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522章 巨大成功!大明工业的未来!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522章 巨大成功!大明工业的未来!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9 16:21:31 来源:源1

第522章巨大成功!大明工业的未来!(第1/2页)

匠人不知道的是,生铁熔点本就比纯铁低,当碳与氧气持续结合、生铁水中的碳含量逐渐降低时,铁水的熔点也在随之提高,质地也从脆硬慢慢向坚韧转变。

在场的老匠人隐约明白其中关联——钢铁产品中,碳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性能:碳含量越低,钢铁越柔软,适合打造锄头、犁铧这类需要弯折却不易断的农用工具;碳含量越高,钢铁则越脆硬,虽锋利却易折,需在“韧”与“硬”之间找到平衡。

像刀剑、盔甲这类既要硬度能抵御冲击,又要韧性能承受弯折的兵器,就必须用碳含量适中的高碳钢,而以往要得到这样的钢,需经过反复锻打,耗时耗力。

那么,这一系列从未试过的流程下来,真能炼出合格的钢吗?

在场众人心里都打着鼓,连周显都往前凑了几步,目光紧紧盯着炒铁炉的方向。

不用怀疑,因为李铁匠已经给出了答案。

他站在炒铁炉旁,双眼紧盯着炉内铁水的变化,待铁水从亮红转为暗红、表面泛起一层薄壳时,立刻拿起长嘴钳,稳稳地从炒铁炉中夹起一个拳头大小的通红铁团儿。

铁团儿刚离开炉口,便散发出刺眼的红光,李铁匠快步走到锻锤旁,将铁团儿放在砧台上,对着负责操控锻锤的工匠点头:“打!”

锻锤落下,“哐当”一声巨响,铁团儿被砸得扁了几分,表面的氧化铁皮簌簌脱落。

李铁匠却没停,依旧指挥着锻锤反复敲打,还时不时用长嘴钳翻动铁团儿,将表面的铁屑一一敲落。

这一幕引起了所有人的好奇,连朱高炽都往前走了几步,想看清铁团儿的变化。

随着锻锤的每一次敲击,火星四溅,却再也没在铁团儿表面留下凹陷痕迹——以往用旧炉炒出的铁,敲上十几下就会出现裂纹,可这块铁,任凭锻锤反复捶打,依旧保持着完整的形状,甚至在锤击下愈发光亮。

待铁团儿冷却几分,李铁匠拿起它,用手指弹了弹,发出“当当”的清脆声响,再试着掰了掰,铁团儿微微弯曲却没有断裂——这块铁又韧又硬,堪称是极品!

很显然,这是一块上等的好钢!

不是只能做农具的软铁,也不是一折就断的脆铁,而是足以锻造宝剑、打造盔甲的高碳钢!

李铁匠举起这块钢,声音因激动而沙哑:“是精钢!真正的精钢啊!”

四周一片哗然!原本还在小声议论的人群,瞬间爆发出震天的惊呼:

“我的老天爷啊!这竟然是精钢!”

“你们看见了吗?看见了吗!锻锤砸上去都没痕迹啊!”

“这第一炉就炒出精钢了啊!以前咱们炼十炉都未必能出一炉好钢!”

这是什么神迹啊!

数千匠人全都陷入了震撼之中,有人忍不住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有人激动得手舞足蹈,甚至当场跪倒在地,对着高炉磕头;还有年轻匠人冲上前,围着李铁匠手里的精钢,恨不得凑上去摸一摸——他们这辈子都在跟铁打交道,却从未见过如此优质的精钢,更没想过,只用半天时间,靠一座高炉、一座炒铁炉,就能炼出这样的宝贝!

周显拿着一块刚敲下来的钢屑,反复查看,手指能感受到钢屑的坚硬与光滑,心里彻底服了——之前朝臣们还质疑朱高炽“浪费国库”,可现在,光是这一炉精钢,就足以抵得上旧炉半个月的产出,更别说这钢的质量远超以往。

照这个速度,大明水师的火炮、边军的盔甲,很快就能用上最优质的钢材,朝廷花的钱,何止是“值了”,简直是赚翻了!

常茂和康铎更是激动得拍起了手——他们太清楚好钢的重要性了!

以前军中的兵器,用不了多久就会生锈、卷刃,火炮更是容易炸膛,可要是用这种精钢打造兵器,士兵们上了战场,就能多一分胜算!

