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隋唐:我娶隋公主,李秀宁你哭啥 > 第156章 秦昇不解风情,裴公举荐故友

隋唐:我娶隋公主,李秀宁你哭啥 第156章 秦昇不解风情,裴公举荐故友

簡繁轉換
作者:琅邪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8 02:28:59 来源:源1

第156章秦昇不解风情,裴公举荐故友(第1/2页)

久别胜新婚,虽说秦昇很想在家多陪陪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儿,但他这次回江都的时间太短,要办的事又太多,因此不得不一大早就恋恋不舍告别妻子出门,打算去一趟裴府见一见裴世矩这只老狐狸。

好在丹阳公主杨翎对此很是理解,不仅也跟着起床,还要亲自为自己夫君洗脸和更衣。

秦昇拗不过她,只能由着她去了。

不过杨翎毕竟贵为公主,第一次做这种伺候人的事难免笨手笨脚,手忙脚乱弄了好久,才算是勉强帮秦昇弄好,只是衣服有不少褶皱,发髻也微微有点歪。

但秦昇却并一点也不介意,毕竟之前带兵打仗在外,经常也是一个月洗不了几次澡,尊容不会比现在好多了。

再说了,自己妻子放下公主之尊伺候他洗脸更衣,他心中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怎么还可能再去挑三拣四。

梳洗打扮好之后,杨翎又坚持送秦昇出到大门,痴痴目送着自己夫君骑马离去。

但她不知道,她身后的十几名侍女此刻同样一个个用幽怨的目光看着渐渐远去的秦昇……

之前萧皇后在送她们出宫之时,特意将她们叫到一起,叮嘱她们说她们此去齐国公府,不仅要照顾好怀孕的丹阳公主,更要伺候好齐国公。

身为女子,她们当然明白萧皇后所说的“伺候”是什么意思……

她们自己心中对此也是一千个一万个愿意,毕竟秦昇年少俊朗,身居高位,威名响彻天下,又深得当今天子宠信,不知是天下多少待字闺中少女的梦中情郎。

也就是李秀宁这种脑子有坑的女人,放着这么好的夫婿不要,偏要去选一个相貌、才能、名声和地位都不如他的柴绍。

况且,秦昇贵为齐国公,一旦她们自荐枕席成功,便可由一名身份卑微随意任人使唤的侍女,一跃成为身份尊贵前呼后拥的齐国公府侧夫人,地位可谓是云泥之别。

只不过萧皇后话说得很明白,她只是将她们送去齐国公府,至于她们要如何吸引到秦昇的注意,爬上他的床成为他的妾室,可就全看她们自己的本事和魅力了。

这些侍女自然很清楚这是她们能够逆天改命的唯一机会,一个个都铆足了劲想要入秦昇的法眼。

有人特意花大价钱买了不少昂贵的胭脂水粉,日日精心打扮,只想见面之时惊艳到齐国公……

有人特意花钱去闹市找胡姬学了不少曼妙的歌舞,只想有机会在齐国公面前载歌载舞,吸引到齐国公的注意……

有人特意跑去青楼找到她们最红的花魁,花钱请花魁指点起了房中术,想着总能派得上用场……

甚至有一个侍女不知是中了什么邪,竟到处去打听李秀宁平日里用的什么胭脂水粉,梳的什么妆容,穿的什么衣裙,走路的步态又是如何……

可最终让她们失望的是,齐国公秦昇从昨天回府到今天出门,根本就没有正眼看过她们几人一眼,让她们之前的苦心准备根本没有任何用武之地,她们心中自然又是失望又是幽怨。

……

对于秦昇的登门拜访,裴世矩似乎并不意外。

毕竟秦昇昨日是假扮裴世清的随从跟裴世清一起回江都的,想来裴世清早就将秦昇回到江都的消息告知了裴世矩。

裴世矩也猜到秦昇来见自己是有大事要谈,因此并没有在府中设宴款待秦昇,而是直接亲自出大门将秦昇请到了自己的书房。

秦昇见裴世矩如此上道,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说自己打算在刚光复的河北道举办一次与大业二年完全不同的科举考试,以此来选拔出一批有才之士,充任河北道各个郡县的官吏。

