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步步高升:从省考状元到权力巅峰 > 第517章 我来接你回家了!

步步高升:从省考状元到权力巅峰 第517章 我来接你回家了!

簡繁轉換
作者:烟斗老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04 03:09:36 来源:源1

冯锟此前在市财政局副局长任上任职多年,与萧靖宇关系密切。

他行事风格较为高调,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很多人辞职是因为怕自己的问题被查出来,但冯锟并没有违纪行为。

否则,前财政局长落马之时,冯锟也不会轻易脱身。

冯锟辞职,最大的症结出在儿子身上。

他三十五岁时,妻子才怀上冯麟,全家对这个孩子格外宠溺,也让冯麟渐渐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恣意妄为的性子。

当冯锟得知冯麟牵涉命案时,只觉天塌地陷。

他知道仕途已经到......

唐烨回到办公室后,没有立刻休息,而是将林婉清留了下来。两人在灯光昏黄的会议室中,开始梳理接下来的战略部署。

“陆老的态度很明确,”唐烨缓缓说道,“他愿意为我们说话,但前提是,我们必须拿出更扎实的成绩。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只是继续推进现有的改革项目,而是要做出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成果。”

林婉清点头:“我明白。我们需要一个标志**件,来证明我们的模式不仅适用于本省,还能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唐烨沉思片刻,目光落在她手中的文件上:“那几所高校的反馈情况,你有没有注意到什么共同点?”

林婉清翻开报告,指着其中一页:“督导组虽然被责令整改,但他们换了个方式继续干预。比如通过学术评审、经费分配等渠道施压,甚至有些教授因为支持改革而被调离关键岗位。”

唐烨轻轻敲了敲桌面:“他们想用软刀子杀人。”

林婉清点头:“而且非常隐蔽,难以追责。如果我们要反击,就必须找到他们的破绽。”

唐烨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城市灯火:“既然他们喜欢玩暗的,那我们就给他们来一场明的。我要让全国都知道,我们不是在搞‘小动作’,而是在推动真正的科技体制改革。”

林婉清眼睛一亮:“你是说……公开透明?”

“没错。”唐烨转身,语气坚定,“我们要把所有试点项目的成果、数据、流程全部公之于众,接受全社会监督。同时,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评估,确保公正性。”

林婉清思索了一下:“这样做的确可以打破对方的舆论操控,但也会暴露我们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一旦被对手抓住漏洞,可能会成为攻击的靶子。”

唐烨笑了笑:“我知道风险。但只要我们做足准备,就能化险为夷。而且,越是公开透明,越能赢得公众和上级的信任。”

林婉清深吸一口气:“那我们就从最核心的几个项目入手,先做一次全面的数据清洗和系统整理。”

“对。”唐烨点头,“另外,我打算联系几家媒体,做一个深度专题报道,讲述我们这一年来的改革历程,以及科研人员的真实故事。”

林婉清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敬佩:“你是想用情感打动人心,用事实说服高层。”

“正是如此。”唐烨微笑,“政治从来不只是博弈,更是人心的较量。”

第二天一早,研究院便进入了高强度工作状态。林婉清亲自带队,组织多个部门联合行动,对所有试点项目进行了系统性的数据核查与案例整理。

与此同时,唐烨也联系了几家主流媒体,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向他们开放了研究院内部资料,并安排了多次采访活动。

一个月后,《科技改革之路:从XX省看中国未来》系列报道正式刊发,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不仅详细记录了改革过程中的艰难探索,还展示了大量真实案例和具体成果。

一位参与试点的年轻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说:“以前我们做研究,首先要考虑的是能不能拿到经费,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只需要专注创新,其他的都有制度保障。”

这番话被广泛引用,成为了改革成功最具说服力的注脚。

然而,就在舆论逐渐转向支持改革之时,一封匿名举报信再次寄到了中纪委。

这次的内容更加尖锐,直接指控唐烨在改革过程中存在“利益输送”、“权力寻租”等问题,并附上了部分看似有理的数据分析。

消息传到研究院时,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林婉清第一时间赶到唐烨办公室:“导师,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这封举报信的内容明显是经过专业包装的,背后一定有人精心策划。”

唐烨神色平静:“我已经预料到他们会出手。不过没关系,我们早就做好了准备。”

他打开电脑,调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材料:“这是过去一年所有项目的完整财务流水、审批记录和成果转化明细。我已经让人提前整理好了,随时可以提交给调查组。”

林婉清松了口气:“看来您早有防备。”

唐烨笑了笑:“面对这样的对手,我们必须比他们更谨慎、更透明。”

