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修仙之天罡三十六变 > 第236 章 独孤书院(三)

修仙之天罡三十六变 第236 章 独孤书院(三)

簡繁轉換
作者:红衣过客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6-25 13:36:59 来源:源1

第236章独孤书院(三)(第1/2页)

启道十年·四月初五,宜破土,宜结社,忌独断。

望岳山脚下的洗心池畔,孟丘握着鎏金破土铲,铲刃上的桃花纹与他剑穗上的标本遥相呼应。

晨雾未散,威瀚穿着粗布短打,腰间别着木工墨斗,正指挥匠人将第一根主梁抬上明心塔基——那是取自南山的千年柏木,树心竟天然形成“正”字纹路,被陈墨称为“天工开物”。

“孟公子!”小铃铛攥着沾露的蒲公英跑来,发间别着的桃花簪子是威瀚昨夜用碎玉磨的,

“阿爹说该唱《开工谣》了!”她身后跟着二十几个山童,手里举着用桃花编成的“道旗”,旗面上歪歪扭扭写着“仁”“正”等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孟丘点头,将铲子插入土中。当铲尖触地的刹那,忽然听见地下传来细碎的共鸣声,如同无数根琴弦同时震颤。

他望向醒世岩方向,只见昨夜新刻的“仁政殿”三字正渗出青光,与天空中悄然聚来的青云遥遥相应。

威瀚见状,抄起墨斗甩出一道墨线,那墨线竟化作青鸾形态,绕着塔基飞了三圈才落下。

“好兆头!”陈墨拄着拐杖走来,鬓角插着朵山茶花,

“老朽走南闯北几十年,头回见地脉与人心这般契合。”他指向正在搭建的格物堂地基。

正午时分,第一块基石落定。孟丘将《正气论》竹简副本埋入塔基,竹简上特意留了最后一页空白,等待日后学子们的心得填补。

当泥土覆盖竹简时,天空忽然飘来五彩云,其中一朵竟化作书生捧卷的模样,在云端停留了整整一炷香

“是文曲星临凡!”山民们纷纷跪地叩首。

孟丘却注意到,云书生手中的书卷展开时,露出的字迹正是他昨夜新增的“道统为公”四字。

他转头看向威瀚,后者正用袖口擦拭额头汗水,墨斗线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

未时三刻,变故突生。

一群身着灰袍的人突然闯入工地,为首者手持杏黄旗,旗面绣着“五梁山道统”四字。“吾乃五梁山首徒,”道人甩袖间洒出几片符纸,竟在半空燃成火焰,“闻说此处要建杂学书院,特来领教。”

威瀚皱眉上前,墨斗在掌心转了个圈:“这位道长这是何意?朝廷钦准的书院,难道容不得百家争鸣?”

“百家?不过是些旁门左道!”说着,指尖掐诀,符火竟化作一条火蛇,扑向正在搭建的格物堂木架,“唯有我五梁一脉,才是正统道统!”

孟丘见状,正心剑出鞘三寸,青气如练卷住火蛇。

剑穗上的桃花标本突然飘落,竟在火中化作冰晶,将火焰压成一蓬星火。“道长可知,”他踏前半步,周身青气凝成莲台虚影,“道如江海,不择细流。”

正僵持间,忽闻山脚下传来童谣声:“桃花开,正气来,书院门,为谁开?为农夫,为织女,为天下,学子来!”竟是小铃铛领着山童们手拉手唱着走来,每人手中都捧着一碗桃花粥。

火蛇在童谣声中渐渐缩小,最终化作几点火星,落在小铃铛的粥碗里,竟变成了亮晶晶的糖粒。“道长要喝粥吗?”小女孩仰着脸,粥香混着桃花香扑面而来,“阿娘说,吵架前先吃甜的,就吵不起来啦。”

