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 > 第131章:眼下这成长环境,也不差!

第131章:眼下这成长环境,也不差!(第1/2页)

北海,衙署。

袁谭休息了几日,方才缓过劲来。

还好我没有亲自领兵入东武之境,只是折损了几名将军而已,再从麾下提几人就是,北海本来在野的武将也不少。

找些在当地风评不错的。

军中空缺他已心中有数,现在问题就在于憋屈。

伏氏不是本来都投降青州了吗,开关口迎我兵马时也聊得不错,送来了重礼,反复示好以求后路,我袁氏才是他们的后路啊。

怎么转头之间,就投了许泽呢?

我这还巴巴搞君子协定,以豪气胆略收取东武,没想到伏氏这么不讲武德,许泽才刚来就给人跪了,真没骨气。

郭图丧眉耷眼,拱手轻声道:“大公子,许贼十分狡诈,行事不讲风度,故此日后若再交兵,一定不能常理度之,想要击败他必须更为狡诈才行。”

袁谭一听这话,顿时就觉得不高兴,本来就打了败仗,心里各种不舒服,一回来还要听你们这些老臣说教。

他瞥了郭图一眼,冷笑道:“现在我明白,为何父亲不肯征募许泽此贼了。”

“想我冀州治下,皆网罗北疆诸州之贤才,以经国之策治理百姓,享长治久安之功德,如郭君这样的贤者,方才能名垂青史。”

“若是任用许泽这样的反复小人,以阴险手段蒙蔽百姓,岂不是遗臭万年?”

他这话,巧妙的反驳了方才郭图之言,同样也精神胜利了一把。

辛氏兄弟和郭图等,都属是颍川派的谋臣,袁谭偏说了北方四州贤才,却不提他们,也有唇齿反讥之意,不过更多是意在让郭图别骂了。

郭图怎么会听不出,主要是这言论连常善辩言取胜的他都有些不知如何回答,这心思也太自傲了,甚至自傲到一种单纯的地步。

而且这些话听起来好生熟悉,语气、神态,以及心胸都是在学袁大将军,只可惜……只学到了皮毛啊,主公每次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都是自有谋略的。

大公子却仿佛心如空井、又如苍山,只是外在略有其表,而内不藏锦绣也。

臭不臭的,人家若是掌控了朝堂,史官自然会妙笔修饰,许多行径都会富有美化色彩,甚至许泽日后的声名一定会很传奇。

他可是从白身流民,走到权臣地位的贤人。

“大公子,咱们这次损失惨重,且原本左右摇摆的东武、诸县都已被许泽收取,想要再进入琅琊已很难了,不如各自治理为好,”辛评见两人话语尴尬,已有些难以继续,连忙出来拱手进言。

袁谭笑着指向辛评,道:“你看,辛君之言甚好,与其沉浸于此前失利,不如做好接下来的策略。”

“今年到五月,已是大暑酷热,许泽、曹昂浩浩荡荡进驻琅琊,想来是为了揽一番政绩,”辛评面色平稳的顾左右侃侃而谈,“在下之前得到许多情报,听闻许泽加赠关税、广揽流民,开屯于琅琊,估计开三处屯田,声势十分浩大。”

“如此,足见他想要用农耕之政取得明治之誉,在秋收之后大安人心,如此来收取琅琊军民,扬名于徐州。”

“许泽、曹昂便可真正立于琅琊,屯驻重兵,日后用于进犯青州。”

这份见识以小见大,让袁谭大为敬佩,双目放光,忙道:“那,先生可有策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31章:眼下这成长环境,也不差!(第2/2页)

“今年,恐怕不好收成……”辛评露出了冷笑之色,“许泽深谙农耕之道,虽不知他为何会反天道而行,时值五月已大暑,可见气候之炎热。”

“我青州多年遭兵乱,今年亦是主治为重,防止大旱生蝗灾,天灾、气候等事影响农耕极甚,若开屯新田,本来首年不好收成,需三四年养土方可肥沃,他强行为之,一旦秋收欠奉,反而会损伤民心。”

“那时,再辅以流言惑乱民众,只说曹操倒行逆施、许泽助纣为虐,致以天灾降临,天子蒙难于许都,看似为曹操迎奉,实为软禁。”

“如此,大义上便可掀起波澜,让徐州人心动荡,我们就能趁机再兴兵马,趁机南进夺取徐州北部。”

“好计策!”

袁谭连忙握住了辛评的手,听完不由得眉开眼笑,辛评看准人心,思路通达,如此以逸待劳,方才是上策,而且若是青州治理得当而琅琊遭乱,早一日备好军粮便可猛攻。

那时,伏氏肯定会再次来投。

甚至还可以再试着拉拢臧霸等人。

他原本对臧霸、伏氏这些边境的重要人物多次拉拢,去年时卓有成效,好似要成功了,没想到被许泽突然到来破坏,甚至许泽还有办法让臧霸撤防,将边防要地换给曹氏亲信。

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让袁谭百思不得其解。

许泽到底是用什么手段,能够让这些人都屈服。

总不能,他身上独有什么魅力吧?

袁谭暗自摇了摇头,同时生出一股不服之意。

就算是真有,也绝对不能从心底里认同,许泽此贼,必须除之!!

……

琅琊阳都。

近日炎热无比,当真是大旱之相,很多田土都已有干涸的预兆,证明诸葛亮所言不差,今年必定不是丰收之年。

若是防备得当,能够抵抗旱灾、蝗灾就已经很不错了。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许泽和诸葛亮走在军营之中,闲谈时问起了这本事,诸葛亮轻笑道:“学生只是善于观察四时节气而已,君侯若是有意,今年亦可多察记录,印证过往的各地县志记录,也许同样能够发现这些时节的规律。”

“嗯,多思善谋,你真是个好苗子,未来不可限量啊。”

“君侯过奖了,”诸葛亮对此很是受用,“在下不光喜察节气,还常看季节风向、地情特征,同时结合地形,思设计策,如今有几卷计策都是随时可启用。”

“很好,”许泽非常欣慰,他前几日还在担心,毕竟原本历史上的诸葛亮经过了庞德公、司马水镜的教导,在隆中成长了几年,出山已是天下一等之谋士。

他担心若是离开了那几个南州大儒的教导,会让诸葛亮才能有所下降,现在看来担心都是多余的,毕竟他的思维并不是在南州学来的。

而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如此,只要给他足够多的启示,良好的高贤环境,诸葛亮的成长就绝对不会设限。

毕竟,现在环顾周围的阵容也不差嘛!

自己先不谈,许都有个大枭雄,同侪还有陆伯言一起成长,至于师友……许泽、贾诩、郭嘉、荀彧、荀攸皆是奇士,许靖、孔融都是名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