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419章 经济制裁!长治久安之策!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419章 经济制裁!长治久安之策!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7 15:35:30 来源:源1

第419章经济制裁!长治久安之策!(第1/2页)

一定要打通岭北商路!

几乎下意识地,老朱就下定了决心,手掌重重拍在案几上,震得舆图边角都微微发颤。

这不只是关乎利益,更关乎战略布局!

只要大明能够扼守岭北,那蒙古草原就等于被钉上了一根楔子。

往东,能钳制兀良哈部,防止他们与辽东女真勾连;往西,可俯瞰阿尔泰山,监视瓦剌诸部的动向;往北,能直抵贝加尔湖,将草原深处的部落纳入视野。

往后不管哪个部落想冒头称汗,岭北的驻军都能迅速出兵干预,让他们刚燃起的火苗就被掐灭。

更重要的是,有了这条商路,大明就能用经济绳索把草原各部牢牢拴住。

他们缺茶叶解腻、缺铁锅煮肉、缺食盐调味,这些都得从岭北的贸易中心买,而买东西就得用马匹、皮毛、药材来换——等于草原的产出,大半要经大明的手流转。

一旦哪个部落敢不老实,只需断了他的贸易,不出半年就得内讧瓦解。

这比派十万大军去征讨省力百倍,还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依赖大明,再也生不出南下的念头。

老朱甚至已经想到,等商路稳了,就把岭北的贸易中心扩建成一座城,修起城墙、粮仓、军械库,让这里成为草原上最繁华的所在。

汉人商人、蒙古牧民、西域行商往来其间,用的是大明宝钞,认的是大明规矩,用不了多久,“岭北属大明”就会像刻在石头上的字一样,印在所有人心里。

到那时,长城防线就成了内地的屏障,而岭北才是真正的前沿——大明的兵锋能从这里辐射整个漠北,大明的商队能从这里走向中亚,忽必烈没能完成的“塞上江南”,或许真能在他手里变成现实。

这哪里是打通一条商路,分明是给大明的北疆装上了一道永不陷落的闸门,既能挡住风雨,又能引来活水。

老朱越想越觉得心头滚烫,先前对岭北的犹豫、对粮草的焦虑,此刻全变成了势在必得的笃定。

他看向朱高炽,眼神里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炽儿,这事儿就这么定了!需要多少银子、多少人手,朕都给你!”

“哪怕是从内库掏,也得把这条商路砸通了!”

见此情形,朱高炽只是笑呵呵地点了点头,不过他话还没有说完。

“其二,”朱高炽继续道,“贸易中心能吸引蒙古部落来归附。他们缺的东西咱们有——冬天御寒的棉布、煮肉的铁锅、解油腻的茶叶,甚至是给孩子治病的药材,这些都是他们在草原上很难弄到的宝贝;而他们有的牛羊皮毛、战马兽骨,正好是咱们中原需要的。一来二去,交易做顺了,他们就会觉得离不得大明的供给,咱们就能用这层利益关系,把他们牢牢绑在大明的战车上。”

他指尖在地图上划过几个蒙古部落的聚居地,语气里带着几分果决:“哪个部落敢跟咱们作对,想偷偷联合起来闹事,那就简单了——直接断了他的贸易,不准他的人进榷场,不出三个月,他们的铁锅坏了没处修,茶叶喝完了没处换,部众就得闹起来,首领的位子都坐不稳。反过来,哪个部落听话,肯按咱们的规矩来,就多给些好处——棉布给得厚实点,铁器给得精良点,甚至允许他们用同等的皮毛换更多的茶叶。这样一来,不用打仗,就能分化他们、控制他们,让他们自己就卷起来。”

“现如今北元正统大汗被俘,蒙古各部分裂是必然的。没了共主压着,那些有实力的部落首领肯定都想争个高下,到时候你打我、我打你,乱成一锅粥,这正是我大明插手其中的好机会。”朱高炽眼中闪着精明的光,“比如扶持某个向来听话的小部落,多给他们些物资,让他们有底气跟桀骜不驯的大部族抗衡;或者哪个部落敢跳出来不服管,就直接禁止他们与大明通商贸易,断了他们的活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19章经济制裁!长治久安之策!(第2/2页)

朱高炽抿了一口茶水加重了语气:“此消彼长之下,草原各部都会明白,跟着大明有肉吃,对着干只有饿死的份。到时候,他们看咱们的脸色行事还来不及,哪敢再抱团作乱?咱们用这经济手段就能做到分化瓦解,让蒙古再也难以拧成一股绳!”

“您想啊,以前蒙古人能南下,靠的就是拧成一股绳,举全族之力来犯。可现在不一样了——这个部落刚从咱们这儿换了十车茶叶,正琢磨着怎么讨好榷场的官儿;那个部落因为被断了贸易,正恨着旁边得了好处的部族,窝里斗都斗不过来,哪还有心思南下?就算有哪个不长眼的想挑事,咱们扶持的部落第一个就不答应,不等朝廷出兵,草原上自己就先把祸端压下去了。”

朱高炽看着老朱,补充道:“这可比单纯用兵划算多了。打仗要死人、要耗粮,打完了还得防着他们报复;可这贸易手段,表面上是做生意,暗地里却是给他们套上缰绳,让他们自己往前走,还觉得是占了便宜。久而久之,他们的生活离不开咱们,心思自然就放到怎么跟大明搞好关系上,哪还有力气想着反叛?这样一来,草原上就能长治久安,北疆的兵戈之患,也就从根上解决了。”

这番话一出,几乎说到老朱心坎儿里面了。

出塞征战对中原王朝本就不利——千里奔袭,粮草难继,士兵水土不服,打赢了也只是暂时驱赶,打输了便是损兵折将,还可能引火烧身。

能不出塞就不出塞,这是历代中原王朝用血换来的共识。

可草原边患却始终未绝,匈奴、突厥、契丹、蒙古,一波接一波地冒出来,你退他就进,不打也没办法,只能陷入“出兵—败退—再出兵”的循环,耗得中原王朝精疲力尽。

可若是能够通过贸易制衡草原各部,用茶叶、铁器掐住他们的命脉,用利益分化他们的联盟,压得他们自顾不暇,不敢生出南下之心,那不就等于从根上解决了边疆之患?

不用年年征兵,不用岁岁运粮,北疆百姓能安心耕种,朝廷能省下巨额军费,这简直是梦寐以求的局面。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首先得把他们给打服,让这些草原蛮夷彻底认识到中原的强大。

就比如此刻的大明,连草原共主北元大汗都成了阶下囚,他的直系亲属全被押到南京,忽必烈一脉的正统彻底断绝。

如此雷霆手段,其他部落看了还敢跟大明比划吗?他们只会明白,跟大明作对的下场就是家破人亡,唯有顺从才能换来生路。

正是有了这“打服”的根基,贸易制衡才能起效。

否则,若没有足够的武力威慑,草原部落只会觉得大明的“贸易”是软弱,不仅不会乖乖听话,反而会得寸进尺,把榷场当成予取予求的粮仓。

如今大明兵锋正盛,擒了大汗、占了岭北,再抛出贸易的诱饵,软硬兼施,草原各部才会真正敬畏、真正依赖,这制衡之术才能落到实处。

老朱越想越觉得通透——打是为了立威,贸易是为了长治,两者相辅相成。

先前只想着用刀枪解决问题,却忘了这“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朱高炽这法子,算是把草原的脉给号准了。

太子标也听出了门道:“这是用商路当缰绳,牵着草原各部走?”

“没错,咱们这是经济制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