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237章 郭桓?卧嘞个大槽啊!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237章 郭桓?卧嘞个大槽啊!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8 02:29:10 来源:源1

第237章郭桓?卧嘞个大槽啊!(第1/2页)

自家人!

小胖殿下绝对是自家人!

亲手将一个惊天大案送到自己手上,这比亲人还亲人呐!

毛骧强忍着内心的激动兴奋,忙不迭地点了点头。

“卑职明白!”他单膝跪地,右手重重按在胸口,“卑职愿以项上人头担保,定将幕后黑手连根拔起!”

见此情形,朱高炽满意地点头,取出一张密函。

“这是工业区与朝廷的粮食往来账目,你可借此核查漕粮流向。记住,此事牵连甚广,切不可打草惊蛇。”

毛骧接过密函时,双手微微颤抖。

翻身上马一路疾驰,寒风吹散了他额前的碎发,却吹不散眼中燃烧的斗志。

毛骧回到镇抚司后,立刻召集了所有的心腹千户。

“都给我听好了!”毛骧将霉变米粒摔在案上,惊得众人身躯微震,“小胖殿下亲托要案,漕粮案背后牵连八万流民生死。”

“从今夜起,京城十三座漕运码头,每个脚夫的鞋底都要扒开查!”

密令如瘟疫般迅速蔓延。

次日清晨,漕运码头的苦力们发现,往日只对官员点头哈腰的税吏突然变得凶神恶煞。

两名锦衣卫乔装成米商,在酒肆掷出一锭银子,掌柜的眯起眼睛:“要说蹊跷……半月前有批粮船,本该直运工业区,却在北仓多停了三日。”

得了这个线索,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锦衣卫最擅长之事,就是顺藤摸瓜,按图索骥。

更夫王三被带进诏狱时,裤腿还沾着码头的淤泥。

烙铁刚在火盆里烧红,他就抖如筛糠。

“我说!那晚有辆马车直接进了粮仓,车上插着户部令旗,赶车的……好像是……郭侍郎的贴身小厮!”

审讯室的消息传回镇抚司,毛骧正在绘制关系图的狼毫突然顿住。

郭侍郎?

哪个郭侍郎?

户部上下侍郎共四人,姓郭的也有二人,究竟是谁?

他连夜调阅三年来户部文书,目光突然被洪武十七年秋的浙西税粮记录黏住——本该上缴的四百万石秋粮,实际入库竟少了三分之一,而签字画押的,正是户部右侍郎郭桓。

案子查到这儿,毛骧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

“好好好!”

“这真是一场惊天动地的血腥大案啊!”

这桩案子若能办成,锦衣卫将真正成为悬在百官头顶的利剑,无人胆敢轻视!

次日清晨,毛骧带着文书策马直奔栖霞镇。

工业区烟囱腾起的白雾中,朱高炽正与朱雄英查看新制的琉璃镜模具,忽闻“锦衣卫毛指挥使求见”的通报,二人立刻来到僻静之处见了他。

“殿下,幕后主使已查明。”毛骧单膝跪地,将卷宗呈上,“正是户部右侍郎郭桓。他勾结地方布政使,私吞浙西税粮,又以陈粮充数调拨工业区……”

朱高炽的瞳孔猛地收缩,耳边轰鸣如雷。

郭桓这个名字,像一柄重锤砸开他记忆深处的闸门。

卧槽?

卧嘞个大槽?

这不就是他娘的郭桓案吗?

前世史书里,郭桓案牵连六部左右侍郎以下数百人,包括户部侍郎王道亨、礼部尚书赵瑁、兵部侍郎王忠、刑部尚书王惠迪、工部侍郎麦志德等朝堂重臣,以及整个六部上上下下的官吏几乎都与郭桓案件有牵连,形成庞大的贪污**网络,涉案粮额相当于全国秋粮总收入,老朱盛怒之下掀起腥风血雨,甚至连坐数万名富户,数万人因此而丧命!

