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519章 万事俱备!点火开炉!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519章 万事俱备!点火开炉!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9 16:21:31 来源:源1

第519章万事俱备!点火开炉!(第1/2页)

事实上,坩埚炼钢并非朱高炽首创,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雏形,考古发现的春秋“块炼渗碳钢”,就有使用简易坩埚冶炼的痕迹。

到了汉朝,坩埚炼钢法发展到鼎盛,工匠们用陶制坩埚炼钢,炼出的钢强度高、韧性好,不仅用来制造环首刀、弩机等兵器,还用来打造农具、工具,硬生生支撑了大汉雄兵北击匈奴、西通西域,杀出了“强汉”的威名。

只是可惜,这种先进的坩埚炼钢法在南北朝时期因战乱失传——工匠流离失所,技艺无人传承,陶制坩埚的配方和冶炼技巧渐渐淹没在历史中。

反倒是通过丝绸之路,坩埚炼钢的技术传到了印度,印度工匠在此基础上改良,用当地的优质铁矿和独特的坩埚配方,制造出了赫赫有名的*****——这种刀表面有独特的水波纹,锋利无比,能轻易斩断铠甲,在中世纪的欧亚大陆威名远扬。

如今朱高炽重拾这一工艺,还用石墨替代陶土做坩埚,不仅解决了传统坩埚耐高温不足的问题,还能实现批量生产,相当于让大明的炼钢技术一下跨越了千年,直接迈入大规模工业化炼钢的时代。

高炉炼铁、坩埚炼钢……这些新鲜古怪的玩意儿,全都是李铁匠这些匠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的东西——他们祖祖辈辈炼铁,用的都是一人多高的土炉,靠人工拉皮囊鼓风,炼一炉铁要耗上大半天;可现在的高炉高七丈多,靠水力鼓风,三个时辰就能出一炉铁,还能一次性装几十石原料;以前炼钢要么靠炒、要么靠锻,现在却要把铁料装进“黑石头做的罐子”里烧,这些超出认知的操作,让老匠人们心里满是疑惑,甚至觉得有些“离谱”。

他们私下里也会议论:“这么高的炉子,万一塌了可怎么办?”

“这黑罐子装铁水,真能炼出好钢?”

偏偏这位胖殿下想要这么搞,而且该给的工钱还一分不少——拆旧炉时按天发钱,建高炉时额外给补贴,就算是学习新工艺的空闲时间,也照样有口粮和工钱。

李铁匠这些老匠人心里清楚,不管这新法子靠不靠谱,至少眼下的日子是真的好过了:家里的米缸满了,孩子能吃上糖了,老人看病也能拿出钱了。

所以就算铁匠们心中再如何嘀咕、如何看不起朱高炽这些“异想天开”的做法,表面上还是恭恭敬敬的,殿下说拆炉就拆炉,说建炉就建炉,说学新工艺就跟着学,半句怨言都没有。

只要你愿意给钱,别说什么把炼铁炉给推了,你就算是把这遵化铁厂给砸了,大家也敢跟着你干!

对匠人们来说,手艺是吃饭的本事,可银子是活下去的根本。

以前跟着贪官干,累死累活还吃不饱饭;现在跟着皇孙殿下干,不用饿肚子还能拿现钱,就算做法再古怪,只要能挣钱,他们就愿意配合。

有年轻匠人甚至私下说:“殿下就算让咱们用新炉子炼金子,只要给够钱,咱也敢试试!”

这种“给钱就听话”的背后,藏着的其实是匠人们对安稳生活的渴望——毕竟在这个年代,能遇到一个不克扣、不拖欠,还愿意为匠人着想的官,比遇到好手艺还难。

一切准备就绪,朱高炽站在高炉前,看着那一排高耸入云的青砖高炉,眼中不断闪烁着精光——这不仅是一座座炼铁炉,更是大明工业崛起的基石,是远征美洲、开拓四海的底气。

“准备开炉吧!”他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目光扫过一旁待命的工匠,“按照你们之前操作的步骤进行,千万不要慌!”

