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宋秀 > 第一百五十五章 神武重甲 南北联盟

宋秀 第一百五十五章 神武重甲 南北联盟

簡繁轉換
作者:渔舟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3 15:29:35 来源:源1

第156章神武重甲南北联盟

这一发展战略,在史书上被誉为「先南后北」。

从赵匡胤的想法可知,他内心中一直是将消灭契丹,当作人生中的战略目标,这也符合历代英明开国之君的想法:

华夏政权要想长治久安,最重要的外部保障便是北方无强势的游牧政权。

而要想战胜强盛的游牧政权,名将是不可缺少的,但相比于让人津津乐道的名将,富庶稳定的国力才是根本。

或许由于人心莫测,谁都无法保证先南后北的战略能够一直稳步推进下去,但无论会出现何变数,优先发展积蓄国力是最重要的。

「父皇远见,儿臣晓得。

西征后儿臣会相机行事,请父皇放心!」

赵德秀的话,让赵匡胤脸上露出笑意。

爱子不日就要出征,他事先提点一番,乃是出于习惯使然。

事到如今,遍观赵德秀此前种种应对,他还有什麽不放心的呢?

看完城外荒田开垦详情后,赵匡胤领着赵德秀登上车驾,朝着汴京城返回。

在车驾中,赵匡胤主动提起一事:

「日前你曾上书,有意让神武军全军装备重甲,你是想凭藉步兵重甲优势,来抵抗北方骑军?」

作为当世名将,要不是被帝王身份所困,领兵平定天下一事,赵匡胤不是不能为之。

他自能一眼看出,赵德秀想要组建重甲步兵的目的。

神武军脱始于澶州军,一开始时澶州军人数不过两百。

南征一战后,赵匡胤为奖励赵德秀,将澶州军升为神武军。

这一变化,对赵德秀是有着诸多好处的。

最大的好处在于,赵德秀能直接掌控的军事力量,将会得到一个质量和数量上的大大提升。

神武军将不会再局限于地域,而是有资格成为能和捧日军,控鹤军等禁军精锐力量有着同等地位的存在。

「正是!」

赵德秀回答的相当果断。

于当下这一时期,宋朝禁军中是有着骑军建制的,例如领兵驻防潞州边境的昭义军,就大多是骑兵。

这得益于宋朝的禁军脱始于后梁丶后唐精兵。

但再好的基本盘,都抵不过数十年征战的消耗,另外优良战马是有黄金期的。

据赵德秀的观察,他发现宋军骑兵的战斗力与数量正在日益下降与减少。

这一趋势在后周时期就有出现,及至今朝,愈发引起赵德秀的重视。

为以备不虞,赵德秀认为尽早组建一支重甲步兵是明智的。

赵德秀口中的重甲指的是「步人甲」。

步人甲在唐朝时就有前身出现,及至五代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步人甲得到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世一系列锻铁技术的进步。

步人甲整体构造主要分为五部分:

