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步步高升:从省考状元到权力巅峰 > 第518章 聂凯终于完蛋了!

步步高升:从省考状元到权力巅峰 第518章 聂凯终于完蛋了!

簡繁轉換
作者:烟斗老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04 03:09:36 来源:源1

翌日上午,唐烨来到市委书记办公室。

周成武示意唐烨坐下,面带微笑道:“这七天,你销声匿迹,把不少人急坏了,连洪老都找了我几次。我没跟他透露消息,回头要被他批评了!”

唐烨笑着回应:“昨晚我已跟洪老通过电话,将事情前因后果解释清楚了。”

周成武敛去笑意:“萧子安的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唐烨自然明白周成武的顾虑。

萧子安是萧靖宇的儿子,一旦萧子安出事,萧靖宇必定受到牵连。

“冯锟辞职后进入萧子安的公司,耗......

唐烨站在党校的教室窗前,望着操场上整齐列队的学员们,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干部,有省厅级领导、地市一把手,也有像他这样从基层一步步走出来的改革者。

这次研修班不仅是一次理论提升的机会,更是一个政治格局重新洗牌的舞台。

“唐院长,组织部的李主任请您过去一趟。”助教敲门进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唐烨整理了一下衣领,快步朝办公楼走去。

会议室里,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的李主任已经等在那里。他年近六十,面容严肃,是党内资深的人事专家。

“坐吧。”李主任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听说你在XX省搞的科技体制改革,引起了高层关注。”

唐烨微微一笑:“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李主任看了他一眼,缓缓说道:“你的材料我看过,很有想法,也很有魄力。不过,改革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它需要一整套机制和团队的支撑。你有没有想过,下一步该怎么走?”

唐烨沉吟片刻:“我认为,科技体制改革只是一个突破口,真正的核心问题,还是整个行政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治理能力。如果不能打破部门壁垒、理顺权力结构,任何单项改革都难以持久。”

李主任点了点头:“说得不错。那我问你,如果你有机会进入更高层级的决策系统,你会优先推动哪些改变?”

唐烨目光坚定:“第一,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第二,优化干部考核机制,让真正干事的人不吃亏;第三,推动基层治理创新,赋予地方政府更多自主权。”

李主任听完,轻轻笑了笑:“年轻人有理想是好事,但现实往往比想象中更复杂。”

唐烨点头:“我明白。所以我愿意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一点一点推进。”

谈话结束后,唐烨走出办公楼,阳光洒在脸上,暖洋洋的。他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更高层的视野,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全,反而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风险。

研修班的学习节奏非常紧凑,每天上午是专题讲座,下午是分组讨论,晚上还有案例分析作业。唐烨很快适应了这种高强度的节奏,并在多次讨论中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务实的改革思路。

一次小组研讨会上,有人提到某沿海省份在人才引进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唐烨便顺势分享了他们在XX省试点的“科研项目市场化申报”机制。

“我们不再由政府主导资金分配,而是设立一个开放平台,允许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自由申报项目,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评审。结果不仅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还激发了大量民间创新力量。”

一位南方某市的副市长听后若有所思:“这个模式确实不错,但会不会导致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热门领域?”

唐烨笑道:“我们设定了动态调控机制,确保基础研究和冷门学科也能获得一定比例的支持。同时,我们鼓励失败宽容制度,让科研人员敢于尝试高风险课题。”

这位副市长频频点头:“看来你们考虑得很周全。”

随着研修班的深入,唐烨逐渐成为班上的焦点人物之一。他的发言总是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既能结合政策精神,又能落地实操。

结业典礼那天,李主任亲自出席并讲话。他在致辞中特别提到了几位表现突出的学员,其中就有唐烨的名字。

会后,李主任单独找他谈话:“组织上对你很认可,有意安排你去一个关键岗位锻炼。你做好准备了吗?”

