规划。

区内房屋、街道、工坊区、甚至工匠聚居的小区,都排列得横平竖直,条条水泥马路将各处连接起来,路面宽敞平整,房屋整齐划一。

与老城区不同,这里外围并无城墙,开阔的格局与规整的布局,同老城区形成了鲜明对比。

老城区里住的多是天津城的原住民,世代在此生活,算是地道的本地人;而工业区这边,则主要是外来人口,大多是港口、造船厂、水泥厂等产业的工匠、杂役和眷属。

不过这些外来人口,基本都来自天津、北平周边的府县,离家乡不算太远,倒不像后世的工业城市那样,聚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

毕竟眼下交通不便,长途迁徙并非易事,能就近找到活计,已是难得的机缘。

工业区的出现,让整个天津城隐隐透出几分后世工业化城镇的影子,与这个时代普遍的城池风貌截然不同。

这里的人多是各工厂的员工,和栖霞镇工业区一样,大家都剪着利落的短发,穿着统一制式的短衫长裤——方便劳作的款式,洗得发白却干净整齐,与这个时代男子束发、女子盘髻,身着长衫宽袍的装束格格不入,处处透着一股崭新的、属于工业时代的气息。

走在工业区的街道上,只见往来行人步伐匆匆,衣着统一,少了几分旧式城镇的闲适,多了些忙碌有序的活力,一眼便能看出与老城区的差别。

巡视完工业区,朱高炽看着规整的工坊、有序的街道,心里颇为欣慰——卓敬能力确实出众,把这边打理得井井有条,完全让人放心。

随即一行人转道前往老城区,刚踏入城门,眼前的景象就让他们吃了一惊。

还记得第一次来天津时,正值灾荒,街上的百姓个个衣衫褴褛,脸上满是菜色,沿街可见乞讨的流民,整个城池都透着一股破败、饥荒的气息,连空气里都带着绝望的味道。

可如今再看,竟是另一番模样。

刚踏入老城区的街巷,便被一股鲜活的热闹裹了个满怀。吆喝声、叫卖声、算盘珠子的噼啪声、孩童追逐的嬉笑声混在一起,像一锅沸腾的浓汤,咕嘟咕嘟冒着烟火气。

街道两旁的酒楼幌子迎风招展,“太白楼”“聚贤居”的烫金大字在日头下闪着光,门口跑堂的伙计肩上搭着白毛巾,扯着嗓子招呼客人,里头传来猜拳行令的喧闹;临街的商铺敞开着门,绸缎庄的伙计正给妇人量着布料,杂货铺的柜台前围满了挑拣油盐酱醋的百姓,连角落里的小摊都摆得满满当当——卖糖画的老汉手捏铜勺,糖浆在青石板上勾勒出龙凤模样,刚出炉的芝麻烧饼香气飘出老远,引得孩童拉着大人的衣角不肯走。

更有江湖艺人在街角搭了场子,耍枪弄棒的汉子赤着胳膊,枪尖在阳光下划出冷光,周围叫好声此起彼伏;说书先生惊堂木一拍,围坐的听众立刻安静下来,只听他唾沫横飞地讲着三国英雄,时不时被满堂哄笑打断。

往来的行人摩肩接踵,有挑着担子赶路的脚夫,有穿着体面的商贾,有挎着篮子买菜的妇人,连街边的狗都懒洋洋地趴在屋檐下,对这喧嚣习以为常。

昔日饥荒留下的萧索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派热气腾腾的繁华,连空气里都飘着甜香与烟火交织的味道,让人瞧着便心头暖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