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467章 自今日起,草原属于大明了!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467章 自今日起,草原属于大明了!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2 15:59:14 来源:源1

第467章自今日起,草原属于大明了!(第1/2页)

“草原,自今日起,是大明的草原!”

此话一出,全场皆寂。

朱高炽再次举起金锤,指向北方,“朝廷已在岭北设都司,开通商路!凡我大明子民,有敢去拓荒垦殖者,朝廷分田免税;有敢去经商贸易者,榷场护你周全!”

他的目光扫过一张张激动的脸,字字如金石落地:“去那里种粮,去那里牧马,去那里把大明的旗帜,插遍每一寸土地!”

朱雀大街上的欢呼仿佛被瞬间掐断,连风都停在了柳梢上。

百姓们张着嘴,互相看着彼此眼中的震惊,连挑菜的老汉都忘了肩上的扁担,教书先生的手指悬在半空,忘了要捋胡须——这句话太重了,重到让他们一时间忘了该如何反应。

短暂的沉默之后,则是震耳欲聋的欢呼雀跃之声。

“大明万岁!”

“陛下万岁!”

“胖殿下万岁!”

喊声浪涛般滚过城门,连城墙的砖缝里都仿佛灌满了沸腾的热气。

草原属于大明?

这可是中原王朝历朝历代都没实现的壮举啊!

老人们想起听祖辈说过的故事:秦将蒙恬北击匈奴,夺下河套却也只修了长城,终究没能越过阴山;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塞,追到狼居胥山就勒马而还,饮马瀚海也只是一时之盛;东汉窦宪燕然勒功,大胜之后依旧将边防线缩回漠南;唐太宗击败突厥,也只是让他们称臣纳贡,终究没把漠北划入版图;宋太祖、宋太宗倒是想收复燕云,连长城都摸不到边,更别提草原;元虽起于漠北,入主中原后反倒把老家当成了流放罪臣的蛮荒之地……

那些王朝的铁骑纵然能踏破草原,却像一阵风似的来,一阵风似的去——赶走了蛮夷,却守不住空旷的牧场,更别说让草原真正姓“汉”。

秦的长城挡得住马蹄,挡不住人心思归;汉的和亲换得了暂时安宁,换不来长久臣服;唐的羁縻制度看似包容,终究是部落自管、时叛时降;宋的岁币买得了苟安,却连自家疆土都保不全。

说到底,不是打不过,是打下来之后不知道怎么守,守下来之后觉得不划算——草原的风沙吹散了多少雄心,也冻僵了多少帝王的远谋。

历代王朝虽然也会出塞征战,但将草原蛮夷赶跑了之后就会班师,根本守不住草原,或者说也没想过占据草原。

毕竟草原贫瘠,根本不能耕种,这是刻在中原人骨子里的常识。

漠北的风沙能吹裂石头,冬天的严寒能冻掉耳朵,除了牛羊和野草,看不见半亩能种麦子的土地。

中原王朝以农为本,守着这样一片“不能产粮”的土地,在他们看来简直是自讨苦吃。

占据漠北草原,不但毫无用处,反而要派遣大量将士驻守,从关内运粮、运盐、运铁器,千里迢迢的辎重消耗能拖垮半个国库。

汉武帝打匈奴打得国库空虚,连盐铁都要官营才能填补亏空;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耗尽天下民力,最终酿出江城之变;唐太宗晚年也因对西域的连年用兵而民力凋敝,临终前不得不下罪己诏——这些教训,读书人能从史书中背出一长串,寻常百姓也能说出个大概。

谁都知道,打仗就是打钱粮。

汉武帝时,为了支撑对匈奴的战事,连七岁孩童都要缴纳口赋,民间马匹几乎被征调一空;隋炀帝征高句丽,运河上运粮的民夫日夜不休,尸体顺着河道漂向下游,最终激起了瓦岗寨的烽火;唐太宗晚年攻伐龟兹、焉耆,关中百姓为了转运粮草,秋收后还要赶着牛车跋涉千里,来年春耕时田地里都见不到壮劳力……

这些帝王哪个不是雄才大略?

