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377章 攻克和林!朱元璋欣喜若狂!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377章 攻克和林!朱元璋欣喜若狂!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5 03:18:50 来源:源1

第377章攻克和林!朱元璋欣喜若狂!(第1/2页)

京城,乾清宫。

太子标几乎是一路小跑着穿过丹陛,身上的袍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刚进殿门,他就扬着手里的捷报,声音里满是激动:“父皇,大捷啊!天大的捷报!”

老朱正对着一幅北疆舆图凝神沉思,闻言猛地抬头,见太子标这副模样,心头顿时一跳——能让沉稳的太子如此失态,必是前线传来了了不得的消息。

“什么事?”老朱放下手里的朱笔,目光紧紧盯着太子标。

“曹国公李文忠已率骑兵攻克和林!”太子标将捷报双手奉上,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脱古思帖木儿那厮见势不妙,连王庭都没来得及收拾,带着少数近卫军不战而逃了!”

“轰!”

老朱猛地从龙椅上豁然起身,双手接过捷报,手指因用力而微微颤抖。他飞快地扫过上面的字迹,脸上瞬间涨起狂喜之色,连花白的胡须都抖了起来:“好!好一个李文忠!竟真的拿下了和林!”

要知道,这和林可不是普通的城池——那是大蒙古帝国的帝都,是成吉思汗亲手奠基的王庭,曾经一度是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中心,蒙古铁骑从这里出发,踏遍了半个世界。

拿下和林,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明军彻底击碎了蒙古人“反攻中原”的幻想,意味着大明不仅收复了中原,更将兵锋直指他们的龙兴之地!

这还反攻尼玛啊!

龙兴之地都被明军给攻占了!

“快,给朕念念!”老朱将捷报递给太子标,自己则背着手在殿内快步踱着,胸腔里的热血几乎要沸腾起来。

他想起当年在濠州举旗时的艰难,想起鄱阳湖大战的凶险,想起徐达攻克大都时的振奋——如今,连和林都成了大明的疆土,这泼天的功业,足以告慰列祖列宗!

太子标清了清嗓子,朗声念道:“洪武二十年夏,曹国公李文忠率轻骑三万,自岭北突袭和林,沿途部落望风而降。至七月初三,明军攻破外城,北元汗廷大乱,脱古思帖木儿携后妃、太子及亲卫数千人,弃城沿克鲁伦河北逃,李文忠已命裨将率五千骑追击……”

念到“脱古思帖木儿不战而逃”时,太子标忍不住笑了出来:“这北元大汗,倒是把他爷爷元顺帝的本事学了个十足,跑起来比谁都快。”

老朱脸上的狂喜渐渐淡了些,眉头微微皱起——攻克和林固然是大捷,可让脱古思帖木儿跑了,终究是个隐患。

那小子毕竟是黄金家族的嫡系,是拖雷一脉传下来的正统后裔,更是眼下北元汗位最具合法性的继承者。

蒙古部落向来认血脉、重传承,只要他还活着,哪怕只剩一口气,那些散落在漠北的部落首领就会心存念想,觉得北元汗廷尚有复兴的可能。

一旦有风吹草动,难保不会有人打着“勤王”的旗号响应,让原本溃散的势力重新聚拢。

这就像一根扎在北疆皮肉里的刺,平日里或许不显,可稍一触碰就疼得钻心,不拔出来,始终让人硌得慌。

何况脱古思帖木儿手里还攥着北元的传国玉玺,那东西虽无实际用处,却是蒙古人心中“天命所归”的象征。

只要玉玺还在他手里,他就能以“天命大汗”的名义发号施令,哪怕只是空喊口号,也足以让大明北疆不得安宁。

更麻烦的是,漠北草原广袤无垠,脱古思帖木儿熟悉地形,又有残余部落暗中接济,一旦让他逃到斡难河、克鲁伦河上游的密林河谷,再想围剿就难如登天。

届时他若勾结蒙古诸部,卷土重来,明军前番苦战拿下的和林,说不定又要陷入战火。

说到底,打垮北元容易,根除北元的根基难。而脱古思帖木儿,就是那根基里最顽固的一截,不除,始终是祸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77章攻克和林!朱元璋欣喜若狂!(第2/2页)

“跑了?”老朱咂了咂嘴,语气里带着几分不爽,“李文忠怎么搞的?几万骑兵追不上几千残兵?”

