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18章 天阙之上辩天经

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18章 天阙之上辩天经

簡繁轉換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1 02:19:20 来源:源1

第18章天阙之上辩天经(第1/2页)

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李祺,都想听他接下来要如何应对。

殿中气氛热烈,依照大明朝的风气,便是上演全武行也是有可能的,众人皆想看李祺会不会直接语气激烈的怼回去。

李祺环视了殿中一遭,他看到了众人眼中的期待、戏谑、敌意、嘲弄。

李祺早就想过,真的到了这一天,他该要作出何等姿态。

从穿越后,他心中便郁结着一口气,这口气压着李氏的生死、成败,他谨小慎微,战战兢兢。

他从回京后没有拜访过任何亲友。

他始终紧紧守着朱元璋诏书中定下的三条规矩,不敢逾越雷池一步。

直到杨靖死后,他才能微微松一点点气。

他温润、和气、知进退,挑剔的皇帝和太子也称赞他遭逢大变后,有大儒君子之风,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正是这种脱胎换骨的变化,才让皇帝愿意将这等大事交在他的手中。

直到今日,他终于要彻底功成了。

可那不是他!

李祺想过,既然公府覆灭之事即将了结,既然三个幕后黑手都要死了。

那就在这殿上将这些岁月以来所受的郁气一泄而出,他从来不是温润如玉的性子,他是山上嶙峋的怪石,是雨季磅礴的虐洪,是刺人心脾的利剑。

他也想肆意一次。

只是……

想到大明将来的风风雨雨,想到高居明堂之上多疑的老皇帝,想到世上之人多尊崇儒雅之士。

他想到他还不曾出世的孩子。

出一时意气容易,招来狂风摧折了枝干便不是好事。

今日一展风华意气,便要累及后人,不智亦不慈也!

李祺捏紧拳头又缓缓松开。

他气势依旧如若沉渊,身姿依旧挺拔如松,颇有一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从容。

他随意的轻掸了下衣袖,像是听到了一个笑话,见到了一个跳梁小丑。

“资善先生方才为诸位大臣讲述了何为圣道,恰好不才也对圣道有一番见识,借着这九天之上的殿堂,为诸位大臣点评一二。”

早先李祺的文章便多在京中流传,对李祺钻研圣道且有所小成之事,他们自然都是知道的。

“驸马竟然敢在这等场合说出这等话,这是有自信与资善先生相较一二啊!”

“资善先生乃是鸿儒学者,举世闻名的大宗师,李祺就算是顿悟后有些许天资,短短一年半时间,又如何能越的过去?”

“公府剧变后,这位驸马性情大变,今日敢做出这等姿态,怕是有所把握。”

“前日传出的善恶四句教你们没听说吗?李祺有天纵之资,纵然政途受限,但翌日成就不可限量。”

朝堂之中,几乎所有人都在观望李祺和李原名斗法,无论谁胜谁败,对他们有益无害。

“既然资善先生方才多用自古以来,恰好在下最是擅长史学,便为诸位臣工讲一讲这朱子之学的源流所出以及这百多年的发展。”

“朱子之学,盖出于程子的洛学,其时共有两派,……”

“直到宋朝末年,朱子之学依旧不为世道所容,只在极少数人家流传……”

“朱子之学席卷华夏,盖起于蒙古踏破中原,……”

殿中早已寂静无声,只剩下李祺一个人的声音在回响,在廊柱间萦绕。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宛如江面之上拂面而过的春风,温暖而和煦,丝毫没有争辩的急切。

但殿中许多文臣的脸已经开始黑了,有些历史不能翻,一翻大家都没面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8章天阙之上辩天经(第2/2页)

“若是将一块白布置于油污中,它便不再干净,称不上洁净无暇,再也不能对外说它是‘白布’了!

从唐宋之时,到如今的大明,我汉人的风俗变化这么大,相比较唐人、宋人,我们岂不是和元人更像?

本官曾经不解,后来才明白,是因为蒙元曾经统治了天下九十七年。”

李祺的声音明明很轻柔,但却重重砸在所有人心头,李原名预感到了不妙,他没想到李祺不和他论道,而是直接釜底抽薪,往理学的身上泼脏水。

他尖声打断了李祺,“李祺你这是在攻讦圣人吗?岂不闻前宋正是不尊崇圣人之道,才导致亡国灭种,岂容你在这里信口雌黄,败坏天下正道!”

“资善先生莫急。”

李祺依旧是不疾不徐的模样,“这世上何曾有不经历艰难困苦而成就的圣人呢?

昔年孔圣尚且周游列国而不得奉圣君,乃至于有困顿于陈蔡之间的窘迫。

本官于此论史,不是攻击程朱二圣,而是说圣人的不肖后人。

陛下在大明建极之时,说要光复汉之鼎业,兴隆唐宋之制,但如今大明建立起来了,却依旧深受那等肮脏之物的影响,岂不是极其悲哀之事吗?”

众人谁还能不知,李祺这番话正是在说李原名,说李原名就是那不肖子孙,一身皆是奉承元人之学。

“在元大都的天牢中,文公写下了正气歌,而后从容赴死,他是宋人最后的脊梁,而那些被打断了骨头的人,则大肆的修改经典,跪伏在蛮夷的脚下,若是朱子知晓他的学说因此而昌盛,想必会泣泪吧。”

这最后一句一出,顿时所有人都头皮发麻,这怎么把文天祥都搬出来了,有这位的衬托,更显得那些心怀故元的汉人大儒,有奸人的潜质。

李祺一字字一句句,且落在众人心头。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资善先生可能无愧吗?”

李祺悠然的声音响彻,他不曾大声的质问,却有无尽的风景,有圣贤的风范。

好似……

好似那位文公落在他的身后,抬手按在他的肩上,有浩然正气勃发!

所有人都知道李祺有深厚的学识,否则不可能如此信手拈来,也写不出那些文章。

但今日……

辩经非辩经。

论理非论理。

这一剑刺的是要害,为的不是逼死李原名,而是将他逼到绝境。

这是无解的难题,白纸上落下了墨渍,你说它是白的,没人会相信。

李原名从没遇到过李祺这样的对手,总是能一击刺到最薄弱的地方。

李祺却不再看李原名,眼角余光落在站在众臣之前的吏部尚书詹徽身上。

形势到了如今地步,詹徽,你还能站得住吗?

————

理学是将儒家从学说转变为儒教的理论,理学家通过一系列规范性的儒家仪式,建立了一个以年龄、地位、性别为核心的等级森严的秩序。

在这个秩序中,国家社会的最基础单位是宗族,为了适配这种社会制度,理学家们发现,必须要消灭私人财产制度,转化为宗族公有制。

但这样极度保守的理论与宋朝宽松自由的现实大相径庭,理学被排斥在社会主流之外,直到蒙古人进入了中原!——《宋元时代的儒学与蒙古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