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4章 铸剑试问公卿利

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4章 铸剑试问公卿利

簡繁轉換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1 02:19:20 来源:源1

第4章铸剑试问公卿利(第1/2页)

秋意萧瑟之下,苍翠青山已化作枯叶凌乱之所在。

柳叶不存,唯余枝干。

李祺一家四口以及临安公主的婢女站在院中,身周则是数十个持刀保护的宫廷侍卫。

“咚!”

“咚咚咚!”

院中横陈着十几具尸体,皆是骨碎肉烂之状,已彻底不成人样,叫人瞧去深寒恐之。

尸体身侧,还有十几人正在受刑,黑红色的水火棍重重砸在他们身上,砸的血肉模糊,砸的奄奄一息,宛如剥去了龙筋的龙王三太子,连痛苦的呻吟都快要听不到了。

今日之局面,是陈公公带着临安公主的绝命书回到皇宫,又将所见所闻一说,朱元璋果然勃然大怒。

他本来还想再观察一下李祺,但是女儿有孕在身,却有宵小之辈觊觎。

于是立刻下了让李祺一家回京的圣旨,同时让人赶到江浦,将看守的锦衣卫以及江浦县衙一众人,全部杖毙。

这杖毙不是简单的杖责,而是要一棍棍将浑身骨头打断,最后才闭气,是极痛苦残忍的一种刑罚。

临安公主捂着李茂的眼睛和耳朵,温声安慰着,“茂儿别怕,这些人都是罪有应得。”

李祺束手的望着这一幕,既没有报复成功的快感,也没有得脱牢笼的畅快。

他只是不断的在心中警醒自己,这便是残酷的古代,即便是死也死的不能安生,这便是政治斗争失败的下场,以后的每一次,都要赢!

李祺走到身体已经抖成筛子的赵成身边。

赵成抬起头,只见太阳在李祺的身后,浓重的阴影衬的他又高又大。

“赵成,是谁告诉你本驸马被流放到江浦县,又是谁指使你来恐吓,说出来,本驸马让人给你一个痛快,留你一具全尸。”

赵成脸上涕泗横流,他知道自己绝无幸理,不想死前还受此大罪,哆哆嗦嗦道出一个人的名字,“是刑部尚书杨靖,是他手下的主事告知我的,还暗示我办成此事,就能迁任应天府,只不过他很谨慎,往来书信都被烧掉了。”

李祺能看出赵成没说谎。

杨靖!

一个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名字。

李祺记下,向着行刑之人一指,“给他一个痛快。”

说罢,转身就走,他并不喜欢放狠话打脸,死亡间的大恐怖足够让他们心间生出无尽的懊悔。

而后悔,是这世上最为痛苦的情绪。

赵成被拖走,宫卫一刀下去给了他一个痛快,至于其余县衙衙役皆被乱棍打死,刺眼的血蜿蜒而流,汇入了院外小溪中,染出了一片红。

来年的潺潺水中,会有鱼虾丰茂。

……

江浦与京城不过一江之隔,对于李祺一家而言,却仿佛从黑暗走向了光明。

任谁都想不到,短短时间,被流放到江浦的李氏就会回到京中。

李祺在一个极小的局面上,获得了一场微小的胜利。

一将功成万骨枯。

有人为之付出了血的代价,譬如看守他们的锦衣卫,再譬如江浦县令赵成,已经魂归黄泉。

京城是个堪称龙潭虎穴的地方,那些隐藏在胡惟庸案后的人,依旧在虎视眈眈。

有锦衣卫,有文官,有勋贵。

那些人高居庙堂之上,俯视人间,跺跺脚就能让大明抖三抖,不是他如今一介无官无职的闲人所能媲美。

那些人隐藏在阴影之中,好似一尊尊暗沉的神像,唯有刑部尚书杨靖的那一尊是亮的。

李祺上了码头,又扶着有孕在身的临安公主下船,回望滚滚长江之水,心中豪气生发。

【李氏摆脱流放境遇,成就值 100,目前成就值100】

短短数月便物是人非。

但李氏能够返回京城,依旧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系统也为之庆祝,100的成就点,已经能够从系统商城中兑换一个白板小道具了。

若是运用得当,也有破局的作用。

既然你们没有把我按死在江浦,那死的就该是你们了!