头盔丶顿项丶身甲丶披膊丶膝裙,这五部分合起来甲片总数近两千枚,总重量约在六十斤。

步人甲全身从头到膝的绝大部分面积,被坚硬的铁甲包裹,寻常箭矢除非射中面部丶腋部等区域,不然难伤分毫。

而赵德秀曾听赵弘殷说过,李存勖亲军穿戴的步人甲,甚至都有着面甲的存在。

先进的锻造工艺配合上优秀的制造理念,让步人甲在当世拥有着超强的防御力。

步人甲在保持超强防御力的同时,并不会影响到军队的作战能力,穿戴步人甲的士兵交战起来,做出一系列攻击及防御行为都不会受到阻碍。

甚至士兵身穿步人甲行军时,因步人甲重心分布合理,并不会让士兵成为无法移动的花瓶。

步军作战,最重要的就是阵型。

而当世骑兵攻击步军,无非是两个作战方式。

一个是凭藉超强机动力,在步军阵型周围左右奔驰,箭雨袭扰,让步军阵型大乱,最后再进行战术穿插,彻底消灭敌军。

另一个是发挥骑军的冲击力,让骑兵手持大刀,长槊等杀伤力大的武器,藉助着战马的冲击力正面硬撞步军阵型。

以点破面,累及全军,最后展开屠杀。

而在面对重甲步军时,这两个作战方式的效用,就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削弱。

从而让「以步克骑」变得更有机会。

但步人甲有个弊端:制作成本昂贵

这一弊端,让步人甲无法在军中普及。

哪怕是当年「天下莫敢争锋」的后唐,都没能让步人甲在军中普及起来。

唯有帝王或重要将领的亲军,才能装备上步人甲。

以大宋目前的国力,想让禁军大范围穿戴步人甲,那也是不可能的。

步人甲零散的分布在禁军诸军中。

零散分布,根本无法发挥出步人甲的最大效用。

赵德秀认为既然当下无法普及,那不如走精兵路线。

一方面积蓄国力,稳步提升步人甲的产量。

另一方面将现有的步人甲,都优先装备在神武军上,组建出一支战力强悍的重甲步兵军团。

日后与敌人骑军野战时,让神武军担任中坚力量,或拱卫,或攻坚,再让其他禁军协同作战,将全军的战斗力发挥到极致。

在赵匡胤思索时,赵德秀又接着说道:

「党项异族,其心必异。关中情势,复杂万分。」

「就算我朝暂无攻灭定难军之心,也要防备李彝兴反戈一击。」

赵德秀的顾虑,让赵匡胤赞同的点了点头。

李彝兴的示弱能瞒得住别人,却瞒不住赵匡胤。

赵匡胤甚至还知道,李彝兴暗地里与契丹不清不楚的事,是得防上他一手。

「这件事,就按你的意思办。」

赵匡胤又接着说道:

「朕会设立一个军器监,专门负责禁军武器装备一事。

你多看着点。」

说完后,赵匡胤面露笑意的看向年轻储君:

多多磨练,日后为父才有机会亲征。

正所谓父子连心。

赵匡胤的笑容,让赵德秀心中隐有猜测。

父子二人商议着要事,不多时就回到了万岁殿外。

当进入万岁殿中后,在殿内等候的沈义伦捧着一封上书迎了上来。

沈义伦先是向赵匡胤汇报了东面的军情。

郭从义坐镇徐州,在听闻朝中消息后,比李洪信先反一步。

得知此事后,赵匡胤派王全斌领两万禁军前去平叛。

郭从义是宿将,然大宋刚平定淮南之乱不久,军威犹存。

军心动荡的徐州军,根本不是禁军的对手。

据王全斌回报,他初战告捷已包围徐州城,想来用不了多久,就能平定徐州之乱。

汇报完东面军情后,沈义伦呈上一封上书道:

「陛下,这是李彝兴的上书。」

听是李彝兴上书,赵匡胤饶有兴致的展开看了起来。

当看完上书中的内容后,赵匡胤轻笑一声将上书交到赵德秀手中:

「他还真将自己当司马懿了。」

隐忍善藏,富有军威,的确很像。

能将李彝兴比作司马懿,可见赵匡胤内心对他的忌惮。

评判完后,赵匡胤将目光看向赵德秀:

「纵算他是又如何?」

「朕有晋王,足可镇之。」

八月的上京,已经出现寒意。

韩匡嗣拢了拢暖和的皮裘,在一名契丹武士的带领下,穿过重重暗哨,才踏入耶律贤那间堆满汉人典籍的书房中。

见是韩匡嗣到来,身形瘦弱的耶律贤连忙起身,从温暖的火炉旁来到他身前:

「韩卿为国奔波,一路辛苦了。」

说罢耶律贤亲手领着韩匡嗣,来到火炉旁坐下。

耶律贤礼贤下士,脸上并无半分骄矜之色。

而大部分契丹皇室成员则凶悍粗猛,与耶律贤截然不同。

可就是这一不同,让韩匡嗣受用至极。

韩匡嗣坐下后发现,火炉旁正放着一本《史记》,想来在他来之前,耶律贤正读着关于汉高祖的事迹。

耶律阿保机在世时,对汉高祖极为推崇,甚至还认为耶律一族就是汉高祖后代。

待两人都坐下后,炉火倒映在耶律贤的脸上,似乎为他带来了几分焦灼的神色。

能不焦灼吗?