他此次登门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希望裴世矩给他推荐一个当世经学大儒出任此次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二是希望裴家可以带个头,鼓励自家子弟去参加此次科举考试。

后世不少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世家大族都是极力反对科举考试,认为科举考试严重损害到了世家大族的利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56章秦昇不解风情,裴公举荐故友(第2/2页)

但这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毕竟世家大族之间也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像关陇集团祖上大多是鲜卑贵族和汉人豪强,虽然武功赫赫,但若是他们的子弟去参加科举考试,跟其他世家子弟公平竞争,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考得过家学渊源的山东士族和南方士族。

同理,虽说科举考试给了寒门子弟和平民子弟一个以才入仕的机会,但他们的家学不如名门望族深厚,又没机会得到经学名师的指点,对经义的理解和领悟远不如世家子弟透彻,因此很难在科举考试中考得过世家子弟。

同时,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大多同样是世家大族出身的经学大儒,他们在批阅考卷的时候,自然更倾向于去录取对经义的理解与自己相通的考生,或者就干脆只录取跟自己家族关系有渊源的世家子弟。

因此,像裴家这种家学深厚的名门望族,实际上对科举考试是持开放态度的,毕竟他们的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可谓是占尽优势。

而在历史上,也正是因为唐朝开始推行科举考试,导致在北周和大隋两朝呼风唤雨的关陇集团迅速没落,取而代之的是五姓七望这些家学渊源的名门望族。

到了唐朝中后期,这几个姓几乎完全垄断了朝廷的重要官职,导致之后唐朝的宰相大多不是姓裴姓王,就是姓卢姓崔。

直到黄巢的出现和五代十国那些军头的崛起,不断按照族谱去诛杀这些世家出身的大臣和他们的子弟,才导致这些名门望族的迅速没落。

到了宋朝的时候,科举考试开始实行弥封(即糊名,用一张白纸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和籍贯给封贴起来,防止考官按名录取)和誊录(即派专人抄录考卷给考官批阅,防止考官根据字迹认出某个考生),科举制至此才算是正式实现了真正的公平取士。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对于秦昇而言,他如今需要的是一批自己亲手录用和提拔起来的新锐官员,至于这些官员是出身名门还是寒门子弟反而没那么重要。

而裴世矩也敏锐意识到了这何尝不是他们河东裴氏的机会,也开始考虑到底要向秦昇推荐何人为主考官。

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当世经学大儒王通,可偏偏王通出身太原王氏,而王家跟李家交情匪浅,李渊的亲妹妹就嫁给了王家的王裕。

李渊在晋阳起兵之时,王家暗中出过不少力,也因此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不少太原王氏子弟都在关中的朝廷担任要职。

就凭这层关系,即使王通自己愿意,这个主考官无论如何都落不到他头上。

(PS:历史上王通在大业十三年就忧愤而死,年仅三十四岁,现在剧情需要,就跟李玄霸一样,让他继续活着吧。)

不过很快,他又想到了一个不久前刚登门拜访过他的故友,不由笑了笑道:

“有一人,刚出仕之时做过陈朝的官,官拜尚书殿中侍郎。

隋灭陈后,他又入隋为官,先后做过东宫学士和太常博士,不过之后因为受到杨玄感的牵连,被陛下贬为西海郡司户。

薛举起兵称帝之后,又拜他为黄门侍郎,参与机密。

西秦国灭亡后,他又为李渊效力过一段时间,只是因为刘文静之死而心寒,便带着儿子回了江都,打算向陛下请罪。

如此朝三暮四,反复无常之人,不知齐国公可愿用他为河北科举考试的主考官。”

说到最后,裴世矩眼中分明闪过一丝深意,语气也多了几分试探的意味。

秦昇对此则是哈哈一笑:

“就连薛举都知道此人的才干,委以重任,我若是不用他,岂不是说明我还不如薛举?

敢问裴公,此人究竟是谁?”

裴世矩淡淡一笑,随后缓缓吐出两个字:

“褚——亮!”

(现在你们应该猜得到第一个状元花落谁家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