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391章 庆功宴!经纬度算法?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391章 庆功宴!经纬度算法?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7 15:21:32 来源:源1

第391章庆功宴!经纬度算法?(第1/2页)

大战结束。

明军开始有条不紊地打扫战场,清理战果。

冰面上的尸骸被拖拽到一起焚烧,缴获的甲胄、兵器、帐篷堆积如山,成箱的金银珠宝、绸缎布匹从汗帐中搬出来,在雪地里铺开一片耀眼的色彩。

北元汗廷积攒的物资实在太多,光清点登记就耗费了整整两天,李文忠索性传令全军在捕鱼儿海畔扎营,趁着这难得的闲暇,举办一场盛大的庆功宴。

夜幕降临时,篝火在营地中燃起,熊熊火焰驱散了严寒,也映红了将士们疲惫却兴奋的脸庞。

明军将士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有人弹起缴获的马头琴,有人跳起故乡的踏歌舞,粗犷的歌声与笑声在草原上回荡。

主营帐内,李文忠、王弼、常茂、康铎等将领欢聚一堂,案几上摆满了烤羊肉、马奶酒,众人推杯换盏,畅谈着白天的厮杀,共同庆贺这场足以载入史册的不世奇功。

朱高炽与朱雄英端坐在主位上,前者虽体态敦厚,眉宇间却透着一股沉稳气度,后者虽年少,眼神中已见锋芒。

在座的将领们对此毫无异议,毕竟这场战役能大获全胜,生擒脱古思帖木儿,这叔侄二人居功至伟——若不是朱高炽带着羽林卫死死咬住逃亡的汗廷,然后又利用经纬度算法推算出脱古思帖木儿躲在捕鱼儿海,明军未必能将这位北元大汗堵在冰面上。

酒过三巡,军需官捧着账簿走进帐内,高声汇报战果:“启禀诸位将军,此战我军九千精骑突袭北元汗廷,大获全胜!共俘虏北元大汗脱古思帖木儿,及其子天保奴、地保奴等宗室六十四人;爱猷识理达腊遗妃、公主等五十九人;另有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平章八兰等王公贵族两千九百九十人,士兵及家眷七万七千三十七人!”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李文忠猛地一拍案几,哈哈大笑:“好!好!一网打尽,痛快!”

这场功绩来得突兀,饶是身经百战的李文忠都兴奋不已,而且他还斩杀了宿敌哈剌章,更是了却了压在心头十几年的宿怨。

当年岭北之战的惨败,那箭穿胸膛的剧痛,麾下将士惨死的哀嚎,这些年来如同跗骨之蛆,夜夜啃噬着他的心。

今日亲手斩了这罪魁祸首,看着哈剌章倒在血泊中的那一刻,积压的郁气瞬间消散,只觉得浑身通畅,比喝了十坛烈酒还要痛快。

他端起酒碗一饮而尽,酒液顺着嘴角流下都浑然不觉,眼中闪着复仇后的快意:“哈剌章啊哈剌章,你也有今日!当年你在土喇河畔杀我将士,今日我便在捕鱼儿海取你狗命,这笔血债,总算清了!”

帐内众将都知道他与哈剌章的恩怨,纷纷举杯道贺。

李文忠连干三碗,脸颊涨得通红,却越发起劲:“这下好了,北元的脊梁断了,哈剌章死了,脱古思帖木儿成了阶下囚,看谁还敢与我大明为敌!”

说着,他又看向朱高炽与朱雄英,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想当年,我随陛下打天下,就盼着有朝一日能彻底荡平北元,没想到今日竟能亲眼见证这一幕,还得亏了两位殿下相助。看来我大明后继有人,江山永固有望啊!”

脱古思帖木儿及其一众子嗣被生擒活捉,这就意味着,自成吉思汗以来延续数百年的黄金家族正统血脉,几乎被连根拔起;北元汗廷赖以维系的宗室体系,彻底崩塌;草原上最后一面象征“大元”正统的旗帜,从此只能在大明的囚牢中褪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91章庆功宴!经纬度算法?(第2/2页)

李文忠端起酒碗,起身环视众人,朗声道:“诸位,这场胜仗能如此彻底,全赖皇太孙与胖殿下的决断!若不是两位小殿下带着羽林卫死死咬住脱古思帖木儿,然后又利用经纬度算法推算出他们的藏身之地,咱们未必能擒住这位北元大汗!论功行赏,他们二人当居首功!来,咱们共同敬皇太孙与胖殿下一碗!”

说罢,他率先举杯,王弼、常茂、康铎等人纷纷起身,齐声道:“敬皇太孙!敬胖殿下!”

朱高炽与朱雄英起身回敬,酒液入喉,带着灼烧般的暖意。

朱雄英毕竟年少,脸上泛起兴奋的红晕;朱高炽则微微一笑,举杯道:“此战能胜,全赖李叔调度有方,诸位将士奋勇拼杀,我与雄英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嗯,咱做人要谦逊。

军功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用处。

李文忠摆摆手,坐下后目光落在朱高炽身上,眼中带着几分好奇与赞叹:“胖殿下过谦了。说起来,这次能精准摸到捕鱼儿海,全靠你那‘经纬度算法’吧?先前我还不信,觉得几串数字怎么可能定准位置,没想到误差竟不超过十里!这法子要是能普及到军中,以后咱们追击敌军、粮草转运,可就再也不怕迷路了,实在是太准了!”

他凑近了些,语气恳切:“你小子能不能把这算法教给军中?若是能推广开来,对我大明边防可是天大的好事!”

朱高炽心里咯噔一下——他哪懂什么经纬度算法?不过是仗着后世的历史记忆,知道捕鱼儿海的大致位置,又随口编了套说辞糊弄罢了。

正想找个理由敷衍过去,朱高炽脑中却突然闪过一个念头:眼下大明军制虽严,将士勇猛,却有个致命弊病——将领多是行伍出身,识字者寥寥,更别说数算知识,往往凭经验打仗,遇到复杂地形、粮草调度就容易出乱子。

比如徐达、汤和、常遇春这些名将都是泥腿子出身,早年要么务农,要么做苦力,投身起义军时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全。

也就是他们身居高位后,才在朱元璋的督促和自身的警醒下慢慢认字,徐达更是意识到文化对领兵作战的重要性,哪怕军务再忙,也坚持手不释卷,读兵书、学谋略,这才从勇猛的战将成长为能统筹全局的一代名帅。

但更多的人却没这份觉悟和机会,军中的千户、百户,大多是靠战功拼上来的,身上的伤疤比读过的字还多,别说看懂兵书战策,就连朝廷的军令文书都得靠亲兵念给自己听,调兵时算不清粮草数目,扎营时辨不明地形优劣,全凭经验和直觉打仗,赢了是运气,输了往往稀里糊涂。

这跟后世的标准化军人根本没办法比。毕竟后世全面普及教育,士兵至少能读写算,更有专门设立的军校,系统教授战略战术、地理测绘、后勤调度,甚至包括兵器原理、战场急救。

从尉官到将官,每一级都有明确的培养体系,确保他们既懂冲锋陷阵,又懂运筹帷幄;既会用枪,也会看地图;既能带一个班,也能指挥一个师。

可明初的军队哪有这些?将佐们靠的是“战场顿悟”,士兵们凭的是“悍勇拼杀”,赢了全靠狠劲,输了常因低级失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