随着他的日益长大,耶律璟对他的忌惮越来越重。

就在前不久,他的一位亲信耶律贤适就劝谏他不要议论朝政,以免被耶律璟猜忌,招致祸端。

耶律贤适是耶律贤安排在皇宫内的人,他有此劝谏,定是察觉到一些危险的信号。

经过劝谏后,耶律贤便打算不再议论朝政,并在明面上减少了与大臣们相会的次数。

要不是此番有要事禀告,韩匡嗣是不会冒险前来的。

耶律贤也意识到这一点,他一坐下便问道:

「韩卿深夜前来,可有何教我?」

在耶律贤的询问下,韩匡嗣拱手说道:

「宋朝晋王赵德秀,让臣转告一番话。」

怕耶律贤不了解赵德秀,韩匡嗣又对他的事迹与身份进行了一番简述。

得知赵德秀的储君身份后,耶律贤立即对他要传递的话非常感兴趣。

当耶律贤听到「愿助贤王,重振法统」八个字时,他的指节猛地捏紧,面色变得愈发红润。

可欣喜归信息,耶律贤还是有理智的。

「听起来他是一片拳拳之心,颇具贤明之风。」

耶律贤低笑一声,眼中笑意慢慢转变为戒备:

「但实则他是忧虑我朝国力强盛,想诱使我朝发生内乱。」

耶律贤直接戳破了赵德秀的用心。

而这一点,韩匡嗣又岂能不知道呢?

「他有他的计较。」

韩匡嗣将声音压得很低,继续说道:

「耶律璟御下不严,我朝时有部将南下袭扰宋朝边境。

河朔诸州,是汴京的屏障,赵德秀有所不满及担忧是正常的。

他有所求,王有所需,方能有联合之效。」

目前坐镇燕云十六州的是耶律屋质。

虽说燕云边境并未有大的战事,但耶律屋质为试探宋军战斗力,时常派出小股部队扰乱民生。

除此之外,耶律屋质还不断往燕云增兵。

韩匡嗣话音落下,耶律贤便开始沉思。

房内炉火烧的啪啪作响,让他的心变得越来越躁动。

「赵德秀凭什麽信我?又凭什麽觉得,我会有能力扳倒耶律璟?」

这是目前耶律贤唯一不解的地方。

按理来说他一向低调,是不容易引起赵德秀注意的。

面对耶律璟的这一疑惑,韩匡嗣试着解释道:

「耶律璟残酷暴虐,引得朝内人心惶惶。

而大王到底身份特殊,耶律璟对大王的防备,朝中上下知道的人不少。

朝中定有宋朝细作,赵德秀知道这一事并不奇怪。」

接着韩匡嗣身体往前凑了一点,声音里带了些笃定:

「南方诸国林立,已令宋朝自顾不暇,赵德秀不想贸然与我朝开战,这一诉求是喜怒无常的耶律璟不能保证的。」

从韩匡嗣的视角来说,他是很希望耶律贤与赵德秀联合的。

因他的政治未来全在耶律贤身上,唯有耶律贤拨乱反正,他未来才能得到更多政治利益。

韩匡嗣的解释,打消了耶律贤的顾虑。

顾虑消失后,他想起来前段时日发生的事。

那一次耶律璟喝醉后,拔出随身佩剑指向自己,他的言语中虽说的是欲舞剑助兴,但自己却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些许杀意。

他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如履薄冰。

这些年他藏起所有锋芒,不是想坐以待毙,是一直在等待时机。

耶律贤沉默了良久,然后忽然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宫城的方向。

那里灯火稀疏,却有着对他恶意最深的人。

「韩卿,耶律璟猜忌成性,我随时有灭门之祸。」

「今我势单力薄,若要一击功成,是需要一强大外力。」

与赵德秀联合,会是与虎谋皮吗?

耶律贤转身看着韩匡嗣斑白的鬓发,看着他眼中毫不掩饰的赤诚与急切。

这麽多年来,许多人对他的付出太多,他是时候给他们希望了。

心中那根犹豫的弦终于断了。

「好!」

耶律贤一字一顿,声音里带着压抑多年的决绝:

「便依你之计,传信给赵德秀,说我愿与他暂时联合。

联合细节,他需再派使者北上商谈。」

耶律贤的话,让韩匡嗣眼中迸出喜色,他叩首道:

「大王英明!此乃契丹之幸!」

在韩匡嗣正式行事前,耶律贤再度提醒道:

「一定切记!」

「此事绝不能走漏半点风声。我们赌的,是身家性命,更是契丹的将来。」

谨记提醒后,韩匡嗣借着夜色离开了房中。

韩匡嗣离开后,上京城中寒鸦掠过,在宫墙外留下了凄厉的啼鸣。

一场暗流涌动的联盟,已成功奏响序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