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577章 天子亲迎!四小只的巅峰时刻!

第577章天子亲迎!四小只的巅峰时刻!(第1/2页)

京城外的官道上,旌旗招展,人声鼎沸。

往日里只有重大庆典才会出现的仪仗,此刻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侧,锦衣卫与禁军将士手持兵器,维持着秩序,百姓们挤在道路两旁,踮着脚好奇地张望——这样的阵仗,他们只在当年北伐大军凯旋时见过,可如今北疆太平多年,并未听说朝廷有战事,众人心中满是疑惑。

“这是怎么回事?陛下怎么亲自出城了?”一个老农拉着身边的商贩问道。

商贩摇摇头,眼中满是困惑:“谁知道呢?前几日听说有船队从海外回来,难不成是带回了什么宝贝?”

“再宝贝,也不至于让陛下和太子殿下,还有满朝文武都来迎接吧?”

人群中议论纷纷,大家都在猜测这阵仗背后的缘由。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伴随着“驾!驾!”的吆喝声,一队骑兵疾驰而来。

为首的四人,正是从勘察加返回的朱高炽、朱雄英、李景隆与徐增寿。

四人一路快马加鞭,脸上还带着旅途的风尘,此刻正有说有笑——朱雄英还在念叨着没能去成美洲的遗憾,李景隆则在讲着美洲部落的奇闻,徐增寿时不时补充几句,朱高炽笑着听着,偶尔插言安抚朱雄英,气氛轻松愉快。

可当他们转过一道弯,看到前方官道上的景象时,四人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连马速都慢了下来。

朱雄英瞪大了眼睛,下意识地说道:“这……这是皇爷爷的仪仗?还有我爹,和那么多大人……”

李景隆与徐增寿也愣住了,他们虽知道粮种重要,却从未想过会有如此盛大的迎接场面。

朱高炽最先反应过来,连忙勒住马缰,翻身下马,其余三人也紧随其后。

四人整理了一下衣袍,快步走到仪仗前方,对着端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以及身旁的太子朱标,还有满朝文武,双膝跪地,齐声行礼:“孙儿(臣)朱高炽、朱雄英、李景隆、徐增寿,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元璋原本还端坐着,见四人跪地,立刻笑着起身,大步走下龙撵,亲自上前搀扶朱高炽:“好孙儿,快起来!一路辛苦了!”

他又依次扶起朱雄英、李景隆与徐增寿,拍了拍他们的肩膀,眼中满是欣慰,“都起来,别跪着了,朕等你们好几天了!”

百姓们见此情景,更是惊讶不已——皇帝陛下不仅亲自出城,还亲自搀扶几个年轻人,这四人到底带回了什么,能让陛下如此重视?

人群中的议论声更大了,大家都伸长了脖子,想知道答案。

朱元璋拉着朱高炽的手,回到龙撵旁,却没立刻坐下,而是神情郑重地看着他,压低声音追问道:“炽儿,你老实跟朕说,你们从美洲带回来的,真的是亩产能有二三十石的高产粮种?没弄错?没夸大?”

他一生征战四方,从濠州起兵到平定天下,见过太多因缺粮而饿殍遍野的惨状——当年与陈友谅对峙鄱阳湖,军中曾因粮草断绝险些溃散;北伐蒙元时,无数士卒因粮草不济冻饿而亡;即便登基称帝后,每逢灾年,河南、陕西等地的流民仍会背井离乡,啃树皮、吃草根的景象屡见不鲜。

老朱比谁都清楚,粮食是百姓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国家稳定的基石。这些年,他虽励精图治,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可中原土地有限,人口却逐年增多,再加上气候多变,旱涝灾害频发,各地仍时有饥馑。

一旦粮价暴涨,便容易引发民变,威胁大明统治。

若是真有这般亩产能达二三十石的高产粮种,不仅能填补粮食缺口,让百姓不再受饿殍之苦,还能囤积更多粮草以备不时之需;更重要的是,粮足则百姓安,民安则国稳,大明无需再因粮食问题忧心忡忡,无论是应对边患,还是推进美洲开拓,都能无后顾之忧,根基自然便能彻底稳固。

朱高炽看着老朱眼中的期待与急切,笑着点头,语气坚定:“皇爷爷,孙儿不敢欺瞒您!这粮种是景隆与增寿从美洲的殷商部落得来的,子庚首领还亲自演示了耕种方法,景隆与增寿也让士卒详细记录了培植要点。玉米、红薯、土豆这三种主要粮种,亩产确实能达到二三十石,而且耐旱耐贫瘠,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地,都能种植。孙儿已经让人把粮种带来了,就在后面的马车上,您一看便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77章天子亲迎!四小只的巅峰时刻!(第2/2页)

“好!好!好啊!”朱元璋听到肯定的答复,瞬间狂喜,忍不住叉腰大笑起来,笑声洪亮,传遍了整个官道。

往日里威严的帝王,此刻竟像个得到心爱玩具的孩子,眼中满是激动与喜悦。

他转身对着太子朱标,声音都有些颤抖:“标儿,你听到了吗?是真的!有了这些粮种,咱们大明的百姓,再也不用饿肚子了!再也不会有‘易子相食’的惨剧了!”

