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宋秀 > 第五十七章 杯酒释兵权的初始版本

宋秀 第五十七章 杯酒释兵权的初始版本

簡繁轉換
作者:渔舟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30 02:31:32 来源:源1

第五十七章杯酒释兵权的初始版本(第1/2页)

宋建隆元年四月底,赵匡胤命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为东路军主将,彰德军节度使王全斌为副将,先行统兵四万从东路北上迎击李筠叛军。

四万禁军精锐列阵城外,阵型如山,杀意凛凛。

漫天的杀意,会让常人感到恐惧,寻常帝王亦不能免。

可赵匡胤进入数万禁军阵中时,却一脸轻松,对他来说来这虎狼丛中就像回到了家中一般。

赵匡胤身边并未有亲军跟随,只带了两人,一人是贴身护卫的张琼,另一人是手捧托盘的赵德秀。

赵匡胤一进入阵中,慕容延钊就领着一众将校前来参拜。

当慕容延钊等人参拜完毕后,身为帝王的赵匡胤连握住他的手说道:“卿此行但扼贼军攻势,会剿当稍待朕合兵,贼兵势强,不可掉以轻心。”

历史上在每次大将出征前,赵匡胤都会亲自召见大将面授大略。

可赵匡胤面授的是战略方面,至于战术方面怎么打,全靠主将战前指挥,他不会指手画脚。

听完赵匡胤的嘱咐后,慕容延钊脸色郑重地点了点头:“陛下放心,臣定不让贼军越泽州一步!”

对于慕容延钊的能力,赵匡胤还是相当信任的。

赵匡胤点了点头,尔后示意一旁的赵德秀上前。

领会到赵匡胤的意思后,赵德秀连忙上前,将手中托盘举向慕容延钊:

“小侄愿敬水酒,以祝慕容叔父旗开得胜!”

见赵德秀口称小侄,这可让慕容延钊及他身后的一众将校脸色微变。

“郡侯身份尊贵,臣等怎能让郡侯敬酒?”

自唐以来,宗室爵位封号以“秦晋”最尊,太原郡侯便是晋王的前置封号。

而当年周世宗正式成为储君前,担任的便是晋王一爵。

察觉到慕容延钊等将的避让后,赵德秀有些无奈。

赵匡胤让他奉酒的目的,就是要让他向慕容延钊等人彰显礼敬之意。

要彰显此意,他便不能用官身,称呼为小侄是最为合适的。

在慕容延钊婉拒赵德秀时,一直在旁静观的赵匡胤开口说话了:

“你与我有兄弟之义,元英喊你一声叔父理所应当。

这杯水酒你可喝。”

赵匡胤明确的表达完态度后,慕容延钊见无法再推拒,才一脸感动得接过赵德秀奉上的酒一饮而尽。

赵匡胤在万军之中令赵德秀奉酒,除去要昭示皇家对为国奋战的将帅重视外,还有一个原因。

赵匡胤看着慕容延钊身后的长子慕容德业说道:“当年你我感情甚笃,约定子嗣皆以“德”为辈,多年来你我一直未曾忘记这誓言。

我一生中最开心的日子,就是与你们一同并肩作战时。

惜我当下为社稷所困,日后恐无法再随心带兵出征,我每想到这一点,心中就不免叹惋之意。

延钊,你与我有兄弟之义,不知可有办法助我?”

当下说的话中,赵匡胤无一句自称朕,以示与慕容延钊的亲近之意。

而慕容延钊与赵匡胤兄弟多年,自是能听出赵匡胤话中深意。

看了一眼身前的赵德秀后,慕容延钊连说道:

“自古以来,子承父志就是人伦大道!

今郡侯初长成,有陛下当年英姿,若日后能替陛下征伐四方,不失为一时佳话!”

听完慕容延钊的话后,赵匡胤脸上笑意愈盛,他又转眼看了一圈慕容延钊身后的众将。

赵匡胤目光扫视之处,每一位将校都口出附和之言,饶是赵光义亲信的王全斌,在众望所归下也不敢出言反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七章杯酒释兵权的初始版本(第2/2页)

在一旁看着赵匡胤为自身铺路的赵德秀,在心中不由得为他父皇竖了个大拇指。

他今日算是见到杯酒释兵权的初始版本了。

...

出征自有吉时,吉时来到时,赵匡胤便领着赵德秀走上城墙,俯视着下方的四万禁军开拔。

望着下方数条漆黑长龙蜿蜒前行,赵匡胤不复方才轻松脸色,语气凝重地说道:

“朕只能帮你到这里。”

今日赵匡胤用他的威望与手段,帮赵德秀在禁军中打开了一条立足的缝。

而赵德秀能不能顺着这条缝,成功在军中站稳脚跟,靠的就是赵德秀自身的能力了。

赵匡胤的话,让赵德秀的心情亦变得慎重起来。

慎重归慎重,既已有决定,再难赵德秀都得走下去。

“父皇放心,儿臣定会百般努力。”

见赵德秀无轻视的态度,赵匡胤是稍稍放心了一些。

既已打算给赵德秀机会,那身为父亲的赵匡胤就会倾心教导。

“日前有军报到来,言刘钧命刘继业率军两万支援李筠。

李筠的叛军,当在三万上下,若加上北汉军,叛军的兵力已在我军之上。

敌众于我方,你可知朕为何不急于西征?”

在原先赵匡胤定下的战术中,“东西合击”是宋军平叛的主要战术。

按照常理来说,当东路军慕容延钊出发时,赵匡胤亲率的西路军亦要出发,这样才容易形成合围之势。

但为什么西路军却一点都不急着出征呢?

赵匡胤见赵德秀紧蹙眉头思考,耐心给出了一些时间让他思考。

犹记得这一疑惑赵光义亦提出过,他认为战术一旦定下就不要轻易更改,按部就班去做即可。

赵光义的这一刻板看法,让赵匡胤那时忍不住呵斥。

他是怎么呵斥的来着?

“兵无...“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在赵匡胤回忆的同时,一道清脆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将他脑中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诧异地顺声望去,他发现一旁的赵德秀眼神正变得越来越亮。

“先前我军东西两路,无论哪一路兵力都优于贼军,那自然当以雷霆之势,合围于潞州城下猛攻方是上策。

可兵法有言,攻城为下,潞州城高池厚,加之李筠经营多年,我军有再多的攻城器械,亦难保短时间内拿下潞州。

平叛一事,贵于神速。

新朝初立,各地人心尚未完全臣服,若攻打潞州过久,难免南面的李重进及其他各地诸侯不会乘势起兵,到那时局势就会愈发难以控制。

先前不知北汉是否会派兵,故先以东西并进之策最为稳妥。

今既已明确北汉会率兵两万南下,得此强援,若我军再适当露出一些“破绽”,则就有可能让李筠弃坚城不守,主动率军南下与我军野战!

若我军能在野战中,一举歼灭贼军主力,那纵算潞州再坚固,城中尽是残兵败将时我军拿下潞州都不会再是难事。

存人失地,则人地皆存。

存地失人,便人地皆失!”

最后赵德秀以后世的一句名言,为他的这番想法给做了个总结。

赵德秀不知道的是,当他在阐述方略的时候,赵匡胤看向他的目光正变得欲发惊喜。

直到他的最后那番总结说出来,赵匡胤再也忍不住,于城墙上畅然大笑起来:

“你与朕,才是血脉相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