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宋秀 > 第六十六章 击鼓召众将

宋秀 第六十六章 击鼓召众将

簡繁轉換
作者:渔舟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30 02:31:32 来源:源1

第六十六章击鼓召众将(第1/2页)

高平城外,宋军大营中。

因担心西面之敌趁李筠之乱有所异动,赵匡胤在离开洛阳时,留下了一万五千禁军给向拱统领。

两次分兵下,赵匡胤最后带到高平城外的禁军,人数大致在三万上下。

尽管因两次分兵,而导致高平城外的禁军数量有所减少。

可当东西二军合拢后,高平城外的禁军人数已在七万左右。

单单从人数来说,大宋禁军的兵力是李筠叛军的一倍有余,加之宋军士气正盛,近来有许多将率纷纷向赵匡胤请战。

面对着诸将踊跃的请战之心,赵匡胤并未急着同意。

除去赵匡胤深知攻城的艰辛外,他还在等着来自北方的讯息。

在多重兵围保卫的龙帐中,今日赵匡胤又一次问道:

“潞州还未有军情送到吗?”

听到赵匡胤的询问后,沈义伦连躬身回道:

“尚未。”

再一次得到失望的回答,赵匡胤的情绪变得有些急切起来。

“他出征已半月有余!

五千锐士从白陉道前往壶关,轻装简行下寻常最多耗费七八日的时间。

半月有余的时间,怎会还未有消息送来?”

作为曾经亲自率军走过太行山道的赵匡胤来说,他为赵德秀估算的时间应当是**不离十的。

诚然在目送赵德秀出征时,赵匡胤的想法大多是期望他能拿出一番漂亮的战绩。

可随着赵德秀了无音讯时间的累加,赵匡胤的情绪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为国家,更为自身计,赵匡胤不可避免的担心起赵德秀。

“前段时日听说,太行山中刚下了一场大雨。

太行山中地势险峻,暴雨过后,潜在风险更不知凡几。

朕本以为他会退回来的。”

赵德秀不知道的是,赵匡胤为他出征一事,暗中耗费了多少心力。

控鹤军是赵匡胤亲军,经过他多年的调教,纪律性与战力非寻常军队可比。

就是田重进的副将人选,亦是经过赵匡胤深思熟虑的。

田重进最大的优点在于性情质朴稳重。

战力强的亲军,性格稳重的副将,这一配置交给赵德秀,一方面是让赵德秀有机会能够施展自身才能,另一方面亦是在保障他的生命安全。

沈义伦从赵匡胤的话语中,听出了担忧的意味。

“陛下无须忧虑。太行山脉密林广布,山道多变,郡侯的军情传递的慢了些实属正常。

有时候暂无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沈义伦的宽慰适时而至,让赵匡胤的情绪稳定了些。

情绪稳定后,赵匡胤看着一脸淡然的沈义伦,有些责怪地道:

“你的儿子又不在前线,你倒是宽心。

要不是看在继宗年纪尚小,这一次出征,朕就让他跟着元英。”

沈义伦今年五十二岁,他的长子名为沈继宗,出生才不过三四年。

因老来得子,沈继宗出生后,沈义伦对他疼爱的紧。

而在赵匡胤昔日的诸位潜邸幕僚中,沈义伦与赵匡胤的关系之亲近,并不比赵普低。

赵匡胤的话看似责怪,但更多的是打趣。

与赵匡胤感情深厚的沈义伦又岂能不知这一点呢?

“陛下勿忧,待继宗长大后,臣定让他为太原郡侯鞍前马后。

继宗迟早是郡侯的部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六章击鼓召众将(第2/2页)

借着赵匡胤的打趣,沈义伦话连忙回道。

沈义伦的话音刚落,赵匡胤便打量起他。

赵匡胤听出了沈义伦言语中的试探。

打量之余,赵匡胤想到了沈义伦与沈继宗的年龄差距。

赵匡胤明白了沈义伦的苦心:

“准奏!”

片刻后,赵匡胤笑着对沈义伦说道。

而赵匡胤的回答,让沈义伦大喜。

就在君臣二人相顾而笑时,帐外突然传来了楚昭辅的声音:

“陛下,潞州有军情送到!”

楚昭辅的这一句禀告,让赵匡胤脸上的笑意消失,心中急切的情绪再度翻涌。

...

为赵德秀带来军情的是吕端。

那日在拿下壶关后,赵德秀便亲手写了一封军报,交由吕端让他带回。

怀揣着军报与赵德秀的印信,吕端在几名澶州军的护卫下,从壶关一路折返。

在进入泽州境内后,吕端听闻赵匡胤的銮驾就在高平城外,他便径直来了此处。

吕端在楚昭辅的带领下,缓缓进入了亮堂的龙帐内。

因低着头,吕端看不清赵匡胤的相貌。

他只感觉到自他进入帐内后,有一道威严的目光就锁定了他。

“你就是太原郡侯派来的信使?”

赵匡胤浑厚的声音传至吕端耳中。

听到赵匡胤的问话后,吕端躬身一拜答道:

“臣乃澶州防御使麾下推官吕端。

奉防御使之命,有军情送呈陛下。”

回禀完后,吕端连取出怀中军情双手奉上。

吕端?

在赵德秀幕府初建之日,赵匡胤就派人查过他幕府成员的底细。

他没记错的话,吕端应当是吕余庆的胞弟。

沈义伦知晓赵匡胤内心中的急切,他快步上前取过军报,转交至赵匡胤手中。

从沈义伦手中接过军报后,赵匡胤快速打开看了起来。

未看军报时,赵匡胤的眉宇间还带着些许不容易察觉到的忧意。

可当展开军报后,赵匡胤脸上的愁意就如雪遇暖阳般,顷刻间消散。

忧意消失后,赵匡胤的嘴角就总是不受控制的翘起来。

自赵匡胤接过军报那刻起,帐内的人就暗中观察着赵匡胤的神色。

赵匡胤并未让自身心情,在脸色上明显体现。

可沈义伦与楚昭辅皆为赵匡胤潜邸之臣,跟随多年的他们,善于观察赵匡胤的微表情。

当察觉到赵匡胤的微表情后,楚昭辅无奈的在心中叹了口气,而沈义伦则是握紧了藏在宽大袍袖中的手。

看完一遍军报的内容后,赵匡胤似是觉得还不满意。

他手举赵德秀的亲笔军报,又认真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

连看两遍军报后,赵匡胤才不舍地放下了手中军报。

“文笔太差。”

赵匡胤想来想去,终于找出一个理由,好让自身不过于欣喜。

在批评了一下赵德秀的文笔后,赵匡胤“淡定”地下令道:

“击鼓传召诸将!

朕有重要军情与他们商议。”

这封军报文笔差虽差,可若是就他一人看,岂不是太可惜了?

下完令后,赵匡胤的嘴角又微微的翘了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