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428章 利字当头!这才是硬道理!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428章 利字当头!这才是硬道理!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9 15:54:45 来源:源1

第428章利字当头!这才是硬道理!(第1/2页)

“看来,诸位是无话可说了。”

老朱沉声开口,殿内瞬间死寂。

“一群短视之徒!”老朱猛地一拍龙椅,声如洪钟,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他盯着詹徽道:“詹徽,你说岭北不可耕种?去年徐达在和林附近开垦的屯田,亩产青稞三石,你可知晓?今年春播,军户又拓荒两千亩,秋收后足够驻军用度。你坐在京师的暖阁里,怎知岭北不能种粮?”

詹徽脸色一白,像是被寒霜打了的叶子,先前的理直气壮瞬间褪去,只剩下慌乱。

他忙不迭低下头,视线死死钉在脚下的金砖上,声音也矮了三分,带着明显的底气不足:“臣……臣不知详情,只是……只是听闻其地苦寒,多有不便,故而……故而有此一说。”

那语气里的迟疑与闪躲,明摆着是承认了自己不过是道听途说,并未深究过岭北的实际情形。

先前搬出账册、引述旧例的笃定,此刻全化作了吞吞吐吐的辩解,连带着那身绯色官袍都显得有些撑不起场面。

“你不知的事多了!”老朱冷哼一声,转向任亨泰,“任亨泰,你说岭北于百姓无益?那漠北的蒙古人,难道就该永远茹毛饮血?朕派文臣儒生去,便是要教他们识汉字、懂礼仪,让他们知道大明的教化。你身圣人子弟,不想着‘柔远能迩’,反倒劝朕弃地,是何居心?”

任亨泰额头瞬间渗出细密的汗珠,顺着鬓角往下滑,连精心打理的胡须都沾了湿气。

他身子微微发颤,声音也失了先前引经据典时的从容,带着几分掩饰不住的慌乱:“臣……臣只是忧心国库,怕……怕耗费过巨,累及百姓,绝非……绝非有意阻挠陛下大计。”

这话听着恳切,却透着明显的心虚——谁都听得出,这不过是他被戳破真实心思后的托词。

先前那套“经义治国”的论调早已站不住脚,此刻只能搬出“忧国忧民”的幌子,可那发颤的声音和额上的冷汗,早已将他的窘迫暴露无遗。

“忧心国库?”老朱霍然起身,目光如刀,“你们真正忧心的,是岭北没有你们的士地,没有你们的商铺,赚不到银子,对吧?”

“尔等只知守着自家的田宅,算计着如何兼并土地、垄断商路,却不知岭北若丢,蒙古铁骑不出十年便会兵临城下!到那时,你们的商铺、良田,难道能挡得住刀枪?”

一番话掷地有声,詹徽、任亨泰等人面如死灰,再也不敢辩驳。

可仍有不识趣的御史出列,此人年纪轻轻,却摆出一副老成持重的模样,拱手道:“陛下息怒,臣以为詹、任二大人虽言辞过激,却也有几分道理。岭北距京师万里之遥,戈壁荒漠阻隔,驿站传递消息至少需半月,若有部落叛乱,或是蒙古残余势力反扑,关内援军鞭长莫及,届时恐成大祸,还望陛下三思。”

“救援不及?”一个清朗的声音从旁传来,打断了御史的话。众人转头看去,却是朱高炽,脸上不见丝毫慌乱。

他上前一步,朗声道:“诸位大人怕是忘了,徐允恭将军带去的,不仅有五千铁骑,更有贯通南北的商路规划。商队往来于岭北与关内之间,白日行商,夜晚宿营,沿途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这便是流动的哨所;榷场里汉商与蒙古牧民交易,三教九流汇聚,部落里的动静、首领的心思,自有好事者传来,这便是无形的眼线。”

“蒙古部落若有异动,无论是聚众议事还是囤积粮草,不出三日,消息便能传到岭北总兵府,比驿站快了何止十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28章利字当头!这才是硬道理!(第2/2页)

“再说防务,”朱高炽语气愈发笃定,“徐将军早已定下章程,会在克鲁伦河、鄂尔浑河沿岸筑城十座,每城驻兵千人,城外挖掘壕沟,城内囤积粮草,十城之间相距不过百里,可通过烽燧传讯,互为犄角。”

“便是蒙古人真敢来犯,一座城至少能坚守十日,十城互为呼应,拖到关内援军抵达绰绰有余。当年咱大明能将蒙古鞑子赶出中原,靠的便是以战养战、以城固防,如今不过是依循旧法,诸位大人又何必过虑?”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过文臣队列,声音里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笃定:“至于诸位大人担心的‘无利可图’,更是杞人忧天。岭北的战马,比之辽东的更健壮,将来通过商路运到中原,兵部采买便能省下三成差价;草原的狐裘、羊皮,运到江南能卖出十倍价钱。江南的丝绸、茶叶,经岭北转卖到西域,利润更是翻番。到那时,榷场的商税、沿途的关税,会像活水一样源源不断流入国库,不仅足够养兵、赈灾,更能让诸位大人老家的商铺多赚几倍利润——你们在苏州的绸缎庄、杭州的茶叶铺,将来都能通过这条商路把生意做到漠北去,这难道不是利?”

“只是这利,不是靠兼并百亩良田、压榨佃户得来的,是靠打通商路、互通有无赚来的,”他加重语气,目光在几位江南出身的官员脸上停留片刻,“需要些时日铺垫,需要些魄力开拓,不知诸位愿不愿等?愿不愿让子孙后代享这份长远的红利?”

光靠什么家国大义之名,想要说服这些士绅缙绅,那是没有用的。

他们心里的算盘打得比谁都精,江山社稷的安危远不如自家田产的增减来得实在,圣人教诲的道理也抵不过白银入库的声响。

所以朱高炽干脆不绕弯子,直接点出了建设岭北的利益所在——商路打通后,关税能充盈国库,他们的商铺能赚得盆满钵满,子孙后代都能靠着这条商路吃红利。他太清楚这群人的脾性了,什么“经义”、“安危”都可能被当作耳旁风,唯独“利”字能让他们竖起耳朵。

只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看到这笔投资能换来成倍的回报,就不信他们还能板着脸反对。

毕竟,士绅缙绅的贪婪,从来都写在明面上,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引诱,再顽固的反对也会松动。

这话精准地戳中了要害。

不少官员脸上掠过一丝动摇,先前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他们不怕等三五年,怕的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若岭北真能像胖殿下说的那样,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商路枢纽,自家的商铺、货栈确实能跟着分一杯羹,这可比守着祖上传下的几亩地要划算得多。

有人悄悄瞥向詹徽、任亨泰,眼神里少了几分附和,多了几分权衡,显然已在心里盘算起这笔账来。

“炽儿所言,便是朕的心意。经营岭北,非为一时之利,而为万世安稳。徐允恭即日启程,文臣从速筛选,谁再阻挠,休怪朕不讲情面!”

老朱见状,趁热打铁道:“朕意已决!徐允恭即日率部赴岭北,文臣从吏部筛选,凡愿往者,官升一级,禄加一倍!谁敢阻挠,便是与朕为敌,与大明为敌!”

圣旨一下,再无人敢置喙。

朱高炽站在殿中,迎着众人复杂的目光,心中了然——岭北之事,终究是定了。

而这场朝堂之争,不仅守住了大明的北疆屏障,更撕开了士绅集团固守的“农耕至上”的枷锁,为大明打开了一条更广阔的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