这炼铁炼钢可不是儿戏,高炉里是上千度的高温铁水,一旦炉体开裂、铁水泄漏,或是鼓风装置出了差错,轻则毁了炉子,重则会让工匠葬身火海,连尸骨都留不下。

朱高炽特意让周显调来了十辆水车守在炉边,就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

李铁匠可是一辈子的铁匠,从学徒到掌炉,见过太多炼铁时的意外,哪里不明白这些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19章万事俱备!点火开炉!(第2/2页)

他亲自站在第一座高炉前,手里攥着指挥用的铜锣,安排的人手也全都是在铁厂干了十年以上的老匠人——谁负责添料、谁负责看火、谁负责监控鼓风,都分工得清清楚楚。

他还特意叮嘱:“一会儿开炉,你们都盯着炉体和出铁口,只要看到有火星外泄、炉壁开裂,不用等我下令,立刻往水车那边撤!”

今天是第一次全程开炉,是遵化铁厂从旧工艺转向新工艺的关键日子,更是铁厂能否重新量产钢铁的生死线。

所以不仅仅只是朱高炽和朱雄英、一众铁匠,连平日里专注于商务的周显也亲自赶了过来。

他站在人群后,手里还拿着一本账册,上面记着建炉、买石墨、发工匠工钱的总开支——足足花了朝廷十五万两白银,这可不是小数目,足够养活一支千人军队半年。

周显来这儿不是想看热闹,就是想看看这被朝臣私下敬畏有加的朱高炽,到底能不能捣鼓出些名堂来。

毕竟,朝廷可是花了真正的大价钱!

朱高炽给匠人按天发工钱、顿顿管饱,这半年来额外支出的粮米和银子,已经让户部的官员多次上奏抱怨;还有建高炉、买石墨的花费,更是让不少朝臣直言“浪费国库”,甚至有人在朱元璋面前弹劾朱高炽“好大喜功、肆意挥霍”。

那现在钱给你了,从山东调石墨的人手、从津铁坊调的技术工匠也给你了,你他娘地就算是“花钱听个响”,那也要捣鼓出来些新东西吧?

更何况,你还把人家铁匠赖以为生的几十座旧炼铁炉全给推了,换成了这些看着气派却没经过验证的高大炼铁炉——这他娘地要是不能炼铁,你朱高炽身为皇孙,大不了拍拍屁股回南京,可这些靠手艺吃饭的铁匠,以后该怎么活?

天津的水师等着铁造舰,北方的边军等着铁铸炮,这些需求要是跟不上,谁来担这个责任?

所以,事关多方利益,没人不关心。

工匠们眼巴巴地看着朱高炽,盼着新炉能炼出铁,保住自己的饭碗;周显盯着高炉,盼着能出成果,好给朝廷、给户部一个交代;连常茂、康铎带来的羽林卫,也都伸长脖子张望——他们虽不管盐铁,却知道这铁厂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水师的强弱,关系着大明的安危。

所有人的目光里,都掺着期待与质疑,希冀着朱高炽能给大家留下一条活路。

“可别瞎折腾了!”人群里有人小声嘀咕,“要是炼不出铁,咱们一家子都得喝西北风!”

这话虽轻,却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你朱高炽想建功立业、想推新工艺都好,别把大家的生路断了。

不然到时候遵化铁厂彻底报废,朝廷追责下来,你这位皇孙或许能从轻发落,可他们这些工匠、这些地方官,怕是都要跟着倒霉,你朱高炽也未必能落得好果子吃!

朱高炽迎着众人复杂的目光,心中依旧镇定自若。

他清楚这些人的顾虑,也明白这场开炉的分量,可他更清楚,自己带来的工艺绝不是“瞎折腾”——后世验证过的高炉炼铁、坩埚炼钢,怎么可能输给这个时代的土法工艺?

你们懂个锤子的炼钢!他在心里暗笑,今儿个小爷就让你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钢铁,什么才是能撑起大明盛世的工业力量!

随后,朱高炽不再犹豫,对着李铁匠和工匠们果断下达了命令:“点火,开炉!”

李铁匠深吸一口气,举起铜锣“哐当”敲了一声。

早已守在高炉底部的工匠,立刻将点燃的焦炭扔进炉膛,又打开了水力鼓风的水闸——“哗啦啦”的水流声响起,连接着炉膛的鼓风管道开始送风,炉膛里的焦炭瞬间被吹得更旺。

橘红色的火焰从炉口冒出,映红了半边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