唐烨郑重地点头:“只要能为国家发展做点实事,我随时准备接受新的挑战。”

离开党校后不久,唐烨接到通知,被任命为国务院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级别正厅,驻京办公。

这意味着,他将正式进入国家层面的核心决策圈。

林婉清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发来祝贺短信:“恭喜你,终于站在更高的平台上。”

唐烨回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到任第一天,唐烨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办公室位于国务院机关大楼内,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汇报材料、政策建议和调研报告堆积如山。

他很快发现,这里的工作节奏远比地方要快得多,信息量也大得多。每一个文件背后,都可能牵涉多个部门的利益博弈,每一个批示,都可能影响全国范围的政策走向。

为了尽快熟悉业务,他主动向老同志请教,并利用周末时间翻阅大量历史资料,梳理过去几十年科技体制改革的脉络。

一个月后,国务院召开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会,唐烨负责起草会议纪要,并在会上作了专题汇报。

会议期间,分管科技工作的副总理专门点名表扬了他的工作:“唐主任虽然年轻,但思路清晰,做事踏实,是我们队伍里的新鲜血液。”

这句话,让唐烨在高层中再次加分。

然而,就在他逐渐站稳脚跟时,一封来自南方某省的举报信再次打破了平静。

这封信指控他在XX省任职期间,与某民营企业存在不当利益往来,并附上了几份看似详实的资金流向图。

唐烨看到举报信内容后,心中顿时警觉起来??这些数据明显经过人为剪裁,刻意忽略了一些关键环节,显然是有针对性的打击。

他立刻向上级汇报情况,并主动提交了一份完整的财务审计报告,详细说明所有相关项目的审批流程和资金用途。

调查迅速展开,不到两周,真相水落石出:所谓“利益输送”纯属捏造,所有资金流转均符合规定,且该企业最终并未从中获利。

举报人身份也被查明,是一名曾在改革中失去权力的前官员亲属。

风波平息后,唐烨没有选择追责,而是低调处理,继续专注于本职工作。

但他心里清楚,这场斗争远未结束。

一天深夜,他在办公室加班,林婉清打来电话。

“你还好吗?”她轻声问。

唐烨揉了揉眉心:“还好。只是觉得,这条路比我想象的还要艰难。”

林婉清沉默了一会儿,柔声道:“但我相信,你一定能走得更远。”

唐烨嘴角微扬:“谢谢你一直在我身边。”

窗外,北京的夜色深沉而辽阔,星光点点,仿佛在诉说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未来。

唐烨站在党校的教室窗前,望着操场上整齐列队的学员们,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干部,有省厅级领导、地市一把手,也有像他这样从基层一步步走出来的改革者。

这次研修班不仅是一次理论提升的机会,更是一个政治格局重新洗牌的舞台。

“唐院长,组织部的李主任请您过去一趟。”助教敲门进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唐烨整理了一下衣领,快步朝办公楼走去。

会议室里,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的李主任已经等在那里。他年近六十,面容严肃,是党内资深的人事专家。

“坐吧。”李主任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听说你在XX省搞的科技体制改革,引起了高层关注。”

唐烨微微一笑:“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李主任看了他一眼,缓缓说道:“你的材料我看过,很有想法,也很有魄力。不过,改革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它需要一整套机制和团队的支撑。你有没有想过,下一步该怎么走?”

唐烨沉吟片刻:“我认为,科技体制改革只是一个突破口,真正的核心问题,还是整个行政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治理能力。如果不能打破部门壁垒、理顺权力结构,任何单项改革都难以持久。”

李主任点了点头:“说得不错。那我问你,如果你有机会进入更高层级的决策系统,你会优先推动哪些改变?”