此刻历史的齿轮竟在朱高炽眼前缓缓转动,冷汗顺着脊背浸透衣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7章郭桓?卧嘞个大槽啊!(第2/2页)

“高炽?”朱雄英见他脸色煞白,连忙扶住,“你怎么了?可是身体不适?”

朱高炽强压下翻涌的思绪,整个人都陷入了沉思。

作为熟读明史的穿越者,朱高炽对洪武四大案的认知早已刻入骨髓。

在他看来,空印案是朱元璋出于对权力失控的极度敏感,借题发挥整肃官僚体系;而其余三大案,实则都是帝王权衡利弊下的必然抉择。

蓝玉案虽株连甚广,却绝非无的放矢。蓝玉恃功而骄,蓄养庄奴、强占民田,甚至在军中安插亲信,大有拥兵自重之势。

更关键的是,随着太子朱标病逝、嫡长孙朱雄英早夭,皇太孙朱允炆因非太子妃常氏嫡出,与淮西武将集团并无深厚纽带。

为保皇权平稳过渡,朱元璋不得不挥泪斩马谡,以雷霆手段翦除潜在威胁。

这份帝王心术,虽冷酷却不得不这样做!

作为帝王,老朱没有什么错。

胡惟庸案则更是触及皇权核心。不论胡惟庸是否真有谋逆之举,其结党营私、打压异己,甚至妄图架空相权的行径,早已触碰到朱元璋最敏感的神经。

作为淮西集团的核心人物,胡惟庸的存在不仅威胁君权,更让朝中权力天平严重失衡。

朱元璋借此案废除丞相制度、削弱淮西势力,实为强化皇权的关键一击。

而四大案中,郭桓案最不应引发争议。

在朱高炽的记忆里,这场震动朝野的贪腐大案,远非表面上“郭桓一人贪腐”那么简单。

洪武十八年三月,御史余敏、丁廷举弹劾北平布政司官吏李彧、赵全德与户部右侍郎郭桓合谋盗卖官粮,郭桓随即下狱。

审讯却牵出惊人内幕:户部侍郎王道亨、礼部尚书赵瑁、兵部侍郎王忠等六部高官尽数涉案,甚至十二个布政司都深陷其中。

郭桓案的真相,实则藏在时间线的缝隙里。洪武十七年,郭桓才从地方调任户部侍郎,且因考核不达标未能晋升。

短短一年内,一个初入中枢的官员,如何能将整个六部乃至地方大员拖下水,构建起覆盖全国的贪腐网络?

压根就不可能嘛!

更遑论这个贪腐集团犯罪手段之复杂——私吞官粮、强征苛税、逼迫富户填亏空,堪称无恶不作。

一想到这儿,朱高炽敏锐意识到,这个庞大的贪腐集团必然早已成型。

郭桓或许只是新晋的核心成员,真正的幕后黑手,恐怕是像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这类久居中枢、根基深厚的高官。

他们利用职权,将六部变成贪腐温床,而郭桓案不过是撕开黑幕的突破口。

朱元璋雷霆震怒之下大开杀戒,既是严惩蛀虫,更是借此机会彻底清洗官僚体系的毒瘤。

所以,郭桓案从始至终都不是什么冤案,而是洪武大帝朱元璋坚决反腐的典型案例!

这场震动天下的大案,犹如一柄寒光凛冽的斩贪之剑,刺破了明初官僚体系中盘根错节的**毒瘤。

其涉案金额之巨令人触目惊心:数千万石官粮被侵吞,苛捐杂税堆积如山,无数百姓被逼得卖儿鬻女、家破人亡。

更令人发指的是,这个庞大的贪腐网络竟渗透六部核心,从户部到礼部,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利益共同体。

若不及时遏制,大明王朝的根基将在无声中被蛀空!

这个时候,老朱不杀人能行吗?

一想到这儿,朱高炽就重重地吐出了一口浊气。

难怪他听见“赵瑁”这个名字会觉得熟悉,合着在这儿等自己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