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家父汉高祖,吾乃败家子 > 第590章 未央问策,文曲耀世

家父汉高祖,吾乃败家子 第590章 未央问策,文曲耀世

簡繁轉換
作者:老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6-22 14:12:01 来源:源1

第590章未央问策,文曲耀世(第1/2页)

常娜,未央宫正殿。

庄严肃穆,丹陛之下,数十名历经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贡士,身着崭新青衿,屏息凝神,垂手肃立。

阳光透过高大的殿门,照亮了他们年轻而紧张的脸庞,空气中弥漫着墨香、檀香和一种近乎实质的期待感。

刘盈高坐于御座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的英才。

经过县试、郡试、州试的洗礼,这些来自不同地域、拥有不同背景的士子,终于站到了帝国的最高殿堂前。

他手中是经过陈平、萧禄等人初步筛选出的殿试策论卷子。

萧禄这位大舅哥,也逐步踏入政坛,开始为刘盈做事。

策论题目由刘盈亲自拟定,紧扣时务:“论安邦定国之要,兼及富国强兵之策”。

一份份答卷被内侍高声诵读,贡士们依次上前应答天子垂询。

有引经据典、宏论滔滔者;有务实稳健、条陈清晰者;亦有略显拘谨,但见解亦不乏亮点者。

刘盈时而颔首,时而追问,殿内气氛紧张而有序。

终于,轮到最后一份答卷。

内侍展开帛书,声音洪亮:“考生贾谊,洛阳人,年十八,南卷魁首!”

此言一出,殿内微有骚动。

十八岁?南卷魁首?如此年轻!

当贾谊清瘦挺拔的身影出列,其沉静的气质与年轻的容貌形成鲜明对比。

他躬身行礼,声音清朗而沉稳:“学生贾谊,拜见陛下。”

刘盈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个年轻的洛阳才子。

“贾谊,汝之策论,朕已阅毕。其中两点,令朕印象深刻。”

“其一,论西域:‘西域非患,实为利薮。控其道,则商旅通,货殖流,胡马可为耕牛,珠玉可易粟米。羁縻之,不如通之;隔绝之,不如化之。设都护,护商路,导其向化,则河西可安,财富可聚。’”

“汝年纪轻轻,何以对万里之外的西域,有如此洞见?”

贾谊不卑不亢,即便在未央宫,面对朝臣和皇帝也能从容应答。

“回陛下。学生虽处中原,然留心舆图,访询商贾。”

“西域诸国,仰慕汉风,其地多奇货,其人慕利。今匈奴西遁,正是重开丝路、以商贾为前驱、以货殖为纽带,化干戈为玉帛之时机!”

“以利导之,其势如水;以威压之,其反如兽。故学生以为,通商路,设都护,宣教化,乃长治久安之上策。”

贾谊话语清晰有力,将商业与外交、军事巧妙结合,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的西域蓝图。

刘盈眼中欣赏之色更浓,又问道:“其二,汝言:‘农为本,商非末流。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其流转,可活万民,可富国库。抑商如塞川,非智者所为。当立市平准,通有无,抑豪强,则商亦为国之血脉。’”

“此论,与重农抑商之古训,大相径庭,汝何解?”

朝堂群臣闻言,全都盯向了贾谊,商业可都是下贱行当,岂能与农业相提并论?

贾谊目光炯炯,侃侃而谈:“陛下明鉴!管子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农桑乃国之根基,此千古不易之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90章未央问策,文曲耀世(第2/2页)

“然商者,通四方之货,调天下之需。农夫之粟,赖商贾运于市;工匠之器,赖商贾鬻于民。”

“无商,则农困于谷贱,工滞于器积,民匮于所需。昔秦法抑商,商贾匿迹,财货不通,民愈困而国愈弱。”

“故学生以为,重农为根,通商为脉。善治国者,当如调理气血,使其畅通无阻。”

“立平准以抑兼并,设市官以通有无,使商贾得其利而民受其惠,则国用自足,民力自阜!”

贾谊的论述,既有对传统“农本”的深刻理解,又跳出了“抑商”的窠臼,将商业视为国家经济血脉,提出了具体的“通商惠工”之策,其见识之新颖、论述之严密、格局之开阔,远超同侪!

刘盈抚掌大笑,声震殿宇:“好!好一个‘通商为脉’!好一个‘使商贾得其利而民受其惠’!贾谊,汝之才,如锥处囊中,其末立见!观汝之策,有经天纬地之识,更有济世安民之实!此番殿试,汝当为魁首!”

“陛下圣明!”

陈平、萧禄等人亦纷纷点头,对贾谊的才华与刘盈的眼光心服口服。

十八岁的状元魁首,将来势必会被皇帝重用!

——

放榜之日,长安城万人空巷。

巨大的金榜张贴于宫墙之外,贾谊之名高居榜首!

紧随其后的,有来自燕赵之地、以一篇《论北疆屯田与民防结合疏》打动考官的寒门士子孙定方。

有来自吴越水乡、以《论江南水利疏浚与漕运改良策》展现才华的农家子弟沈文秀。

更有齐鲁、三辅等地的饱学之士。

金榜之下,欢呼声、哭泣声、惊叹声交织一片。

有白发老翁看着孙儿名字,老泪纵横:“中了!中了!我老孙家,终于出了个读书人了!”

有布衣寒士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寒窗十年,终不负此心!陛下开科取士,真乃我辈再生父母!”

燕赵、吴越的士子们更是激动难抑:“陛下分卷,恩同再造!若非北卷、南卷,我等焉能登此金榜?”

长安城的百姓也津津乐道:“听说了吗?状元郎才十八岁!”

“那个孙定方,听说家里是种地的!”

“沈文秀,他爹是修河堤的!啧啧,真给咱老百姓长脸!”

贾谊、孙定方、沈文秀等新科进士,身披红绸,跨马游街。

所过之处,百姓夹道欢呼,鲜花如雨。

这前所未有的盛况,不仅是对个人功名的庆贺,更是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一科举梦想成真的集体狂欢!

无数乡野孩童,听着金榜题名的故事,眼中燃起了读书的希望之火;无数农家小院,开始传出稚嫩的读书声。

刘盈的名字,与“科举”、“公平”、“希望”紧紧联系在一起,被天下寒士和百姓发自内心地称颂。

只是随着第一次科举的完美举办,刘盈却并未让年轻的皇帝志得意满。

宣室殿内,刘盈召集心腹重臣。

“诸位爱卿,科举虽然成功了,但咱们也要未雨绸缪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