唐烨目光坚定:“第一,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第二,优化干部考核机制,让真正干事的人不吃亏;第三,推动基层治理创新,赋予地方政府更多自主权。”

李主任听完,轻轻笑了笑:“年轻人有理想是好事,但现实往往比想象中更复杂。”

唐烨点头:“我明白。所以我愿意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一点一点推进。”

谈话结束后,唐烨走出办公楼,阳光洒在脸上,暖洋洋的。他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更高层的视野,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全,反而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风险。

研修班的学习节奏非常紧凑,每天上午是专题讲座,下午是分组讨论,晚上还有案例分析作业。唐烨很快适应了这种高强度的节奏,并在多次讨论中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务实的改革思路。

一次小组研讨会上,有人提到某沿海省份在人才引进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唐烨便顺势分享了他们在XX省试点的“科研项目市场化申报”机制。

“我们不再由政府主导资金分配,而是设立一个开放平台,允许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自由申报项目,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评审。结果不仅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还激发了大量民间创新力量。”

一位南方某市的副市长听后若有所思:“这个模式确实不错,但会不会导致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热门领域?”

唐烨笑道:“我们设定了动态调控机制,确保基础研究和冷门学科也能获得一定比例的支持。同时,我们鼓励失败宽容制度,让科研人员敢于尝试高风险课题。”

这位副市长频频点头:“看来你们考虑得很周全。”

随着研修班的深入,唐烨逐渐成为班上的焦点人物之一。他的发言总是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既能结合政策精神,又能落地实操。

结业典礼那天,李主任亲自出席并讲话。他在致辞中特别提到了几位表现突出的学员,其中就有唐烨的名字。

会后,李主任单独找他谈话:“组织上对你很认可,有意安排你去一个关键岗位锻炼。你做好准备了吗?”

唐烨郑重地点头:“只要能为国家发展做点实事,我随时准备接受新的挑战。”

离开党校后不久,唐烨接到通知,被任命为国务院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级别正厅,驻京办公。

这意味着,他将正式进入国家层面的核心决策圈。

林婉清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发来祝贺短信:“恭喜你,终于站在更高的平台上。”

唐烨回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到任第一天,唐烨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办公室位于国务院机关大楼内,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汇报材料、政策建议和调研报告堆积如山。

他很快发现,这里的工作节奏远比地方要快得多,信息量也大得多。每一个文件背后,都可能牵涉多个部门的利益博弈,每一个批示,都可能影响全国范围的政策走向。

为了尽快熟悉业务,他主动向老同志请教,并利用周末时间翻阅大量历史资料,梳理过去几十年科技体制改革的脉络。

一个月后,国务院召开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会,唐烨负责起草会议纪要,并在会上作了专题汇报。

会议期间,分管科技工作的副总理专门点名表扬了他的工作:“唐主任虽然年轻,但思路清晰,做事踏实,是我们队伍里的新鲜血液。”

这句话,让唐烨在高层中再次加分。

然而,就在他逐渐站稳脚跟时,一封来自南方某省的举报信再次打破了平静。

这封信指控他在XX省任职期间,与某民营企业存在不当利益往来,并附上了几份看似详实的资金流向图。

唐烨看到举报信内容后,心中顿时警觉起来??这些数据明显经过人为剪裁,刻意忽略了一些关键环节,显然是有针对性的打击。

他立刻向上级汇报情况,并主动提交了一份完整的财务审计报告,详细说明所有相关项目的审批流程和资金用途。

调查迅速展开,不到两周,真相水落石出:所谓“利益输送”纯属捏造,所有资金流转均符合规定,且该企业最终并未从中获利。

举报人身份也被查明,是一名曾在改革中失去权力的前官员亲属。

风波平息后,唐烨没有选择追责,而是低调处理,继续专注于本职工作。

但他心里清楚,这场斗争远未结束。

一天深夜,他在办公室加班,林婉清打来电话。

“你还好吗?”她轻声问。

唐烨揉了揉眉心:“还好。只是觉得,这条路比我想象的还要艰难。”

林婉清沉默了一会儿,柔声道:“但我相信,你一定能走得更远。”

唐烨嘴角微扬:“谢谢你一直在我身边。”

窗外,北京的夜色深沉而辽阔,星光点点,仿佛在诉说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