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 > 第145章:共损之计,又当如何?

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 第145章:共损之计,又当如何?

簡繁轉換
作者:喜欢吃牛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1 14:20:22 来源:源1

第145章:共损之计,又当如何?(第1/2页)

袁谭在原地反复踱步,郭图和辛评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看其面色,知道此刻定然不是什么妙策。

因为局势已经几乎到了无法回转的边缘。

许泽看似说和,其实是以退为进。

现在北海之中的各种流言已经足以说明一切问题,他用战胜之局面换回了青州旧臣的家眷,狠狠地收取了一波人心。

同时用和谈之时两方差距,广为散布流言。

许泽对袁氏的讥讽笑骂已经在豪族之中化作了笑谈,这种嘲讽更为致命。

因为它会瓦解四世三公名门家族的滤镜,让很多人都看清袁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事实。

就好像扔出一个回旋镖一样,当初袁氏放出传言说许泽才学不实,在冀州微不足道,根本比不过满堂名门贤才,这才被驱逐出去。

现在却狠狠地踩在袁谭、郭图、辛评的脸上豪取一波大胜。

两相比较之下,传言的天平当然会慢慢的倾斜。

袁谭道:“在北海的水寨,加紧打造战船。”

“郭君,还请你为我盘算如今青州之粮,”袁谭面色郑重的说道。

郭图拱手,诚恳的问道:“敢问公子,意欲何为?”

袁谭笑道:“如今青州危难,过冬之时一定是粮食短缺,若是任由事态发展,只会造成民怨沸腾,我需要大量的战船为我渡过渤海,请求父亲运送冀州之粮,以救万民。”

辛评捻须狐疑,沉声问道:“若是如此,即便能够补齐粮草,亦是徒耗也,百姓恐不会感恩戴德,且现在的流言,已经止不住了。”

毕竟战败是事实,和谈时被许泽极尽讥讽而青州刺史只能谄媚也是军士所共见。

这些事迹传开之后,任何想要抚平流言的做法,都会成为狡辩。

而袁谭想要用长期的治理来自清流言?

就很奇怪。

这两位谋臣都不信他是这样的人。

袁谭性子一向很急,取功时便是急功好利之人。

郭图还收到了袁绍的密信,如今的冀州邺城可是作势要进攻幽州,趁机将公孙瓒骗出易京的,哪里还有心思来顾青州之事?

主公能够委曲求全的许诺朝贡天子,并且促成两方和谈,已是付出太多、难能可贵了。

“当真如此?”

两人对视一眼,再次郑重的问道。

袁谭点了点头:“不错,为今之计,只能如此!想要在青州深耕下去,民心一定不能丢,无论此刻流言如何,但我治理之境只要仍然还为百姓谋生,也必然会有人跟随。”

“好!”

郭图听得竟然有些感动,遭逢东武大败之后,大公子似乎也开始反思自己了,若是他这般心性能够一直保持下去,日后的成就也定然不会小。

反思自省,乃是贤才之道。

胜败乃兵家常事,若是心宥于此自会郁郁寡欢。

“公子若有如此胸襟,这青州北海定然还能守住,主公也没有看错公子。”

郭图由衷的夸赞道。

因为从局面上来看,一旦袁绍收回幽州,再以幽州诸郡守联名请功,则天子只能封赏,一旦封赏那青徐之间的仇怨也就不存在了。

既然如此,又怎么还会兴兵交战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5章:共损之计,又当如何?(第2/2页)

那时候青州若是还没有失去,则许泽也毫无办法。

他再不拘常理,也不会违背大势强行进军。

……

深秋。

许泽将境内粮草分派至各地,屯粮过冬。

同时依靠诸葛亮所设的策略,在各地设立了粮官,以察宵小中饱私囊,取粮自足不予百姓,多方政令之下,境内肃然。

且有许靖、孔融办学推行,吸引了大量的商贾运资而来,慕名求见许泽,资助粮草安定民心,琅琊迎来了几十年未曾有过的繁荣热闹。

百姓不光有粮食可过冬,能够卖苦力、做巧工活计换取粮食,还能自发起多种营生谋得利润,生存的路途都多了起来。

最主要的是,安心。

许泽大败青州兵马后,顺带扫清了大山之内所有的贼寇,收降、斩首了一共上千名贼寇,再次震慑人心,得到百姓拥戴。

行走往来、走郡过县都无后顾之忧,沿着驿亭道路还能沿途换牛马运资,让商贾也更喜欢徐州琅琊。

见此情形,连鲍信都将各族商旅道途移到了琅琊,将东海的盐铁凭引和琅琊道路挂钩,增琅琊国税收,让曹昂身上的政绩更加显赫。

十余日之后,许泽收到了一封密报。

乃是伏氏在和袁谭往来的时候,暗中放入青州军营的暗哨,此刻暗桩亦是历经千辛万苦,将消息尽快传到了许泽的手中来。

“袁谭在北海赶造大船,而后清点各地粮草仓库所藏,对外则是未曾以告示告知,这是想干什么?”

鲁肃得知的时候思索了半晌,眉头紧皱,向外慢走了几步,俄顷身子一震,很敏捷的转头回来,笑道:“袁谭想跑?!”

“我觉得也是。”

许泽笑着点了点头。

诸葛亮、陆议都是脸上各有精彩之色。

这袁谭真是厉害,眼看青州局面已经是烂摊子了,他根本没办法挽回人心,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狂揽一波钱财粮资,当地人口。

然后把烂摊子交给许泽,看他又能如何治理。

而这样一来,平原若是归还冀州则能继续在卧榻之处虎视青州,若是不肯归还,那也能给许泽足够的麻烦。

这样做,唯一损害的不过是袁谭的名声罢了。

连袁绍的名声都毁不了,毕竟他还有别的儿子,可以和长子迅速切割,狠狠地处罚,说不定还能赚一个大义灭亲的声名。

“现在怎么办?”

“君侯作何打算?”

几人问话道。

袁谭要是不惜一切也要恶心人的话,那也就只能白受恶心了。

治理一个残破的青州,想要保住仁德的名声,可能需要付出一年收成的代价,需要许都府库不断的出资支援。

许泽个人的资产真的能撑住?

“事在人为,”许泽摸了摸下巴,向诸葛亮道:“孔明,你的书法端正,帮我写几封书信,此计我已不能阻断,但却可尽力一试。”

“这青州,也许还能接下来。”

诸葛亮站出来拱手,心里虽说有所不明,可是看许泽有此信心,心里倒是也并不慌张,且看这几封书信能有多少成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