……

李祺一家四口回到京城这件事,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比如临安公主的同母胞妹怀庆公主,以及亲自操办此事的太子朱标。

回到京城后第一件事自然是找个落脚地,因为临安公主有公主府,所以皇帝没有给他们安排新的居所。

但为了低调行事,他们一家暂时没有过去居住的打算。

韩国公府在抄家时,已经被封存,收回官府,自然是回不去了。

不过李氏并不是所有财产都充了公。

古代是以孝治天下的,断绝别人香火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

为了彰显朝廷对孝道的尊崇,大明律中有明确规定,祭祀祖产(如祭田、祠堂、坟茔等)在抄家时通常享有特殊豁免权。

嘉靖朝的严嵩被抄家后,但是严氏的祠堂以及祭田等依旧由严氏族人掌管。

红楼梦中,秦可卿曾经劝说王熙凤乘着家族富贵的时候,多置办祭田、祖田,这样即便日后家族败落,依旧有复兴的希望,便是这项律法的体现。

李氏在京城中有一处二进的宅子,在官府的类别记录中属于祠堂,不曾被抄没。

一家人安静的搬进了李宅。

这里已经远比江浦的农家更加舒适,众人精神紧绷着,已经颇为疲累,都去屋中休息。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况且江浦县令赵成以及十几个锦衣卫都被杖毙之事,根本瞒不住他们背后之人。

好在正值年末,京城各部的官吏忙的脚不沾地,那些大人物都腾不出手来。

概因六部九卿的重臣要在年前,进宫开御前会议,汇报一年的工作,洪武二十三年,自然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这三法司最为忙碌,其中尤以主审大案的刑部事务最多。

一时之间刑部尚书杨靖只知道李祺已经回到京中,却不知道其中内情,不知道江浦县发生了什么。

刑部尚书府中,夜色朦胧。

当朝二品大员刑部尚书杨靖以及三两人聚在暗室中密谋。

这杨靖可不是一般人。

他籍贯淮安府山阳县,出生在文风昌盛的江淮地区。

洪武十八年进士,选吏科庶吉士,在洪武十九年时,就升任户部侍郎。

其中固然有朱元璋屠刀挥舞的太快,把比他官大的都杀了的缘故,但本身能力也超卓于常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章铸剑试问公卿利(第2/2页)

洪武二十二年五月,升任户部尚书,成为了大明帝国的财政大管家。

洪武二十三年五月任刑部尚书,在其他时期这算是降半级,但在大案频发的洪武时期,是重用。

于是杨靖就这样成为了李氏牵涉胡惟庸案的主审官,主掌数万人的生死,一时煊赫。

江浦县令被皇帝亲自下旨赐死,李氏一家返回京城,他知道后就一直惴惴不安。

此刻几个同谋聚在一起,杨靖当即提起此事,“临安公主和李祺被陛下特诏回京,陛下竟然会允许谋逆主谋的家眷,在这个节骨眼上回京,陛下此举定有深意,难道陛下反悔了?”

在杨靖看来,若是要清楚胡惟庸谋逆的遗毒,皇帝就不能有任何态度软化的表现,而召回韩国公府遗孤,就是一个对外的信号。

当初突然掀起胡惟庸案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在抄办了韩国公府后,就被皇帝用来平息众怒干掉了,当今皇帝惯会做卸磨杀驴之事,两头杀人。

他左侧男子沉声道:“杨公多虑了,若不是陛下点头,李善长不会死,我们这位陛下,从来自诩圣明无过,绝不可能反悔。

先前我就不赞同你让江浦县令赵成去逼迫他自杀。

他仕途尽毁,造不成什么威胁,让其自生自灭即可,现在反而让陛下出于顾念公主之意,允其回京成了麻烦。”

左侧褚衣男子也道:“李祺此人我们都知道,不过中人之姿,他根本猜不到这背后之事,不必杞人忧天。

之后看看他有什么作为,况且当初之事,我们三人只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真正动手的是锦衣卫。

毛骧虽然死了,但是锦衣卫里面还有其他人,那些走狗鹰犬可不是好相与的,说不得什么时候李祺就再次身陷囹圄。”

杨靖寒声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这世上有多少英雄豪杰死在这上面,只可惜我计不成,否则便没什么可说的。”

二人都知道杨靖性格刚强,也不再说什么。

杨靖心知其他人都隐于幕后,而江浦县令那里有他露出的马脚,这是很大的隐患。

若李祺真是一介普通白身便罢了,但此番他能返回京城,就证明他还是有直达天听的本事,而这就是最危险的事情!

