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抗战:大陆第一悍将! > 第505章 赤字,一代机【上】!

抗战:大陆第一悍将! 第505章 赤字,一代机【上】!

簡繁轉換
作者:小烟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8 16:32:33 来源:源1

第505章赤字,一代机【上】!(第1/2页)

何明华看完,无奈地摇了摇头:“这又是一大笔支出啊……全国加起来,这样的家庭真不少。

特别是在西部,好多孩子到现在都没学上,有些就算硬撑着送去了,家里也过得特别难。”

“你这一来,相当于是变相给他们免了学费。”

“没办法。”张元初叹了口气,“我不能明着说免除学费。要是真这样宣布,其他家长会怎么想?

会不会要求全都免?真要全免,财政根本扛不住。”

“现在用钱的地方太多,只能尽量解决一部分家庭‘上学难’的问题,没办法全面覆盖。

也就是这几年经济好转了我才敢提,放前几年,提都不敢提!”

对一个正处在发展期的国家来说,财政赤字绝不是小事。

张元初心里清楚,现在他没能力完全解决贫困问题,但至少可以在教育这方面帮他们减轻一点压力。

……

“总司令,后勤部长孙铭正在找您。”

正当张元初和何明华聊得投入,秘书长王勤推门而入。

“孙铭?他找我能有什么事?这会儿后勤部应该没什么要紧事吧?”张元初有点纳闷。

和平时期,后勤部主要也就是储储粮、囤囤肉,给边防部队运运补给,再配合一下军方的研发计划。

难道……又有什么新装备搞出来了?

心里带着疑问,张元初把政务暂且交给何明华,自己起身离开,留下老头一个人对着文件苦笑摇头。

走到政府大楼门口,孙铭和车队已经在楼下等着了。

“什么事这么急?非得现在把我叫出来?”一上车,张元初就开口问道。

“溧水研究所那边搞出了两款新喷气式战机,一款舰载、一款陆基。

三天前他们秘密试飞成功了,性能测试也全部通过。三个小时前发来电报,希望我们尽快过去看一看。”

孙铭如今三十出头,嘴唇上留着两撇约瑟夫,七年时间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

这些年来忙里忙外,鬓角甚至已经能看到几丝白发。

.........

科技上的许多事儿,张元初其实也说不明白。

去年才刚研制出新型喷气战机、正式列装部队,按常理说,下一代战机怎么也得等个四五年才会有点眉目。

可这才过了一年多,新式喷气战机居然又出来了。

说实在的,张元初现在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了。

眼下国内,不管是军方、政府主导的科研,还是民间自发的技术探索。

正是带着这种说不清的感慨,他和孙铭一路来到溧水研究所。

研究所附属的试验机场上,此时正停着两架造型不一样的喷气战机。

一群设计师站在机旁谈笑风生,明显是在交流这两架飞机各自的技术特点。

这两架喷气战机,一架是给空军设计的,另一架则是专门为海军航母准备的舰载型号。

之前就说过,海军那边早就想换舰载机了,可惜研究所一直拿不出成熟的喷气方案,所以到现在还在用地狱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05章赤字,一代机【上】!(第2/2页)

“总司令,您来啦!”

钱成宁笑着迎上来,握住张元初的手一边往飞机那儿带,一边兴致勃勃地介绍:

“这就是我们新搞出来的喷气机!跟上一代比,可是实打实的大跃进!

杨华志他们对喷气发动机进行了大幅度改动,这次用的是全新的冲压喷气发动机,性能比我们之前的涡轮螺旋桨喷气强多了!”

之前的一号喷气战机,用的还是涡轮螺旋桨喷气发动机。

虽然那技术已经比西方领先不少,可局限性也不小。

杨华志他们深入研究之后,干脆推翻了原先的喷气发动机思路,重新构思了一种全新的工作原理。

结果,冲压喷气发动机就这么诞生了。

严格来说,它勉强算火箭喷气发动机的一个分支,但不管怎样,这无疑是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一次重要革新。

走到这架新战机跟前,能明显看出它比一号略大一些,气动布局也又变了。

一号的两个机腹进气口,现在合并成了一个,位于机腹正下方。

机翼的后掠角度明显加大,已经很有后世战机的模样了。

虽然用了大后掠翼,但机翼与机身的连接方式改为垂直对接,整体翼面积也比之前更大。

尾翼仍然延续了双垂尾设计,不过两个垂尾间距拉大了。

因为机尾不再是一个喷口,而是两个。显然,这次用的是双发动力。

机头设计得更尖、更长,线条也更圆滑。

不过飞行员座舱却没有延续一号那种略微凸起、视野良好的造型,反而看起来有点窄,视角似乎不太开阔。

张元初下意识地看向钱成宁,溧水研究所的风格他是知道的,带点汉斯国那种科研气质:

军方一般不直接招标,而是让科学家自由发挥,偶尔提点修改意见。

他们也往往把武器打磨得像艺术品一样完美。

所以,他绝对不信这帮人会在视野上妥协。

钱成宁一看张元初的目光在座舱和他之间移动,立马会意,笑呵呵地走上前,拍了拍起落架:

“总司令,别小看这个座舱啊!我们最初确实没打算用窄视野设计,毕竟不符合咱们一贯的要求。

但后来为了速度和机动性,不得不做些取舍!不过我们在视野方面也做了其他补偿。”

他说着招手叫来一名研究员,接过一份大幅图纸,递给张元初:

“您看,虽然直接视野受限,但我们在雷达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新研制出的小型雷达探测距离达到十公里,我们在机头装了这玩意儿,机身也加了特殊信号发射器。”

“空战的时候,飞行员可以通过座舱内的显示屏掌握周围敌机的动态。

视野窄,主要是对机身下方有影响,而雷达,正好把这个短板给补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