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 > 第275章:还真让你全都拿到了!

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 第275章:还真让你全都拿到了!

簡繁轉換
作者:喜欢吃牛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2 14:48:02 来源:源1

第275章:还真让你全都拿到了!(第1/2页)

张叶回去仔细算了算,找流民的话,还能再多省很多。

若是只铺砂石,不做其他材料铺就,且路宽没有太高要求,那么省下来的就更多了。

狠心压榨这笔生意的话,张叶估算自己至少能挣三百万钱。

这笔钱可以换成几万石米粮了,供自家养的佃户、劳工、护卫吃一年。

但要这么干,以后好日子也基本上到头了,于是张叶开始往上加。

路宽要两车并行,大约在一丈开外,那么有些路段就需要夯土填平,有些需要搬山砍树。

不铺砂石而夯灰土,价格就会陡升。

灰土也叫三合土,有很多种材料混合夯实,以黄土、砂石、糯米浆混合最为常见,造价差不多是直接铺砂石的三倍多。

算了一夜下来,张叶发现算上劳工的正常吃食,约莫要三百六十万钱,这是工期在三个月的情况下。

若是工期加长则耗损更多,这是粗算,想要具体得到测算的卷宗,需要实地再走几遍。

在家思索了很久,张叶打算用此灰土,关键之处烧青砖扑救,让日后修缮变得容易些。

那么这桩生意他一分钱都不挣,估计还要往里搭钱。

三日内,张叶专注于此事,反复走访,寻找族人相助,让清河城附近的人都知道了此事,觉得张子茂疯了,为了讨好许泽不择手段。

张氏族人也以他为耻,更加彻底的收取了他的产业,并且将张叶的女儿、儿子赶出了家族的家学。

张叶多次到刺史府求见华歆,每次来都带着价值不菲的礼物,也不求办什么事,只是讨好华歆,将自己对道路养护、建路通渠的心得分享。

让华歆明白了此人的确有几分能耐。

最后帮着他将测算出来的卷宗送到了许泽手中。

贾玑花费了一个时辰算完,到许泽面前道:“君侯,他这钱还可以压一压,将劳工的吃食精算,可以省出六万三千一百八十七钱,可再设立医署,请些游方的医者、准备药材,用于不时之需。”

“这个材料……出入不是很大,而征募皆是行价,劳工做完工期估计还有节余,依照在下看,路若修成,他应该赚不了多少,还得亏不少钱。”

“嗯,尽力就好。”

许泽点了点头,将这精算后的又送回去,张叶千恩万谢,敬佩许泽身边这精算之人,真是考虑周到,恨不得每一分钱都要花到刀刃上。

修路之事如火如荼,清河各族很多人都在等着看,他们也听说了许泽自己在通渠,命张叶来修路。

光是劳工都安置了八千多人,战事流离失所的百姓又得了收入,而且有许泽亲自施工,那些督事根本不敢草菅人命。

所有的督事都没机会露出獠牙的那一面,全都是良善温和,善待劳工,准时开餐放饭,准时散工休息。

这是求不来的美差。

一开始观望的人还在笑张叶傻,无利亦要讨好,后面说不定要将自己的家资都填进去。

到第二个月,临近冬日的时候,有人率先回过味来了。

张叶是不挣钱,可是手底下那些劳工很挣钱,这以工代赈的目的就立刻达到了。

百姓不光是拥戴许泽,还因此推举张叶,那些征夫的家中大多有妇孺。

妇孺是以缫丝、草鞋、织席等巧工之事为活,到今时也到了成布的时候。

这些人家和张叶离得近,也清楚人家行事惠民,诚信为本,于是都想将货物交给他。

张叶失了家族的庇佑,遭到同行讥讽,但是却得了百姓信赖。

或者说,观望的人知道张叶想要什么,只是没想到潜藏的回报竟然会这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75章:还真让你全都拿到了!(第2/2页)

很多妇孺都觉得张叶不管开什么价,总不会坑人,至少人家在修路这件事上是自己贴着钱做,为的是通达道路。

这就导致,其余几家豪族,在这一带已经收不到什么商货了,连米粮都没有。

一段时日过后,接连绵延的雨势停了多日,许泽通渠之事也差不多完成,支流从两山之间汇入清河的一条支流,流向夏津。

出了夏津之后通高塘,再从高塘去平原郡,然后商货就能够通达到豫、兖、青、徐。

张叶往西、北走,就一条路。

如今转身往东、南,则可达天下。

于是,傅家亦有年轻人来拜会了许泽,递上几卷治郡、治水、兴农的策论。

房家则开囤资助,那位老学究房植的孙子,以心血所注的几卷经学典籍为礼,想请求许师同意,迁青州北海的官学至清河。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了事情的根本,许泽立足于百姓,他身边能走出很宽的道路,而非是压榨得道路只有一条。

所以固旧者依旧守成,而心怀开拓者,却看到了更崇高的理想。

不光大族如此,寒门、隐士趋之若鹜,开始涌向清河城。

这一日,东武城开了,送来了崔林的拜帖,请求刺史府搬迁东武,将举东武之族相迎,但是华歆婉拒了,让崔氏日后想做生意,可以照常缴纳关税行走清河。

且剿匪事宜迫在眉睫,当初劫掠商队的匪徒审讯之后,自言来自于东武,且窝点就在东武城。

华歆给崔氏下了一道命令,要么出钱、衙署出兵;要么自己招募乡勇、衙署出钱。

年关之前,剿匪平乱,出一份安定人心的成绩,否则,崔氏养寇自重、武装自治,实为大罪也。

华歆在这道令书里面加了一句话,“为清河各族所不容”,他和许泽明言,他是为了这句话,写的整封命令。

而且现在写这句话,刚刚好。

“君侯啊——”

冬日围炉,许泽吃着烤肉等煮酒,听华歆懒散的喊着。

“这下真的是如你所愿,全都到手了。”

人心、财富、规矩,牢牢凝聚在了手中,清河各族族老在短短三个月内,全部成为了旧党。

这些年轻人仿佛挣脱了水坝的河流,通过许泽奔向了天下各地,真正去往大汉山河,大汉这艘破船,有了新流似乎又能航行得更远。

“哼哼,哈哈……”许泽露出了颇为得意的笑,“这些族群,不能死在我的刀下,一定要他们族人自己做。”

“君侯古今罕见之大才。”

华歆由衷赞叹,在迷迷糊糊的微醺中反思,若是自己来平定这清河宗族之立,肯定会腥风血雨。

因为他怎么都做不到许泽这般,能调兵遣将、冲锋陷阵,又可看透世事本质,行事直指人心。

还深谙工、农之事,天人也。

……

邺城。

病痛折磨中的袁绍自觉已躺得太久,他今日只想起身出行,恰巧探哨送来了清河的消息。

“许泽治清河时,四族皆不应附。”

“嗯,”袁绍微微抿嘴,暗暗点头,吾多年耕耘,其实许泽小儿能治。

这么多年,这么多钱,加上我袁氏之威名,岂能白费。

“哼,竖子小儿,”袁绍终究得意的笑了笑,更有心思出去赏雪了,“那现在如何了?”

“已平定,崔氏开东武城迎许泽进驻了。”来人拱手道。

“哼!”

乏了!

再睡会,袁绍翻了个身,气呼呼的背对使者,一点赏雪的心思都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