……

李氏别院书房,烛火映照。

李祺在白纸之上重重写下“杨靖”二字,力透纸背。

他盯着这个名字,眼睛一眨不眨,杨靖在谋划他,他自然也在谋划杨靖。

大多数人都知道,胡惟庸案会牵涉开国公侯,是因为朱元璋对开国功臣产生了怀疑,要诛杀功臣。

但实际上这不仅仅是朱元璋一个人的意志。

江浦县令招供出了这个名字后,李祺没有太大的怀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本就认为杨靖很可能是推动李氏族灭的主谋之一。

证据则是杨靖迁升刑部尚书的时间——“洪武二十三年五月”!

“胡惟庸案从洪武二十年就开始查,但是直到洪武二十三年五月,皇帝才下定决心要清算韩国公府,在这个时候,杨靖转迁刑部尚书,成为了李氏牵涉胡惟庸案的主审官,主掌数万人的生死,一时煊赫。”

江浦县令的背后是杨靖,再加上这个调任的时间,这绝不是巧合,李祺有八成的把握,杨靖就是幕后黑手之一。

“那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扳倒这位当朝九卿之一了。”

大明初年以六部尚书、通政使、大理卿、左都御史合称“大九卿”,是站在大明朝文官权力巅峰的九人,每一个都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唯有亲王、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才能与之抗衡。

若是在其他时代,他无官无职,想要扳倒这样的巨擘,自然是做梦,甚至他就连成为炮灰都没有资格。

毕竟有明一朝,就连冲锋陷阵的炮灰,都是都察院的御史,正儿八经的官。

但,这是洪武朝!

杀官如杀鸡的洪武朝。

在洪武一朝的政治斗争中,官职、品阶是最不重要的东西。

一介平民可以扳倒公侯。

一个农妇可以牵连尚书。

一个奴仆的攀咬能让一公二十一侯为之陪葬。

在这个时代,定罪不需要证据,只要有人告发,有告发人的证词,并且皇帝认可,就可以定罪。

到了洪武二十三年,开国勋臣几乎被翦除皆尽,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实在是太强大了,他一个人就横压天下。

而且他非常喜欢亲自动手,所以在洪武朝,无数臣子都在借助皇帝的手来清除政敌。

“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句话在洪武朝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谁能顺从皇帝的意志,继而改变自己的站位和立场,谁就能一直胜利!

胡惟庸看不清,李善长看不清,蓝玉看不清,于是他们死了。

亦或者是为了眼前庞大的利益而故意忽略了潜在的危险,于是他们死了。

李祺却绝不会犯这个错误!

搞死一个刑部尚书难吗?

说难也难,毕竟这种人物不是普普通通的攀咬就能成功的,况且杨靖刚刚才办成了胡惟庸大案,这种时候皇帝对杨靖的容忍度正在最高。

但也一点不难!

当今上位只记仇不记恩,任你有再大功劳,也不过一句本该如此,若有一点错漏,便是抄家灭族。

到洪武二十三年,杨靖前面一共有五任刑部尚书,只有第一任是善终,其余四个都被诛杀了。

搞死杨靖只需要让杨靖站在朱元璋的对立面。

而这对于熟知洪武时期各种事件的李祺来说,太简单了!

李祺略一思索,就想起了一桩发生在洪武年间颇为有名的案件,这件案件表面上很简单,但实际上却涉及到大明的军队改革以及政治风向。

他在杨靖的名字下方,又写下一些零散的文字——“扬州府安丰县”、“蒙古”、“大明”、“军户”。

想了想,想起了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又在更下一行写下了——“卫所”、“军屯”、“财税”。

这零散的文字任谁来,都看不懂是什么意思,李祺眼中却满是寒光,对他而言,这些文字便是上佳的铸剑材料。

以此为材,铸一把刺向政敌的利剑!

此剑一出,公卿绝命!

烛火摇曳,照在李祺眼中,森然冷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