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465章 自信!徐允恭不是悲剧人物!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465章 自信!徐允恭不是悲剧人物!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2 15:59:14 来源:源1

第465章自信!徐允恭不是悲剧人物!(第1/2页)

帐内炭火渐渐转旺,詹徽与刘三吾将拟定的章程折好收进袖中,又躬身行了一礼,便识趣地退出了帅帐。

帐门被寒风带起的瞬间,徐允恭忽然上前一步,挡住了即将合拢的毡帘。

他转过身,目光落在朱高炽身上,复杂得像揉碎了的星光。

方才议事时,他始终沉默着听着,可每听一句关于岭北驻军布防、商路卫所的安排,心头就像被重锤敲了一下——朱高炽规划的这一切,恰好覆盖了他麾下骑兵的巡逻半径;那些榷场选址,全是他前几日勘察过的易守难攻之地;甚至连詹徽掌管的商税如何补贴军饷,都细致到了每月拨付的日期。

这哪里是皇孙在规划岭北,分明是在为他徐允恭量身打造一张稳固的大网。从木伦河谷生擒也速迭儿,到和林废墟上重立秩序,朱高炽亲冒矢石打下的这片天地,竟全是为了让他能毫无后顾之忧地扎下根来。

“殿下……”徐允恭的声音有些发紧,铁甲与冻硬的革带摩擦着,发出细碎的声响,“您冒着风雪涉险出征,生擒也速迭儿震慑草原,又在此定下商路章程……这一切,都是为了臣?”

朱高炽握着茶盏的手指顿了顿,抬眼时正撞上徐允恭泛红的眼眶。

这位舅父比自己年长两轮多,继承了中山王徐达的眉眼,只是眉宇间少了几分杀伐气,多了些沉稳。

可此刻,那双总是带着坚毅的眼睛里,竟晃着水光。

朱高炽放下茶盏,站起身走到舆图前。

指尖划过“岭北都司”四个朱笔大字,忽然想起史书中关于“徐辉祖”的记载——那个被朱允炆忌惮、因避讳皇太孙名讳而被迫改名的将才,那个在靖难之役中死守鏖战、宁死不肯归顺朱棣的忠臣。

徐达的嫡长子,本该像父亲一样驰骋疆场、光耀门楣,却困在南京城里,被猜忌捆住了手脚,最后在郁郁中离世,连“徐辉祖”这个名字,都成了史书里一笔无奈的注脚。

心口忽然一阵发闷,朱高炽眨了眨眼,才没让湿意漫上眼眶。

他转过身,看着徐允恭,忽然笑了:“舅父觉得,除了你,还有谁能担起这岭北的担子?”

徐允恭一怔。

“外公徐达常年镇守北平,大都督李文忠又要执掌五军都督府,其他将领要么镇着辽东,要么守着云南,以及各地要害城镇。”

朱高炽掰着手指细数,语气轻松得像在说家常,“可岭北不一样,这里既要能打仗,又要会安抚部落;既要懂军务,又得通商路。”

“放眼整个大明,论将门出身,你是大将军嫡子;论才干,你跟着外公自幼随军,而且常年驻守北平熟悉军务;论心细,那日勘察和林地形,你连哪处泉水冬季不冻都记在册子上——不是你,还能是谁?”

徐允恭的喉结滚动着,却说不出话来。

他知道自己有才干,也渴望像父亲一样建功立业,可这些年总觉得头上有层无形的网——他是徐达的嫡长子,所以备受朝野关注,在父亲的培养之下,徐允恭也戒骄戒躁,一门心思地打理军务。

他以为这辈子最多只能做个镇守一方的将军,却没想过高炽会把岭北这片新天地,完整地交到他手上。

“臣……臣不明白。”徐允恭的声音带着颤抖,“岭北地处要害,殿下为何不交给更稳妥的老将?臣……”

“因为你是徐允恭。”朱高炽打断他,目光亮得惊人,“不是谁的影子,不是谁的忌讳,就是徐允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65章自信!徐允恭不是悲剧人物!(第2/2页)

他上前一步,拍了拍徐允恭的肩膀,力道沉稳,“我知道你心里的疙瘩。可你看,雄英好好的,我也好好的,将来这大明的天下,是要靠咱们一起撑起来的。以前那些避讳、那些猜忌,都该扔了。”

他想起史书中徐辉祖的结局——被削爵软禁,最后病逝于府中,连个谥号都没能留下。

这样一个忠勇的将才,却落得如此下场,只因为恪守忠义,生错了时候。

可现在不一样了,朱雄英活下来了,靖难之役的***断了,徐允恭不必再困在南京的方寸之地,不必再为了忠义二字纠结至死。

“舅父,”朱高炽的语气郑重起来,“这岭北,是你的舞台。你想修多少烽燧,我就调多少民夫;你要多少粮草,我就让詹徽从商税里给你拨;谁敢不服你,我亲自带铁骑来帮你撑腰。”

他笑了笑,眼里闪着狡黠的光,“将来你在这里立了功,史书上会写‘魏国公嫡子徐允恭,镇守岭北十余年,拓地千里,胡汉归心’——多风光。”

徐允恭看着朱高炽年轻却沉稳的脸,忽然觉得眼眶发热。

他想起小时候,高炽总爱追着他喊“大舅”,总把最好的点心分给他;想起这次出征,高炽明明可以坐镇后方,却非要跟着亲卫冲在前面……原来这些年,高炽一直都在看着他,记着他的才干,等着给他一个机会。

“殿下……”徐允恭猛地单膝跪地,铁甲砸在地上发出闷响,“臣,徐允恭,谢殿下信任!”

“起来吧。”朱高炽扶起他,拍了拍他膝盖上的雪,“我不要你的谢,要你的岭北。三年后我再来,要是看到商路通了,部落服了,百姓笑了,我就奏请陛下,给你记个头功,让魏国公府的牌坊,再添一块‘镇守漠北’的匾额。”

徐允恭重重地点头,胸腔里像是燃着一团火。

他忽然觉得那些压在心头的郁气全散了,那些关于未来的迷茫也烟消云散了。

眼前的岭北不再是苦寒之地,而是他徐允恭证明自己的疆场;那些规划中的商路烽燧,不再是枯燥的章程,而是他亲手绘制的蓝图。

“殿下放心!”徐允恭的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豪情,“臣定不负所托!三年内,臣必让岭北通路、开市、安民心!若不成,臣……”他顿了顿,目光如炬,“臣愿自刎谢罪,以谢殿下,以谢殿下之恩!”

朱高炽看着他眼里的光,忽然想起史书中那个沉默的徐辉祖。

若是泉下有知,那位困于南京的舅父,看到如今能在岭北放声立誓的徐允恭,会不会也露出笑容?

“好。”朱高炽笑着点头,“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帐外的风雪不知何时停了,一缕阳光从云缝里漏下来,照在舆图上的岭北地界,像给那片土地镀上了层金边。

徐允恭转身走出帅帐时,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他的亲卫发现,将军的腰杆挺得笔直,仿佛有股无形的力量,正从这片冰封的土地里,顺着他的靴底,钻进他的骨头里。

朱高炽站在帐内,看着徐允恭的身影消失在远处的营寨里,忽然拿起桌上的茶盏,对着阳光举了举。

茶雾袅袅中,他仿佛看到了多年后的岭北——商队的驼铃响彻草原,烽燧上的明军笑容坦荡,而徐允恭牵着马,站在和林新城的城门下,接受着各族百姓的朝拜。

这一次,历史该换个写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