朱高炽看着陷入狂喜的人群,脸上露出了笑容。

炼铁需要的温度大概是一千一百到一千三某度,足以让铁矿石熔融成生铁;但炼钢不同,要去除生铁中多余的碳、硫、磷等杂质,最起码需要一千五某度往上的高温,甚至要达到一千六百到一千七百摄氏度——这样的高温,才能让杂质充分与氧气反应,形成炉渣排出。

而遵化铁厂以往的旧炉,靠人工拉皮囊鼓风,最多只能把温度升到一千两某度,连炼铁都得反复添料、耗时耗力,炼钢更是想都不敢想,就算勉强尝试,炼出的也只是脆硬不堪的“伪钢”,根本无法使用。

事实上,历朝历代的冶铁业都长期受含磷量过高的困扰。

这问题根源有二:一是铁矿质量,北方铁矿多伴生磷矿,开采时很难完全分离,导致原料本身就含磷;二是铸铁技术,旧炉冶炼时无法精准控制温度和反应过程,磷元素不仅没被去除,反而会融入铁水中,形成“冷脆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22章巨大成功!大明工业的未来!(第2/2页)

北方的冬天尤其寒冷,气温低至零下十几度,高含磷量的铁器在低温下会变得异常脆弱,稍一弯折就会断裂——边军曾试过用旧炉铁打造盔甲,结果冬天行军时,盔甲铁片被寒风一冻,竟能徒手掰碎,严重制约了铁器在军事、民生上的发展。

而冶铁业里比磷更可怕的杀手,那就是——硫。

硫在铁水中会形成硫化亚铁,这东西熔点极低,只有一千一百九十八度,比铁的熔点低了足足五某度。

用含硫量高的铁打造器物,高温下会变得极易碎裂,也就是俗称的“热脆”;就算在常温下,也会因硫元素的存在变得疏松多孔,根本承受不住外力冲击。以往旧炉用原煤炼铁,原煤中本身就含有大量硫分,这些硫会随着燃烧融入铁水,导致炼出的铁十有**是“热脆铁”,能用来造农具就不错了,想造兵器、火炮更是天方夜谭。

所以,在朱高炽看来,用原煤直接炼铁,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错误,相当于把整个冶铁行业带上了歧途!

其实解决含硫量超高的办法并不复杂,核心就是炼制焦炭——将原煤隔绝空气高温加热,让煤中的硫分、水分、挥发性杂质充分燃烧或挥发,剩下的焦炭不仅含硫量极低,还能提供更持久、更稳定的高温。

用焦炭来冶铁,既能避免硫元素污染铁水,又能让炉温稳定在一千五某度以上,从根源上解决“热脆”问题。

解决了硫的问题,再利用高炉内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鼓风装置向炉内输送充足氧气,让氧气与铁水中的磷、碳等杂质反应,磷会形成磷酸铁进入炉渣,碳则会生成二氧化碳排出,最终得到去除了硫、磷等有害元素的纯净铁水。

这才是冶铁炼钢最正确的做法,也是后世工业化冶铁的核心原理。

而想要高效实现这一步,最常见、最成熟的方式就是——高炉炼铁。

高炉凭借庞大的容积和稳定的热循环,能让焦炭充分燃烧,持续维持高温,同时通过分层布料(上层铁矿石、中层焦炭、下层石灰石),让原料与焦炭、氧气充分接触,最大化提升反应效率。

更关键的是,高炉可以通过水力、机械等动力驱动鼓风,摆脱对人工的依赖,保证炉温稳定,这是旧土炉完全无法比拟的优势。

说起来,高炉的建造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接地气”。

在后世的五十年代末“***”时期,华夏曾号召全国人民参与炼钢铁,彼时不仅工厂建造大型高炉,连偏远地区的小学学生、农村生产队的村民、城镇副食品商店的售货员,都能组成一个个简易炼铁小组,用砖块、黄泥、铁丝网等简易材料,搭建起一两米高的小型高炉,靠着简单的鼓风装置,就能炼出铁水。

虽然当时的“土高炉”存在技术粗糙、产量低等问题,但也从侧面证明,高炉的核心原理并不复杂,只要掌握“高温、密封、持续鼓风”的关键,就算是普通人也能搭建并使用。

放在技术条件更成熟的明初,有朱高炽提供的精确图纸,有经验丰富的工匠把控质量,有石墨这种优质耐火材料做内衬,建造高七丈五尺、容积二十立方米的高炉,更是水到渠成。

遵化铁厂的工匠们或许不懂“氧化还原”、“含硫量”这些理论,但他们能通过实践感受到——用焦炭、靠高炉炼出的铁,比旧炉铁更韧、更硬,能轻松打造出以往造不出来的兵器、农具。

这种肉眼可见的差距,比任何理论都更有说服力,也让他们对新高炉、新工艺愈发信服。

朱高炽走到李铁匠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李师傅,这只是开始。等所有高炉、炒铁炉都运转起来,咱们一天能炼出的精钢,能武装一小支军队!”

李铁匠用力点头,手里紧紧攥着那块精钢,眼眶都红了:“殿下放心!从今往后,咱们遵化铁厂,定能炼出更多好钢,为大明打造最好的兵器!”

这么好的精钢,还能炼不出神兵吗?

夕阳的余晖洒在炒铁炉上,炉内的铁水还在继续炒炼,锻锤的“哐当”声与匠人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遵化铁厂的上空。

这一炉精钢的诞生,不仅打破了旧工艺的局限,更让所有人看到了大明工业的未来——有了这样的技术,这样的产能,大明的铁脉终将贯通,大明的疆土,也终将因这一块块精钢,变得更加坚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