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445章 欣喜!舅父回来得正好!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445章 欣喜!舅父回来得正好!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9 15:54:45 来源:源1

第445章欣喜!舅父回来得正好!(第1/2页)

徐允恭正想再说些什么,就听朱高炽话锋一转:“对了,大舅父,您也不用愁没人手。外甥已经给您备好了一批‘得力干将’。”

“这也是赶巧了,舅父回来得正好,可以把人一起带去岭北。”

“哦?是哪些人?”徐允恭好奇道。

“詹徽、刘三吾,还有这次科场舞弊案牵连的几十位文臣。”朱高炽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些寻常物件,“皇爷爷打算把他们全都发配去岭北,戴罪立功。”

“除了他们本人外,还有他们的亲眷家族,还有卷入科举舞弊案的士子书生……杂七杂八地算下来,差不多一百多号儒生吧!”

徐允恭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眼睛瞬间亮了:“詹徽?他可是吏部老手,最懂钱粮户籍;刘三吾?虽偏私,可经史子集烂熟于心,教化部族正用得上!还有这些江南士绅,多是精通算学、商法之人……”

他越想越激动,先前还担心自己不懂民政,怕镇不住那些文吏,没想到朱高炽竟直接送来了这么一批“现成的人才”。

这些人虽犯了罪,却个个是精明强干之辈,在岭北那种地方,有他盯着,必然不敢再耍奸猾,只能老老实实干活。

“殿下这是……”徐允恭看向朱高炽,眼中满是感激,“连这层都替我想到了?”

“大舅父安心去便是。”朱高炽笑道,“这些人都是江南士绅的骨干,把他们调去岭北,一来能帮您办事,二来也能让江南那些不安分的人看看,皇爷爷整顿吏治的决心。等他们在岭北做出成绩,大舅父您再替他们求个情,既能显得您宽宏大量,又能让他们对您死心塌地。”

徐允恭彻底放下心来,先前那些悬在嗓子眼的忧虑,像是被一阵风吹散了,心里踏实得很。

有皇帝亲自撑腰,这是最硬的靠山,哪怕在岭北遇到天大的难处,只要亮出圣意,便没有摆不平的阻碍;有朱高炽拿出的详细规划,从屯垦的地块到商路的走向,从流民的安置到部族的安抚,连细微处都考虑到了,等于给他铺好了路,只需要照着走就行;更有詹徽、刘三吾这些“被迫效力”的精英儒生,这些人虽说是戴罪之身,却个个是久经官场的老手,钱粮、户籍、教化、商事样样精通,有他们在前头理事,他便能省下许多力气。

手里握着这些筹码,足够了。

别说只是经营一个岭北,就算是再难上十倍的差事,他也有底气接下,有信心做好。

人家连路都给你铺到了脚边,连该用什么人、做什么事都规划得明明白白,这要是还做不出点名堂,还对得起这份信任吗?那干脆别干了,找根绳子自杀算了,省得辱没了徐家的名声,辜负了陛下和高炽的期许。

“殿下放心!”徐允恭抱拳行礼,语气斩钉截铁,“末将定不辱使命,定要让岭北在我手中换个模样,不辜负陛下与殿下的信任!”

朱高炽看着大舅父眼中重燃的斗志,知道自己这步棋又走对了。

徐允恭是能臣干将,却缺个施展的舞台;詹徽、刘三吾是能吏,却需要有人敲打约束。

把他们凑到岭北,再加上皇爷爷的支持,这块被视作“蛮荒之地”的疆土,迟早会变成大明最坚实的北大门。

舅甥二人又闲聊了几句,随后徐允恭便主动告辞,准备入宫面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45章欣喜!舅父回来得正好!(第2/2页)

而詹徽、刘三吾等人也被放出了诏狱。

走出那道阴森的大门时,几人皆是形容枯槁,步履蹒跚,往日里的体面荡然无存。

阳光刺得他们睁不开眼,恍如隔世——诏狱里的日夜折磨,早已磨去了他们最后的棱角,只剩下对生的卑微渴求。

刚回府中喘了口气,锦衣卫便接踵而至,冰冷的旨意掷在桌上:三日内,携家眷族人启程前往岭北,不得延误。

詹徽看着满堂惊惧的妻儿,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他知道,这是朱高炽的安排,名为“戴罪立功”,实则是将他们连根拔起,彻底断绝在江南的根基。

刘三吾则对着满堂儿孙老泪纵横,那些曾被他引以为傲的门生故吏,此刻避之唯恐不及,谁也不敢伸手相助。

不止他们,先前与他们勾连的党羽,以及涉案的江南士绅,也都在同一日接到了朝廷的诏书。

见到诏书时他们不禁泪流满面,岭北苦寒,哪里有江南的商机?

可诏书上明晃晃写着“抗旨者抄家灭门”,那朱红的御印像一道催命符,由不得他们犹豫。

一时间,江南各州府乱成了一锅粥。有士绅哭天抢地,咒骂着命运不公,将积攒半生的古玩字画砸得粉碎;有商贾连夜清点金银,想偷偷藏匿些家产,却被早有准备的衙役堵在门口,连一片金叶子都带不走;也有家眷在庭院里焚烧书信,那些曾与朝中官员往来的密函,此刻都成了能引来杀身之祸的罪证。

自然也有“欢喜”的人。那些平日里被这些士绅欺压的小户,见他们落得这般下场,暗地里拍手称快;还有些被牵连的边缘人物,想着去岭北或许能换条活路,反倒收拾得干脆利落。

可这零星的“欢喜”,在铺天盖地的哀嚎中,不过是杯水车薪。

三日时光转瞬即逝。刘家港的码头上,挤满了拖家带口的迁徙队伍,哭喊声、孩童的啼哭声、差役的呵斥声交织在一起,乱成一团。

詹徽穿着粗布衣衫,佝偻着背,被儿子搀扶着登上漕船;刘三吾则由孙辈推着轮椅,望着江南的方向老泪纵横,嘴里反复念叨着“故土难离”。

那些曾经锦衣玉食的江南士绅,此刻都成了待发的囚徒,脸上写满了绝望。

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徐辉祖一身戎装,腰悬佩剑,在亲兵的簇拥下疾驰而来。

他勒住马缰,目光扫过码头上的人群,虽面带肃容,眼底却藏着跃跃欲试的锋芒。

几日来,他已将朱高炽的规划烂熟于心,又点验了随行的文臣与工匠,心中早已勾勒出岭北的未来。

“启程!”徐辉祖一声令下,声音洪亮如钟,压过了码头上的嘈杂。

漕船缓缓离岸,载着数千人的命运,顺着大运河一路向北,抵达辽东后再前往岭北。

船尾的詹徽望着越来越远的江南岸,终究是闭上了眼——事已至此,再多的悔恨也无济于事,只能盼着在岭北能有条活路。

而船头的徐辉祖,正迎着猎猎北风,望向北方的天际,眼神坚定。

这条路,注定布满荆棘,可他知道,只要踏过去,便是足以彪炳史册的功业。

岭北的风雪再烈,也挡不住他前行的脚步,更挡不住一个王朝拓土开疆的雄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