太子标连忙解释:“父皇息怒,漠北草原辽阔,脱古思帖木儿熟悉地形,又带着家眷辎重,专挑偏僻河谷逃窜,确实不好追。文忠将军也是担心孤军深入中了埋伏,才没敢追得太急。”

老朱沉默片刻,也知道太子说得在理——草原作战不比中原,几十万大军撒进去都像石沉大海,想追一个一心逃窜的大汗,确实不易。

他走到舆图前,手指重重戳在和林以北的位置:“跑得了初一,跑不了十五!传朕旨意!”

“儿臣在!”太子标立刻躬身听令。

“令徐达在岭北坐镇,稳定已收复的地盘,安抚归降的部落,务必守住和林,不许蒙古人有任何反扑的机会!”

“令冯胜率西路军西进,清剿阿尔泰山一带的北元残部,切断脱古思帖木儿往西逃窜的路线!”

“令李文忠暂缓追击,先整合兵力,沿克鲁伦河布防,形成合围之势,只要脱古思帖木儿敢回头,就给朕狠狠打!”

老朱一口气下了三道旨意,语气斩钉截铁:“告诉他们三个,眼下的战果要稳住,但也不能让脱古思帖木儿逍遥法外!”

“朕要的不是击溃,是彻底清剿!务必把那小子给朕擒回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儿臣遵旨!”太子标躬身应下,转身就要去拟旨。

“等等。”老朱叫住他,脸上的怒色渐渐褪去,多了几分无奈,“那两个兔崽子……在天津卫没再惹事吧?”

太子标想起临行前朱高炽和朱雄英那副“保证听话”的模样,忍不住苦笑:“说来也怪,前几日天津卫传来消息,说高炽和雄英又偷偷摸摸出海了,说是去勘察新的捕鲸场,还带走了十艘福船。”

“又出海?”老朱皱了皱眉,随即摆了摆手,脸上没什么波澜,“随他们去吧。只要不再跑去捅鲸鱼窝,在近海晃悠几圈也无妨。”

在他看来,朱高炽和朱雄英折腾捕鲸业,顶多是小孩子玩闹,掀不起什么大浪。

比起北伐的军国大事,那俩小子出海捕几头鲸鱼,实在不值一提。

“只是让王弼跟着,别让他们跑太远。”老朱补充了一句——王弼是他亲手提拔的老将,有他看着,料想那俩小子也闹不出什么乱子。

太子标点头道:“儿臣已经让人给王弼传了话,让他看好两位殿下。不过依儿臣看,高炽那孩子心思缜密,怕是早有说辞应付,说不定真是去勘察捕鲸场了。”

“哼,他那点小聪明,还能瞒得过朕?”老朱嘴上不屑,嘴角却微微上扬,“随他折腾吧,只要别忘了回京就行。等李文忠把脱古思帖木儿的人头送回来,朕再好好问问他,捕鲸和抓大汗,哪个更有意思。”

父子俩相视一笑,先前因脱古思帖木儿逃跑而生的些许不快,早已被攻克和林的大捷冲散。

殿外,阳光透过窗棂,照在那幅北疆舆图上,和林的位置被老朱用朱笔重重圈了起来,格外醒目。

捷报的消息很快传遍紫禁城,文武百官闻讯纷纷上表庆贺,整个京城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没人注意到,一份关于“天津卫十艘福船北上”的奏报,被淹没在堆积如山的贺表里,只待三日后才会送到通政司的案头。

而此时的老朱与太子标,正对着舆图商议如何经营和林,如何安抚蒙古降部,满心满眼都是北疆的战局——他们谁也没料到,那两个被认为“在近海晃悠”的少年,此刻正驾着快船,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北,目标直指千里之外的奴儿干都司。

更没料到,擒获脱古思帖木儿的关键,竟不在徐达、李文忠的二十万大军,而在这两个“不务正业”的半大孩子身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