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22章 心、理之学

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22章 心、理之学

簡繁轉換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1 02:19:20 来源:源1

第22章心、理之学(第1/2页)

大明国子监。

雄踞于大明士林的巅峰,全大明七成以上的进士出自这里。

又因为朱元璋规定,凡是落第的举人都要进入国子监学习,即便是中不了进士的也能外放做官。

大明九成的县丞以及各部主事、学谕皆是从国子监中选出。

谁在这里成道,谁就握住了士林。

谁掌握了这里,谁就控制了天下。

而朱元璋,即便他是皇帝,也从不曾真正控制这里,否则今日李祺也不会来到这里,代皇帝出刀。

李祺从车中步下,遥望国子监的大门,有些感慨,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李善长曾经也兼领过国子监之事,还在洪武十八年平息了第一次国子监之乱。

监门前立着一老者,见李祺下车后,拱手道:“久闻李学士之名,今日一见,果真芝兰玉树之属,天门贵种!”

李祺心知这便是国子监祭酒,上一任国子监祭酒宋讷在洪武二十三年病逝,这位如今的祭酒名为胡季安。

历史上对他记载不多,但他是刘三吾的好友,且参与了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最终被凌迟处死,可知他亦是江南一派。

“下官本是凡俗孽种,不过是幸得陛下垂怜,尚配天家贵女,故有几分运道罢了。”

人设的打造,要时时刻刻,不能忘记。

随着李祺随祭酒走近,所有人都在观望着这位在朝堂之上,一战成名的韩国公之子、当朝驸马。

而后,几乎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被李祺的眼睛所吸引。

他的眼睛,如山如海。

并不如同传说中那样浑身带着尖刺,灼灼伤人,也不是那般锐利,而是柔而坚韧,就像是夹缝中生存下来的杂草,带着无穷的生命力。

众人再次想起了前些时日传出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怪不得能写出这等明了善恶之语,真是不凡呐,纵然是与李祺敌对之人,也不禁暗叹。

待众人簇拥着祭酒和李祺入了国子监学堂后,气氛又是一变。

国子监中的士子已然各自安坐,乌压压一大片,皆着监生服饰,而后又不断有人前来,坐于两侧,神情各异。

不时有监生交头接耳,“翰林学士解缙竟然来了!”

“那个难道是东宫侍讲齐泰?”

“那是……”

“竟然来了这么多翰林院的学士!”

“他们虽然皆是有才之士,但若论儒宗学问,尚远不如李学士,今日来此不足为奇。”

“李学士乃是天纵之才,岂非常人能比。”

伴随着钟声响彻,堂中顿时安静下来,众人都在等待李祺讲经。

来到国子监,自然和朝堂上不同,先讲经,后论道,无关乎生死,没有那么急切的要驳倒谁,讲究的是道理,公理自在众人之心。

李祺望着堂中黑压压的人群,并没有什么紧张,他已经准备了很久,“今日讲心理之辨,善恶之分。”

程朱之学乃是当今正统官学,而明朝最出名的圣人莫过于王阳明的心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2章心、理之学(第2/2页)

而对于李祺来说,他认为这两种学问都有巨大缺陷,程朱之学主张由道问学,强调格物致知,即穷物理,强调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听起来是不是很有道理,但离谱的在后面,程朱理学中,学习知识是为了增强人的道德水准!

朱熹认为人的道德水平必将随着知识的增长而增进。

这简直就和开玩笑一样,这造成了理学的儒者最擅长夸夸其谈,而且互相攻击道德。

于是王阳明提出了心学,认为不需要去格物学习知识,善恶道德,就在心中,这便是四句教。

心学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接受了几十年唯物主义教育的李祺,自然不可能全盘接受。

相比较来说,李祺更赞同朱熹的理学,不断学习知识比感悟什么心重要的多。

只要把学习知识的目的从增长道德水平,改成做事能力、发现客观规律即可。

不过心学中关于善恶之体,以及知行合一致良知,李祺认为相当的有价值,这种融合了心学做人和理学做事的学问,便是李祺今日所讲的心理之辨!

“若学问愈盛则人愈善,那死于大明律的就不该是贪官污吏,而是黔首愚氓,自大明兴盛以来,十数万官吏死于坐法,欺民虐民,难道是他们不曾读圣人之言吗?”

“刘三娘子案,京中百姓多怜惜其遭遇,痛斥李氏宗族之恶毒,若一人之心如此,尚不知何为善,然而千万人之心皆如此,又是为何呢?

不过是人心中的一点善意良知,使其生不忍之心,而这一颗人之天性不忍之心,却在诸学子心中不见,何其谬也!”

“善恶之理,道德之教,在人心中,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此所谓,善恶之体!”

李祺所言,堪称利剑刺芒,刺的堂中众人坐立难安,即便是还没有到论道辨问环节,也已经有人忍不住了。

“敢问李学士,依你之言,难道我等读书明理还错了吗?”

李祺方才所讲种种,所举的各种例子,实在是让他们没法反驳,现在也只能问这种刁钻古怪的问题。

这个问题一出,实际上就已经承认李祺说的对,只不过想要让李祺给读书人一个台阶下罢了。

毕竟,你李祺自己也是读书人啊!

李祺微微一笑道:“读书明理自然没错,但要知道明的是何理,将理简单的归结于善恶道德,这才是不对的。

凡夫俗子只有存在于本心中的一点良知,只于人有益,于国无用,这是小义、小善,稍纵即逝。

而读书能够知晓大义,通晓学问,治国平天下,这是大善。

从书中学习治国平天下之大道,这才是朱子所说,格物致知,读书明理。

若一个人要将终生都汲汲于寻求道德之教,吾便要问了,该是何等天生恶人,圣贤学说教化数十年,竟然依旧不能得善!

孔圣曾言,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这等不可雕的天生恶人,岂不当杀,以正世道乎?”

一言落下,满堂皆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