果然,几天后,中纪委派出调查组进驻研究院,开始对举报内容进行核实。

唐烨全程配合调查,并主动提供了所有相关材料。调查持续了一个月,最终结论是:举报内容不实,所有资金流向合法合规,改革措施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调查结果公布后,舆论再次反转,唐烨的形象不仅没有受损,反而赢得了更多支持。

中央电视台专门制作了一期专题节目,深入解读这场改革的意义,并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一位院士在节目中评价道:“唐烨院长的改革,打破了传统科研体制的桎梏,真正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机制。这种做法值得在全国推广。”

而就在节目播出当天,国务院办公厅又发来一份新的通知:决定将XX省科技研究院列为国家级科技体制改革示范基地,并由唐烨牵头起草全国统一的改革实施方案。

这一刻,唐烨知道,自己终于完成了从地方试点到国家战略的关键跃升。

但他也很清楚,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那天晚上,他独自一人站在办公室阳台上,望着远处的城市天际线,心中思绪万千。

林婉清悄悄走过来,轻声问:“你在想什么?”

唐烨微微一笑:“我在想,这场仗,我们赢了第一局。但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林婉清看着他,眼神坚定:“无论前方有多少风雨,我都会陪在你身边。”

唐烨点点头:“谢谢你,婉清。有你在,我就有底气。”

夜风轻拂,星光璀璨。在这座城市的一隅,一场关于理想与现实的较量,正悄然进入下一阶段。

第二天清晨,唐烨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桌上已经堆满了来自各地的贺电和咨询函件。除了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祝贺之外,还有不少地方政府主动提出希望前来交流经验。

林婉清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刚送来的文件:“导师,这是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原件,要求我们在三个月内完成方案初稿,并组织一次全国范围内的专家论证会。”

唐烨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了一遍,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不能仓促行事。这个方案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林婉清点头:“我已经安排了专项小组,成员包括政策研究室、财务处、技术转化中心的核心骨干。我们会分头收集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们已有的实践,提炼出一套完整的体系。”

唐烨满意地点头:“很好。另外,我建议我们先开一次内部研讨会,把一些潜在的问题和分歧提前解决掉。”

林婉清皱眉:“您是担心有人借机搅局?”

唐烨轻轻摇头:“不是搅局,而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有些人习惯了过去的管理模式,未必能完全理解我们这套机制背后的逻辑。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看到价值,而不是强加观点。”

林婉清若有所思:“明白了。我会协调会议时间和议题设置,确保每个人都能充分表达意见。”

接下来的两周,研究院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效运转状态。白天,各工作组密集开会,讨论方案细节;晚上,唐烨常常独自留在办公室,反复修改提纲,调整结构。

有一次深夜加班,林婉清送来一杯热茶,看着他疲惫却依旧专注的模样,忍不住劝道:“你也该注意身体,别把自己累垮了。”

唐烨接过茶杯,笑道:“我没事。你知道吗,每次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像是在构建一座大厦,每一块砖都要放得恰到好处,否则整个结构就会不稳定。”

林婉清坐在他对面,轻声道:“那你有没有想过,这座大厦建成之后,你会站在哪里?”

唐烨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说道:“我不在乎站在哪里,只在乎它是否真的能改变些什么。”

林婉清静静地看着他,眼中有光:“我相信你能做到。”

三个月后,改革方案初稿顺利完成,并提交给了国务院相关部门。紧接着,全国专家论证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官员齐聚一堂,围绕这份方案展开了激烈讨论。

会上,唐烨面对各种质疑和批评,始终保持着冷静和理性,一一回应,并不断吸收合理建议,对方案进行优化完善。

会议结束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拉着他的手感慨道:“年轻人,你的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最重要的是,你有一颗真正为国为民的心。这样的改革者,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人才。”

唐烨郑重地鞠了一躬:“谢谢您的肯定。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回到省城后,唐烨接到了来自中央组织部的电话,通知他已被纳入重点干部培养计划,并将安排其赴中央党校参加高级研修班。

挂断电话后,他站在窗前,久久未语。

林婉清走进来,轻声问:“怎么了?”

唐烨转过身,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组织上给了我一个新的机会,去更高的平台看看。”

林婉清眼神一亮:“恭喜你!”

唐烨点头:“但我总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次提升,更像是一种责任的加重。”

林婉清走近一步,握住他的手:“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会在这里等着你,支持你。”

唐烨注视着她,眼神温柔而坚定:“婉清,谢谢你一直在我身边。”

窗外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城市的喧嚣仿佛远去,只剩下两颗心,在彼此靠近的节奏中,跳动着属于他们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