朱标也激动得眼眶发红,走上前握住朱高炽的手,声音哽咽:“好!都是好孩子!辛苦你们了!你们为大明,为百姓,立了大功!”

满朝文武更是振奋不已,纷纷上前道贺,翰林院学士激动地说道:“陛下!此乃天赐大明!有此粮种,我大明定能国泰民安,万代兴盛!”

户部尚书赵勉也连忙上前一步,躬身说道:“臣这就安排户部下辖的农官,即刻挑选肥沃土地着手试种!从育种、耕种到收获,全程派专人盯守,定要尽快摸透培植规律,将粮种推广到全国各地,让百姓早日受益!”

说罢,他还不忘补充,“臣已想好,先在应天、凤阳等地开辟试验田,这些地方气候适宜,农官经验丰富,定能不负陛下与殿下所托。”

但朱高炽却摆了摆手,脸上带着温和却坚定的笑容:“赵尚书的心意,我们明白。只是这粮种一事,此次暂且不交给户部打理了,我之所以亲自带着粮种回京,就是为了亲自盯着培育事宜——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每一步都要亲自过目,确保万无一失。”

这话一出,不仅赵勉愣了一下,满朝文武也有些意外。

朱高炽见状,连忙解释道:“诸位大人莫要误会,并非我信不过户部,实在是这高产粮种太过金贵,关乎大明社稷安危与亿万百姓生计,容不得半分差错。咱们从美洲带回的粮种数量本就有限,每一粒都来之不易,是水师儿郎闯过风暴、熬过疾病,甚至付出性命才换来的。”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郑重:“若是交给户部,万一有官员因经验不足误了培育时机,或是有人尸位素餐、敷衍了事,把这些好不容易得来的粮种给养死、种废了,咱们去哪里再找第二份?到时候,不仅辜负了水师儿郎的牺牲,更会让无数盼着吃饱饭的百姓失望,那才是真的没地方哭去!”

朱元璋站在一旁,听着朱高炽的话,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带,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朱高炽素来沉稳谨慎,做事从不出纰漏,且对粮种之事极为上心——从勘察加一路亲自护着粮种回京,这份重视程度远超旁人。

再者,户部虽掌管农务,可此前从未接触过美洲粮种,确实存在经验不足的风险,一旦出了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片刻后,朱元璋抬起头,眼中闪过决断,对着众人说道:“高炽说得在理!这粮种培育之事,就依他的意思,由他亲自负责。”

他看向朱高炽,语气中满是信任,“你这孩子,打小就稳重,做事靠谱,从不让朕失望。这次粮种培育,朕信你能做好。需要什么人手、物资,尽管跟朕说,朕全力支持你!”

朱高炽连忙躬身领命:“谢皇爷爷信任!孙儿定不辱使命,定会尽快培育成功,早日将粮种交给户部推广,让大明百姓早日吃上饱饭!”

赵勉也反应过来,连忙说道:“殿下考虑周全,臣自愧不如!往后户部定会全力配合殿下,无论是挑选农官协助,还是调配农具、肥料,臣都随时听候差遣!”

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表示会支持朱高炽的培育工作。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对着众人说道:“粮种培育是眼下第一要务,所有人都要全力配合高炽。待培育成功,推广到各地后,朕再论功行赏!”

随后,他又看向朱高炽,笑着补充,“你刚回京,一路辛苦,先歇息两日,再着手准备培育之事。朕已让人在皇宫外的御田旁收拾好了院落,你随时可以去那边打理试验田。”

朱高炽再次谢恩,心中松了口气——他最担心的就是粮种培育过程中出现意外,如今得到皇爷爷的支持,又能亲自把控每一个环节,定能确保粮种顺利培育成功。

而满朝文武看着这一幕,也纷纷放下心来,他们知道,有朱高炽亲自负责,这关乎社稷的高产粮种,定能在大明的土地上扎下根来,为天下百姓带来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