可一旦陷入边疆的长期征战,再好的家底也经不住消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67章自今日起,草原属于大明了!(第2/2页)

兵甲要锻造,粮草要转运,伤兵要救治,阵亡要抚恤——每一项都像填不满的窟窿,最终只能把负担压到百姓身上。

史书里写着“海内虚耗”、“民不聊生”,民间传着“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说到底,都是血的教训。

可今日,大明做到了!

不是赶走了哪个部落,不是接受了哪个大汗的投降,而是实实在在地在岭北设了都司,修了驿道,开了商路,连拓荒垦殖、经商贸易都摆到了台面上。

这不是一时的征战,是要把草原当成自家的土地来经营;不是把蛮夷当成对手来驱赶,是要让他们跟着大明的规矩过日子。

“难怪要抓两个大汗回来!”人群里有人恍然大悟,“这是告诉草原上的人,以后再没什么‘黄金家族’说话的份了!”

旁边立刻有人接话:“可不是嘛!皇孙殿下都说了,让咱们去拓荒经商,这是要把草原变成咱们的粮仓、牧场啊!”

一个曾在驿站帮过忙的小吏挤到前面,大声说:“我听说岭北的商路都规划好了,从广宁卫一直通到西域,咱们的茶叶、丝绸运过去,能换回来成群的牛羊!”

这话像火星掉进了干柴堆,瞬间点燃了百姓的热情——不能耕种又如何?能做生意、能养牛羊,照样能过上好日子!

欢呼声再次掀起**,比刚才更响、更烈。

那些曾经觉得“守草原得不偿失”的疑虑,在“大明做到了”的事实面前,碎得像阳光下的冰碴。

百姓们望着朱高炽手中的金锤,望着囚车里狼狈的蒙古大汗,忽然觉得胸口里堵着的一股气顺畅了——原来中原王朝不止能守着长城,还能把旗帜插遍草原;原来汉人不止能种好自家的田,还能在漠北的土地上,活出另一番模样。

“去草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立刻有人响应:“对,去拓荒!朝廷分田免税,怕什么!”“我表哥是铁匠,正好去榷场做生意!”

朱高炽看着眼前沸腾的人群,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知道,这一刻,大明的子民心里种下的不只是骄傲,还有一种更珍贵的东西——那是对土地的渴望,是对远方的勇气,是相信“大明能做到”的底气。

而那两座囚车里,脱古思帖木儿依旧麻木地垂着头,也速迭儿则死死咬着牙——他们或许永远不会明白,这场欢呼里藏着的力量,远比千军万马更能改变草原的命运。

因为从这一刻起,草原不再是蛮夷的牧场,而是大明子民心中,可以去闯荡、去建设的家园。

“大明万岁!”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紧接着,这三个字就像潮水般淹没了整条大街。百姓们互相拉着手,笑着跳着,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他们想起了元末的战乱,想起了颠沛流离的日子,而现在,他们的王师能生擒蒙古大汗,他们的朝廷敢向草原喊话,这份骄傲,是用一场场胜利堆起来的。

也速迭儿似乎被这阵仗惊醒了,缓缓抬起头,看着欢呼的人群,看着朱高炽手中高举的金锤,忽然浑浊的眼中滚下两行泪。

他停止了嘶吼,呆呆地望着那片明黄的龙旗,仿佛终于明白,自己输掉的不只是一场战争,而是整个草原的未来。

朱标走到朱高炽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里带着笑意:“你小子,总能把民心都拢到一处。”

朱高炽放下金锤,看着眼前这片欢腾的景象,笑道:“不是咱能拢,是大明的刀够硬,百姓的心够齐。”

阳光穿过拱门,照在欢呼的人群脸上,照在囚车的铁栏上,也照在朱标与朱高炽相视而笑的脸上。

远处的钟鼓楼传来报时的钟声,浑厚而悠长,仿佛在宣告:一个属于大明的新时代,正在这欢呼声中,缓缓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