五梁山众人望着孩子们纯真的目光,忽然想起自己初入道门时,也曾在山间采花酿蜜。

“罢了……孟公子,今日某家便领教了何谓‘正气’。但望书院建成后,莫负这方山水。”说罢拂袖而去。

这场风波过后,工地气氛愈发热烈。

陈墨趁机宣布“百家墙”计划——在书院后山开辟一面石壁,任由各学派刻下自家经典,

“哪怕是农家论粪肥配比,也要刻得工工整整!”他敲着拐杖笑道,惹得在场匠人皆轰然大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6章独孤书院(三)(第2/2页)

酉时,孟丘独自登上醒世岩。夕阳将他的影子投在石壁上。

孟丘望着山下攒动的人影,有人在砌墙,有人在引水,有人在教孩童认字。

他忽然想起师尊曾说:“真正的道统,不在天上,在人心里。”

此刻山风带来阵阵欢笑,混着泥土与草木的气息,比任何经卷都更让他心安。

威瀚抱着一摞竹简过来,眼里泛着血丝:“快看!朝廷拨的首批藏书到了,你看,还有兵科典藏。”

他忽然压低声音,“还有密旨,陛下允诺书院可自主招生,不必经过各地城主——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孟丘接过竹简,指尖抚过“兵科”二字,又想起小铃铛的桃花粥。

他提笔在笔记里写下:“正者,止也。止戈为武,止恶为仁,止妄为智。”

子时三刻,孟丘来到洗心池边。月光下,池水倒映着明心塔的雏形,塔身已建起三层,每层都刻着不同的图案:

底层是农夫插秧,二层是匠人铸剑,三层是书生讲经。

“在想什么?”威瀚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手里提着两坛桃花酿,“陈师傅说,这酒用洗心泉水酿的,该叫‘道酿’。”

两人席地而坐,对着明月碰坛。酒液入喉,甘中带辛,竟似包含了春日的风、夏日的雨、秋日的月、冬日的雪。

孟丘望着天上的银河,忽然想起小铃铛的话:“那些星星是不是书院的灯?”此刻他终于明白,书院的灯不是别的,正是千万人心中未灭的火种。

“你说,”威瀚望着塔基方向,那里有几簇篝火彻夜未熄,“当明心塔建成时,会不会有凤凰来栖?”

孟丘笑了,将酒坛轻轻放在池边。水面涟漪中,他看见无数光点正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是山民们的灯笼,是学子们的烛火,是匠人手中的火把。

那些光点连成一片,竟似一条璀璨的河流,正朝着望岳山奔涌而来。

“不是凤凰,”他轻声说,“是千万只萤火虫,聚成了太阳。”

话音未落,洗心池中忽然升起万千水泡,每个水泡里都映着不同的画面:

有女子在纺织机前默念《正气论》新解,有樵夫在担柴路上背诵《正气论》片段,有孩童将桃花夹进识字课本,当作“道书签”。

东方既白时,孟丘站起身,看见明心塔基处不知何时长出了一株幼苗。那幼苗有五片叶子,分别呈现青、赤、黄、白、黑五色。

他轻轻拂过叶片,露珠落在《正气论》竹简上,将最后一页空白填满,显现出四个金字:“天下归心”。

威瀚望着渐亮的天空,忽然指着远处:“瞧!”

只见望岳山巅,一轮朝阳正喷薄而出,将整个山体染成琥珀色。

在朝阳与山体之间,竟有一道彩虹般的光带,光带中隐约可见无数人影,他们或耕或读,或织或牧,共同托举着一座悬浮的书院——那正是昨夜桃花虚影凝成的“道统之象”。

孟丘握紧威瀚的手,两人相视而笑。此刻山风带来第一缕麦香,那是山民们播种的早稻发芽了。

而在他们脚下,洗心池的泉水正顺着新修的渠道,流向山下的每一块农田,每一户人家,如同一条流动的正气之脉,将书院与人间紧紧相连。

远处,小铃铛的童谣声再次响起:“桃花落,道种埋,青石板,搭书台。待得钟鸣天下晓,千万桃李进山来……”

歌声中,孟丘看见明心塔基处的幼苗的嫩芽又长高了几分,顶端结出一个花苞,那花苞晶莹剔透。

他知道,当这朵花开时,独孤书院的第一缕晨光,便要照亮整个天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